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雲龍雖然得到了朝廷獎賞的消息,也隻是哧之以鼻,那哪裏是獎賞?分明是侮辱!讓這樣一個腐敗無能的小朝廷來評價自己,真是無奈啊。
他沒有關注更多的東西,他是軍人,將政治和外交的大政方針決策權交給了政委來處理,將情報工作和擾亂俄國運輸生命線的重任交給了龍飛來處理,自己的主要目標隻有一個,盡可能多地殲滅敵人。
政治外交事宜必須以軍事實力為後盾,這時候似乎還不是大動幹戈,和列強和清廷都掰開臉的時候,清廷這杆大旗還要扛著。龍飛的情報工作雖然成效不錯,可是。見不到黑莓計劃的人員,俄國的鐵路線打擊情況怎樣尚未可知。那是個投資的無底洞,收效卻要看運氣,顯然不是主戰場。
在這個時候,最具有發言權的就是拳頭,是槍杆子,是戰鬥,是在正麵戰場上對俄國軍隊的打擊殲滅。
列國自有疆,驅敵須殺傷。
朝廷的獎賞對中國新軍的士氣是有提高的,特別是那些心裏還終於朝廷,思想極其守舊的官兵和百姓來說,得到朝廷的承認是最最高興的事,光宗耀祖啊。既然栗趙兩位將軍得到了提升,自己跟著他們幹那還能差得了嗎?將來封妻蔭子,榮華富貴。。。。。。無形之中,中國新軍的正規性,正統性得到了認可。幾乎所有的滿洲地區的官民,都把和中國新軍的交往看做榮耀,都願意幫助他們。
“他們是王師啊!”
“王師!百戰百勝的王師,千古罕見!”
“我大清一朝的名將,前有嶽鍾祺,後有栗雲龍,都有衛霍的風骨啊!”
僅僅耽擱十天,他就將新兵的訓練任務交給德國人,身負重傷的魯登道夫少將,盡管少將的身體狀況很差,根本無法勝任這個工作,還是感激得要死,當然,栗雲龍小小的狡猾了一把,要是他真的能吃能喝,能踢能咬的話,我們的栗大軍長肯定還有其他任命。
講究自然科學精神和服從意識的的德國軍人,在講究潛規則和政治藝術的現代中國人麵前,簡直是三歲兒童那樣可愛和單純。就是那麽一隻玩具,杯具啊。
實際主持了新兵訓練大權的是張德成,他負責在大石橋一帶駐守,保持南北方的聯絡安全。因為張德成最近身體不是多好,好象是水土不服的原因,連連咳嗽,上吐下泄,雖然給醫生治療得不錯,還是比較虛弱。
歐陽風參謀長則留守張德成師團部,負責協助他,胳膊受傷使他痛苦了好多天,一直綁著木板吊在肩膀上。可是,他閑不住。他細膩嚴謹的風格無論書訓練士兵還是處理具體軍務,都很恰當。
袁世凱先生派來的觀察員張勳先生被指定參與訓練工作,使老張十分震驚和得意。工作上也很賣力。這個對滿清朝廷忠心耿耿的舊軍官後來被栗雲龍耍得很有趣,那是後話。
中國新軍出動了三個師團對前線發動進攻,中央主力的第一師團段大鵬居中向萬福,魏家屯推進,從遼東半島的中央突擊,將所有遼南的殘餘俄軍分割成兩半。白強,柳大風的第四師團從西麵迂回推進,從熊嶽城趨九寨,鬆樹鎮,目標是奔襲瓦房店,消滅俄軍一個旅團。孫武,雷厲負責的第五師團從半島的東麵取徐嶺,莊河,皮口,最後和中央的第一師團匯集起來,協助西線的第四師團消滅了普蘭店以北的俄軍,最終目的是,奪取金州,直逼大連。將旅順等軍港在陸地上完全孤立起來。
曆史上,日俄戰爭的勝負分水嶺是在旅順軍港,俄軍太平洋艦隊的覆沒,以及對日本軍隊的側後威脅的解除,使日本軍隊可以放手大戰,出擊北線。但是,中俄目前的戰爭,顯然與之不同,單純的陸軍戰鬥來決定戰局,唯一的方式就是
