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08章 風水(3)

  卜宅,也就是擇地而居的意思。漢代劉熙在《釋名》一書中雲:“宅,擇地,擇吉處而營造之。”後世在此基礎上又演繹出了卜鄰、卜居、卜築、卜宇、卜地等諸多卜筮詞語。

  卜鄰一詞出自《左傳·昭公三年》,其中雲:“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也。”此意是要選擇好的鄰居而居之。我國曆史上“孟母三遷”的典故,指的就是擇鄰而居。

  卜居出自《史記·周本紀》,其中雲:“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梁書·劉□傳》中雲:“曾與族兄劉歆聽講於鍾山諸寺,因共卜築宋熙寺東澗,有終焉之誌。”卜築的意思與卜居相同。《藝文類聚》中載南朝梁任昉的《齊司空曲江公行狀》雲:“爰乃卜宇金陵、縈帶林壑。”這裏的卜宇之意就是卜宅。《隋書·高祖紀》雲:“龍首山川原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這裏的卜食之意已經不是魏晉時期作偽的漢孔安國在《尚書傳》中所釋卜食為“卜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之卜食。是說,民以食為天,則擇土肥水美之地,使民能長久居住,並有所食用,這是國家長盛之本。而孔安國的卜食之意是墨畫於龜殼,灼燒後,裂紋正好將墨道食去,是為吉相。這是一種占卜術,而非風水之學。町宅一語出自《尚書·召誥》其雲:“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由相宅這一術語又引申出了相地、相土、相墓之說。圖宅的稱謂是在漢代以後隨著“圖讖”、“圖緯”的說法在風水學中被引用的。所謂“圖”是指河圖,讖,是指預言,緯,是為預言解經的隱語。由於讖緯之術有圖,有書,故名為圖讖,圖緯,總稱“圖書”。王充在《論衡誥術篇》中所引的《圖宅術》和孟康所著的《圖宅書》,曆來都是堪輿家們所宗之術,此後,圖宅一詞便成為看風水、相宅、相墓的別稱,如陽宅、陰宅之說,都稱為宅。

  風水是以陰陽為基礎的,陰陽一詞最早見於《詩經》之中的《公劉》一章,其中雲:“既景乃風,相其陰陽。”此一句就成為後世風水學中所稱“陰陽”的來曆。故而,後世之人也將風水師稱為“陰陽先生”。那個時候還沒有羅盤這一測陰陽的工具,隻是用圭表來測日影,以“景”陰陽之吉祥,此後,出現了大量有關陰陽的理論和著作,諸如《周易·係辭》中雲:“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不測之謂神”,“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周易·說卦》中雲:“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關於“陰陽”作何解釋,東漢時期的許慎在其著作《說文解字》裏雲:“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陽,高明也。”劉熙在《釋名》中雲:“陰者,蔭也,氣在內而奧陰也;陽,揚也,氣在外而發揚也。”由此可以看出:蔭是庇護照顧之義,如福蔭,封妻蔭子。陽為發揚。人們都想福蔭子孫後代,使其發揚光大,所以要信仰陰陽學說,而擇地以居,以葬。

  要想陰陽合德,就要堪輿,堪輿與陰陽五行,時令日辰,災應等,同列為“五行家”類,成為當時的“數術”六種之一。班固在對五行家評論時說:“其法亦起五德始終,推其極則無不至,而小數家因此以為吉凶,而行於世,寖以相亂。”堪輿在漢唐時期開始盛行,它以陰陽五行來辨方正位,又容星象、占家、時辰等吉凶諸說,來“法天地,象四時”,重視天、地、人諸多神秘的契合關係,將其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但民間陰陽家對風水的追求有著另一套標準。它對“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樣的風水理論理解得並不深刻,隻求方位座字,不求氣功態人,殊不知好氣場要以德求之。

  中國風水學在實際運用上要把握三大原則,即天地人合一原則、陰陽平衡原則和五行相生相克原則。這三大原則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於人們在認識與偏重方麵的差異,又形成了眾多的流派,其中最具代表的有兩大宗派,即形勢宗和理氣宗。形勢宗在空間形象上注重達到天地人合一的思維理念,它注重形巒,提出了“千尺為勢,百尺為形”的理論。勢與形巒在空間上與人應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被稱做“形法”、“巒頭”、“三合”宗派。理氣宗注重在時間序列上達到天地人合一的理念,諸如,陰陽五行,幹支生肖,四時五方,八卦九風,三元運氣,所以又被稱為三元,理氣宗派。

