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0章 為大清王朝奠基(3)

  到順治二年,浙江道監察禦史吳達又大膽上書,說現在使用的一切官員都取材於明末,其中有好的,也有許多逆黨羽翼、貪官汙吏和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在剛立國時還可以邪正兼收,但現在江南平定,人才濟濟,就不能再涇渭不分、好壞不辨了。他舉出象阮大铖,袁弘勳、徐複陽這些人,怎能一概錄用呢?他還把矛頭直指大學士馮銓,說他狐媚成奸,豺狼任性,蠹國殃民,因此如不整頓吏治,就不利於國計民生。但多爾袞隻是以“已經錄用後無罪而黜,會引起官員的疑心”為理由,對其未加理睬。《清世祖實錄》卷19,順治二年七月戊寅,《皇清奏議》卷2,“浙江道監察禦史吳達題為特參奸貪大臣以肅本政事”。後來科道官許作梅、莊憲祖、杜立德、王守履、桑芸、李森先、羅國士、鄧孕槐、龔鼎孳等人交章彈劾馮銓、李若琳、孫之獬等閹黨餘孽,被多爾袞斥為重蹈故明陋習,結黨陷害忠良,嚴厲地斥責了他們一頓。《清世祖實錄》卷20,順治二年八月丙申。

  但是,並不是說多爾袞對任官用人就非常馬虎,在可能的情況下,他還是嚴格要求的。保定巡撫丘茂華認為畿南地區缺官料理,就從鄉紳,孝廉等舊明紳衿中選擇數人推用,多爾袞並沒有一批了事,而是批示:“這署事官紳、孝廉果否盡當,作速會議具啟。”順治元年七月初七日保定巡撫丘茂華啟為特舉賢才署事,仰祈敕允,以安地方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宣大巡按張鳴駿薦舉舊官李定榮在蔚州任官,被多爾袞批道:“宣大久經歸順,地方已定,應用官員宜聽該部推選。以後薦舉,但許開具履曆、籍貫及才品所宜,不得指定何官坐名何地。著通行傳諭。”順治元年七月二十五日宜大巡按張鳴駿為特舉異才以備要地道員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順治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大學士們去向多爾袞匯報政事。多爾袞說:

  “茶馬一差要緊,必須擇人。”

  都察院劉漢儒推薦廖攀龍,多爾袞便說:“這用的滿洲人,我一一皆知,若是漢人,是好是壞,我都不知道。”

  過了一會兒他又說,“各地方官推薦的人多,參劾的人少,天生的好人一個地方不過一,兩個,哪得有如許之多?”

  大學士們解釋說:“對外官除了參處的以外,都該獎薦,這是明朝舊例。薦舉的人中有很多相同的,但參劾的人絕不雷同,一個是一個。而且上任有參,複命有參,鹽臣有參,三年考察時也有參,所去的官並不少。”

  “應選的官未必都好,好像矮子裏拔將軍,就是不好的,少不得也要做官。”多爾袞頗不以為然。

  大學士們又答:“初選的官,怎麽能馬上就知他怎麽樣呢?等到了地方上,如不好自然就要參處。”

  這時剛林讀了楊方興的奏本。多爾袞即問道,“此官作得何如?”

  大學士們說:“極好。”

  多爾袞很得意。“他是從內院出去的,我也知道他。”《多爾袞攝政日記》

  對於明朝的吏治,他也是清楚的。順治元年六月,他對全國官民發布詔諭;

  “明國之所以滅亡,都是由於內外官吏賄賂公行,功過不明,是非不辨。凡用官員,有錢者雖不好也可進身,無錢者即賢才也不被任用。所以賢者都抱恨隱居,不賢者多,夤緣幸進。賢不能進則國政不理,不賢用賄得官,怎麽肯實心為國?甚至無功的以行賄而冒功,有功的以不行賄而被淹沒,亂政壞國都始於此,罪也莫大於此。如今內外官吏改變以前的貪婪,效忠國家,則可永葆富貴,若是不改前非,仍舊行賄營私,國法不容,必定砍頭示眾。”《清世祖實錄》卷5,順治元年六月丙子。

