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03章 喪葬歌(2)

  “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宗,其繼高祖者也。是故祖遷於上,宗易於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禰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別子,就是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有別於嫡長子,故稱別子。別子雖不繼承宗廟,但也有自己的後裔,可以為新宗之祖。別子的嫡長子繼承別子,稱“大宗”,其他非嫡長子又各有繼承人,稱“小宗”。眾庶子不繼承宗廟。五世而遷宗者,是說,庶子及其旁係都很多,各旁係都有小宗,不斷分衍下去,就會有無數小宗,所以又要用上殺、下殺、旁殺的原則來規定小宗從生者,上溯父、祖、曾祖、高祖五世,五世之內則仍為族人所宗,五世之外,就不再為族人所宗,而合並於大宗廟內,就是“遷宗”。其繼高祖者,指高祖的玄孫之子。高祖的玄孫尚在五世之內,不屬當遷,玄孫之子在五世之外,其宗遷。祖遷於上,宗易於下,諸侯五廟,太廟、高祖廟、曾祖廟、祖廟、禰廟。有新死者遷入禰廟。原來的禰廟、祖廟、曾祖廟牌位依次往上遷。原高祖廟牌位則遷入太廟中。繼承新進禰廟者又成一小宗,故而稱做祖遷於上,宗易於下。嫡長子繼承了宗廟,別人分出去後另立新宗,繼承別子的就是大宗,繼承別子的庶子的就是小宗。小宗傳至五世就當遷徙的宗,指的就是高祖的玄孫之子。因此,高祖的祖廟遷動於上,繼禰的宗同時變易上下。尊敬祖先,於是要尊敬宗子,尊敬宗子,正是為了表示尊敬祖禰。庶子之所以不主持宗廟祭祀,正是因為有宗子在。

  “婦當喪而出,則徐之。為父母喪,未練而出,則三年。既練而出則已。未練而反則期,既練而反遂之”。當喪而出,指的是在舅姑喪期中被丈夫休遣,練是小祥,反是返回夫家。此意是,婦女如果在舅姑的喪期內被丈夫休遣後,就除去喪服。為娘家父母服喪,服期本來是一年,如果在服喪期間被丈夫休遣回娘家,就要為父母服喪三年;如果在喪期之外被丈夫休遣回來,就不用再重新為父母服喪了。如果婦人在喪期被丈夫休遣,又在服喪一周年之內返回夫家,則仍然隻服喪一年。如果婦人在喪期內被丈夫休遣,又在服喪一周年之外返回夫家,則要為舅姑掛孝直到三年期滿。

  “再期之喪,三年也。期之喪,二年也。九月、七月之喪,三時也,五月之喪,二時也,三月之喪一時也。故期而祭、禮也。期而除喪道也。祭不為除喪也。三年而後葬者,必再祭,其祭之間不同時而除喪。大功者,主人之喪,有三年者,則必為之再祭。朋友虞,祔而已。士妾有子而為緦,無子則矣。”此意是服喪滿兩年以後舉行大祥祭,是跨到第三年的事情。服喪期滿一年後舉行小祥祭,是跨到第二年的事情。九月、七月之喪是跨過三季的喪期,五月之喪是跨過兩季的喪期,三月之喪是滿一季的喪期。因此,人死以後,每逢周年都要舉行祭祀,這是禮製的要求。服喪者每逢周年要變除喪服,這是因為生者“緣情而飾貌”的道理。但舉行小祥祭和大祥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除掉喪服。三年之後才安葬死者的,葬後仍要舉行小祥祭和大祥祭,兩次祭祀不能在同一個月內進行,祭祀之後再除去喪服。如死者無子或子孫年齡尚幼,妻子又不能主喪,就必須由為死者服大功服的人(即死者的從父兄弟)主喪。在三年的喪期內,為死者主持小祥祭和大祥祭。如果是由朋友來主喪的,則主持到喪畢的虞祭和祔祭就行了。士的妾如果有子的死後,士要為她服三個月的緦麻,如果沒有生子,就不用服喪了。