這個計劃並不完善,也不詳細,可是,足夠謹慎和強調協作,因此,一,四,五總計三個師團四萬五千以上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向南推進的時候,就預示著一場新的戰鬥開始了。
徐竹的第六師團被安置到了東線,去防範俄日軍隊對遼寧腹地的偷襲可能。徐竹善於獨當一麵的素質讓栗雲龍很放心。
十一月十一日,第一師團在萬福包圍了俄國三十七步兵團,這是一支老牌的部隊,曾經參加過九十八年前吞噬歐洲戰神拿破侖六十萬主力大軍的著名戰爭,保持著光榮的傳統,雖然他們的武器裝備已經屬於二流,可是,部隊軍官的抵抗意誌還很堅決。
俄國遼南軍團的司令官阿列克謝耶夫大將已經從萎靡不振中擺脫出來了。他知道,北上主力軍團的覆沒,已經基本上決定了遼寧的戰鬥格局,毫不客氣地說,俄國人敗了,失敗得很慘很慘,可是,軍團總司令卻不敢公開承認,甚至還向前線的軍官有意隱瞞這個天大的消息,他已經決定戰死沙場,派出了所有的親信軍官奔赴前線的每一個旅團和團隊,甚至營部,給所有軍官的命令都是歇斯底裏的戰鬥:堅持到底,作戰到最後一刻。
大將蒼白著臉在司令部折騰來去,感到還是不過癮,幹脆自己騎馬趕到了普蘭店,還準備進一步帶領軍隊向北。他認為,即使俄國軍團全部失敗,也一定重創了中國人,中國人也已經虛弱不堪了,隻要加上自己的一棵稻草,就可以將令人發指恐怖的中國軍隊這匹大駱駝壓垮。就是抱著這一虛幻的希望,司令官才會做出了與事實真相完全相左的決斷。
俄國部隊逐漸調整著,分批次向前方運動。
萬福鎮的俄國軍隊嚴陣以待,他們做了充分的準備。鎮子外麵設置了密密麻麻的木樁,以防止中國騎兵的迅猛衝擊,鐵絲網絡上閃爍著駭人的鐵刺,盤繞在木樁的內側,相對於木樁來說,比較低矮的木簽更加具有威脅性,它們或者隱藏在草叢間,或者根植在泥土裏,尖銳的削刃足可以將衝鋒的對手刺成重傷。鎮子的圍牆不好,不利於防禦,俄國人就在附近開挖了好幾道戰壕。
為了減少因為中國居民的存在出現間諜泄密事件等隱患,俄國人強行驅逐了所有的中國居民,把幾乎每一個居民的院落都改造成可以進行戰鬥的堡壘。少數不肯離開家園的中國農民遭到了毒打和屠殺的命運。外國鬼子對待霸占房產等行為,遠比中國人倍受爭議的城管隊伍更令人發指。
盡管段大鵬已經帶傷歸任,栗雲龍還是親自指揮了第一師團的戰鬥。敵人隻有一個步兵團,完全是孤立狀態,被徹底包圍分割,是甕中之鱉,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不過,栗雲龍決心把這鍋菜炒得足夠香甜,盡量減少損失,擴大戰果。
強行進攻必然要付出重大犧牲,在炮兵部隊沒有能及時趕上來的情況下,隻能采用新的戰術。
中國軍隊開始了恐怖的土木工程作業。
戰爭的直接目標是什麽?就是消滅敵人,保護自己。盡可能地拉大戰損比。這是栗雲龍追求的一貫方針。
包圍戰開始,就有許多軍官理所當然地認為,今天夜間,將是一場惡戰,白天的仔細觀察,是為夜襲作戰做好準備的。所以,軍官們都很認真地用望遠鏡子觀察目標,還給一線的戰士講解地理環境。
“好好看著,今天夜裏我們叫俄國毛子吃西洋大餐!”
“長官,什麽是西洋大餐?”
