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11章 神祇(2)

  黃帝還被奉為我國創世神話中創造宇宙的天人之神,是五大天帝中的中央之神。《淮南子·說林》高誘注雲:“黃帝,古天神也,創造人之時,化生陰陽。”《韓非子·十過》中雲:“昔者,黃帝會鬼神於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蚩尤居前,風師邊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螣虻伏地,鳳凰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這大概是因黃帝的出身離奇而編織出這一說法。《太平禦覽》卷七九引《帝王世紀》說黃帝的母親元天大聖後受“大雷電繞北鬥樞”感應而生黃帝。他生下後是“黃龍體”(見《史話·天官書》)並長有“四麵”(見《太平禦覽》七九引《屍子》),他生而神明,馭百神,製四方,主司風雨雲雷。進而,就將他衍化成了創造天地萬物之神,中國式的上帝。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本是四禦中的第三位天帝——鉤陳大帝,是從星宿演變而來的,不是現在普遍認為的統領天地諸神的大帝。“鉤陳”共有六顆星,據《星經》所雲:“鉤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後宮,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軍將軍,又主三公。”所以,鉤陳也用於主後宮。《晉書·天文誌》中又稱:“鉤陳六星,皆在紫宮中……鉤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禦群靈,執萬神圖。”道教就是根據這些說法設立了鉤陳上宮南極天皇大帝的名目,尊為四禦之一。這樣一來,鉤陳的職權已經超出了“後宮”的範圍,並稱他是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統禦眾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的神,所以在拜告天地,祈禱降雨的呈文中,鉤陳與玉皇大帝,紫微同列在榜首。

  所謂禦,也就是“帝”,四禦是輔佐三清的四位天帝。他們的全稱是: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鉤陳上宮南極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道,是至高的,所以,道教有“九九道成至成真,三清四禦朝天節”的說法,也就是說,三清四禦代表了至高無上。

  玉皇大帝是道教的神仙。道教的神仙體係是在繼承了我國古代天神、地祇、人鬼信仰的基礎上,再加上後來所創造的長生不死的神仙體係和儒家的先王聖賢以及佛門的閻王鬼卒,就形成了目前人們所知的龐大而又完備的道教神係。四禦就是道教神係中的重要神仙。當這一神仙體係建立後,道教早期所信仰的“祖師爺”——太上老君和“三官”就顯得沒有那麽重要了。

  在四禦中,玉皇大帝是我國民俗信仰中的最高神仙領袖,其他三禦則在民間的影響不大。可是,玉皇大帝這樣一位神仙領袖在唐代以前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出現在神仙體係中並得以定型是在唐宋以後。但他的原型卻很早,是源於上古時期人們對天帝的崇拜。上古時期,人們認為自然界的風、雨、雷、電現象都受一位大神掌管,隻有在大神的差遣下才會發作。就是基於這種認識觀,到了殷商時期,人們便塑造了天帝這樣的大神。人們認為,具有最高地位的神應該被稱做“帝”或是“上帝”,因為隻有“帝”或是“上帝”才可以支配天上的其他諸神,因此也就出現了“天帝”這樣一個對神的權力的尊稱。

  到了西周時期,有關上帝的稱謂名目繁多。有如:皇天、上天、天、天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很多種稱謂。後來,人們又根據人間現實幻想出了天上神仙世界,並且構建起一個以天帝為中心的神仙體係。神仙信仰發展到東漢時期,道教產生了,道教徒們把天帝請來總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所謂三界,即天界、地界、水界,或曰欲界、色界、無色界。十方即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四生即,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大智度論》卷十:“說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說,婆蹉弗妒路那(犢子部)僧說有五道”。卷二十:“佛去久,經流遠,法傳五百年後,多有別異,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說五者,於佛經回文說五,若說六者,於佛經回文說六。又摩訶衍(大乘)中《法華經》說有六趣眾生,觀諸義旨,應有六道。”所謂六道,實則五趣,即地獄、餓鬼、畜生(也被譯作“傍生”)、人、天、(三界諸天)。《俱舍論》卷八:“於三界中說有五趣,即地獄等如自名說,謂前所說地獄、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唯有欲界有四趣全,三界各有天趣一分。”若再加上“阿修羅則稱六趣或六道”。道教就這樣把天地萬物統統納入了玉皇大帝的管轄範圍,人也就在其中了。玉皇大帝也因此成為民間最為尊崇的最大神仙。正因如此,他也有了許多尊號,如玉皇大帝、玉皇玉帝、昊天金闕玉皇大帝等。他的居所也由原來的玉清三元宮移至靈霄寶殿。

