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殯前先由陰陽先生發咒並喝唱發靈詞,以咒迫使死者的魂魄隨著引魂幡到墓地以後進行安葬。由於各個陰陽先生隨師授業的不同,發靈詞亦各不相同,但大致有相似之處。其詞一般為:
五行輪回,生長不息。青木生火,紅火生土,黃土生金,白金生水,黑水生木,相得益彰,綿長永世。五星高照,永呈吉祥,魁星居左,文章錦繡。太白居右,財源茂盛。永和在前,火德照人。誠心立後,行善為本。正心守中,神靈有應。亡靈升聚,立碑樹傳。今以和年善月吉日良辰,奉請尊靈起駕,陰陽合德,南無阿彌,救苦天尊,救亡靈永離苦海;西天引路菩薩,接引亡靈入天堂。登仙路,赴靈山,勤修煉,成正果,佑子孫,昌後人,福臨孝男賢女,蔭庇子孫萬代。亡靈從此無牽掛,後人自此無遺憾。將於駕鶴飛升時,孝男孝女以伏服禮儀,送亡靈登仙啟程,地戶永閉,天門常開。故顯考(顯妣)×公諱某一位(二位)亡靈,早赴仙境,成佛成仙,去無顧盼。今日今時,唯生魂上天歸仙班之良辰,急急如律令,嗚呼,去哉!
根據這段發靈詞來看,唯急急如律令是咒語用詞,其他都是勸慰之詞,可見,亡靈不願離家,最後是由陰陽誘騙到墓地的。發靈時陰陽口念發靈詞,一手拿一把菜刀,一手捉一隻大紅公雞,用刀在棺柩上不時震擊,給亡靈以驚嚇,鬼魂是怕公雞的,公雞一叫,就會啟程,隨著魂幡去往墓地。發靈時有避殃的習俗。所謂“殃”就是人死以後屍體上還有一定的陽氣存在,這種陽氣一旦從屍體衝出,遇到活人,就會不利。避殃就是避開屍體陽氣的衝撞,如果避不開,與陽氣遭遇,就會染上大病或有大禍臨頭,所以,又俗稱為“遭殃”。有些非常貪家的亡靈,是不願離家的,陰陽才以法咒催促其動身,如急急如律令,這是太上老君的法令,任何鬼魂聽到此令後必須遵行,亡靈聽到此令,會暴怒而起,很有可能傷害於人,所以要避殃。公雞一叫,說明亡靈要動身了,發靈之儀結束。發靈之前,“土工”即普遍稱謂的“杠夫”已經將棺柩捆綁停當,隻聽陰陽急急如律令一聲發出,土工即將靈棚掀翻,意即不準亡靈再停於靈棚之內,馬上抬起棺柩,炮手鳴炮三聲,長孫扛起引魂幡,孝男孝女突然迸發哭聲,悲切切令人寒心,出殯開始。
陝北舊時的出殯沒有“執紼”之儀,因為大都是八人扛抬著棺柩行進,不用靈車。後來有了用車出殯的,有送葬人參與拉車也不叫“執紼”。但有“扯生”之儀,即用一匹沒有使用過的白布(俗稱“生布”)綰於棺木之上,出殯行進開始時將其打開,綿延十餘丈或數十丈,孝男孝婦們手拄喪棍在生布下號哭行進。此俗的用意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孝男孝婦們用扯生之儀來表示對亡靈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扯”住不讓其撒手人寰。另一種說法是扯住亡靈,讓其福佑後人能生衍綿延。這時,有人將死者生前枕過的枕頭拆開,堆放在牆頭,將枕頭皮和蕎麥皮一起點火燒掉,大門口點燃火堆以送亡靈啟程。孝婦的娘家人為自己的女客行“收頭”之儀。一路上,長孫扛著引魂幡跟在鼓樂後麵,不時地將紙錢向半空拋撒,以買路通行。從靈棚抬起棺柩,在行進時,大頭在前,小頭在後,出得莊後,將棺柩調頭而行,中途不得停放,這也是古禮中“出祖有進無退”的禮製。出殯隊伍所經過的路途中,凡有人家處,都點燃火堆,一則為亡靈送行,另則以此避邪。
