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七日,是一個重要節日,一般稱女節、女兒節,亦稱七夕節、乞巧節、雙七節、情人節,這些節日名稱與牛郎織女有密切關係,因為,民間傳說中牛郎與織女被銀河分隔一方,隻有在七月七日才能相會。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吉日良辰,進行許多活動,因而形成許多節日民俗。
最早記載七月七的是公元六世紀的梁人宗懍《荊楚歲時記》,其中提道:“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石為?。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綱於瓜上,則以為有符應。”不過,要想知道七夕節的來曆,還要從牛郎織女的戀愛故事談起。
牛郎織女的傳說,來源於很古老的神話故事,也來源於兩個星辰。牛郎星屬天鷹星座,織女星屬天琴星座。牛郎星有三個:河鼓一、河鼓二、河鼓三,通常說的牛郎星即河鼓二,而把河鼓一、河鼓三視為牛郎星的兩個孩子。織女星也有三個,織女一、織女二、織女三。在河南南陽出土一塊漢代畫像石,中心為白虎,白虎前刻出織女星座,白虎後為牽牛星座,其中的牽牛圖像是一位農夫牽著一頭牛,牛體上方呈橫直線的三顆星,正是河鼓星座。織女圖像,高髻坐姿,周圍有四顆星星。《詩?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晚彼牽牛,不可以服箱。”其中雖有比喻,但缺乏故事。《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記載略詳:“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段文字裏已具有牛郎織女故事的基本輪廓。後來在吳均《續齊諧記》、《荊楚歲時記》、《風俗記》、《博物誌》等書中都有記載。在《全唐詩》卷八八七中盧仝有一首《月蝕詩》,就生動描述了牛郎織女的故事:
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鬥杓。
神宮召集役靈鵲,直渡銀河雲作橋。
河東美人天帝子,機杼年年勞玉指。
織成雲霧紫綃衣,辛苦無歡容不理。
帝憐獨居無以娛,河西嫁與牽牛夫。
自從嫁後廢織?,綠鬢雲鬟朝暮梳。
貪歡不歸天帝怒,謫歸卻踏來時路。
但令一歲一相見,七月七日橋邊渡。
別多會少知奈何,卻憶從前恩愛多。
勿勿萬事說不盡,燭龍已駑隨義和。
橋邊靈官曉催發,令嚴不管輕離別。
空將雨淚作沱沲,淚痕有盡愁無歇。
我言織女君休歎,天地無窮會相見。
猶勝?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廣寒宮。
在民間文學中,保留的牛郎織女資料更多,而且一代代相傳,一代代添加,最後形成極為豐滿的民間故事,使牛郎織女傳說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大體內容如下:
相傳織女是天帝的孫女,或說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她有六個姊妹,共為七姐妹,天上有一組七星,就是七姊妹的象征。七姐妹住在銀河東岸,她們以一種特殊的絲線,織成美妙的雲彩,隨著時間、季節的變化,這些雲彩也改變顏色,號稱“天衣”,也就是給天穿的彩衣。
銀河比較淺,清澈見底。在河西岸就是人間了,那裏住著一個牛郎,他的雙親早亡,哥嫂對他不好,讓牛郎分家另過,隻給他一頭老牛。但是牛郎依靠自己的力量,老牛的幫助,披荊斬棘,耕田種地,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家園,不過一個人過日子十分寂寞。有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說七姐妹要下河溫水泉洗澡,牛郎可趁機把織女的衣服藏起來,讓她答應當牛郎的妻子。牛郎按老牛的說法,藏起織女的衣服。當六個姐妹著衣歸去之後,織女卻回不了天上,急得沒有辦法,這時牛郎說話了,他說我可以把衣服還給你,但要求你做我的妻子,織女一是無可奈何,二是也想嚐試一下過人間生活的感受,於是答應與牛郎結婚,從此二人成了真正的夫妻。
婚後,二人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十分美滿,還生了一兒一女。但是他們的婚事被天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就派天神把織女捉回天廷問罪。牛郎帶著兒女追趕,到了銀河才發現,這條河已被搬到天山,天帝分界,仙凡異路,從此牛郎與織女被銀河隔開了。牛郎隻好帶著孩子們在人間生活了。
有一天,老牛又說話了,出了一個好主意。老牛說:“我快死了,我死後你把我的皮剝下來,穿在身上,能夠上天,與織女相見。”說畢,老牛死了,牛郎就按老牛的辦法做了,披著牛皮,挑著孩子,上了天界尋妻。正當牛郎與織女要相見時,被王母娘娘發現了,她拔下頭上的金簪,沿著銀河一畫,清澈的銀河一下子變成了波濤翻滾的天河,從而又使牛郎與織女隔河相望。
牛郎並沒有灰心,為了堅貞的愛情,為了孩子尋找母愛,牛郎以木瓢舀天河之水,牛郎舀累了,由子女舀,子女舀累了,再由牛郎舀,就這樣一日複一日,一年複一年,一直在舀天河的水。他們的行動,感動了天帝和王母娘娘,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相會。《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小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為了相會,由鵲雀搭橋,二人在鵲橋上相見。《風俗記》:“七夕織女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夕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西京雜記》:“織女渡河,使鵲為橋,故是日人間無鵲。至八日,則鵲尾皆禿。”織女在鵲橋上看見牛郎時,免不了傾吐衷情,甚至流淚,傳說七夕節下的細雨,就是織女的眼淚,民間一看見下雨就說:“織女姐姐又哭了。”道光《綦江縣誌?歲時》:“七月七日,俗稱牛女相會,如女式陳瓜果乞巧。遇雨,謂之‘灑淚雨’。”
從此,牛郎也住在了天上,但是與織女不能相聚,因為天河相隔。秋天夜空明朗,在銀河兩邊有兩顆大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與牛郎星成直線的兩顆小星,就是牛郎的兒女。稍遠的地方有四顆小星,是織女投給牛郎的四個梭子。在織女星附近有三顆小星,呈等腰三角形,是牛郎投給織女的牛拐子。據說牛郎把情書拴在牛拐子上,織女把情書拴在梭子上,互相傳遞信息,溝通愛情。
在這裏,人們把牛郎、織女的故事與天上星座聯係起來。《太平禦覽》卷六引《大象列星圖》:“河鼓三星在牽牛北,主軍鼓,蓋天子三將軍也。中央大將軍也,其南左星左將軍也,其北右星右將軍也;所以備關梁而拒難也。昔傳牽牛織女七月七日相見者,則此是也。故,《爾雅》雲‘河鼓謂之牽牛’。又古歌曰:‘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其黃姑者,即河鼓也,為吳音訛而然。今之言者謂是列舍牽牛而會織女,故為此分析,令知斷其疑也!”另外,在各地民間年畫、剪紙中經常會出現有關七夕節和牛郎織女的故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