  “生不及祖父母、諸父、昆弟、而父稅喪,已則否。降而在緦,小功者,則稅之。”此言,自己生於遠地,祖父母、伯父、叔父和兄弟,在生前從未見過他們,他們死去的噩耗傳來,但已經過了喪期,父親要為他們追服喪服,自己則不必追服了。如果是降低喪服的等級為死者服緦麻或小功的,即便是過了喪期後才得知凶耗,也要為他們追服。

  “虞,杖不入於室。祔、杖不升於堂”。就是說舉行虞祭的時候,不得拄著孝杖進入室中,要將孝杖倚放在堂西廳之前再進入室內,便於行禮,以表示虔誠。在舉行祔祭時不能拄著孝杖登上廟堂。虞祭是在死者生前的寢室之內進行,所以言不入於室。

  “為君母後者,君母卒,則不為君母黨服”。是指嫡母沒有兒子,將妾子過繼給嫡母,嫡母死了以後,就不必為嫡母的親屬服喪了。

  “絰殺五分而去一。杖大如絰”。絰,分為首絰和腰絰。戴在頭上的麻帶稱做首絰,束在腰間的麻帶稱做腰絰。它們的尺寸是根據喪服的輕重而有所不同。首絰的寬度減去五分之一,就是腰絰的寬度。齊衰之首絰如斬衰之腰絰,大功之首絰如齊衰之腰絰,小功之首絰如大功之腰絰。緦麻之首絰如小功之腰絰,喪杖的大小如腰絰,以五分為度,與腰絰相配。

  “妾為君之長子,與女君同”。就是說,嫡母為自己的嫡長子服喪三年,妾也要隨從嫡母服喪三年。

  “除喪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輕者”。去除喪服的順序是先去除重服,然後再去除輕服。男子服喪最重的是首絰,女子最重的是腰絰。所以,在小祥祭之後,男子先除去首絰,女子先除去腰絰。這樣做的目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哀痛之情也逐漸減輕。易服也就是改變喪服。隨著哀痛情緒的減弱,也應將重服改為較輕一等的喪服,改變喪服應先從輕服開始,男子輕腰絰,女子輕首絰。

  “無事不辟廟門,哭皆於其次”。此說是沒有重要的事,不要打開殯宮的門,孝子們的無時悲傷之哭,應在守喪的草廬中哭。廟,指的是殯宮,殯宮即停放棺柩的地方。孔穎達《疏》此義,殯棺期間,如果不是朝夕就哭位而哭,或者是沒有特殊情況則不要將廟門打開,因為鬼神是崇尚幽暗的。若是朝夕哭,一則入廟各自就位而哭,若無時悲至而哭,則在寢室外的東牆下倚牆而搭的草廬中去哭。

  “複與書銘,自天子達於士人,其辟一也;男子稱銘,婦人書姓與伯仲,若不知姓則書氏。”此說是招魂所用之辭和書寫在銘旌上的言辭,自天子而至於士,都用同樣的言辭;對男子則稱他的名,對婦人則稱她的氏和表示排行的字,如果不知她的姓,就寫上她的氏。這裏的“複”是指招魂,書銘:據孔穎達《疏》曰:“謂書亡人名字於旌旗也。”死者生前的地位貴賤不同,所用的旌旗也不同。伯仲,即排行。姓氏者,貴者有氏,賤者無氏,但姓可呼為氏,氏不可呼為姓。

  “斬衰之葛與齊衰之麻同。齊衰之葛與大功之麻同”。此意是斬衰之葛,在卒哭祭之後變易喪服,男子將原來的麻腰絰變成葛腰絰而不變首絰;女子則將首絰變為葛首絰而不變腰絰。齊衰之麻是如果先遭斬衰喪,過了卒哭祭易服之後,又遭齊衰喪,仍變輕服而不變重服,男子變葛腰絰為麻腰絰,女子變葛首絰為麻首絰。規製依孔穎達《疏》:絰俱為七又五分之一寸,帶俱為五又二十五分之十九寸。齊衰之葛,與大功之麻同,絰俱為五又二十五分之十九寸,帶俱為四又一百二十五分之七十六寸。

  “報葬者報虞,三月而後卒哭”。“報”在這裏讀做“赴”,是急速之意。報葬,是因某種原因不待葬期而立即下葬。三月而後卒哭,是謂葬虞之事可以提前結束,而哀痛之情則不變。

