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侖山的北麵,有個母虎女神,名叫西王母,她的麵貌“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是令人可怖的母虎的凶相。西王母居住的地方,有的說,金城郡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漢昭帝時曾在蘭州西北黃河北岸設置金城郡,有的說金城郡在青海西寧市以西。)
所謂西王母“司天之厲及五殘”,“厲”便是瘧疫,“五殘”是災星。“五殘星”出於東方,形狀類似辰星,又名“五鋒星”,它一出現,便預兆五方要“毀敗”,諸臣遭戮殺。大概西王母主持刑殺,所以說西王母是死神。她又是管生育的神,傳說她能製長生不老的藥,能讓人起死回生。漢代畫像石的雕刻中,在西王母的身旁,總有一個玉兔在搗藥,大概就是製造長生不老的仙藥。傳說射日的後羿經常去昆侖山拜訪她,向她討取長生不老的仙藥,想與妻子嫦娥一道羽化成仙。但他的妻子把仙藥竊去獨自吞下,奔赴月宮,過著孤寂的日月。
道教書籍中說“黃帝?蚩尤於中冀,剪神農之後,誅榆罔於阪泉而天下大定,都於上穀之涿鹿。又有數年,王母遺白虎之神,乘白虎集帝之庭,授以地圖。”
《山海經》和其他古籍中,又說西王母不是一個人,而是西方的一個國家,與觚竹、北戶、日下四國,稱為“四荒”。傳說治理洪水有功的大禹,曾到西王母邦學習過。
又有人說,西王母是古代西方塞人部落,西王母的“西”字,兼有音義,譯出了斯基泰民族的首音。這個民族原在祁連山的南麓,在青海西寧以西和敦煌一帶遊牧。後為大月氏部族的迫逐,遷徙到新疆天山南北,包括阿爾泰山到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草原。新疆南部的葉爾羌河流域,古代便有塞人部落遊牧,與“赤烏氏”民族散居。
《史記》和《竹書紀年》記載周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侖丘,見西王母”。周穆王西征從洛陽出發,經雁門關,先到河套以北地區,而後向西,經樂都、積石、柴達木盆地,再向西到達“玉山”。所涉之地便是今日南疆的於闐、墨玉、皮山、葉城等五個盛產玉石的地方。
傳說周穆王到達西王母邦後,曾在瑤池宴請西王母。西王母在宴席憂傷的吟詩,表示自己是“華夏古帝的女兒”。
又有人說西王母“猶言西方神貘,從《山海經》所載的居處、形狀、服飾考之,當為西方貘族所奉祀的圖騰神像”。《穆天子傳》中說周穆王到西王母邦時,很多部落的酋長來獻禮,其中便有“西膜”部族的首領。
後來,西王母演化成黃帝的次妃,有德無貌,長得很醜陋,但能製服凶煞惡鬼,名字叫“嫫母”。又由“嫫母”演化成在宮廷驅儺的方相士。
由此說來,西王母、西膜、嫫母、方相士都是一個人,也都是母虎女神。前兩種可能是崇虎的部族或國家。起初對西王母的描述是“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的母虎凶相,後來變成雍容華貴的婦人相貌。《山海經》中所述昆侖山開明獸、陸吾等神都是半人半獸的形象,而以獸形為主,僅麵部如人。這是古人從尊崇神獸,轉為尊崇半獸半人的神,再轉為尊崇人神的信仰轉化過程的生動寫照。
自戰國以來,因傳說西王母掌不死之藥,再加上神仙家的方士們大力鼓吹,對她的祭祀逐漸興盛起來。到兩漢時,帝王和貴族們為了“追求不老術”,對她更加崇拜。在這個時期的墓葬壁畫和畫像石上,都少不了西王母的形象,有的戴山形冠,有的戴彩勝,獨坐在山頂上。旁邊有玉兔搗藥,九尾狐示禎祥,三青鳥為王母取食;這屬於天界。其下方則刻繪死者生前的生活。山東滕縣西戶口村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上的西王母,雖是女相,卻有胡須,穿獸衣,還露虎豹尾。
東漢時,把周穆王演化成東王公,與西王母相配。唐代,又興起西王母與玉皇大帝相配,改稱為“王母娘娘”,把她的神格提得更高。但是,母虎女神的本質是變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