鋪首,這是人們司空見慣的門上的裝飾,用銅或用鐵鑄成,由底座和圓環組成。從外麵叫門時可以扣打門環,鎖門時,又可將雙環聯結在一起鎖上。漢代這種門飾已很普遍,漢墓畫像石墓門上幾乎多有鋪首雕刻。
鋪首是什麽?查閱古今各種資料,幾乎都從形式和用途方麵說是“鋪設在門上銜門環的底座”,用銅或鐵製做的。在造型上,古籍上記載有虎、螭、龜、蛇等等。漢代墓門石刻像以虎頭為主,有的在上麵配四方神的白虎,或青龍、或朱雀。後來演化成底座為四邊組成的蝙蝠或蓮花瓣裝飾,已失去原來的麵目。
漢代有人稱鋪首為“金鋪”,漢代司馬長卿(相如)的《長門賦》就曾寫道:“擠玉戶以撼金鋪兮,聲噌?而似鍾音”。唐代薛逢宮詞寫道:“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畫漏長”。唐代因避諱,稱虎頭鋪首為“金獸”。上麵所說的“金鋪”、“金獸”不是指金屬的色澤,而是指西方白虎神――金神之意。
再認真查閱山東、徐州、南陽等地漢畫像石上的鋪首,虎頭上幾乎都戴著山形冠。古籍注釋山形冠又是山形冕,又稱山冕,是古代帝王的冠服。《荀子?大略》記載:“天子山冕,諸侯玄冕、大夫裨冕”。山冕又名通天冠,據說通天冠始於秦,終於明,元代不用。皇帝凡舉行郊祀、朝賀、宴會都戴這種冠。漢畫像石上刻有“周公輔成王”,造像中年幼的周成王身穿禮服,頭上便戴著山型冠,說明成王正式執政了。
山形冠的造型與山東大汶口陶文山()型基本相似,與甲骨文山字(),金文山字()字也相似。也與金文的皇字(□□□□□)的上部相似。古時認為山可以通天,戴上這種冠就可以“受天之命”,成為君臨大地的最高統治者。
鋪首的虎頭戴山形冠,大概不僅僅因為它是“山獸之君”,古代還喻虎為“國君”,又是四方神之一。南陽漢代畫像石鋪首的下方,還配上把守鬼門的神荼、鬱壘,看來鋪首並非隻司守門戶,因為墓室內還有它的造像。
再看鋪首銜的環,在畫像石上,有穿在虎鼻上,或銜在嘴上,有的是虎伸出雙爪緊緊抓住環,有的是青鳥或人呈上去的。這種環便不能理解為門上的銅環、鐵環,而是用玉石雕琢而成的禮器,而且上麵還結佩綬帶。
《說文》曰:“環,璧也。肉好若一謂之環。”“肉”指環的圓框,“好”指環內的圓孔。“肉”和“好”都是圓形的,便稱之為“若一”。另有一種禮器的玉璧,外框是圓形的,內孔是方形的,即象征“天圓地方”。每年冬至,帝王要用“蒼璧禮天”,祭祀昊天上帝,祭祀時要環佩綬帶。據《禮記?玉藻》記載,祭祀時,“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什麽是“綬”呢?正如古人所說:“綬者,所以貫佩之珠玉而相承受者也”。綬帶的顏色還是不同等級的標誌。鋪首上的神虎,是玉環玉璧的承受者,隻有帝王才有蒼璧禮天的權力。
更令人奇怪的是,山東和徐州畫像石的鋪首兩旁,刻著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二神,陪在虎頭的兩旁,或為其打扇,或舉杯為其敬酒,伏羲、女媧的蛇體串璧而交尾。
伏羲、女媧二神是三皇中的前兩位,為何如此敬重鋪首上的神虎?幾乎成了比三皇五帝的地位還要高的天帝。山東沂南北寨出土的漢代畫像上,刻伏羲、女媧,背後有一個人,用雙臂把二神緊緊地抱在一起。這後邊是什麽神,已有人寫文章論述過。
山東梁山、廣饒、招遠等縣出土的畫像石上,鋪首銜的環內,有相對的兩條魚。有的鋪首虎頭兩旁有伏羲、女媧相陪,女媧的蛇體彎成一個環形,環內也有兩條對魚。神話中視伏羲、女媧為人類的始祖,創造了人類也造福於人類。雙魚並非單純象征祥瑞之物,很可能是太極中象征陰陽的兩儀。掌握太極者誰?尊於三皇五帝之上者誰?是否是“天神貴者太一”?“漢武帝沿古天子祭太一”。太一,又稱泰一。
太一到底是什麽?他是什麽天神?古今學者說法不一,至今也沒有統一的認識。在哲學上,“太”是至高至極,“一”是絕對唯一的意思。《莊子?天下》認為“太一”是老子所說的“道”的別名。《呂氏春秋》則說:“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名),謂之太一”;“太一生兩儀,兩儀生陰陽”。《孔子家語?禮運》則認為:“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這裏所說的“太一”是指什麽呢?據古人說法,“太一者,元氣也”。以上所說的“太一”沒有具體的形象,有人甚至認為是氣體。《淮南子?詮言訓》則說“渾沌為樸,未造而成物,謂之太一”,“一也者,萬物之本也”。