  “父母之喪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後事。其葬服斬衰”。《曾子問》雲:“並有喪其葬,先輕而後重,其虞,先重而後輕,故先葬母而後虞祭父。”此意是父母同月或同日死,先葬母而不舉行虞祭和祔祭,待父葬以後,在為父舉行過虞祭和祔祭後,再為母舉行虞祭和祔祭。安葬父母時都要穿斬衰服。

  “為慈母之父母無服”。這裏的慈母是指父親命某一妾為另一妾子之母,以撫養妾子,則妾子就稱某妾為“慈母”。因為這種關係本來就不是親骨肉,故而,就不為慈母之父母服喪。

  “夫為人後者,其妻為舅姑大功”。這是說,如果丈夫被出繼給某宗子,作為宗子的繼承人,那麽,他就應該為宗子服斬衰服,妻從夫服而降一等;而為丈夫的親生父母服期應降減,故而隻服大功。

  “士祔於大夫,則易牲”。是說士祔於大夫,一定要改變牲禮。祭士用特牲(一頭豬),祭大夫用少牢(一頭豬和一頭羊)。孔穎達《疏》曰:“祖為大夫,孫為士,孫死祔祖,則用大夫牲,不敢用士牲,士牲卑,不可祭於尊者之前。也就是說,士的神主祔祭於祖廟,若其祖為大夫,則其祔禮一定要改為少牢,即祭大夫時所用的牲。

  “繼父不同居者。必嚐同居,皆無主後,同財祭其祖禰,為同居。有主後者,為異居。”不同居者,是指婦人子幼喪夫而再嫁與人,再嫁對象即為繼父,子若不隨婦人到繼父家,即為不同居,不同居則不必服喪。皆無主後是指繼父與繼子都沒有兒子為自己在死後主喪的人。同財而祭其祖禰是指同居而言。繼父必須與繼子共有財物並且築造宮廟,讓繼子祭祀先人,這樣才算作是同居。有主後者,為異居,是指繼父又有了兒子,這樣,繼父與繼子則算作是異居關係。這裏的異居是指曾經同居過而後又異居,或是雖同居而被認為是異居。異居情況有三種:一種是先同居而後異居,一種是同居而不同財,一種是繼父又有兒子主持身後喪事。異居則繼子為繼父服齊衰三月。其總的意思是,子有繼父而不隨繼父一起生活,則不必為繼父服喪。必須有共同生活,且繼父和繼子都沒有兒子為自己死後主持喪事。繼父與繼子共有財物並為繼子築造了宮廟,讓他祭祀先人,才算是共同生活,這樣,繼子就要為繼父服齊衰一年。如果繼父又有了兒子,可以為自己死後主持喪事,繼子和繼父就被認為是異居關係了,這樣,繼子隻為繼父服齊衰三個月。

  “哭朋友者,於門外之右,南麵”。是說朋友死去後,在他的門外西邊,麵朝南而哭。

  “祔葬者不筮宅”。祔葬,就是合葬,筮,就是卜,卜向擇地,不筮就是因為以前埋葬之時已經卜筮過了,所以就不用再筮。宅,即墓地。其意就是進行合葬時,就不必再占筮墓地了。

  “士,大夫不得祔於諸侯。祔於諸祖父之為士大夫者,其妻祔於諸祖姑,妾祔於妾祖姑,亡則終一以上而祔,祔必以其昭穆。諸侯不得祔於天子,天子、諸侯、大夫可以祔於士。”亡則中一以上而祔,是說,如果沒有妾祖姑,則中間隻要隔過曾祖妾姑而上祔於高祖妾姑。這一禮製規定,士、大夫不能附於做過諸侯的祖先進行祔祭。附於做過士或大夫的諸祖父進行祔祭的,他們的妻子就附於諸祖姑進行祔祭。他們的妾則附於妾祖姑進行祔祭,如果沒有妾祖姑,則中間隔過曾祖妾姑而上附於高祖妾姑進行祔祭。祔祭時必須遵循昭穆次序。諸侯不能附於做過天子的祖先進行祔祭,但天子、諸侯、大夫可以附於做過士的祖先進行祔祭。

