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載:五月忌食獐、鹿、馬等各類獸肉,食則傷人神氣。又小孩不可玩弄槿花,否則,易惹病痘(瘧疾)。因槿花俗稱瘧子花,五月忌食鯉魚,食則多發風病。鯉魚不可同小豆、藿、桂、豬肝同食,食則損人。
《本草綱目》載:五月忌食山澤之中水,忌食蛇鱔,忌食羊蹄。
《保生心鑒》載:五月不可亂下枯井及深井,恐有毒氣。先以雞毛試探,若雞毛往下旋舞,便是有毒。
《濟世方》雲,五月不可多食茄子,多食則損人、動氣。因茄子屬土。
《歲時記》載,不可食菘菜,否則,皮膚風癢。
《保生月錄》載:茉莉花不可置於床頭,因其易招引蜈蚣,所以忌之。李子不可與蜜、雀肉同吃,否則損五髒。
《類摘良忌》載:江魚(即黃魚)不可與蕎麥同吃,食則令人失音。枇杷不可同烤肉、熟麵同食,食則令人患熱、發黃。桃子不可與鱉同食。
《便民圖纂》載:胎水甜瓜忌食,食則陰下發癢、生瘡。患腳氣者食後永難治愈。
《孝經緯》載:小滿後十五日是芒種,又十五日乃夏至。芒種是指有芒的農作物此時可以播種了,夏至是夏天真正到來了,是生物生長的最旺盛時期。
《保生心鑒》說,五月屬火,午火大旺(午火,即中午的熱度),就會傷害金氣(五行中火克金),這一月,人要飲食淡味,以保養髒腑。
《晉樂誌》雲:五月與十二時中的中午相應。午意味著長大,萬物此時都在生長。
《玄樞經》載:五月天道西北行,做事出行宜往西北,吉。
《荊楚歲時記》雲:五月五日,將艾紮成人形,懸掛於門戶之上,可避邪氣。將五色彩絲係於臂上,可辟兵避鬼,使人不染瘟疫。
《千金月令》載:五月取浮萍陰幹,和以少許雄黃燒,可去蟻。將棗燒灰,置於床單下,可避狗蚤。又雲,初五日取瓦上青苔或百草霜入鹽漱口,或用水煮羊蹄根,或醋煮川椒,治牙齒病。
《四時纂要》雲:五月五日,采艾治百病。
《瑣碎錄》載:五月五日,以朱砂寫“荼”字倒貼,可避蛇蠍;寫“白”字倒貼,可避蚊蟲;寫“儀”字、“方”字倒貼,有妙處。又雲:五月五日午時,將燈芯草浸入油中,望著太陽念咒語曰:“天上金雞吃蚊子腦髓液”。念七遍,再想象自己已吸入了太陽之氣,吹在燈芯草之上,晚上點燈芯草,蚊子見光皆逃。呂公說,五日午時,可於韭菜地,麵向東,無語,取蚯蚓泥埋入地裏,如有人被魚骨卡喉,取此泥塗於咽喉外皮,魚骨即化。又載:初五日,取鱉爪置於衣領裏,令人增記憶。《千金方》中又雲:初五日,太陽未出時,取向東桃枝,刻作小人形,置於衣領,令人不忌。又載:五日清晨,取白礬一塊,從早曬至晚,收藏,遇百蟲咬傷,取少許塗患處,即愈,又能去除毒氣。取獨頭蒜搗爛,塗於麵皮、手、腳,則一年不生瘡,冬天不生凍瘡,但不可多塗。又載:五月初五日和夏至日,有患口臭者,可於太陽未出時,汲井水一杯,作三漱,吐門閫裏,如此三十日則口臭永除。
《廣惠方》載:初五日,取晚蠶蛾裝入一截竹筒內封好,待蠶幹死,研末待用。有被竹傷者,取少許塗患處,刺即出。
《西京雜記》載:以青蒿草搗汁和石灰做餅,陰幹後收好。若被刀斧所傷,塗患處有效。另取各種草尖,搗汁和石灰做塊,將大桑樹開出一孔,把灰餅納入內,百日後取出,曬幹為末,用做療金瘡。又載,五月五日亦合紫金錠,保生錠,治小兒各種疾病。
