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4章 輔政親王(2)

  言外之意就是要濟爾哈朗表示支持。濟爾哈朗心中略一猶豫,但馬上表示同意,並在諸王會議時同意這一提議。不過當時他還對何洛會和楊善提醒說,多爾袞還不知道這個意見,所以必須得等我與大家商量以後,才能作出決定。這言外之意是告訴他們:多爾袞的意見很關鍵,他很有可能不同意立豪格,因為他自己也是個強有力的競爭者,因此需要做好思想準備。《清世祖實錄》卷37,順治五年三月己亥。

  濟爾哈朗不說,豪格等人也清楚,多爾袞是個不可小覷的競爭對手。就在兩黃旗大臣穿梭出入於肅王之家、緊鑼密鼓地籌劃立豪格的同時,兩白旗也在積極籌劃立多爾袞為帝。多爾袞為人機敏,他此時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但卻仍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沒有輕易對屬下表態。阿濟格和多鐸沒有那麽多心眼,他們見多爾袞不動聲色,不知在猶豫什麽,便齊齊跪在他麵前,問他:

  “你不即位,莫非是害怕兩黃旗大臣麽?舅舅阿布泰和固山額真阿山都說了:兩黃旗人臣,願意皇子即位的不過就是幾個人,我們在兩黃旗的親戚都願你即大位啊。”《清世祖實錄》卷63,順治九年三月癸巳。

  的確,除了兩白旗之外,兩黃旗內部也有支持多爾袞的,如他的親舅舅阿布泰,阿山也因其子阿達海被皇太極處死而不滿。即使如此,多爾袞審時度勢,還是沒有輕易表態。他知道,目前正處在一觸即發的緊要關頭,如果他對阿濟格、多鐸等人的懇請略一頷首,他們就有可能率領白旗士兵與兩黃腐的人馬兵刀相見。阿濟格他們不是表示不怕兩黃旗大臣嗎?口氣不是非常大而且態度衝動嗎?

  兩白旗勢力的蠢蠢欲動,被時刻注視著他們動向的黃旗大臣注意到了。首先提議立豪格的圖爾格為防萬一,下令所轄三牛錄下的護軍披掛甲胄,手持弓矢,把自己的家門團團圍住,害怕自己首當其衝,成為白旗諸王的刀下之鬼。《清世祖實錄》卷38,順治五年四月癸酉。

  空氣都仿佛凝結住了。

  崇德八年八月十四日,皇太極下世的五天之後,是個決定新興的清國命運的關鍵日子,這一天,諸王大臣要召開會議,決定皇位的繼承人,而這個問題是否能夠和平解決,也就取決於這次會議。這一夜,各派勢力的關鍵人物都輾轉反側,久久不能成眠。是嗬,太祖創立後金,攻取遼沈,奠定了大清的基業,皇太極安定了蒙古和朝鮮,消除了後顧之憂,又繼續攻明,使明朝在山海關外隻剩下寧遠一座孤城。特別是皇太極在對外攻略的同時,大力整頓內政,增強國力,不僅貴族們豐衣足食,百姓們也有餘力出征,搞得聲威大震,遠近聞名,甚至漠西厄魯特蒙古和西藏的政教首領們也前來朝見。遇到節日慶典,滿洲諸王、貝勒、大臣們,蒙古、漢族諸王、大臣們在大政殿排班行禮,一時仰俯跪拜,歡聲雷動。這樣的形勢可是來之不易嗬!如今,如果萬一在爭位問題上發生衝突,演成流血事件,最後勢必造成一損俱損、兩敗俱傷的結局,而更嚴重的後果就是,這將大大有損於八旗自身的實力,使其難以遵循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遺願――打進關去,爭奪全國的統治權。

  這一點,熱衷於爭奪皇位的諸王大臣們,都還沒有慮及。這天天剛亮,多爾袞就急忙趕到宮中的三官廟,詢問索尼對皇位繼承人的意見,打算在會議召開之前摸清兩黃旗大臣的態度。不料索尼毫不顧及他的麵子,直言不諱地告訴他:

  “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

  多爾袞碰了一鼻子灰,不高興地退出來,知道反對他登位的人們態度是很堅決的。不料出來之後,發現兩黃旗大臣派兩旗精銳的護軍彎弓搭箭,把會議召開地點崇政殿團團包圍起來,大有以武力相挾之勢!爾後,剛剛在一起宣誓立皇子的索尼、圖賴、鼇拜等兩黃旗大臣,又手扶劍柄,氣勢洶洶地闖入崇政殿,等待會議的開始。形勢對多爾袞已經頗為不利了。

  崇政殿,是皇太極生前議論朝政的正式場所,皇太極死後,梓宮又停放在這裏,諸王大臣選擇這個所在推選皇太極的繼承人,本意是對大行皇帝的尊重,但如果雙方相持不下,最後導致兵戎相見的話,對於先帝來說,就成為莫大的諷刺了。果然不出所料,會議剛一開始,索尼和鼇拜首先出來倡導立皇子,多爾袞則針鋒相對,認為諸王尚未發言,他們還沒有說話的資格,厲聲將其喝退。