  那麽,玉皇大帝究竟是怎麽走入最高神的殿堂的?“玉皇大帝”這個神名是在南朝時期的齊梁時代才出現的,由陶弘景編著的名為《真靈位業圖》一書中才有了“玉皇”和“玉帝”神名,但“玉皇道君”僅僅排在玉清三元宮右邊的第十一位,“高上玉帝”則被排在第十九位,他倆的地位都很低。到了唐代,李唐王朝與太上老君李聃攀成了本家,太上老君又被道教奉為教主、祖師,因此,道教也被奉為國教。

  道教很崇尚“玉”,認為玉是長壽和純潔的象征,所以,凡是被稱做神仙的,都和玉有關。例如,神仙的侍者被稱做“玉郎、玉女”。“神仙”所處的仙境被稱做“玉京”、“玉清”,神仙的居所稱做“玉闕”、“玉樓”,就連動植物也被冠以“玉”字,如玉兔、玉蟾、玉樹、玉芝等。玉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玉皇大帝更應是長生不老的。所以,“玉皇”、“玉帝”之玉就被人們視做永不讓位的終身天帝,像玉一樣,永遠不變,與天地同壽,故而,將這位統領天地的大神稱做“玉皇”、“玉帝”。

  玉皇大帝在道教如此宣揚下和民間的極度崇尚下,使得有更多的人在信仰他、推崇他。同時,曆代王朝也借用玉帝的名義去實現政治目的。如,宋真宗就曾經假借玉帝給他托夢,說他的祖宗是傳說中的人皇之一,他當皇帝也是“奉玉帝之命而為之”的這一謊言,把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欺侮後周柴家孤兒寡母,奪了王位這一大逆不道的事情說成是“順天意”的事,為自家坐天下進行粉飾。他於大中祥符七年,上玉皇大帝聖號曰:“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玉皇大帝。”(事見《續資治通鑒》卷三十一)。“玉皇大帝”的稱號也由此而來。宋徽宗後來又加封為“太上開天符禦曆含體道昊天玉皇大帝”。

  宋代皇帝雖然對玉皇大帝進行過多次加封,但唐代和宋代早期的道教塑造出來的“三清”、“四禦”,神仙譜中將“玉帝”列在“三清”之下,“四禦”之首的事實是無法改變的。這一排列方法僅為道教所認可,世俗並不接受。在老百姓心目中,唯有玉皇大帝才能成為中國的第一大神,這樣一來,一場引發中國神學的重大革命必然要爆發,對神仙譜進行重新排列,是道教的一大任務。

  玉皇大帝雖被世俗視做中國第一大神,但他畢竟出現得太晚了,神祇資曆太淺。要符合道教教義和民俗心態,就必須對玉皇大帝實行裂變式的功德與法力的注入法才能滿足宗教與民俗的需求。道教徒們便組織人員編寫了一部《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簡稱《玉皇經》)。經中說:在遠古時期,嚴妙樂國的淨德國王的妻子寶月光王後在一天夜裏夢見太上道君和眾位至尊們駕著五色龍輿來到她身邊。道君懷中抱一嬰兒,嬰兒身上放出的紅光照亮了整個宮殿。王後見此情景驚喜異常,向道君祈求說:“國主無嗣,願乞此兒為社稷之主。”道君答曰:“願賜。”王後夢醒有孕,一年後,於丙午年正月初九日午時,誕王子於王宮之中。王子幼而敏慧,長而仁慈,即位後又舍其國,於普明香岩山中修道,功成超度,於民間行醫治病,拯救眾生,倍感安樂。王子以如此修道之法曆三千二百劫後始證金仙,號曰“清淨自然覺王如來”,教誨諸菩薩們悟大乘正宗。又經億劫後,始證玉帝。