《養生雜忌》載:有眼疾,可用紅絹盛榴花擦拭眼睛。如無紅娟,可用其他紅物代之。又載:初五日,取萵苣菜的原巢(即栽萵苣的土)或萵苣葉置於廚內,可免生蛀蟲。
《千金方》載:五月初五日,取葵子微炒後為末,患淋病者,於食前以溫酒服一錢。五月二十日宜服五味子湯。其法是取五味子一合,搗碎,裝入小瓶,加滾開水和少許蜂蜜後封口,再將瓶置於火邊,良久後服,可生津止咳。二十日采小蒜曬幹,可治心煩病,解各類病毒,亦治小兒丹疹。五月可采蒼耳,放入大甕中,可避惡氣。如有時疫發生,便從甕中取出為末,全家服食則不染。如病脹滿,心悶發熱即服此方甚驗,還可殺三屍九蟲。
《養生記》載:五月五日亦合“截瘧鬼哭丹”,其法是:好白砒五錢,研細,入鐵器中,以寒水石一兩(為末),將白砒圍定,以瓷碗蓋好器口,用溫紙作條封好,以炭火炙鐵器,待煙將濕紙條薰成黃色為止,然後倒在一張紙上,將紙放於較潮濕地麵,以出火氣,再研為細末,加入冰片一分,麝香一分共研,蒸餅為丸,如桐子大,以朱砂為丸衣。每服一丸。臨瘧病發時將丸於神像前之香爐上一薰,麵北,井花水送下。忌食魚、麵食及生冷之物共十日,永不複發。合藥時,不使陰人(女人)及著孝人看到。
《簡易方》載:用獨蒲蒜同真飛丹搗和為丸,可治瘧疾。又疫氣流行時,可將貫眾置於水缸,服此水不染疫氣。
《救民易方》載:中風人如果牙關緊鎖無法下藥時,可用五月五日午時合製之冰片,天南星,用手蘸此藥擦患者門牙,左右分別擦二三十次,牙關即開。
《本草綱目》載:五月五日采帶露百草,陰幹燒成灰,以井水煉成膏,再以釅醋和成餅,挾於腋下,餅幹後即換,如此五遍,腋下臭氣即絕。還能抽體內瘡和積毒。挾完後以小便將腋下洗淨。又五月五日采莧菜和馬齒莧幹後為末,各等分,產婦服後易於生產。
《保生月錄》雲:五月十一日為天開日,宜入山修道。
《長生要錄》載:五月五日取葛根為末,可療金瘡、止血、除瘧。取豬牙燒灰,可治小兒驚癇,塗蛇傷。
《家塾事親》載:五月的巳、醜、卯、辰四日,以豬頭祀灶,可獲吉。五月初一不宜出錢財。
《萬氏家抄》載:五月五日,取蛤蟆曬幹,紙包收藏於絹袋,瘧疾發作時,可暗暗於早晨掛於患者臂上,男左女右。五月五日午時采雞腸草曬幹為末,患牙痛熱腫,以此末擦即愈。
《禮儀誌》載:夏至浚水(疏通)改水質。五月五日取墳上土和磚石一塊,以小瓶裝好,埋於自家門外階下,合家不患流行時疫。抱樸子說,初五日以朱砂書寫赤靈符掛於心前,可避兵災,去瘟疫,去百病。赤靈符在古時候被稱做治百病符,舊俗於正月初一所佩之符就是赤靈符。
《雲笈七簽》載:五月五日不見血物。五日午時取天落雨水磨朱砂,寫一“龍”字,第二年這天又落雨,再依法寫一“龍”字。字如銅錢大,將二字合作一丸,婦人難產,飲以乳香湯,並男左女右,手握字丸即下。如第二年未下雨,則前一字無用,每年當寫百字以濟人。
《博濟方》載:初五日午時或十二月三十日,取豬心血與黃丹乳香為丸,如蠶豆大,以紅娟盛好,掛於門上,有子死腹中者,可用酒磨一丸,服後即下。五月取桃仁一百個,去皮尖,研細入黃丹二錢,丸桐子大,用做治瘧。