到達墓地以後,孝子們先行圍墳之儀,即繞墓左右各轉三圈,有的地方抬柩繞轉,然後將墓坑作一番清理,最後行“熗葬”之儀。“熗葬”是在一張鐵鍁上倒青油少許,在火上烤熱,在墓葬裏熏熗。此儀的用意是死人與活人是一樣的,用油熗葬是表示這裏又有“人”居住了。再就是落葬,陳列冥器,最後再將墓坑打掃一遍,埋葬之儀開始。當墓口將要被掩埋時,陰陽先生舉引魂幡開始招魂。招魂詞一般為:
天圓地方,洪荒九州,陽清陰濁,升降有序。
天地六合。乾坤易轍,明幽永隔,六趣眾生。
無量功德從南來,手拿一麵金字牌,
法鈴符咒鎮鬼魂,五色幡幔招魂來,
朝罷東嶽繳魂來,魂魄入土則為安。
魂魄悠悠莫向東,東有歲星值流年,
流年不順要遭殃,亡魂至此路不通。
魂魄悠悠莫向南,南有萬丈火焰山,
熒星此山為大神,萬物此處不生長。
魂魄悠悠莫向西,西有虎狼和貔貅,
白虎大神在此方,牲靈至此不生還。
魂魄悠悠莫向北,北有寒水地亦曠,
辰星在此揚波瀾,惡濤萬丈性命休。
魂魄悠悠莫上天,天高渺渺實難攀,
那是神仙逍遙地,凡夫俗子豈能去。
魂魄悠悠入本土,本土乃是生根地,
子孫後代在此地,燃香燒紙有照應。
今日×時,
招來亡人一位之靈魂,
送入墓中安寢,
靜候功德圓滿,
千年有靈,萬年成聖。
啐!吠!
亡魂入,生魂出,
亡魂悠悠入棺槨,
生魂悠悠進天堂,
生死各別,幽明有序,
敕令定奪,
嗚呼,去哉!
念完以上招魂詞以後,立即將魂幡中間的亡人吊扯下,團成團,猛地扔在墓坑內,眾人一齊動手,將墓坑很快填滿,所謂“埋人”,就是將亡人吊埋後,埋人之儀結束。
安葬之儀結束後,送葬人開始攢墳丘,陰陽先生為新墳立土神之位,並唱頌安土神歌。其歌雲:
奉請太上李老君,下界為民安土神,
茶三杯,酒四巡,七炷明香爐中焚。
九宮八卦要分明,五方四隅判得清,
土神安定保平安,民得安康感神恩。
一安東方甲乙木,二安南方丙丁火,
三安西方庚辛金,四安北方壬癸水,
五安中央戊己土,五方安定安八卦。
上安土公和土母,下安土子與土孫,
中安方良並太歲,上下中央都安定,
再依八卦來安神,先安乾坎艮震方,
後安巽離坤兌位,八卦安定八方安,
左安東方青龍神,右安西方白虎神,
前安南方朱雀神,後安北方玄武神,
中安黃帝軒轅神,黃帝先祖佑黎民。
神荼鬱壘是門神,安在門楣驅鬼邪。
灶君安在灶神位,一家之主保平安,
地下安到炕頭上,裏裏外外都安遍,
一切神位都安定,三魂七魄也安定,
家禽六畜都安定,安定土神保宅舍,
大吉大利保平安,平安宅舍得安康。
天安、地安,天無忌,地無忌,
薑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大吉大利,
太上老君敕令,
急急如律令。
陰陽先生安土神後,墳丘也攢起來了,陰陽先生下羅盤,將墓門(墦窗)方位選定,孝子們在複三時壘好。最後,孝男孝婦們依其輩分,分批上香燒紙,哭祭亡靈,安葬之儀全部結束。
安葬既畢,喪宴開始。