  元明以前多以山川形勢來論斷陰陽和五行生克之理論,以巒頭為重。元明以後則注重天心合運,以理氣為重,效地法天。形法宗主要為擇址選形所用,理法則重於確定方位格局。

  形勢法

  形勢法以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為要素,它的要求是龍要真,砂要秀,水要抱,向要吉。

  一、覓龍

  覓龍就是找龍脈,龍脈也就是山脈,包括山脈的走向,起伏變化。為何將山脈稱用龍脈,《管氏地理指蒙》雲:“指山為龍兮,象形勢之騰伏。”“借龍之全體,以喻夫山之形真。”中國風水學中所稱“來龍去脈”,“尋龍提脈”,“尋龍望勢”的說法,就是由此而來。龍脈又有分支,大小長短之分。幹龍,地域綿延千百裏,如《地理人子須知》中所雲:“以水源為定,故大幹龍則以大江大河夾送,小幹龍則以大溪澗夾送,大枝龍則以小溪小澗夾送,小枝龍則以田源溝洫夾送而已。”“觀水源長短,而枝幹之大小見矣。”龍又分陰龍陽龍,山脈由起點依順時針方向盤旋,則為陽龍,反則為陰龍。龍又分順道龍,逆道龍。幹龍與支龍方向一致,則稱順龍,反之則稱逆龍。以龍所處的區域而言,又有山野之龍,平岡之龍和平地之龍。平地可微辨體勢“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

  中國風水學中的“巒頭法”將山脈走向分為五勢。

  1.正勢,是由北向南的走勢。

  2.側勢,是由西向東的走勢。

  3.逆勢,逆水朝上的走勢。

  4.順勢,順水朝下的走勢。

  5.回勢,山首回顧於山尾的走勢。

  中國風水學又將山脈的起伏和形態分為九種,稱為龍態。

  1.回龍,山勢蟠旋而回頭舐尾的山勢,其像如同畫中的回頭虎。

  2.騰龍,山的形勢高峻聳立,如仰天之狀。

  3.降龍,勢秀而峭危,如從天降。

  4.生龍,勢拱輔而生動。

  5.飛龍,勢如雙翼開張而奮翔。

  6.臥龍,勢若蹲踞,安穩如虎屯象駐。

  7.隱龍,脈理隱約,但氣勢磅礴。

  8.出洋龍,形勢灑脫,騰躍欲出之狀。

  9.頷群龍,勢若依隨,如走鹿驅羊。

  龍又有八格或十二格之說。八格者:生、死、強、弱、順、逆、進、退。其中生、強、順、進為“四吉格”。十二格者:生、死、枉、福、鬼、劫、應、遊、損、揖、病、絕。

  吉龍是山脈圓潤秀麗,磅礴雄勢,形神厚重。群山如珠,氣脈貫注,氣象萬千。

  凶龍是山脈無勢,破碎歪斜,勢弱力寡,樹木不生。

  覓龍在陝北民間俗稱“看山”,“看龍脈”。是對山脈的選擇。有山就有“氣”,就是要看山巒的生氣、來龍的深遠,奔騰遠赴的山勢,隻有這樣的山巒,才有“迎氣”和“生氣”。

  二、察砂

  《地理人子須知》中雲:“砂者,古人授受。以砂堆撥山形。因名山爾。”沙,砂相通,故而稱察砂。在風水格局中,“砂”指的是前後左右的群山。《青囊海角經》中雲:“龍為君道,砂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伏乎下;垂頭俯伏,行行無乖戾之心;布秀呈奇,列列有呈祥之象;遠則為城郭,近則為案為幾,八風以之而衛,水口以之而關。”中國風水中有“四神砂”的說法。被稱做“四神砂”的是《地理人子須知》中引《禮記·曲禮》注中所稱的朱雀、青龍、白虎和玄武。以前山為朱雀,後山為玄武,左山為青龍,右山為白虎為佳。察砂如《葬經翼》中所雲:“以其護衛區穴,不使風吹,環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如青龍蜿蜒,白虎馴俯,玄武點頭,朱雀翔舞。”以中國地理而言,在西、西北、北、東北四個方向有剛烈之風,風水學上稱之為大剛風,如果在這些方位上有山作為屏障,那是再好不過了。

  案山、朝山,被稱為穴前之山,統稱為朱雀。“近而小者,案山也。遠而高者,朝山也”。“近案貴於有情”,但“以端正圓巧,秀美光彩,平正整齊,環抱有情為吉”。而“遠朝宜高”,“貴於秀麗”,有“遠峰列筍天涯青”之勢,“穴前無山,則一望無際為前空”。“易野一望無際,有近案則易野之氣為之一收”。案山宜小而形美,如玉兒,橫琴,書筒,蛾眉,筆架,天馬,龜蛇,金箱,玉印,眼弓,席帽之類。朝山要有朝拱之情,異於眾山而獨秀,有如迢迢遠來,拜伏而至。另有兩水夾送,謂之“特朝山”,是最上格之山形。還有樂山,亦謂“樂砂”,是穴後襯托之山,乃“橫枕穴之砂”。