《衛生方》載:初五日,收百草頭曬幹後研為細末,用紙包好收藏。有患瘧疾者,取一撮,以紅布絹拴定在患者臂上,男左女右,不令患者知之。
《本草圖經》載:五月收杏去核,從早上開始蒸至午時,再以微火烘幹,收貯。加少許糖便可服食。服此,可駐顏,故又稱做杏金丹,但不宜多服。
《呂公歲時記》雲,夏至日,一陰始生,宜服製過的雄黃,以折陰氣。
《洛陽雜記》載:端午日造木羹、艾酒,以花絲樓閣插鬢贈遣,還可製避瘟疫。
《救民易方》載: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豨薟草(即白花菜)去根,花子洗淨,將莖葉入甑,九蒸九曝,層層灑酒與蜜水,蒸至九次後,極香,幹後研為末,入蜜為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五至七丸,米湯送下。百日後,可去周身癱瘓、口眼歪斜、久臥不起等疾。還可明目,使白發變黑,強健腦力。
《靈寶經》雲:五月五日可修續命齋。
五月養生宜養腎肺,孫思邈說,五月肝髒氣休,心髒之氣正旺。進入五月宜早睡早起,慎發泄,以順天時。五月火旺則金衰,人到此時宜獨宿淡味以保養髒腑。五月勿躁,止聲色,不違天和。
五月卦值垢位,垢有遇之意。此時,人體中陰氣遇陽氣,呈柔遇剛之象。辰時是體內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坐臥宜向東南。
陝北民間有:“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其意是說,因五月正值鋤草時間,天旱了鋤下的草會很快死掉,六月正在出穗之時,需要有雨。
六月禁忌
六月逢卯忌食雞,忌食苦菜。因避“饑苦”而忌之。河南民間忌六月刮大風,有諺雲:“六月南風井底幹。”
六月初六在民俗中稱之為“曬衣節”,又說是“曬龍袍日”。這一天,家家都曬衣服、書籍,以避免黴漬鼠齧。在測候方麵有這天忌風雨,如果是陰雨天氣時,兆示著秋季有雨水之災,並且有牲畜、瓜果、蔬菜受損的預兆。有諺雲:“濕了龍袍,淋破蓑皮。”“六月六日陰,牛羊貴如金。”“六月六日雨,菜根遭蟲蛀。”
《孝經緯》載:夏至過後十五天是小暑,小暑十五天後是大暑,初後為小,望後為大。
《晉樂誌》載:在十二時辰中,六月與未時相應,未有味之意,即萬物漸漸成熟嚐之有味了。
《玄樞經》載:六月天道東行,做事出行都宜往東。
《千金月令》載:六月不宜用未,犯月建,百事不利,六月初一忌經營,初十、二十日忌裁衣交易。
《仙誌戒》載:六月六日忌取土開掘。
《四時纂要》載:三伏不宜嫁娶,傷夫婦,不吉利。六月忌飲山澗澤水,飲則令人患癖。
《雲笈七簽》載:六月廿四日忌遠行,水陸皆不吉。六月不可吃羊血,傷人神魂少誌。六月忌食葵,犯則患水癖,且為犬齧,終生難治。
《千金方》載:六月不可食韭,令人目昏。忌食羊肉,傷人神氣。忌食野鴨鶩鳥。忌食雁。忌食茱萸。忌食動物之脾。因脾旺於夏,脾在五行中屬土,故宜戒以上各物。
六月養生宜補腎髒,宜食鹹味,少甘味,時常飲米湯為最好。
六月卦值遁位。遁者,避也。意即二陰浸於長夏(遁卦下是二陰爻呈上升之勢),陽當避之,因此,六月應莊矜自守。辰時是人體內陽氣最旺盛的時刻,坐臥宜向南方。