有的在喪宴進行中,陰陽即開始灑掃,灑掃是驅除邪魔的儀式。所謂灑掃,是民間宗教借用日常生活中的灑水掃地以企清潔的生活方式,運用到民俗中來清除邪惡。灑掃時,一人持弓箭,一人用笤帚苗蘸清水蘸灑,一人端一碗五穀拋撒,陰陽先生在後相隨,手搖法鈴,口唱灑掃歌。灑掃歌簡單的僅有幾句,如:
這把掃帚掃妖孽,掃得鬼邪顛倒顛,一掃鬼邪絕了世,掃帚掃迷及無邊,淨水五穀灑太平,吾奉太上老君命,急急如律令。
從這幾句灑掃咒來看,有咒語偈言之玄機。另有灑掃詞:
家當大事禮儀畢,告知空中眾神明,
亡人入土已安寢,事主守孝要盡心,
鬼魂生前有交往,情誼難忘曾相饒,
生孝到處招鬼魂,鬼魂到處忘啟身,
亡靈不要貪家業,趕赴靈台受封蔭,
後人安寧得昌盛,親友不忘舊交情,
亡靈快往空中行,急往神台有名分,
各路神明歸位去,留得人間常清平,
鬼神若不速離去,太上老君發敕令,
灑朱砂,攝鬼魂,撒來五穀除邪惡,
掃地淨,藏魔孽,掃除鬼祟杳無蹤,
掃宅舍,清孽障,打入地獄十八層,
法旨到時不速去,拘鬼送入枉死城,
急急如律令。
灑掃結束後,喪葬之儀全部結束。
另外,在發靈之前要“起殃”。民間俗信認為,人死在什麽地方,其“殃”仍在什麽地方,不起殃,殃是不會隨著棺柩走,這樣,埋人僅僅是將人的屍體埋了,其魂魄仍留在人間,會成為孤魂野鬼,不能與地府中的先祖相會,更不能轉世,因此,必須行起殃之儀,將殃逼到棺柩之中。起殃須用魂幡招引,在民間俗信中,亡魂見了幡就會跟隨而來。無論起殃、發靈、招魂,人們都要避殃,所謂避殃,就是人背站著在殃要出來的兩邊,殃是走直線的,所以,隻要讓開一條路,就不會遭殃。起殃詞是:
噦!仙有山,神有廟,各有神主顯神靈。人有精氣神三寶,依附在身便是人。人亡氣出便是殃,殃離人身無依附,空中飄蕩成孤魂,不受香火苦度日,神欺侮,鬼蹂躪,陽間世人不牽掛,陰間親人不收留,孤魂野鬼亂石灘,孤苦伶仃受煎熬,魂即殃,殃是魂,殃附魂魄能入主,今日遣發到屍身,日後能享後人祀。今日不去附屍身,定成野鬼實苦情。鬼欺神嫌人不敬,爛身傷體不轉世。今有太上老君發敕令,急附於魂隨身去,能成神仙離苦海。
敕令,急急如律令。
發靈之前,孝子們要先填充祭食罐。俗信認為,誰填了祭食罐,誰就是孝子,就能受到亡魂的庇護。如果沒有填充祭食罐,將來死後到了陰間也就見不到亡靈,因此也受不到亡靈的庇護。陝北民間將填充祭食罐看得和“守氣”一樣重要,既可表示對亡靈的孝心,又想得到亡靈的佑護。
陝北喪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發靈待客,一種是留靈待客。發靈待客就是將死者埋葬以後,從山上回來後喪宴開始。留靈待客是還沒有發引,喪宴就開了。無論留靈待客還是發靈待客都取決於下葬時辰。下葬時辰是陰陽先生根據死者的生卒年月以及長子、長孫的出生年月日時以陰陽術推算出來的。現在留靈待客已很少見到,大都為了方便,早上行安葬之儀,安葬後開喪宴,宴後一些親友就可離去,俗話說:“客走主人安。”客人走了,喪家還有許多禮儀要進行,這是現行喪葬禮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