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家在滿月之際還要準備一份特別禮物,就是用白麵蒸製出十二生肖,其中一個大的,就是小兒的屬相。滿月這天,將十二生肖圍在小兒周圍,以祈求平安。自此以後,每年都要蒸一次。不過,第二年以後,即小兒周歲以後的蒸法就有所不同,要蒸兩個大的,其中一個大的是小兒自己的屬相,這一屬相的大小一直不變,另一個則是值年的屬相,是隨著值年生肖的變化不斷改變著的,其餘的則小一些。這一俗信是來自對六十元辰的信仰,是祈求值年神祇年年保佑小兒平安。一直到十二歲的完生以後就不再蒸製了。陝北民間俗信認為:小兒到了十二歲時,六十花甲中的第一個天幹地支的輪回已經圓逢,此時,小兒的三魂七魄已經齊備,那些經常侵擾小兒的鬼邪就再也不敢近身了。所以在十二歲時舉行的“完生”禮,是對小兒成人的祝賀。民間俗信認為,隻要三魂七魄齊備,則稱做“魂全”,就是成人的標誌。魂全之人享有人生的一切禮儀,如十二歲以後夭折的人就必須依禮安葬,未成家之人死亡,就應當為其進行“冥婚”相配,等等。陝北民間對完生很重視,是每個兒童都應舉行的禮儀。所謂完生,就是在小兒十二歲時,家人及主要親友,如小兒的爺爺、奶奶、外祖父母、舅父母、姨父母、姑父母等為小兒舉行祝賀全魂全魄附身的儀式,但其儀比較簡單,隻擺設一些酒宴,並在酒宴上對小兒說一些吉利話以表示祝賀。宴上要給小兒飲酒,以示小兒長大成人,可以享有成人的權利了。
滿月這天,嬰兒成為眾人心目中的中心,一些親友們用紅線拴著錢掛在小兒脖子上,為小兒增添“精神”,外家則為小兒掛上長命鎖、富貴鎖或麒麟鎖等,祝願小兒能長命百歲,富貴無量,呈祥吉利。還要給小兒戴上手鐲、銀項圈和腳絆絆。一般是小兒若是小子,就為其佩戴銀項圈,右手戴手鐲,左腳戴腳絆。小兒若是女孩,就為其戴一對手鐲即可,若家境好者,家人為其準備一對耳環。有些家境貧寒的外家,置辦不起這些飾物時,就用紅布裹著棉花,纏成一個卷,權當項圈使用,在上麵綴上一個釘針就是飾物了。並且每年小兒過生日時,都要往上麵添一個釘針,直至十二歲完生為止。家境富裕的外家在滿月這天給小兒戴一個銀項圈,第二年即改為布項圈,並在項圈上掛一個“銀娃娃”,加戴在小孩脖子上。自此每逢每年生日時都要往上加掛一個銀娃娃,完生以後就不再有此儀俗。並且要將手鐲和腳絆每隔三年加大加重一次,直至十二歲為止。
滿月宴與婚宴差不多,都是以酒席待客,也有吹鼓手奏樂助興。宴前要給小兒紅包,以表示對小兒的祝福。陝北民間通常將這種禮金稱做為小兒“添精神”。宴席結束後一些親友要去看望小兒,並說一些吉慶話,祝願孩子健康成長。滿月禮由小兒的祖父母操辦。
滿月禮結束後,婆家要以衣料等物贈送給產婦的母親,以表達對她一個月來所付出的辛勤勞動的感謝。
鬧滿月是人生一大禮儀,禮儀之大,也是不尋常的,所以前來道喜的不僅有親友,還有門外人前來祝賀,他們一般以祝詞表達對嬰兒的祝賀,其詞雲:
天上月兒月正圓,地上紅花花正紅;
主家有喜鬧滿月,逢喜說喜送喜來。
主家生了女花童,賽過三國女貂蟬;
貌美才高真富貴,世上少有女奇才。
能讀經史勝班昭,巾幗不讓須眉男;
朝廷來日開科考,龍虎榜上能顯名。
主家生了小男童,前庭飽滿後心平;