  玉皇大帝修煉億劫而始證,他的道行也必然很深。據《道法會元》所雲:玉帝自述曰:他曾得到了元始符命,能使一雷神手提泰山而移他方,能使一雷神張巨口而飲四海之水盡,能使一雷神擊發大霹靂,因此使天上眾星聞之而拱揖,使地下妖邪聞之而亡形。《玉皇經》中說:玉帝“身在金闕,分身變化,應現隨方,利濟群生,超生道岸,普垂教法,開悟後人,登真成道。”當元始天尊準備在清微天中玉京闕七寶玄苑玉皇宮殿裏說法時,玉皇大帝“即於會前舉六通力,放大光明,遍照諸天”。玉帝作起法來,天上地下,無極十方,一切世界都大為震動,被照徹的如同水晶玻璃一樣透明。各路神仙得到玉帝會集眾神的號令後,或騎龍乘鳳,或跨麒麟,蜂擁而行。有天女散花、金童扌勿煙,一齊向靈霄寶殿浮空而來。在玉皇大帝的光明普照下,人間鳥語花香,國泰民安,地獄的鬼魂受到玉帝的恩澤後可以死而複生,重新投生人間。

  玉皇大帝得道之說在民間另有說法,說法也很多。有說薑子牙在斬將封神時,玉皇大帝的位子本來是給他自己留的,當眾神受封,領法旨上任去後,薑子牙的外甥突然從桌下鑽出來向舅舅討封。這時,薑子牙已無神可封了,隻有玉皇大帝一個神位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封給別人的。外甥苦苦哀求,薑子牙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隻好將玉皇大帝的神位封給了外甥,自己做了窗神。又有說法是薑子牙根本不願將玉皇大帝的神位封給外甥,但外甥為了謀到這個神位就向薑子牙賭咒說:咱們舅舅外甥的話好說,玉帝輪流坐,百年一換班。先讓我坐,百年以後你來坐。要是我哄了你,以後叫我的女兒也哄我。就這樣,薑子牙的外甥坐了玉帝神位,並且貪位不讓,違背了當年的誓言,他的女兒們也果然一個個哄他,背著他在外麵偷情。民間的這一說法很可能來自趙匡胤的傳說,傳說趙匡胤奪了後周柴家天下,建立了宋朝,自己做了皇帝,還對柴家說:“江山輪流坐,明天到我家。”但他還是食言了,沒有在趙柴兩家中輪流坐天下,所以,趙宋皇帝的妻女們也是一個個在偷漢子。另一種說法是,玉皇大帝的神位本來是如來佛坐著的,如來有事外出,想讓玉皇大帝替他代管一下,但又不放心。玉皇大帝看出了如來的心思,便發誓說:等你把事情辦完以後,我一定把神位交還與你。如果不交,就讓我的後代們一個個成為盜賊,如來佛這才將神位交給玉皇大帝代管。當如來辦完事情回來後玉皇大帝說什麽也不把神位交出,如來沒辦法,隻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玉皇大帝食言了,他的兒子七郎果然成了盜賊。人們經常用玉皇大帝和趙匡胤的這些傳說來譏諷曆代皇家,說皇家大都是男盜女娼。

  玉皇大帝神係

  從唐宋開始,道教對玉皇大帝進行了重新塑造,到了明代,已全部完成了有關玉皇大帝的修煉過程,確立了玉皇大帝作為中國神係的最高首領地位。從此,玉皇大帝就成為中國民俗觀念中的天上至高無上的“皇帝”。

  玉皇大帝神係包容了各界,成為古今薈萃,三教兼容的神仙譜。它既有上古時代的原始宗教中的神靈,如王母娘娘;又有唐宋以來新創造出來的神靈,如托塔李天王,還有儒、道、釋三教中的先賢聖哲的神靈。

  玉皇大帝神係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是自然神,如天、地、日、月、風、雨、雷、電、山川、河流等,一種是與人間社會和生活有關的神靈,如福、祿、財,門神、灶神、城隍、土地等。一種就是冥界神靈,如閻王、判官等。

  玉皇大帝居住在中央皇宮,即“靈霄寶殿”。玉皇大帝身邊的天上神靈大致有四類,一類是玉皇大帝的家族,如王母娘娘、七仙女等。一類是文官,如太白金星、南極仙翁、北極大帝、南鬥、北鬥、天官、地官、水官等。一類是武將,如王靈官、四大元帥、天門三將等。最後一類就是宗教神靈,如太上老君、如來佛等。但這類神靈平時是不在玉皇大帝身邊聽差的,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修煉,隻有在玉皇大帝有了危難的時候才前來保駕。

  玉皇大帝的形象一般被塑造成一位身穿九章華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還塑有一手執笏。玉皇大帝廟內兩側供南鬥六星、北鬥七星、三十六元帥、二十八宿,以及四大天師等,以如此眾多的神仙來顯示玉皇大帝至高無上的權力。