  風水對穴口之前的朝山,案山是十分講究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穴前收拾周密,無元辰直長,明堂曠闊,氣不融聚之患。”龍法“觀勢”,砂法“喝形”,就是為了符合“生氣,納氣,聚氣”的要求。所以,中國風水將朝山、案山冠以玉台、華蓋、寶蓋、寶頂、寶椅、印鬥、文峰、文筆、三台、玉鬥、錦屏、錦帳、鳳凰等,以與之遙相呼應,遂成生機。

  水口在風水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水口在風水中又被稱做“水口砂”。水口砂者,水流去處兩岸之山也,且不可空缺,令入直出,必欲其山周密稠疊,交節關鎖。水口砂所居位置是風水的天然門戶,因此又被稱為“地戶”,與地戶相對應的是“水來之處為天門”,在風水中稱做“氣口”,如人之鼻息,與命運攸關。地戶與氣口在風水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風水師們的高度重視。要求水口險要而至美。水口邊有林木,或建以橋台就相宜了。

  三、觀水

  這裏的“水”是指水源、水流。觀水就是觀察水源和水流。中國風水學認為,水能“載氣納氣”,山能“迎氣迎生”,山環能“聚氣藏氣”。中國風水學因而將風水概括為“山主富貴水主財”的風水宗旨。中國風水學同時又認為:“地理之道,山水而已。”水被認為是“地之血脈、穴之外氣”。而“覓龍點穴,全賴水證”。龍非水送,無以明其來;穴非水界,無以觀其止。“風水之法,得水為上”。“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吉地不可無水”。由此可知,所謂風水,實則山水,山水者,以水為貴。觀水主要是看“地氣”和“生氣”與人之間的關係,有話說“山管人丁水管財”,就是對這種關係的概括。

  觀水主要是察水的流向。水的流向又有:

  1.隨龍。就是指水是順著山勢而流的。既不破損山脈,也沒有被山脈所破傷。隨龍之水貴有分支。

  2.拱揖,是指水從左右相從而至,不喧賓奪主。拱揖之水貴在前麵。

  3.繞水,是指水流環繞而過,環繞之水貴在有情。

  4.腰帶,是指水如彎弓,從左右流過。腰帶之水貴在有灣。

  四、點穴

  中國風水學認為:“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鍾之處也。”“穴不虛立,必有所倚”。“以龍證穴”,“以砂證穴”,“以水證穴”,“因形擬穴”,“全其天工依其環護”,“務全其自然之勢,期無違於環護之妙而之耳”。乃至“如畫工丹青妙手,須是幾處濃,幾處淡,彼此掩映,方成佳景”。巒頭法又認為,“有龍必有穴”。穴是一個具體的“點”,也叫“穴場”。造穴場正如《葬經》所雲:“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可見,選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陽宅中的穴常以“區穴”、“堂局”、“明堂”等名詞出現。其意思是“內斂圍合”的場所。陰宅以葬口為穴。墳墓以金井為正穴。陰宅的選擇有十五忌,即相惡,峻急,單寒,臃腫,虛耗,凹缺,瘦削,突露,破麵,痤頭,散漫,幽冷,尖細,蕩軟,頑硬。

  五、取向

  取向就是方向,朝向。風水學上的取向是按照八卦四正四隅來取向的,再加上五行相克相生,以及天幹地支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獨立方位學體係,《陽宅集成》中雲:“萬瓦鱗鱗市景中,高屋連脊是真龍,雖曰漢龍天上至,還須滴水界真宗。”《陽宅會心集》中亦雲:“一層銜衢為一層水,一層牆層為一層沙,門前街道即是明堂,對麵屋宇即為案山。”依此而言,宅之外圍景觀或修飾是仿效“龍法”、“砂法”的山巒形象而模擬出來的“五星形體”或“五行穴星”。《黃帝宅經》中說:“宅有五虛令人貧耗,五實令人富貴。宅大人少一虛,宅門大內小二虛,牆院不完三虛,井灶不處四虛,宅地多屋少庭院廣五虛。宅小人多一實,宅大門小二實,牆院完全三實,宅小六畜多四實,宅水溝東南流五實。”《陽宅十書》認為:“若大形不善,總內形得法,終不全吉。故,論宅外形第一。”總的說來,以翕聚、充實、淨潔為三要,宅門、廳堂、居室、井、灶、路、廁、倉、碾磨、畜圈為六事,布置得宜為吉。“治宅極宜壯實”。“位次重疊,深遠濃厚吉”。“恒令清潔吉。”