  十七年前努爾哈赤謝世之後,議立新汗的責任是在八和碩貝勒身上,因為在這之前,努爾哈赤已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製度,因此,議立新汗,隻有八和碩貝勒才有權力,即,“選擇不拒爾等八王之言之人,使繼爾父為國之主。若不取爾等之言,不行善道,爾等則更換爾等八王任置之汗,選任不拒爾等之言之賢者”。《滿文老檔?太祖》卷38.也就是說,八王之外的其他貴族大臣是沒有發言權的,一切聽憑八和碩貝勒共議而定。皇太極時期,“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局麵漸漸被改變了,逐漸地形成了帝權獨尊的統治方式。但是,皇太極死後,沒有一個超乎於諸王之上的決策人物來決定大事,於是仍舊要由諸王來決定立儲立君的問題。代善、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阿濟格、豪格諸王一起會議此事,當是“共議國政"的遺風,但兩黃旗大臣參與會議卻無論如何是不合舊例和現存儀製的,因為除黃旗大臣之外,並無其他旗分宗室大臣參加會議,所以多爾袞令他們暫退之後,他們也隻好順從。兩黃旗大臣全副武裝出現在會場內外,完全是有預謀的突然襲擊!

  在索尼和鼇拜搶先發言被喝退之後,阿濟格和多鐸便出來勸多爾袞即帝位,多爾袞見兩黃旗大臣劍拔弩張的樣子,猶豫不決,沒有立即答應。但多鐸卻急不可耐,高聲說:

  “如不同意,應該立我為皇帝!我的名字已列於太祖遺詔之中。”

  多爾袞不知為何卻不同意自己這位親弟弟的大膽自薦,反駁說:

  “肅親王的名字也是太祖遺詔中提到的,不隻是有你的名字。”

  言外之意是說,並不是太祖遺詔中提到名字的就可即位,你不能,豪格也不能以此為條件。多鐸遭到哥哥的反對,就提出第三個候選人:

  “不立我可以,要立年長者,當立禮親王代善。”

  代善從會議開始到現在,一直未發一言。他見形勢緊張,本不想摻和到裏麵去,但這時多鐸點到了自己頭上,便不能不開口說話:

  “睿親王如果應允,當然是國家之福,不然的話,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繼大統,至於我,年老體衰,力難勝任。”

  豪格見前三人都不能順順當當被大家通過,自己又為白旗諸王所堅拒,便自嘲道:

  “我福小德薄,哪能擔當此任?”

  說罷力辭而去。其實豪格並不是心甘情願地退出競爭的,隻不過他見各方意見相持不下,便以退席相威脅。對此,後來他也曾表示後悔。果然,兩黃旗大臣見主子離席,便紛紛離座,按劍向前,齊聲說道:

  “我們這些人,吃的是皇帝的飯,穿的是皇帝的衣,皇帝的養育之恩比天大,比海深。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們寧可死從先帝於地下!”

  代善見情形不妙,大有火並之勢,便連忙說:“我雖是先帝之兄,但當時朝政之事,因年紀大了,沒有參與,所以一概不知,怎能參與此次議立呢?”說著說著就起身離去,阿濟格也跟在他後麵退出,多鐸則沉默不語。

  這時,崇政殿中一片寂靜,隻有雙方因激動而變得非常急促的呼吸聲。這時,殿中隻剩下多爾袞、多鐸和濟爾哈朗,以及兩黃旗大臣們。難道就這樣談崩了麽?多爾袞的腦中在飛快地轉著念頭,兩黃旗以武力相逼,我好漢不吃眼前虧,但也絕不能立豪格為帝。他們不是強調對先帝感恩戴德麽?不是要立皇子麽?多爾袞又迅速地想了一下皇太極除豪格之外的七個兒子。對,就用這個法子來堵他們的嘴吧。他不愧是個“倡謀出奇"的睿智之王,經過迅速地盤算,他緩緩開口道:

  “你們大家說得不錯,既然肅親王豪格謙讓退出,沒有繼統的意思,那麽就立先帝之子福臨吧!不過他還年小幼稚,最好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我倆左右輔政,共管八旗事務。等到福臨長大,當即歸政。”