  “為母之君母,母卒則不服。”就是說為母親的嫡母服喪,母親死了就不再服了。

  “宗子母在為妻禫”。宗子為妻服喪,父在而降,母在父不在則不降。就是說,宗子的父親死了,而母親仍在的,為妻子除喪服時要舉行禫祭。禫,是喪畢以後的除服之祭。除服在死後的第十三個月,禫祭在第十五個月。孔穎達《疏》中引賀瑒曰:“父在,適子為妻不杖,不杖則不禫。若父沒母在,則為妻得杖又得禫。”

  “為慈母後者,為庶母可也,為祖庶母可也”。這是說,妾子於慈母死後,應當服齊衰三年,同樣,作為庶母和祖庶母後嗣的人也應為庶母和祖庶母服齊衰三年。孔穎達則認為:妾子既可為慈母後,亦可為庶母後或祖庶母之後,但必須庶母或祖庶母曾經生過子而子死的然後某妾子奉父命為庶母或祖庶母之居。

  “為父、母、妻、長子禫”。是說為父親、母親、妻子和嫡長子除喪服應當舉行禫祭。

  “慈母與妾母,不世祭也”。不世祭,就是子孫後代不延續祭祀,僅止於子一人。

  “丈夫冠而不為殤,婦人笄而不為殤,為殤後者,以其服服之”。殤是未成年而死。此說是,男子隻要舉行過冠禮而後死亡的,就不算作是殤,女子隻要舉行過笄禮而後死亡的,也不算作是殤。殤者若為大宗之子,因大宗不可斷絕,故而以族人為後;殤者年幼,未能為人父者,故入續族人與殤者為兄弟,為他服兄弟之喪。

  “久而不葬者,唯主葬者不除,其餘以麻終月數者,除喪則已”。此說是因某種原因而久殯不葬,隻有主喪人不除服,即子為父,妻為夫,臣為君,孫為祖當主喪人,其他的人不變服至自己所應該服的服期,就不再穿孝服了。這裏的其他人指服齊衰以下至緦麻之親。以麻終月數是不變服,即變麻為葛。這種不變服是因為主人不除服的緣故,一直到自己應該服服的日子後變服,不必待到葬後再除服。

  “箭笄終喪三年”。箭笄是指未嫁女子為父服喪時所佩戴的小竹做成的笄。女子服母喪則用榛木做成的笄,即惡笄。此意是未嫁女子為父服喪所插用的小竹做成的笄,一直要滿三年才能除去。

  “齊衰三月,與大功者同,繩屨”。此謂服喪雖以喪服及服喪日期來表示與死者的親疏關係,但服喪日期的不同也可以表示出親疏關係的大致相同。如齊衰三月,服重而時月輕,大功九月,服輕而時月重,兩者相比較,與死者關係大致相近。緦屨是用麻繩織屨。所以,此說是服齊衰喪三月與服大功喪九個月是一樣的,都要穿用麻繩編織的鞋。

  “練,筮日、筮屍、視濯,皆要絰杖繩屨。有司告具而後去杖。筮日、筮屍,有司告事畢而後杖拜送賓。大祥,吉服而筮屍。”筮日、筮屍,指的是在確定小祥日期和充當屍的人時要通過先占筮的方法來選擇具體日期和具體的人。視濯指的是檢查祭祀器具的洗濯情況。小祥時,男子要除去首絰,故而“筮日、筮屍、視濯”之時隻著腰絰,杖及繩屨。去杖是因杖不升堂之故,因而去之。有司告事畢而後杖,指的是在小祥和充當屍的人之儀時,有賓客來,在事畢後,主人要拄杖拜送賓客。大祥吉服而筮屍中的吉服指的是朝服。《檀弓上》雲:大祥猶著縞冠,表吉不純潔,至禫祭之後才純潔,筮屍,孔穎達《疏》曰:“今唯言屍,不言日及濯吉,從小祥可知也。”此義總的說來,就是在小祥祭時,要先占筮選擇祭祀日期和充當屍的人,檢查祭器的洗濯情況,凡做這些事時,孝子們都要係上腰絰,拄喪杖,穿上麻繩織的鞋子。執事人要向主人報告以上三件事情,在準備完畢之後,主人才去掉喪杖,執事人主持這三件事的進行。占筮選定日期及充當屍的人以後,在要行以上三件事時,如果有賓客來,主人則要在執事報告三件事進行完畢之後,拄喪杖拜送賓客。舉行大祥祭時,要穿上吉服進行占筮選定充當屍的人等事。