  七月,多爾袞又對全國官民發布詔諭,認為近來廷臣舉薦的人大多是明末舊官和革職廢員,沒有埋名隱姓、躲藏山林的賢人。這樣,如果推薦者心不公,就會導致結黨營私,誤國誤民。所以,以後要嚴加考察,實行連坐之罰,無論是薦舉有私還是知而不舉都要治罪。《清世祖實錄》卷6,順治元年七月甲寅。吏部曾在一本中薦舉人才,多爾袞在本後批道:“這薦舉諸臣履曆充軍革黜太多,朝廷用舍雖不據此,亦欲知其梗概,還將被斥事等情寫來看。”無名無題殘本(約為順治元年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他一方麵要大量利用明臣,不可能十分挑剔,但他卻並不就此聽之任之,還時時告誡、叮嚀,盡量用人得當。江南攻下後,陳名夏自稱熟悉當地情況,請求派他去招撫,但多爾袞派了洪承疇,不過是對陳不夠信任和了解,而洪承疇是文武全才罷了。一次聽到剛林讀山西巡撫馬國柱的本章,立刻說:“李鑒、馬國柱不可並在一處,當更調一人。大略滿洲人心實,說過便了,漢人似不如此,恐不擠之死地不止。”《多爾袞攝政日記》。時李鑒任宣府巡撫。

  多爾袞對官員注意了解,這樣才好因人設事。順治六年巡視長蘆鹽課的禦史一年任期已滿,按舊例應該更替,都察院以廣東道禦史王世功和江南道禦史杜果資曆合適,請旨選擇一人。多爾袞當即批示:

  “巡視長蘆鹽課,著王世功去。”順治六年六月二十一日都察院左都禦史徐起元為請差巡鹽官員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

  多爾袞能作出這樣的決斷,顯然對這些官員已有好惡區分。

  多爾袞用人也頗有些手段。他送洪承疇南下總督軍務時曾對他說:

  “凡我心愛之人,雖萬金不惜。昨日賜你衣帽,物輕意在,望卿此行,用心做事。”

  洪承疇不禁感激涕零,連忙拜謝:“臣感王上厚恩。敢不竭盡心力?”

  山東巡按朱朗回京述職,臨返任時,多爾袞又派內院大臣對他麵諭:

  “今王上差你巡按山東連日,知道你原是一個好官,再無別言戒諭,隻是要你實心做事,毋循前朝情麵弊政。”順治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山東巡按朱朗啟為潛言日至,隱射可虞,懇祈聖明;憐臣孤蹤,俯賜罷斥,以謝人言以全臣節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

  朱朗聽到誇讚,心中也頗感動。

  王鼇永受命招撫山東,將成績上報。多爾袞批示:

  “據報收撫地方,具見真誠任事,深可嘉悅。”順治元年七月十二日山東巡撫王鼇永啟為恭報收撫地方事。原件藏第一曆史檔案館。

  片言隻字,足以使這些臣子為其效盡犬馬之勞。此外,多爾袞還時時略施恩賞,表明對一些臣子的信任和慰問。從《清實錄》中看:

  順治元年八月庚申,多爾袞賞馮銓、沈惟炳、金之俊、駱養性、王鼇永、吳惟華、曹化淳、車應奎、王德化、王之俊等貂褂各一襲。

  壬戌,賞明朝外戚周奎、晉王朱審煊及妃範氏緞、銀等物。

  癸酉,賞明妃任氏等貂裘、衣物。

  丙子,賞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誌祥衣靴器皿等物。

  甲申,賞謝升貂裘、靴、帽,白金等。

  九月丙戌,賞吳三桂及三順王、續順公補緞衣。

  癸巳,賞洪承疇衣、緞、銀、莊園、牛馬、奴婢等。戊戌,賞朱審煊衣袍等物。

  辛醜,賜明宗室朱允及其子房屋。

  十二月甲子,賜馮銓、謝升、洪承疇各黃金二十兩、白金一千兩、嵌寶金鍾盤二副、螺鈿盒二架、玉壺一執;賜沈惟炳,謝啟光、王公弼、孫之獬等二十一人鞍馬各一匹。

  《清實錄》未記和此處未錄的此類賞賜還有許多。僅僅進入北京後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多爾袞就如此不吝升賞,自然是對這些人表示恩寵和籠絡的意思,自然是希望這些人對他投桃報李,益加忠誠。