才貌勝過美潘安,前程無量世上奇。
生辰八字四柱吉,將來定是棟梁材;
熟讀經史研諸子,步步高升到龍庭。
三殿試後占鼇頭,禦筆欽點狀元郎。
披紅掛花禦街行,安邦定國第一人。
說了兒女說主家,這是一家好人家。
今日富貴修來的,來日榮華積攢的;
都說你們有福的,我說還是富貴的。
千喜萬喜滿堂喜,喜上眉梢喜心間;
千好萬好都說好,好人自有好恩德。
說喜唱喜喜事多,你們永遠有好喜。
百晬禮俗
嬰兒出生後的一百天稱為“百晬”,為“百晬”舉行的禮儀叫做“百日禮”或“百晬禮”。“百”含有“圓滿”、“完全”的意思。《東京夢華錄》中雲“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晬”,又稱做“百歲”。明代的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說:“一百日,曰嬰兒百歲。”至今,我國西北和中原地區仍然將百日禮稱做“過百歲”,北京則稱之為“百祿”。胡樸安在《中華風俗誌·京兆》一書中說:“一百日後,名曰百祿,請客與滿月同。”古人稱嬰兒滿一百天或一周歲為晬。雲:“三月而行,晬而能言。”從這一解釋來看,晬是指百日和周歲,一周歲以後則不能稱晬而稱“生”。陝北民間有稱“百日”的,也有稱“百歲”的,但大都稱“百晬”。有的地方將晬一直用到十二歲以後,甚至有用到終老的。稱“過生日”為“過晬”等。
陝北民間重視“百晬”,因三月能行,晬而能言,這是人生最初的行為進步,所以應當慶賀。但陝北俗語說:“三翻,六坐,九爬爬。”就是說,嬰兒在三月令時才會翻身,六月令即可坐了,九個月就可以爬行。
百晬禮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與“滿月禮”相同,有的大戶人家還在門前搭建紅、黃兩色的彩色牌樓,或掛紅、黃彩球,以增加喜慶氣氛。紅色是表示喜慶、吉慶,黃色表示尊貴。牌樓則表示富貴的高門人家,彩球則表示“圓滿”、“完全”。在院內還要搭建酒棚,設茶座。正廳辟為禮堂,鋪紅氈、燒紅燭、供神像,左右設案,陳設所收各種禮品。
百日禮所收禮品與滿月禮的禮品大同小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百家衣和百家鎖,以及各種護身符。山東有些地方的百家衣猶如僧人之衲衣,是用各種顏色的碎布布片連綴而成的。雖然布片不一定是來自一百家,但家數還是越多越好。穿百家衣的目的就是為了長壽。習俗認為:有很多人家給孩子添衣料,就是給孩子添壽,這一習俗與陝北的“添精神”的說法相類似。百家衣一直要穿到孩子過了周歲以後才能脫掉。“百家鎖”也叫“長命鎖”、“長命索”、“百家索”、“百家練”等,是祝福孩子能夠長命百歲的用意。百家鎖或用金子製成或用白銀製成,或以銀鍍金或以銅鍍金或銀。“長命鎖”上都有圖案和文字,圖案大都是一些富貴不斷頭,以及雲龍紋飾等。文字都是“長命富貴”、“長命百歲”等,百家鎖也應該是集百家之金銀打製而成,或由許多人家合起來製作成以後送給小兒。