黃帝問歧伯,人在夏季吃什麽藥最好?歧伯說,可吃補腎茯苓丸,能治男子內虛、四肢浮腫、小便赤黃、神濁淋漓、絞痛、膀胱冷痛、陰囊濕癢、口渴而飲水、腹脹等症,這些都是五勞七傷之疾。其方為:
茯苓五錢,杜仲五錢,山茱萸四錢,附子二錢,牡丹皮四錢,澤瀉三錢,桂枝三錢,山藥五錢,地黃四錢,細辛二錢,石斛二錢,生薑四錢,蓯蓉三錢。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二服。忌房事,忌生冷、豬、魚等物。
《遵生八箋》載:六月宜飲烏梅醬、木瓜醬、豆蔻湯以去口舌幹渴。
《雲笈七簽》載:六月六日取水收藏於一幹淨甕中,一年不臭,以此水做醋、醬及醃菜,一年不壞。
《真誥》載:十九日、廿四日宜拔白發,永不生。又雲:初三、初四、十八、廿八拔白發亦可。
《四時纂要》載:六月初一日、初七日、初八日、廿一日洗澡,可除病去災。
《荊楚歲時記》載:六月、伏日,宜做湯餅服食,名為避惡。
《瑣碎錄》載:六月宜食苦菜花以養心氣。
《家塾事親》載:食西瓜解暑,名為白虎湯。
《濟世仁術》載,六月可用扇子急扇手心,則五體俱有涼爽之感。抱樸子說,於三伏中,用黃芪、茯苓煎膏,入甘草末三分,以井水調服,可治譫狂。
《養生仁術》載:六月不可用涼水浸手足。以防引來狂邪之風。犯則令人瘋狂,體重氣短,四肢無力。
《便民纂要》載:若人突然在路上中暑倒身,千萬不可灌以涼水。取路上熱土堆於倒者肚臍之上,中留一孔,令人撒尿流入孔中,然後用生薑、大蒜搗炒,開水灌下,即可蘇醒。
《靈寶經》載:六月六日宜修“清暑齋”。
《書》載:夏至後,秋分前,忌食肥膩、餅、油酥之類。此類食物與酒漿瓜果相妨,夏天疾病大都緣此而來。
七月禁忌
七月初七,俗稱“乞巧節”,中原一帶於午時時分,婦女多乞巧,以碗貯水,曝曬日中,投繡花針於水麵,注視水底,以針影判斷求吉。
七月二十日這天,俗稱棉花生日,忌雨喜晴。諺雲:“雨打七月廿,棉花弗上店。”
《孝經緯》載:大暑後十五天是立秋,即秋天將要開始。再十五日為處暑,即炎熱天氣將要結束。但立秋後氣溫隻是下降,餘熱尚存,秋陽肆虐,加上雨水較多,濕氣較重,濕熱蘊蒸,故而有“秋老虎”之說。處暑後才有涼意。
《提要》稱,七月為蘭月,又稱首秋、上秋、蘭秋、肇秋等。
七月天道東北行,做事、出行宜往東北方向吉。不宜用申月,用則犯月建,做事不吉。
七月初八、廿二日,忌裁衣交易。初七日不要想邪惡之事。
《白雲忌》載:七月忌食蓴,蓴是一種水草,此時,蓴菜有蠲蟲害人。不可食韭菜,損目。
《千金方》載:七月不食鹿、獐之肉,食則動氣。忌食茱萸,傷神氣。孫思邈說:七月忌食雁,傷人,不可多食菱肉,動氣。忌食生蜜,食則令人暴下霍亂。忌食豬肺,忌多食新薑。
《千金月令》載:立秋忌食煮餅及水餿餅,不可多食豬肉,損人神氣。
《楊公忌》載:初一日,廿九日,不宜探望病人。
七月七日為道德日,十五為中元日,此兩日戒夫妻同房。
七月氣候轉涼,宜早睡早起,聞雞共舞,舒緩其形,收斂神氣,以安寧神誌。
七月,卦值否位。否者,塞也,天地閉塞,陰陽不交之時,所以不可輕舉妄動。午時,體內陽氣最盛,坐臥宜向正南。