“子彈,刺刀,炮彈,西紅柿湯,蓮藕肉塊,”軍官中不乏幽默無斯者。西紅柿湯指俄國人滿地的鮮血,蓮藕肉塊指俄國人被打成破爛窟窿。
“對,毛子一看見咱掄起大刀片兒就發毛了。”士兵反手拍拍肩膀上背著的中國特有的環手刀,那是近戰和夜戰的有力武器,三尺有餘,刃寬背厚,一旦掄起來左右逢源,虎虎生風。還是老義和團戰士們的心肝寶貝。
中國新軍的裝備得到了明顯改善,現在的製式武器是,普通步兵人手一杆步槍,配刺刀,身上背大砍刀一把,或者腰上懸掛繳獲的俄製馬刀一柄。身上綁紮子彈帶兩條,一百發。其餘兵種的,如機槍班戰士,每人一隻近戰的手槍,子彈五顆到十顆,手榴彈若幹。騎兵則是典型的騎槍,馬刀,和俄軍沒有任何差別。現在,他們已經完全不是幾個月前隻有一腔熱血而無尺寸見解的義和團野百姓了,他們固然還有對皇帝和朝廷的信仰,更多的卻是國家和民族的大局,他們是為民族的獨立生存而戰,是精英,是脊梁,是英雄豪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他們信奉勇敢,忠誠,視死如歸。同時也不乏精明強幹,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怎樣盡量多地消滅敵人。偷襲,夜戰,炮火覆蓋以後及時跟進,迂回包抄,穿插分割,利用障礙物遮掩自己,等等,都因為經驗和相互切磋而成熟掌握。在思想和戰術上,他們和當時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相比,都毫不遜色,中國人聰明才智,有極大的可塑性。
栗雲龍給軍官的課題是,戰前必須估算出戰鬥損失的比例。占領城鎮據點不算是勝利,隻有人才是最可寶貴的。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是第一目標,根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這是現代中國陸軍也耳熟能詳的原則,可是,在當時,就是了不起的。
中國新軍早已禁止了人海戰術,把士兵的生命保護作為戰鬥的第一要義。栗雲龍的腦海裏,對所熟悉的二戰中日本鬼子的戰鬥意識和技術不屑一顧。日本人視生命如草芥,自己亦然,局勢有利時強行攻擊,局勢不利時動輒自殺衝鋒,根本不講任何戰術規則。典型的如太平洋戰史中的瓜島之戰,最初留守的九百多名鬼子兵一見美國佬登陸,立刻端起明晃晃的刺刀衝鋒,結果,三個波次的衝鋒下來,全部被擱倒,以後,日本人頑固不化地堅持這一作戰方案,結果,幾個月打下來,美軍損失1549人,而日軍則被擊斃兩萬三千八百餘人,加上饑餓,疾病,總損失達五萬有餘!再比如,日本曾經領先一時的零式作戰飛機,把負重減少到了極端,飛行員的保護降低到了最大,隨便一顆子彈,就能將日本飛行員掛掉,或者將油箱打爆起火。。。。。。
“你們看,我們采用哪一種方法更好?”栗雲龍在軍官們認真地觀察了城鎮的俄軍防禦陣地以後,召集了會議。他雖然喜歡大手一揮,桌子一拍就決定一切的豪邁之氣,卻從不在戰前這樣肆無忌憚,臨戰而懼,是他的一個特點。
軍官們提出了許多方案,都很有創意,他們也不時得到栗雲龍的鼓勵,他們的話題有時還彌漫開來,向著縱深探討,比如俄國人的呆板戰術,僵化體製,要比他們想象中還要差許多,打他們真是小菜一碟兒。
“很對,機動!高度的機動是未來戰爭的主題,凡是哪一支軍隊具有了高度的機動能力,它的戰鬥力就可以無限製地提升,我們要提高我們部隊的機動能力,戰略機動,戰術機動,能分散,能聚集,收指臂之效。”
有人提議夜襲,有人建議等炮兵趕到集中火力覆蓋攻擊,有人認為,隻要包圍敵人就可以困死他們,還有人想到,為了加快進度,能不能留下一個旅團的部隊繼續包圍敵人,其餘部隊猛烈向前推進,敵人被困在我們軍的後方,時間稍久,必然軍心大亂,不戰而潰。還有的軍官提出了火攻戰術,也有的提議,主動撤退,做出遭到外部敵人攻擊的樣子,使敵人產生誤會,然後,誘敵出擊,半道截殺。有人提出,最經濟的辦法是特工戰,夜間潛伏進入敵陣,徹底攪亂他們,然後,以主力掩襲。依據奪取陣地。順著最後一種思路,段大鵬提議,采用夜間特工作戰時,最好采用三角傘的飛翔技術,讓在坐的所有軍官都大吃一驚。
栗雲龍很高興,不僅是大家得到了交流提高的機會,就是自己也很受教。在他的引導下,大家對每一種方案都進行了推敲和研討,那叫一個科學的態度。俄國軍官如果知道了,一定會汗流浹背,精神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