常人春在《老北京的風俗》裏對滿月和百日時人們向主人和小孩祝賀時是這樣寫的:禮金用紅封套裝現金,外麵寫上“彌敬”二字,是對小孩滿月的祝詞。但也有給生男孩家寫“弄璋”、給生女兒家寫“弄瓦”或“代玲”的。送幛,講究用紅色綢繡,次者用布料,長丈二,繃四個紅紙幛光,上書“天降麒麟”、“瓜瓞綿綿”、“螽斯衍慶”、“長命百歲”之類的祝詞。有送賀聯的,多用裝裱對聯。生男則書:“麒麟征國瑞,熊夢兆家祥”,“英物啼聲驚四座,德門喜氣恰三多”。生女多用:“繞庭已喜臨鳳玉,照室還看入掌珠”,“兆葉雞飛門前設帨,祥征虺夢掌上擎珠”。
從以上這些古人所用祝詞賀聯來看,陝北人將兒女稱做前世“仇人”,夫妻稱為前世恩人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唯“天降麒麟”、“瓜瓞綿綿”是純粹的祝詞,“螽斯衍慶”則有些“仇人”的成分在裏麵。螽是蝗類,是害蟲。害蟲衍之,豈不是“仇人”投胎轉世。“祥征虺夢掌上擎珠”也有此義在裏麵,虺,古書上說是一種毒蛇。虺頹又指的是疲勞生病,雖有“祥征”,但毒蛇夢兆,而產兒女,使之疲勞生病,豈不是無恩可言。瓞是小瓜,《詩經·大雅·綿》中“瓜瓞綿綿”,是取其綿延繁衍之義。《詩經·齊風·雞鳴》中雲:“雞既鳴鳴,朝既盈矣”,這大概是陝北民間所雲“輩輩公雞會叫鳴”的說法由來。由於古人這種用詞的晦澀,其義不能被今人準確把握,因此而不被常用。
陝北民間的百晬禮儀較之滿月禮儀而言要簡單一些,但酒宴並不簡單,一般由孩子的父母操辦,祖父母、外祖父母、叔父母、舅父母都得參加,一般不邀請其他親友參加,席間仍然要給孩子紅包,以祝願孩子長命百歲,富貴百年。百晬禮一過,在一年中就不再為孩子舉行人生禮儀活動了,到了周晬時,又要為其舉行周晬禮儀了。
周歲禮俗
周歲禮又稱做“周晬禮”。“三朝禮”、“滿月禮”和“百晬禮”是單純的誕生禮儀,而周歲禮則是對人生誕生禮儀的一個概括和總結。舉行周歲禮儀標誌著人生“晬”與“生”的分離,人生一係列的壽誕禮儀將從周歲禮儀開始,一直延續下去,直至死亡。因此人們對周歲禮儀也特別重視。其儀禮也比較隆重。比如,浙江蕭山一帶,在孩子周歲這一天,要舉行祭祀神靈和祭祀祖先的禮儀活動,親朋好友們要送禮,禮品大都是小兒的衣服和鞋帽。因為禮品中有鞋這種禮物,又派生出了“試鞋”的儀俗。試鞋之儀是讓嬰兒試穿新鞋,因“鞋”、“賢”音近,試鞋的用意也就在於祝福嬰兒長大以後能夠應試為官,做一位賢明的官員以光宗耀祖,為民謀福。試鞋比較流行的是“虎頭鞋”。虎頭鞋是用黃布縫製成的,在鞋頭上繡一虎頭,虎頭上再繡一個“王”字,故名虎頭鞋。民俗認為,虎是“百獸之王”,虎又是能夠驅邪的靈物,所以民間一直將虎視為吉祥的動物之一。讓嬰兒穿上虎頭鞋,就是為了避邪,以祈求平安吉祥。
周歲禮俗中還要給孩子係上“長命索”,陝北民間是用五色線合股成“索”,拴上祝賀禮金或禮物戴在小兒脖子上,以祝福孩子能夠長命百歲。陝北民俗中不僅在滿月禮俗、百晬禮俗和周歲禮俗中為小兒戴“長命索”,而且要一直戴到十二歲完生為止。這既是對孩子的一種祝福,又是對孩子寄以無限的希望的信物。之所以用五色,是以此祝願小兒長大成人以後誌在四方,四海為家,能有錦繡前程。還要給孩子戴上“百家鎖”,以求得百家眾人對孩子的庇護保佑。百晬禮俗中戴百家鎖既是為討一個吉利,又可與“百日”之數相吻合,周歲禮戴百家鎖完全是一種吉祥的用意。周歲以後就不再佩戴百家鎖了,僅戴“長命鎖”或“富貴鎖”以祈長命和富貴。討要百家鎖是一種民俗,所以,在我國民間凡遇有孩子百晬或周歲討要鎖銀或鎖線時,人們都不吝相賜。