  玉皇大帝是道教的最高神,因此,在道觀中他的形象是無觀不在的。他的宮被稱做玉皇觀,或是玉皇閣。有單獨建廟專供玉皇大帝而不供其他神靈的叫做“玉皇廟”。

  道教把玉皇大帝的誕辰定在正月初九日,這是為何?據明代王逵所雲:“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玉帝生於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於一,而極於九,原始要終也。”(《螽海集》)《素問·三部九候論》稱:“九”是天地之極數,“始於一,終於九焉。”所以,形容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廣曰“九域”,眾仙為“九仙”,地極深則稱“九幽”,水極深則稱“九淵”。“九”在道文化中是一個既神秘又神聖的數字,所以,道教用一、九為玉皇大帝規定了誕辰。這樣一來,正月初九就成為民俗中極尊的日子,這一日隻有玉皇大帝才可用之,凡人是不可享用的。

  道教又規定了臘月二十五日為玉皇大帝的出巡日,在這一天,玉皇大帝下界巡視眾生,察看民間的善惡禍福。因此,各個道觀要舉辦道場,迎接玉帝聖駕的到來,名曰祝壽道場。道士們誦經禮懺,祈禱國泰民安。

  玉皇大帝神係中神靈很多,將主要的幾位介紹如下:

  王母。在民間信仰中,王母是玉皇大帝的妻子,同時也是天上女神仙的班頭。由於她是玉皇大帝的妻子,民間便認為她是一個儀態萬方的美麗少婦,也有人說她是一位貴婦。她居住在蟠桃宮中,因宮外種有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三千年一成熟的,人吃了以後可以長生不老的蟠桃樹而得名。道教規定,農曆三月初三日是她的生日,到了這一天,王母要在蟠桃宮的瑤池舉行蟠桃盛會,用蟠桃這一仙品招待神仙,民間也因此將這一盛會稱做瑤池會或是蟠桃會。民間要於這一天在王母娘娘的廟祠舉行廟會,為王母祝壽,以表達對王母的敬仰之情。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三召集各路神仙開萬神大會,這樣一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兩位天上神仙的最高領袖各自都要舉行一次盛會。從性質來看,玉皇大帝的正月初三盛會帶有“工作”性質,王母娘娘的盛會則屬喜慶盛會。

  王母在民間得到了美化,但事實並非如此。王母最早被稱做“西王母”,在《爾雅·釋地》、《山海經》、《莊子》、《尚書大傳》、《大戴禮記》、《竹書紀年》、《淮南子》、《新書》、《論衡》、《列子》等重要典籍中都有關於她的記載,說明西王母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從眾多典籍的記載來看,她應是一位曆史人物,但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位神話人物。無論屬哪種人物,她的身份卻是眾說紛紜。有說王母是一個部落族名的,也有說是國名或王名的,但都很難確定。作為神仙的西王母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一書中。書中說,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披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郭璞對此的解釋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就是“主知災厲五刑殘殺之氣也”。《山海經》的這一描述把西王母說成是主管災厲五刑的半人半獸的怪物,並且凶殘可怕。《山海經·大荒西經》中又說:“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丘,投物輒燃。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還有不死之藥。在傳說中,昆侖山中有一座九重城池,高一千裏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長達四丈。西有珠樹、玉樹、璿樹、不死樹;東有沙棠和琅玕;南有絳樹;北有碧樹、瑤樹等等。城中有一泉,池有黃水,回旋三周,即變為丹水,飲之長生不老。《山海經·西次三經》中又雲: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樹,食之不勞。《齊民要術》卷十稱:“仙玉桃,服之長生不死。”《淮南子·玄覽訓》中又雲:後羿從西王母處乞不老藥,被其妻嫦娥吃後飛身上天。

  西王母有如此之多的寶物,不用說凡人聽了羨慕,就是神仙也要動心。《山海經》將她描寫成一個半人半獸的怪物,這與她擁有大量寶物的現實是不相匹配的,於是就有人對她的形象進行改造。葛洪在他的《枕中書》中把王母說成是元始天王與大元聖母所生的九光之女,並賦號太真西王母,統領女仙。《列仙傳·西王母傳》中又雲:“西王母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一號太虛九光龜台金母元君,乃華西之至妙,調陰之極尊,在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之功化生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木公。本公生於碧海之上,芬靈之虛,以主陽和之氣於東方,亦號曰東王公焉。又以華西之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金母生於神州伊州,厥姓侯氏,生而飛翔,以主之毓神之奧於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與東方木公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均萬物矣。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所隸屬也。”就這樣,西王母從一個穴居之怪神被演變成為雍容華貴的天界女神的領袖,最後又成為玉皇大帝的妻子。