  這一建議,極出與會者的意料,可能代善等諸王也聞訊而回,一同思考這個建議。對豪格和兩黃旗大臣來說,無論如何,繼承帝位的是皇太極之子,自己的地位是保住了,特別是對兩黃旗人臣來說,隻要立皇子就行,無所謂哪―個,因為這樣,兩黃旗就仍舊是天子自將之旗。豪格提前退席,至此發現是弄巧成拙,但見此建議,卻也不好說什麽,當不上皇帝的懊惱,隻好咽在肚裏。對於多爾袞來說,麵對刀劍相逼的兩黃旗大臣,他被迫放棄了爭位的要求,但作為輔政王,他可與濟爾哈朗分掌國家大權,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他的地位可與皇帝相仿,雖無名而有其實,也是不錯的。對於起初讚成立豪格的濟爾哈朗來說,自己作了輔政王,大大地嚐到了甜頭,自然不會再有反對意見,而代善自己本無爭位的計劃,就希望化幹戈為玉帛,采取妥協折中的態度,對此當然也無異議。關於爭位的詳細過程,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此處是根據各書的隻言片語綜合而成。參見《沈館錄》卷6,見:《叢書集成續編》①280史地類,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1年。《清史稿》“索尼傳”“圖賴傳”等書。

  這個妥協方案為各方接受了。

  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被決定為帝,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共同輔理國政。

  一場風波就這樣暫時過去了。但是,它卻對今後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政局產生了巨大影響。

  第三節輔弼初政時的餘波。

  事不宜遲。當與會諸王通過了多爾袞的提議之後,代善立即召集所有王公貴族,文武大臣,開口宣布道:

  “天位不可久虛,伏觀大行皇帝的第九子福臨天縱徇齊,昌符協應,爰定議同心翊戴,嗣皇帝位。我們當共立誓書,昭告天地。”

  接著,他首先率諸王宗室等對天宣誓,誓詞日:

  “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豪格、阿濟格、多鐸,阿達禮、阿巴泰、羅洛渾、尼堪、搏洛、碩托、艾度禮,滿達海、吞齊、費揚古、博和托、吞齊喀、和托等,不幸值先帝升遐,國不可無主,公議奉先帝子福臨纘承大位,嗣後有不遵先帝定製,弗殫忠誠,藐視皇上幼衝,明知欺君懷奸之人,互徇情麵,不行舉發,及修舊怨,傾害無辜,兄弟讒構,私結黨羽者,天地譴之,令短折而死。”

  緊接著,文武諸臣也朗朗宣誓:

  “阿山、葉臣、英俄爾岱、杜雷、何洛會、準塔、恩格圖、巴特瑪、馬喇希、俄莫克圖、伊拜、阿爾津、阿濟格尼堪、敦拜、車爾布、哈寧噶、德爾得赫、石廷柱、巴顏、李國翰、佟圖賴、吳守進、金礪、吳達海、拜席特庫、星訥、碩詹、覺善、雍舜、俄羅塞臣、巴哈納、巴都理、藍拜、明安達禮、庫爾禪、譚拜、拖克拖會、濟席哈、雅布海、布達席理、康喀賴、納木、額參、喇瑪、圖瞻、屯泰、裴國珍、金維城、何濟吉爾、王國光、郭朝宗、郎紹貞、孟喬芳、祖澤遠、崔名新、張存仁、曹光弼、郎球、韓岱、尼堪、僧格、吳拜、雅賴、來穆布、俄齊爾、喀查海、鈕黑、布顏、布善、薩蘇喀、楊善、索渾、達爾岱、敦兌、範文程、剛林、額色黑、詹霸、吳達禮、布丹、渥赫、帕帕、喀木圖,謹誓告於天地:我等如謂皇上幼衝,不靖共竭力,如效力先帝時,而諂事本主,豫謀悖亂,仇陷無辜,見賢而蔽抑,見惡而徇隱,私結黨羽,構啟讒言,有一於此,天地譴之,即加顯戮。”

  最後,又由諸王、貝勒等象征性地討論通過了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作為輔政王的任命。為了表示對他們二人的信任和支持,大家又誓告天地,說“我等如有應得罪過,不自承受,及從公審斷,又不折服者,天地譴之,令短折而死。”相應地,二輔政王也必須做出保證。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便也對天宣誓說:

  “茲以皇上幼衝,眾議以濟爾哈朗、多爾袞輔政,我等如不秉公輔理,妄自尊大,漠視兄弟,不從眾議,每事行私,以恩仇為輕重,天地譴之,令短折而死。”《清世祖實錄》卷1,崇德八年八月乙亥。

  到此時,大局已定,一切儀式也都結束了,眾人三三兩兩地散去,一直緊繃著的神經開始鬆弛下來。

  事過境遷。但是後人們仍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皇太極的幾個皇子當中,為什麽多爾袞偏偏選中了第九子福臨?有人說,多爾袞與福臨之母、永福宮漂亮的莊妃早有私情,於是愛屋及烏,將福臨推上了皇帝的寶座。我們說,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麽多爾袞首先是想自己爭位,被逼無奈才舉出福臨來呢?要是他和莊妃早已打算好,就應該一開始就推舉其子,還可省卻一番劍拔弩張的爭鬥。於是,又有人說,“這個問題已無從查考”。的確,證實此事的直接材料已難於尋覓,但卻不妨礙我們做一些推論。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