孫思邈說,七月後,體內肝心少氣,唯髒腑獨旺,所以應安靜性情。飲食應多鹹少辛辣。
《白雲雜記》載:七月七日取麻勃一升與人參半升合蒸,氣盡後,取出陰幹研末,服一刀圭,使人聰明。
《雲笈七簽》載:七月七日曬皮裘,可防蛀。七月十六日剪指甲燒灰,服後能滅三屍九蟲。
《法天生意》雲:角膏亦可避蛇。收芙蓉葉曬幹為末,可以治腫。用法是將末以醋調,敷患處。又,七月七日,取百合根蒸熟搗,以新瓦器收藏,掛於屋內陰幹,約百日,拔出白發後,以此藥擦於毛孔,可生黑發。又,七日,取蜂巢之蛹子一窠,陰幹為末,用蜜調塗,可除麵上黑斑。又,七月、八月、九月的戊子日、己亥日、庚子日、辛亥日,宜煉丹藥,宜入山修道。又,七日采麻花,陰幹為末,以烏麻油浸,每夜擦眉毛,落脫者自生。七月二十三日、二十八日,拔白發,永不再生。七月五日是三會日,宜修迎秋齋。
《常氏目錄》載:七月的第一個甲日,采枸杞花,八月第一個酉日製好,服之,可祛病。又《常氏日抄》雲:七月采蒺藜子,陰幹搗末,飯後服,治失明。
《千金月令》載:七月後,因暑氣下降,宜食稍涼的食物調理。有神仙餌鬆可食,其製法是七月采鬆子仁,搗為醬,丸似雞蛋,每服一丸,日三服。久服身輕,若人中暑,可取竹葉一把,山梔一枚,煎湯去渣後下米煮粥,粥熟下鹽,服一兩杯即愈。立秋日,太陽未升時,采揪葉熬膏,搽瘡瘍,立愈,名楸葉膏。七月七日采蓮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藕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蓮實九分,陰幹後搗細,煉蜜為丸,服之令人不老。
《家塾事親》載:七月,取槐角子(熟)搗成汁,放入銅缽中曬成膏,捏成鼠屎大小,塞入肛門內,每日三次,可治痔瘡及百病大效。又載:七日,取苦瓠白瓤,絞汁一合,以醋一升,古錢七個和勻,用火煎,使之不稀不稠,點入眼角,可治眼睛黑暗。又載:七月七日采麻花,五月五日采麻葉,搗做炫圓,炙生瘰療瘡,炙上百壯,然後以燒胡桃、鬆脂,研末貼,即愈。又載,七日取角膏置於氈褥、書籍之中,可避氣蠹。
《修真指要》,以水吞服小豆十四粒,一秋可免赤白痢疾。
《本草綱目》載:七月七日采慎火花,苗葉五兩,鹽三兩,同搗絞為汁,可治熱毒及小兒痘疹不出。在皮膚內的以此汁抹塗,塗兩次時痘疹即出,亦可治丹瘡。
陝北民諺有“七月十五掛田幡,八月十五吃撈飯”,所以,八月忌雷,怕莊稼被冰雹打了。
八月禁忌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天晚上要拜祭月神,忌陰雨。諺雲:“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兆示來年年景不好。陝北諺雲“八月的雷不空回”。
八月廿七日是孔子誕辰日,到文廟作祭,民間亦忌屠宰。
《孝經緯》載:處暑之後十五日是白露。白露是因夜間溫度驟降,空氣中的水分開始凝結為露。是自然界陽消陰長的標誌。又十五日便是秋分。秋分始,日照明顯縮短,白天和晚上均等,這時,氣溫宜人,所以《陰陽出入上下篇》中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的說法。