  太白金星。民間信仰中,太白金星是玉皇大帝的丞相,也是玉皇大帝溝通天地之間各類神事、凡事的特使。他經常來往於天上人間,他很善良,民間也很親近他。所以,民間為他塑造了一個身背詔書,和藹善良的老頭形象。

  太白金星是從星宿信仰衍化而來的。太白,就是金星,太白金星指的是同一星體,是太陽係中接近太陽的第二顆行星。我國古代把金星叫做“太白星”,又叫“亮星”、“啟明星”、“長庚星”。所謂“亮星”是說它很亮。說它是啟明星、長庚星是指它出現的方位不同。早晨出現在東方時叫做“啟明星”,晚上出現在西方時叫“長庚星”。

  金星為五曜之一,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的金星。這五大行星被古人稱做“五曜”。曜是光芒,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雲:“日星隱曜”。五曜也有另一種說法,即:東方歲星(木星),南方熒惑(火星),西方太白(金星),北方辰星(水星),中央鎮星(土星)之稱謂。據《史記·天官書論》所載: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五曜加上日月,合稱七曜。再加上羅□(或稱蝕星)和計都(或稱彗星)合稱九曜。如不計日月,加上月索和紫氣,亦可稱做九曜。若都算在內則稱十一曜。星象家稱,日月和九曜在曆法的不同日子裏會分別為祟,因而在生活中的不同日子就有著不同的禁忌。

  金星是自然天體,在我國古代星宿崇拜的影響下,逐漸將其神化和人格化。金星最初被人格化是以女性形象出現在民俗信仰中的。山西芮城縣永樂宮壁畫中,九曜神像中的金星就是一位懷抱琵琶的女子。道經的《上清十一大曜燈儀》中說:金星是“常禦四弘之樂(指彈琵琶)旁觀五德之禽(指雞)”,指的就是金星。到了明代,《西遊記》將金星改造為男性神仙,當初那位手彈琵琶,頭戴雞冠的女神太白金星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為世人所不識,而一個麵目全新,即現在世俗眼中的一個善良仁厚,身背天書,老態龍鍾的老神仙展觀在人們麵前,一直流傳下來。太白金星是玉皇大帝的丞相和往來於天上人間的“特使”,也是《西遊記》給他“封”的,在上古時期,太白金星是沒有這些特權的,他所代表的是幹戈兵事,是戰神的象征。所以,古代星相家和軍事家都對它進行測定,以占卜國家兵事活動。

  玉皇大帝神係中的南鬥、北鬥、南極、北極等諸多神靈,將分別述之,此處略去。

  三清

  道教所稱“三清”是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還指這三位天尊居住的三清天、三清境,也就是元始天尊居住的清微天玉清境,靈寶天尊居住的禹餘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居住的大赤天太清境。

  道教在創教之初尊老子為祖師。佛教傳入我國以後,在理論上有“三世佛”之說,道教覺得隻有老子一人在“三世佛”下顯得有些相形見絀,便塑造了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這二位天尊,與道德天尊共同構成了類似“三世佛”的道教創世理論。這既符合老子在宇宙起源論中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學理論(被漢族最早的哲學理論視為“三一”象征),也可與佛教相抗衡。此時的太上老君雖然還是道教中最高神之一,但已屈居第三了。這大概是我國傳統理念中“後來者居上”的思想在宗教中的反映。

  道教認為,宇宙是由兩個世界組成的,即凡塵世界和神仙世界。同時又認為:凡塵世界是由神仙創造出來的,是由神仙來掌管的。在神仙世界裏,又要按照神仙的道行深淺,分配他們分別居住在三十六天中的不同天裏。具體分法是:

  從最下麵的第一層太皇黃曾天到七曜摩夷天,共為六層,是欲界。隻有那些不犯身業、殺盜、邪淫罪惡的人,在得道升天後,可以居在那裏,壽命可達萬年。

  從第七重的虛無越衡天到無極曇誓天,共有十八重天,屬色界範圍。隻有那些一生不犯身業,貪汙之罪的人,可以升居在此,壽命可達億年。

  從第二十五重皓庭霄度天到秀樂禁上天,共有四重天,是無色界,唯有不犯罵人,挑撥、妄言、花言巧語之罪者,在得道升天以後來到這裏居住,壽命沒有窮盡。

  以上這二十八重天還都在三界之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的仙境。

  從二十九重天到三十二重天,共四重天,也就是常融天至賈奕天,這才是三災不至的真正仙境,也叫“四梵天”或“四種民天”。由修業已滿的善男信女到達這裏後,將會受到王母的接待,而後各去居所。

  再往上,就是三清天。第三十三重天是太清天,又叫大赤天,是太上老君的洞天福地;第三十四重天是上清天,又叫禹餘天,是太上道君的住所;第三十五重天是玉清天,又叫清微天,是道教第一神元始天尊的家園。

  三清境上另有一重天叫“大羅天”,大羅天中央有一座“玄都玉京”,是神仙世界的“首都”,這裏是由元始天尊來掌管的。

  諸天之說各有所據。佛教謂,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大智度論》卷九雲:“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道教所稱三十六天始見於《魏書·釋老誌》:“二儀之間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宮,宮有一主。最高者無極至尊,次曰大至真尊,次天覆地載陰陽真尊,次洪正真尊。”後世道教又由下而上將三十六天歸為六重天:

  一、欲界六天

  太皇黃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舉天,七曜摩夷天。

  二、色界十八天

  虛無越衡天,太極濛翳天,赤明和陽天,玄明恭華天,曜明宗飄天,竺落皇笳天,虛明堂曜天,觀明端靜天,玄明恭慶天,太煥極瑤天,元載孔升天,太安皇崖天,顯定極風天,始黃孝芒天,太黃翁重天,無思江由天,上揲阮樂天,無極曇誓天。

  三、無色界四天

  皓庭霄度天,淵通元洞天,翰寵妙成天,秀樂禁上天。

  四、四梵天

  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賈奕天。

  五、三清天

  太清天、上清天、玉清天。

  六、大羅天

  三清天與大羅天又合稱為“聖境四天”。

  三十六天為三寶統轄,三寶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這三位神仙又被稱為“三洞教主”。據《雲笈七簽》雲:“其三洞者,為洞真、洞玄、洞神也。”這三洞成為後來《道藏經》的分類方法,故而,道經又分為三洞,或稱三部。

  洞真部

  “洞真”,就是“通真”的意思。據說是元始天尊所流演的經文。其經義是:“洞真以不雜為義”、“靈秘不雜故得名真”。凡稱元始天尊所流傳的和後人托名元始天尊而創作的經書,都收入本部。

  洞玄部

  “洞玄”即“通玄”之意。“生天立地,功用不滯,故得名玄”。道教認為,此部為太上老君所作。

  洞神部

  “洞神”即“通神”。“召製鬼神,其功不測,故得名神”。傳說,此部也是太上老君所作。因此部為“召製鬼神”的經文,又是太上老君所作,所以,巫在作法時的發令辭是“太上老君敕令”。

  道教將“三清”奉為最高神,把民俗信仰中的玉皇大帝置於三清之下,成為他們的臣屬。這一排列法是南朝時期的陶弘景所作《真靈位業圖》中出現的,他把玉皇大帝排在了第十一位之後。這一排列法也隻是道教所公認,不為世俗所認可,並引起了世俗的強烈不滿。於是,道教便於宗教與世俗觀念中加以調和,提出了兩種辦法,一是把玉皇提升到三清中的第二位,即靈寶天尊之位,一種是提出三世天尊的理論,即借用佛教“三世佛”的說法。《雲笈七簽》卷三稱:“三代天尊者,過去元始天尊,見(現)在太上玉皇天尊,未來金闕玉晨天尊。”並將玉皇說成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但在世俗眼中玉皇乃諸神之帝,是不可以改變的。道教仍然堅持他們的做法,置民意於不顧。到了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對這一排列法也是憤憤不平,他在《朱子類語》中說:“悖戾僭逆,莫此為甚”!老聃之流“豈可僭居昊天上帝(即玉皇大帝)之上哉”!雖有名人支持世俗的看法,但仍未改變三清與玉皇大帝的地位。到了明代,影響極為廣泛的神話小說《西遊記》出現了,書中把玉皇描寫成為天上第一大神,三清成了他的臣屬,西天如來也得聽從他的調遣,並尊他為“大天尊”,也就是“天尊”中最大的天尊。這樣一來,徹底改變了玉皇大帝的地位,從此定型下來,流傳至今。