  但是,多爾袞的努力絕不僅僅限於籠絡和使用前朝舊官,他也非常渴望招攬一批新人,從而達到既可接班,又可減少前朝官場弊政的目的。

  三、重開科舉。

  清代的開科取士也是上承明製的一個重要方麵。

  明代,是開科取士的極盛時期。明初時是“幾途並用”:進士、舉貢、薦舉等等都可做官,後來則主要是由學校逐級考試,通過科舉入仕。大致經科考而參加省一級的鄉試後中試者為舉人,舉人再到京師去參加禮部主持的會試,中試者為進士;之後參加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最後將進士分為三甲。最後從這些人中選出庶吉士,再學三年,然後分別授官。從明朝來看,全部宰輔一百七十餘人,由翰林出來的占絕大多數。因而後人總結說,明代“科舉視前代為盛,翰林之盛,則前代所絕無也”。張廷玉:《明史?選舉誌》,卷70,卷46,第1703頁,中華書局,1974年4月版。

  清朝的開科取士始自皇太極天聰時期。天聰三年,他不顧損害滿洲貴族的利益,下令境內所有知識分子出來考試,那些淪為奴隸者也要允許他們出試,家主不得阻撓。結果逃避了努爾哈赤屠戮的三百漢族生員中,有二百人中式。天聰八年再從漢生員中考選人才,又選中二百二十八人。崇德六年皇太極接受範文程的建議,在滿、蒙、漢士人中選考舉人、秀才,也頗有收獲。這些中試者在清入關前後都曾被委以重任。

  多爾袞入關之初,主要是委用舊官,未曾顧及開科舉。但隨著形勢的變化,重開科舉就不僅是新王朝開國新政的一個方麵,而且日益為吏治的整刷所需要。因此,在順治元年十月登極詔書中專門列有如下數款:

  1.會試定於辰戌醜未年,各省直鄉試定於子午卯酉年。凡舉人不係行止黜革者,仍準會試,各處府州縣儒學食廩生員,仍準給廩,增附生員,仍準在學肄業,俱照例優免。

  2.武舉會試定於辰戌醜未年,各省直鄉試定於子午卯酉年,俱照舊例。

  3.京衛武學官生遇子午卯酉鄉試年,仍準開科,一體會試。

  4.京府並省直各府州縣學廩生貢額年分不等,今正貢準改恩貢,次貢準改正貢,每處貢二名。止行一年,後不為例。有才華出眾、孝悌著聞者,不拘廩增附學,俱許提學官特薦試用。

  5.前朝文武進士、文武舉人仍聽該部核用。《明清史料》丙編第1本,第97頁,“清世祖登極詔稿”。

  次月,國子監祭酒李若琳請仿明初之製,使大臣子弟在學者可蔭入國子監,民間廩增附生員中好的也可考選入監。此外滿洲勳臣子弟願意讀書的也可送監。多爾袞當即批示,無論滿、漢官子弟,有願讀清書(滿文)或漢書的,俱送入國子監。監中亦設滿洲司業一人,助教二人,以教習清書。《清世祖實錄》卷11,順治元年十一月乙酉朔。幾天後,多爾袞又廷試前朝貢生,分四等分別授以地方官職。《清世祖實錄》卷11,順治元年十一月辛卯。順治二年三月,禮部又奏說貢士廷試按例應在四月中進行,上年因銓選乏人臨時隨便考試,這次也請提前。《清世祖實錄》卷15,順治二年三月庚寅。四月,禮部議覆龔鼎孳的上疏,製訂舉人考取的具體事宜,得多爾袞批示:“考試仍照例行”。《清世祖實錄》卷15,順治二年四月辛酉。

  順治二年五月底,多鐸攻克南京的捷報剛剛傳入朝廷,龔鼎孳就建議迅速派遣學臣去南方料理科場諸務。《清世祖實錄》卷16,順治二年五月辛亥。六月多爾袞頒詔江南,其中亦談到各地鄉、會試及儒學廩附生員、貢生等事宜,都按登極恩詔辦理。這之後,朝臣紛紛上書談及科舉,如範文程認為“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清史稿?範文程傳》。如張存仁認為“不勞兵之法”就是“速派提學,開科取士,讀書人有了出仕的希望,從逆之心自然不存”。《清世祖實錄》卷19,順治二年七月丙辰。雲貴招撫丁之龍在條陳滇黔事宜時,也把開科取士當作一項重要內容。《清世祖實錄》卷18,順治二年閏六月己酉。在一陣陣緊鑼密鼓之下,順治二年八月,在已安定的各地方首開鄉試(一些初定之地如陝西、江西等六省則於十月舉行鄉試福格:《聽雨叢談》卷9,“鄉會試掌故一”,中華書局,1984年,第186頁。)。