《提要》雲:八月為桂月,為仲商。
《玄樞經》載:八月天道東北行,做事出行都宜往東北去,不宜用酉日,犯月建,不吉。
據《千金方》載:八月不可食萌芽,否則傷人神膽,患喘悸脅肋氣急。不可多食生薑。忌食生蒜。忌食豬肺以及飴糖,食則令人發疽。不宜食山雞肉、豬肚,否則,冬天將發嗽疾。
《本草綱目》載:八月莫食獐肉,食則動氣。勿食芹菜,恐成瘕病,發則似癲,小腹脹。不宜食生蜜。不宜多食生果。不宜食雞蛋,食則傷神。忌食蟹,因蟹蓋中膏內有腦髓,有毒,當棄之勿食。霜降之後才能食蟹。
《雲笈七簽》載:八月,起居不可犯賊邪之風,不可多食肥腥,食多則可成霍亂。又雲,八月初八日不可買布,買鞋履,附足大忌。
《千金月令》載:秋分之日不可殺生,不可用刑,不可處於房帷,不可吊喪,探望病人,不可酗酒大醉。八月宜齋戒靜養以自檢。廿九日忌遠行。
《楊公忌》載:八月廿七日不宜探望病人。
八月大利平肅,人宜收斂神氣,飲食可多酸以養肝髒,少食多餐,不令過飲,不令壅塞。
八月卦值觀位。未時,人體陽氣最旺,坐臥宜向西南方向。
八月,人的心髒之氣逐漸衰弱,肺金主事,肺為秋。此時,肺氣正旺,故宜減苦增酸,助筋補血,以達保養心髒、肝髒之目的。
八月最忌犯邪風,犯則令人骨血生瘡,以致釀成癘疫。
八月十八日為天人興福之日。
據《荊楚歲時記》載:八月初十日,以朱砂點於小孩額頭,稱謂“天灸”,以避災疾。
《田家五行》載:八月,於清晨以瓷器收各種草尖之上露水,磨濃墨,頭痛者點太陽穴,勞瘵者點膏肓等處,稱“天灸”。
《纂雜》八月采百合,曬幹,蒸熟食之,大益氣力。
《述仙記》載,八月初一,以絹囊收取柏樹下的露水,洗兩目,可令眼睛明爽無疾。
《齊諧記》載:八月初一日,作五明囊收百草尖上露水洗眼,可明目。此日修“逐邪齋”。
《圖經》載:八月,楮實子已紅熟,於甲子日采回,水浸,去皮瓤,為末,水送服二錢。久服益身健康。又說,采柏子,曬幹為末,服一小匙,以後慢慢增多,加欲絕穀,可縱情吃飽,渴則飲水。久服延年。
《雲笈七簽》載:八月二十日為天倉開日,宜入山修道。
《千金月令》:八月可食韭菜,露葵。
九月禁忌
九月為“忌月”,俗忌九月裏套棉被。據說套棉被會犯九女星,所以民間有“九月不套被,套被沒人睡”的說法。北京一帶還忌九月遷徙,忌朝窗戶。
九月初九俗稱“重陽節”,民間有重九登高的習俗,以為登高可避禍免災。九為數之極,也稱做老陽。民間俗話說:“九為老陽,陽極必變。”因為九代表著將由盈而虧、由盛轉衰的意思。九九是重九,更是大大不吉,所以這天民間有避災的心理。河南開封在宋時就有稱茱萸為“避邪翁”、菊花為“延壽客”的說法。山東滕縣一帶,出嫁不到三年的閨女忌回娘家過重陽節,當地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這天,俗忌無雨,說是主旱災,諺雲,“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山東一帶又忌刮西北風,諺雲:“(重陽)東北風,一年豐,西北風,來年歉。”