  三清神像是供奉在道觀中的“三清殿”裏,中間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虛拈,右手虛捧,以象征“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時的無極。左邊是靈寶天尊,雙手捧著一個半白半黑,黑中有白點,白中有黑點的圓形“陰陽鏡”,以象征著剛從無極狀態中衍生出來的“太極”。右邊是道德天尊,他手拿一把畫有“陰陽鏡”的扇子,以象征著由太極而分化出來的陰陽“兩儀”。三位天尊的神態與所持神器合起來構成了道教的宇宙圖,即道的時空性喻義,“洪元”、“混元”和“太初”。但在有些三清殿中,元始天尊所持的是圓珠,靈寶天尊所持的是太極圖,道德天尊拿的是扇。這也是“洪元”、“混元”和“太初”的人格與物象的象征。

  元始天尊

  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和早期的道教經典著作《太平經》中都沒有元始天尊這一說法。到了晉朝,在葛洪所著的《枕中書》中才出現了“元始天尊”這一神名。所謂“元始”,就是“本源”和“開始”的意思。這是道教用以敘述宇宙起源的宗教說法,如同佛教的創世紀的說法。“元始”的宗教理論在《太玄真一本際經》中進行了闡述,謂“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道運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道經又稱: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衝虛凝遠,莫知其極。天地淪壞,劫數終盡。但‘天尊之體,常存不滅’。”

  道教與佛教一樣,都有“劫”的說法。道教認為:每劫相去四十一億年。劫後,每到“天地初開,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元始天尊所度之人皆是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五方天帝以及諸仙官等。晉代葛洪就是依據這一說法將元始天尊與中國遠古時期神話傳說中的開天辟地的人物——盤古,合二而一,形成了“本源”、“開始”的道教創世紀說法。

  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故事在我國流傳很廣,影響也很大,但都是人們口口相傳的說法,最早以文字記載這一傳說的是三國時期的吳人徐整,他在《三五曆記》和《五運曆年紀》中記述了這一故事。到了明代,周遊在其所著的《開辟衍繹通俗誌傳》的第一回中也描寫了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道教把這兩人所著書中的說法吸收以後進行了改造,塑造出一個“盤古真人”來。在“天地日月未具”,宇宙還沒有形成之時,有一位“盤古真人”自號“元始天王”,他開天辟地,居於天中,名曰“玉京山”,山中有宮殿,金玉飾之。又有天元聖母與之結為夫妻,而生天皇,又有扶桑大帝東王公,太真西王母二位結成鸞鳳,生地皇、人皇、伏羲、神龍、祝融、五龍氏等,於是,產生了道教。《曆代神仙通鑒》卷一中說:盤古治世功成,蛻去軀殼,一靈不昧,遊行空中,忽見太元聖母,喜其貞潔,乘她仰天呼吸之際,化青光投入口中。後從聖女脊膂之間生出,以己前身是盤古,乃號元始。如此說來,元始乃盤古轉投。道教對“元始”的解釋是:“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此氣化為開辟世界之人,即為盤古,化為主持天地之祖,即為元始。”由此可見,道教將盤古與元始二人既可合二而一,又可一分為二。

  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又叫“太上道君”、“靈寶君”,是道教中僅次於元始天尊的第二大神。

  道教所信仰的是“道”。認為道是虛無之係,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有了道,才有了宇宙,有了宇宙才能生出元氣,元氣構成了天地、陰陽、四時,由此而化生出萬物。《雲笈七簽》雲:道“起自無先”、“生乎妙一”,又化為三元、三氣,繼而又化成了三位至高無上的尊神,即“一氣化三清”之說。

  道教最初是尊崇太上老君的,認為他才是至尊無上、神變無方的最高神。到了晉代,道教又塑造出一位至尊道神,即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就屈居第二了。到了南朝時期,梁代陶弘景在《真靈位業圖》中將道教諸神分為七個等級,將元始天尊列為第一等級的中位,太上老君被列為第三等級的中位,這樣,太上老君的地位又下來了,而靈寶天尊(太上道君)卻被列在第二等級的中位,地位比太上老君還高。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