  “庶子在父之室,則為其母不禫。庶子不以杖即位。父不主庶子之喪,則孫以杖即位可也。父在,庶子為妻以杖即位可也”。在父之室指的是尚未娶妻。庶子不以杖即位,其位指朝夕哭之所站之位。依孔穎達《疏》雲:這裏指嫡子與庶子都有父母之喪時,庶子比嫡子低一位。嫡子執孝杖於阼階之下就朝夕之哭位,庶子則至中門外就當去杖而入。孫以杖即位,此是說庶子死,父不為庶子主喪,故而庶子之子可以杖即位。嫡子死,父為之主喪,嫡子之子為了避祖之尊,則不以杖即位。庶子為妻以杖即位是說庶子之妻死,舅不為之主喪,故而,庶子可以杖即位;嫡子之妻死,舅為之主喪,嫡子為避父尊,不以杖即位。此文之義是:庶子和父親住在一起,為母親除喪時不舉行禫祭。庶子不可拄孝杖就哭位。父不為庶子主喪,庶子之子為父主喪可拄孝杖而就哭位。父親不為庶子之妻主喪,故而,庶子為妻主喪可以拄孝杖而就哭位。

  “養有疾者不喪服,遂以主其喪。非養者入主人之喪,則不易己之喪服。養尊者必易服,養卑者否。”有疾者,指親屬中患有疾病的人。此說是侍候病人不能穿喪服。這是因為喪服是凶服,對病人不吉利。遂是指病人死了。此文之義是:侍候病人不穿喪服,病人死了,如果沒有後人,就為他主喪。不是侍候病人的人替人主喪時可以不變換自己的喪服。侍候長輩病人時,必須脫去喪服,侍候晚輩病人則可不脫去喪服。

  “妾無妾祖姑者,易牲而祔於女君可也”。妾祖姑在這裏兼指妾祖姑和曾祖妾姑。妾死後應當附於妾祖姑而進行祔祭。如果沒有妾祖姑,則隔過曾祖姑而附於高祖妾姑進行祔祭,如果沒有高祖妾姑,則附於女君進行祔祭。女君在這裏指的是嫡祖姑。此文之義是:妾如果沒有妾祖姑或高祖妾姑以附而進行祔祭時,就應當改變祭祀用牲而附於嫡祖姑,進行祔祭。

  “婦之喪,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祔則舅主之。”其義是:婦人的喪事,虞祭和卒哭祭都由丈夫或兒子來主持,但是祔祭則是由丈夫的父親來主持的。

  “士不攝大夫,士攝大夫,唯宗子”。攝是指代理喪事。此義是:士不為大夫代理喪事,士為大夫代理喪事的,隻有宗子。

  “主人未除喪,有兄弟自他國至,則主人不免而為主。”此義是主人還沒有除去喪服,有其兄弟自他國回來吊喪,則主人不著免而主持喪事。

  “陳器之道,多陳之而省納之可也,省陳之而盡納之可也”。陳器之道就是陳列明器的原則。明器有兩類:一類是朋友所送,以多為榮,然而不可盡納,一類是主人自作,依禮數而定,雖不多而盡納。此說之義是:陳列明器的原則是:凡朋友所送則可多陳列,而少納入墳墓,凡主人自作的則依禮數陳列,而且要全部納入墳墓。

  “奔兄弟之喪,先之墓而後之家為位而哭。所知之喪,則哭於宮而後之墓。”此義是:奔赴兄弟之喪,可先到墓地上哭一番後再到家中所設死者牌位前哭,奔赴熟人之喪則是先到死者家中哭一番後再到墓地去哭。

  “父不為眾子次於外”。就是說,父親不為庶子在殯宮外設草廬守喪。嫡子死,父為之在殯宮外設草廬守喪。在這裏所說的眾子指的就是庶子,次是居喪處。

  “與諸侯為兄弟者服斬”。這裏所說諸侯包括本國之卿大夫和客居異國或在異國做官的,都要為之服斬衰服。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