《孝經緯》載:秋分後十五天是寒露,寒露後,天氣就慢慢涼起來了,陰氣漸長,萬物趨於收藏期。又十五日,就是霜降。霜降是因氣溫下降,露水凝為霜的意思。
《夏小正》中說:“九月納火。大火,心星也,故九月授衣。”也就是說,九月以後,人們就要逐漸加衣了。
《提要》稱九月為霜月、菊月、暮秋、末秋、暮商、季商、眇秋、霜辰、授衣。
九月,天道南行,做事出行都宜往南,吉。不可擇戌日,用則犯月建,百事不利。
《千金月令》載,九月不可食動物脾髒,因九月在五髒五行理論中屬土,土旺在脾,故忌之。又載,九月不可食狗肉,否則傷人神氣。不可食霜下之瓜,否則,冬發胃病。不可食葵菜,食則,食不消化。
《楊公忌》載:九月廿七不宜探望病人。
《雲笈七簽》載:九月十八日忌遠行。又雲,九月要少食生冷,以防痢疾。九月不可食新薑,食則成痼疾。不可食小蒜,否則傷神損壽,魂魄不安。不可食蓼子。不可以豬肝與飴同食,否則,至冬成嗽病,且經年不瘥。不可食山雞肉,否則損人神氣。不可多食雞肉,否則令人魂魄不安。
九月九日不可動床席,應修“延算齋”。
九月之後,草木枯萎,萬物伏蟄,氣清而風暴,不可犯朔風。宜節食生冷,以防癘害。廿八日,陽氣未伏,陰氣既盛,宜進補養生之藥以生氣。
九月,卦位在剝。剝者,落也,陰道將旺,陽道衰弱,當固精斂神。人體中,申時是陽氣最旺的時候,坐臥宜麵向東南。
孫思邈說:九月陽氣已衰,陰氣大盛,暴風時起,切忌賊邪之風傷及孔隙。飲食宜減苦味,增加鹹味,以達到補肝益腎助脾資胃之目的。
黃帝問歧伯,秋季服什麽藥好?歧伯說,補腎茯苓丸,主治腎虛冷,五髒內傷,頭重腳輕,皮膚瘙癢,腰肌疼痛,心胃咳逆,口幹舌燥,痰涎流溢,噩夢遺精,尿血滴瀝,小腹偏急,陰囊濕癢,喘逆上壅,轉側困難,心常驚悸,目視茫茫,飲食無味,日漸羸瘦,醫不能治者,此方奇效。
茯苓一兩,防風六錢,白術一兩,細辛二錢,山藥一兩,澤瀉四錢,附子(泡)五錢,紫苑五錢,獨活五錢,芍藥一兩,丹參五錢,桂枝五錢,幹薑五錢,牛膝五錢,黃芪一兩,苦參三錢,山茱萸肉五錢。
上藥共為末,入蜜為丸,如桐子大,剛服時每次七丸,日服三次,後可服五丸。
《風土記》載:九月九日采茱萸,插於頭,以避惡氣,又禦初寒。又九月廿日,宜齋戒沐浴,此日雞叫時洗澡,可避兵災。廿一日,燒枸杞水洗澡,可使人不老,廿八日亦宜洗澡。
廿一日,天倉開,宜入山修道。
《千金月令》載:九月宜服地黃湯,即將地黃洗淨,以竹刀切做薄片曬幹,服用時,先以火焙之,為末衝服。
《四時纂要》載:九月,以酒浸枸杞子飲服,令人耐老。又,九月宜合三勒漿,其法為:用訶棃勒、昆犁勒、庵摩勒三味,和核,搗如麻豆大,用三兩,以蜜一斛,再以新水二鬥調勻,倒入甕中,便下三勒熱攪,密封三四日後,開甕再攪,候發,密封,三十天方成,可消食下氣。
《聖惠方》載:將甘菊曬幹,取三升,入糯米一鬥蒸熟,菊花拌勻,以常法釀酒,但可多用細麵曲。酒熱後,飲一小杯,可治風症、眩暈之症。
《雲笈七簽》載:九月采白術,九蒸九曬,幹後為末,每日服三次,可益壽延年。