  這樣一來,果然頗見成效,大批漢人士子紛紛而至,順天府試的進場秀才有三千,多爾袞不禁驚歎:“可謂多人!”大學士們連忙解釋說:“進場秀才向來有四千五百餘人,皆由提學官選擇起送,其中試者不過一百四五十名而已。”《多爾袞攝政日記》但清初戰亂之後,入試人數達到承平時的三分之二,也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就全國而言,十五省中式舉人達到一千四五百名。此外還有副榜,如複社名士侯方域就在幾年後考中了副榜。

  但是,由於戰亂的緣故,道路梗塞,許多士子沒能按期趕到省城參加鄉試、次年二月也就無法參加會試,當然非常遺憾。範文程了解到這一情況,就在順治二年十月向多爾袞建議“廣其途以搜之”,請於順治三年會試後的當年八月再補鄉試二次(按正常情況需到順治五年才有第二次鄉試,六年第二次會試),順治四年補增會試一次,得到多爾袞的批準。《清史列傳》卷5,“範文程”。明代會試,一般取中三百人左右,順治三年正月,首次會試的前夕,禮部認為“龍飛首科,正是士人彈冠之日”,建議增加進士名額,多爾袞批示說:“開科之始,人文宜廣,中式額數擴增到四百名。”《清世祖實錄》卷23,順治三年正月甲戌。

  因為道路難行,各省舉人名冊沒有完全送到京城,會試隻得從例行的二月初九日推遲到二月十九日。到這一天,曆時九天的會試終於開場了。會試的總裁官是大學士範文程、剛林、馮銓和寧完我,所出題目倒是頗結合實際,曰“王道之始也”,會試中試者四百人提前於三月十五日進行殿試,多爾袞第一次代行皇帝的職責,到重華殿出題。其製策題長達五百字左右,主要針對清入主中華之後應遵什麽原則才能長治久安,在明末吏治腐敗的情況下如何整頓吏治使民風返樸,如何使滿漢同心同德,怎樣才能網羅賢才等四個問題提出要求。一日後評卷,再一日傳臚,分出三甲進士。《清世祖實錄》卷25,順治三年三月壬戌,上海古籍書店刻印,1983年12月,第5頁。

  這次考試後被稱作“得人之科”,順康名臣傅以漸、魏裔介、魏象樞、李爵、馮溥等等,都是本科的進士。據統計,這一科的進士裏,出了四位大學士、八位尚書、十五位侍郎、三位督撫,此外還有都察院副都禦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內院學士等六位大官。徐錫麟、錢泳同輯:《熙朝新語》卷1,清同治6年(1867)刻本。

  按範文程等人的建議,一年後再舉會試,多爾袞命取中三百名,總裁仍以範文程為首,其餘剛林、祁充格、馮銓、寧完我和宋權參與其事。當年三月殿試,多爾袞又以怎樣才能知人得真才,怎樣才能避免官員子弟及地方紳衿殺害百姓,使“貴者日富,貧者日苦”,怎樣才能在戰爭頻仍的情況下既足兵餉,又不給百姓增加負擔等三個內容為題,令貢士們回答。這次補行的殿試有兩處不同於上年的特點,一是多爾袞強調答題方式“勿用四六,不限長短,毋得預誦套詞,拘泥舊式”,《清世祖實錄》卷31,順治四年三月丙辰。表明他務求考試結合實際並能有用於實際,反對形式主義的態度;二是這回取士三百人中,江南士子占一百二十四人,占40%以上,且鼎甲又都是江南人,對比丙戌會試,當時中式四百人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數來自山東一省,福格、錢泳同輯:《聽雨叢談》卷9,“鄉會試掌故一”,中華書局,1984年,第186頁。這說明隨著江南的平定,明代開始的文魁中南方人占絕對優勢的趨勢參見陳正祥、錢泳同輯:《中國文化地理》第22頁,表2,“明代文魁的籍貫分布”,三聯書店,1983年。又重新卷土重來,而這趨勢又成為清初官場中造成南北黨爭的一個重要因素。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