《周易》說太一就是太極,《周易?係辭上》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古人注雲:“太極,太一也”。
有的說太一是星宿,《史記?天官書》說:“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張守節《正義》說:“泰一,天帝之別名也。劉伯莊雲:‘泰一,天神之最尊貴者也’。”
曆史學家丁山認為,太一,是楚人所稱的“東皇”,也就是殷商祭祀的“太陽神”。
漢武帝信方士之言,尤其敬鬼神之祀。竇太後也治黃老之術,不信儒學,致使所謂仙家方士的思想和讖緯迷信充斥社會。有一年,亳人名謬忌的方士上奏武帝祭祀太一,他說:“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就是說,天上的五帝都輔佐太一天神,祭祀要用“太牢”,就是殺牛羊豬作祭祀的供品,是最高規格的大禮。武帝便依照謬忌的說法,在長安東南郊設祭壇祭祀了七日。後來又在甘泉宮修了三重階的祭壇,最上祭太一天神,在壇的下方依方位祭青帝、赤帝、黃帝、白帝、黑帝。
秦始皇封泰山時曾有人提出祀八神,第一“天主祠天齊”,第二祠地主祠“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圓丘”,“澤”與“皋”同意。彝族曆史學家劉堯漢先生認為“澤”與“皋”彝語語意都是虎,他說:“皋比為虎皮,澤山皋山即虎山”。他又根據《酉陽雜俎?諾皋上》所說“太一諱臘”、彝語“臘”意是虎,“諾”的語意是黑,認為“諾皋”是彝漢複合詞,又當為黑虎。他的結論太一就是“虎君”。並進一步指出,“現考定太一是虎,是遠古羌戎虎圖騰”。
漢代畫像石上的鋪首造型的確是虎,但是否就是“太一天神”,是否是“羌戎虎圖騰”,還難以肯定。
幸好,1978年10月,在洛陽火車站廣場西側、金穀園村以東發現漢代新莽時期墓室,規模頗大,墓室有前門,前室,後室,結構竭力模擬地上的建築,“整個墓室仿佛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後室保留較完好,共十六幅壁畫,墓頂平脊兩端繪日月圖,中間繪《太一陰陽圖》。
這幅《太一陰陽圖》畫麵上畫的是龍虎,身軀如獸如蛇,渾身有麟,尾巴很長,隻是從頭部來區分像龍和虎。兩者都是把頭和頸穿過玉環(璧),龍和虎都昂首張嘴,拱著一塊玉璧,周圍浮動著橙色的彩雲。
新莽時期為9-23年,此圖最晚距今已有1975年,可能是最有權威的圖像。原來太一就是龍虎,就是陰陽兩翼,就是太極。東漢畫像石鋪首上雕刻神虎銜璧,璧中有雙魚的陰陽太極,雖然圖中少了龍,但陰陽並存。學術界爭論了很久的問題,墓室壁畫為得出科學的結論提供了形象的和有力的證據。
王莽時期去古不遠,社會上還流行著仙家方士思想和讖緯迷信,可能帝王還年年祭祀太一,墓室壁畫中還保留很多當時神譜中原始的形象,雖然已開始出現了由獸神向人神的改造,如壁畫中人首龍身、虎身、鳥身的神像,但尚未被完全改造。像墓室壁畫中的蓐收、祝融、顓頊三神,頭部是貴族的相貌,身軀依然是虎。
通過漢代畫像石中各式各樣鋪首的造像,使人領悟到,鋪首並非是門扉的裝飾物,聯係原始社會墓葬蚌塑龍虎、良渚玉製神器上的“獸麵”神徽、商、周時期青銅禮器的“饕餮”,它是虎文化的一脈相承和發展。也可以說,鋪首不僅是赫赫的虎神,可能還是太一神的簡化或變體。
筆者曾在魯南沂水地區看到新出土的漢代畫像石,雕刻虎首如懸在天空,下麵雕一株通天的建木,建木兩旁雕豎立的雙魚和標誌太極的陰陽兩儀。虎頭的神像升在太極之上,而且是唯一的,最高的,這可能就是“神貴者太一”的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