陝北民間為孩子戴鎖很有講究。一般是孩子滿月時,外祖父母給外孫子女送一把“麒麟”鎖以表“麒麟送子”、“麟呈祥瑞”、“麟趾玉止”的美好意境。百晬禮時,小兒的祖父母為孫子送一把“長命鎖”希望孫子能長命百歲,傳承香火。周歲禮儀時,由孩子的父母為兒女送一把“長命富貴鎖”,以祈孩子長命和富貴。腳絆是由祖父母送給孫子女的,其義在於將孫子女羈絆在身邊,以享天倫之樂。手鐲和項圈是由外祖父母送給外孫子女的,其義是外祖父母隨時牽引著外孫子女,盡一番疼愛心意。一般是項圈上掛一麒麟鎖,是一套飾品的組裝。
周歲禮俗中最重要的禮儀活動是“拈周試晬”,民間也叫做“抓周”、“拈周”、“試周”、“試兒”、“摣生日”等。此俗是源於原始的征兆信仰,是一種預卜幼兒前程的禮儀活動。此儀是在小兒周歲這天,在孩子周圍擺放上各種象征性的物品,任其抓取,以此來試察小兒將來的誌趣和喜好。這種儀俗盛行於古今朝野,不少史誌、傳記等典籍以及小說、戲劇、文學作品中對此儀俗的記載和描寫是可以信手拈來的。抓周儀俗最早出現是在南北朝時期。北齊的顏之推在他的家教名著《顏氏家訓·風操》中對抓周這一儀俗進行了描述:“江南風俗,兒女一期,為製新衣,洗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顏之推所描述的是江南儀俗。在《愛日齋叢紗》中引《玉壺野史》說:曹武惠王一周歲生日時,其父母羅列百玩珍寶以試兒,結果曹武惠王左手提幹戈,右手取祭祀用的俎豆,過了一會,又取一枚大印,別的便什麽也不要了。幹戈是能征善戰的標誌,俎豆是執掌祭祀的象征,大印則是權力的標誌。曹武惠王後來果真握有兵權、俎豆和印綬,終成霸主之業。這是一個描寫北方抓周禮俗的記載。到了宋代,抓周禮俗已經非常普遍,吳自牧在他的《夢粱錄》,孟元老在他的《東京夢華錄》裏都有此俗之儀的記載。
抓周儀俗的程序是:首先要燒香秉燭,以示鄭重,還要有對父祖的誥敕,然後擺列上物品。其中除了糖果飲食物品外,還有金銀七寶玩具,文房四寶和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鬥戥子,彩緞花朵,錢兩元寶,女工針線,以及玩具等。在《中華全國風俗誌》裏對北京的抓周作了這樣的記述:“至周歲小兒生日,將士農工商所用之器具置於桌上。小兒梳洗畢,穿新衣,抱至桌前,任其隨意抓取。若所取者為筆,將來必為文人;若所取者為算盤,必為商人。諸如此類,名曰抓周。”
抓周禮俗至今仍有,究其原因,抓周不僅是孩子周歲生日的重要民俗禮儀活動內容,同時也寄托著父母對孩子的殷切希望。人們總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成為有用的人。要有出息,就必須讀書。自古就有一種說法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也隻有讀書識文才會有美好的前程。民間和一些古戲文中常有“人人都說讀書好,不知書內有黃金。若知書內有黃金,何不當初下苦功”的俗語,在教誨著世人。這樣的俗語,正是這種思想觀念的反映,在這種觀念的驅動下,抓周儀俗不僅不會消失,而且還在不斷地改進和發展著。如近世以來有些人在抓周之前,孩子的父母就在孩子的枕頭下放一些書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無論幹什麽,都要先讀書,一切都要從讀書開始。