  理氣法

  理氣法在風水中有自己的特點。風水一般是“形以目觀,氣須理察”。理氣法將天地人歸納到風水中,並尋求天地人三者之間的協調關係。它是從時間與空間關係審視理察“氣”在天地人之間所起的作用,故曰“理氣”。因為理氣法在時間序列上和空間形象上將天地人的這三個“場”用“氣”來達到和諧統一的境界,所以,理氣法也有“重在理氣”的說法。它是以別順逆,體用相來強調天地人在運行中的動態風水。

  理氣所依是地經和天紀。地經是山川,是有形跡可見的自然物。天紀是氣候,是沒有形跡可以窺視的。因此,在對天紀的運用上注重方位,強調分野,以辨正方位來“法天地,象四時”。並配以日月,幹支和五行,以辨陰陽之變。運用四時五方,八卦、九風、三元運氣等推理的方法,為理氣之全部要領。真可謂,理氣之法乃集大成者也。

  理氣法有如下幾法:

  一、福元法

  所謂福元:或稱三元命,是指先天祝壽之位。它所體現的是宇宙對人從出生就開始具有影響,是信息存儲的過程。也就是說,人剛剛出生就受到宇宙扶持自己的場位的影響。這一理論是說人與宅的關係,是人宅命相相合法,是天地人感應的風水學,將人的命相(人體場)與宅的卦象(天地場)統一和結合起來的風水理念。如《八宅明鏡》中雲:“人之生命不同,宅之宜忌各異。”《黃帝宅經》雲:“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人因宅而應,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

  福元法應依照以下方法來推理:

  1.人的三元卦命。三元卦命也叫福元或福德,俗稱為人的命相。過去比較常用的推算方法是“野馬跳澗法”,“排山掌法”。《八宅十書》中所錄野馬跳澗法的歌訣是:野馬跳澗走,從寅數到狗,一年格一位,不用亥子醜。後來又有了東西四宅法,依照後天八卦方位來推出人的命相,將坎、震、巽、離定為東四命;艮、坤、乾、兌定為西四命。宅的卦象也按照後天八卦方位被定出了東宅與西宅。將坎、震、巽、離定為東四宅;艮、坤、乾、兌定為西四宅。東四命適宜於住東四宅,西四命適宜於住西四宅。卦象又與五行相配。如乾屬金,坎屬水,艮屬土,震屬木,巽屬木,離屬火,坤屬土,兌屬金。土生金,故將屬土或屬金的艮、坤、乾、兌四命和四象同歸為一類,稱西四命。水生木,木生火,故將坎、震、巽、離四命和四卦象歸為東四命。

  2.東西四命不宜相混。中國風水中所稱的“陽宅三要”是指門、主臥室和廚房,它們的安置是很講究的,東四卦位為門時,主臥室和灶是不宜安在西四卦位上的。同理,西四卦位為門時,主臥室與灶也不宜安在東四卦位上。

  二、大遊年法

  大遊年法亦稱“九星飛宮法”,“八門套九星法”。此法是指宇宙星辰的飛遊,不涉及人的理念認識。大遊年法所反映的是北鬥七星對地球及地球生物的影響規律,所以指的也僅僅是天地相配的規律,即所謂的“地氣納天”的學說。《青囊海角經》中說:“蓋地無精氣,以星光為精氣;地無吉凶,以星氣為吉凶。”《陽宅十書》中雲:“天上之九星,為地下之九宮,司人間禍福,其應如響。”大遊年法是將建築物依照八卦分為九宮,使建築物呈現出“九宮圖”,然後將主居室或主門定為“伏位”,按照順時針旋轉的方向,除去門和主居室後,所剩之七宮與北鬥相匹配,可以得出生氣,天醫,延年,絕命,五鬼,六煞,禍害的布局與五行相克相生密切地聯係起來,找出適應人的生存環境的新布局。所謂“九星”就是北鬥七星外加左輔右弼二星。

  大遊年法是中國風水對氣的認識。“大”是指“氣”的形態而言的,因為氣的形態是“其小無內,其大無外”所以言之為“大”。遊是指氣的運動規律,氣是旋轉遊動著的物質,飛騰變化,周流八宮。中國風水認為,氣有直有曲,吉氣走曲,煞氣走直。“曲則有情”,“曲徑通幽”,指的就是吉氣。年是氣的變化周期,也就是風水中所謂的“風水流轉”之意。流轉不同於流年,流年是易學和風水學中所指的六十花甲的推排順序。