周歲禮儀舉行完後,主人要設宴招待客人,以感謝他們對孩子的關愛和祝賀。
陝北抓周一般在家庭舉行,參加人員除外祖父母外,一般不邀請客人。抓周所用物品,大都是士農工商之物,即鐮刀、尺子、戥子和紙墨筆硯。用鐮者,一則表示將來可能以務農為業,成為以糧為主的富裕人家,另則以其寓廉,即便為官也不貪;尺子,則為藝人,即縫紉匠一類的才藝人;戥子則預示商人;紙墨筆硯則示以為文化之人。有文化修養高者,亦如國人之俗,陳列物品也很多。
周歲禮俗中的宴席在陝北民間是很豐盛的,僅是人員少一些而已。
陝北民間在周歲禮中還有一個特別的儀式。嬰兒若是頭胎,所以受到家人的重視,特別是生了小子,更受到外家的關注,被視為“貴氣氣娃娃”。貴氣就顯得金貴,外家為了保證嬰兒能夠健康成長,就為外孫製作一個耳墜,用黃米粒在嬰兒的右耳上捏出一小孔,將耳墜掛於其上。這一習俗的由來是我國男尊女卑思想的反映,如果小孩戴上耳墜,鬼怪就會將其視為女孩,不加侵擾,這樣就會保證小兒的健康成長,這一小孩子也被稱做“貴氣氣”。
認幹親禮俗
所謂“認幹親”就是“拜認幹爹幹娘”,陝北民間叫做“認幹大幹媽”。認幹親是一種神靈觀念在民俗中的反映。因為舊時,民間缺醫少藥,營養狀況不佳,孩子在產下以後夭折的很多,人們因為孩子的存活問題傷透了腦筋,不去思考,也沒有條件去思考醫藥衛生以及營養等方麵的諸多問題,一旦孩子有了病,不是認為孩子的命不好,就是認為孩子的八字太硬。為了給孩子消災滅難,達到健康成長的目的,就去拜人,拜物,拜神求仙,以祈求孩子能平安無事,健康長壽。認幹親就是這些拜認中的一種,是為了祈禱平安吉祥的習俗。
認幹親就是拜認那些與自己家世毫無關係的人,小兒將這些人稱做幹大幹媽,將他們視做如同父母一樣的家人,以此來“哄騙”神靈,這不是自己的親骨肉,而是別人的兒女。這種習俗,不僅要將自己的子女改姓為寄拜人的姓,還要改變原有的親屬稱謂,將父親稱做“舅舅”或“叔叔”,將母親稱做“妗子”或“姨姨”。這種叫法在陝北民間稱做“挒叫”,就是擰著叫,不是正常的叫法。
舊時寄拜幹大幹媽的形式很多。有上門拜認幹大幹媽的。有拜寄過路人為幹大幹媽的;有認乞婦為幹媽的;有拜樹為幹媽的;還有拜馬為幹媽的。拜馬為幹媽的俗信認為,馬在牲畜中是最有靈性的,民間有將馬稱做“牲靈”者,與其他牲畜、牲口相區分,另則,馬的美稱很多,如古時將馬稱做“寶駒”,又有“龍馬”之稱,將馬與龍相提並論,還有“老馬識途”等的讚語。但在諸多的拜認方式中,還是以拜人為幹大幹媽者最多。拜人為幹大幹媽者又以近鄰或熟人者居多,因為認幹大幹媽的同時還有一個“保鎖”的儀俗,既然保鎖了小兒,到了十二歲魂全的年齡還有一個“開鎖”的儀式,拜認這樣的人就是為了開鎖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