  大遊年法的運用。

  1.先以九宮格劃分,然後以八卦排出方位。

  2.確定主門或正房所處的宮位為“伏位”。伏位也叫“氣口”。

  3.依照八卦方位,按大遊年歌訣順布除輔弼二星(為門的左右)以外的七星,與宅門之外的其他宮卦對應。

  八門套九星歌訣曰:

  “六乾門為伏位,六天五禍絕延生。”(由乾一伏位,以後天八卦,依順時針排列,如坎一六煞,艮一天醫,餘類推)

  坎門為伏位,五天生延絕禍六,

  艮門為伏位,六絕禍生延天五,

  震門為伏位,延生禍絕五天六,

  巽門為伏位,天五六禍生絕延,

  離門為伏位,六五絕延禍生天,

  兌門為伏位,生禍延絕六五天,

  中門為伏位,男坤門、女艮門。

  爻變歌訣曰:

  上二為五下二天,中變絕命自古然,

  上一為生初變禍,二變六煞全變延。

  八卦在家庭中(父母、三兒、三女)的相生相克是:

  延年:凡“夫妻正配”都是延年。乾門、坤位是延年,金土相生,老夫老妻。

  生氣,一是異性相生,二是相生或相比,乾門,兌位是生氣,金金相比。

  天醫,同性相生或相比。坤門,兌位是天醫。

  絕命,異性相克。乾門,離位是絕命,金被火克。

  五鬼,同性相克。

  六煞,同性相克。

  禍害,異性相克。

  三、穿宮九星法

  穿宮九星法也叫“九星穿宮法”、“五星穿宮法”、“貫井法”等。所謂“穿宮”,是指宅門之內的儀門,貫是指貫穿或貫串之意。井是指天井,即“庭院”。“穿宮法”是運用在進深而重疊宅院的建築設計方法上的。陽宅在中國風水中有“靜、動、變、化”四格局。進深隻有一層的房屋建築被稱做“靜宅”;二至五層的建築群被稱做“動宅”,這種建築,中間有腰房或門牆將其分隔開來;六至十層進深的房屋建築群稱為“變宅”;十一至十五層進深的房屋建築群稱為“化宅”。樓房沒有進深而為層數,其推算方法相同。中國風水學將這種格局變化稱做“生蕃”,將宅子進深稱做蕃層,或稱“蕃星貫井”、“九星貫井”。蕃,既有翻轉之寓意,又有繁殖之寓意,取其延綿不斷之吉祥用意。

  “動宅”至五層而止,“變”、“化”之宅則以五為基數而翻番,這是何故,因為我國古人的思維模式是以五段法演進的,如:民間常說的“一五,一十”,又如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易經》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是由六個爻象組成,從第一爻開始,到第五爻,都是反映事物的發展過程,而到了第六爻的時候,事物的性質開始轉變,另一個循環過程即將開始。因此,中國古代沒有七和八這樣的哲理。古人很忌諱七、八,這是因為中國有俗語叫做“亂七八糟”,有了七,就得亂,八出現是很糟的事情。這也是《易經》在反映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原則和理論。古人信奉五,認為五是吉祥的,如五福臨門、五子登科等。所以,宅院的層數是以五為基數來翻番的,從六十四爻卦象上可以看出古人對事物認識的觀念,如乾卦的第一爻叫“初九”,爻辭是“潛龍易用”,就是說,時機還未成熟,不能妄用。第二爻叫“九二”,爻辭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是說利好,但也不可以用。第三爻叫“九三”,爻辭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說的是事物的形勢很好,但須提高警惕,才能無災無害。第四爻叫“九四”,爻辭是“或躍在淵,無咎”,是說形勢不可擋,已成定局。第五爻叫“九五”,爻辭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說的是事物已經到了完美階段,一片光明景象。這五個卦爻是反映事物發展規律的。到了第六個爻辭就是“亢龍有悔”了,是反映事物由盛到衰的,也就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這就是古人信奉五為吉祥的根本。

  四、截路分房法

  截路分房法是將群宅院分隔成獨立的小宅院,然後用大遊年法、穿宮九星法來布局。《陽宅十書》中說:“其法凡宅中有牆隔斷,牆間開有門,其九星即當從此院起,與別院並無關涉……故一宅之內各分各院,各取吉凶。”這就是我國傳統民居的大宅院用牆分隔成多個小院落的原因。現在的單元樓房類似於大宅院,須用穿宮九星法來進行“蕃層”布局,或依照截路分房法將各自的主門作為伏位來順布流年九星。

  五、二十四山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