《西京雜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吃糕點,飲菊花酒,可令人長壽。
《本草綱目》載:九月采大乙餘糧,久服不饑,輕身且耐寒暑。
《呂公忌》載: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於子女額上,並祝說:“願兒百事俱高”,如此祝三聲,子女可獲吉。
《千金方》載:九月,於戌地開坎,深二三尺,埋炭五斤,再覆土,此舉可以禳火災。因戌為火之墓地,埋炭即埋火也。
《真誥》載:九月十六日,宜拔白發,永不複生。
《太清草本方》載:九月九日,采菊花與茯苓,曬幹為末,常服可以延年。
十月禁忌
十月忌無霜,民俗以為:十月不下霜主次年災荒。諺雲,“十月無霜,碓頭無糠”,“十月無霜主大荒”。
十月初一是民俗中的“鬼節”,又稱“祭祖節”。河南鄲城一帶於這一日忌走親串友。十月初一是民俗中的大節令,人們都要上墳燒紙,祭奠故人。有的地區講究上墳要在午飯以後去,忌清早或上午去。但陝北民間講究要在上午去,下午亦可,早上是決不去的。
《孝經緯》載:霜降之後十五日是立冬。立冬即冬季的開始。立冬後,天氣已寒乍暖,因此,俗有“十月小陽春”的說法。此意是冷中見熱,熱後又冷。立冬後十五天是小雪,小雪之後,氣溫下降,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所謂小雪是指下而為寒氣所薄,凝而為雪,故以“小”者也,未盛之詞。
《西京雜記》中雲:十月為正月,亦稱陰月。
《四時纂要》中稱,十月為上冬。
十月天道南行,做事出行俱宜往南方,吉。擇日不可用亥,用則犯月建,不吉。其中又載有“逐瘟方”雲:取地黃八兩,巨利子一升。先將二味熬爛,又將牛膝、地骨皮各四兩,官桂、防風各二兩,仙靈皮三兩,用牛奶五兩同甘草水浸三天,以半升牛乳拌仙靈皮,用瓷瓶裝好,放在飯上蒸之,待牛乳盡後出之,再以溫水洗淨,碎如麻豆,與前藥細剉,入布袋,以酒三鬥浸之,五日後取看,味濃便濾去藥渣,於十月初一至冬至日食之。忌蔥蒜等臭物。又方,取決明子治目淫膚赤,白膜痛淚,亦治青光眼,又治唇口青色。其法是十月十日將決明子采回陰幹,百日後即可服用。服用之法是以水衝沏,如泡茶。又雲:十月取枸杞子以清水洗淨,瀝幹研爛,以細布布袋裝起,榨出汁水去渣,再以慢火煎膏,候稠,以瓦器裝之,蠟紙密封,不使氣出。每日早上以酒調服一兩匙,臨睡再服一次。服至百日,可輕身壯氣,耳目聰明,須發烏黑。又雲:冬三月,戊寅、己卯、癸酉、辛巳、丁亥及壬、丙、戊、癸日,宜煉丹藥。又雲:十月宜服棗湯、鍾乳酒、枸杞膏、地黃煎等物,以養中和氣。
十月十二日,天倉開,宜入山修道。初十日,十三日宜拔白發。
《五行書》載:十月的亥日食餅使人無病。十月宜服棗湯。其法為:取大棗去皮核,於文火上反複焙香後研末。服時以開水衝下。
《攝生圖》載:十月初一宜修“成福齋”,初五日宜修“三會齋”。此兩日應心情開朗,不可譴責別人。
《雲笈七簽》載:十月十四日,取枸杞燒水洗澡,可令人光澤不病。初一、十日亦宜洗澡,吉。
冬至日陰氣歸內,腹以溫暖為宜,食物入胃則易化。
《修真指要》載:十月十五日,下元吉辰,宜修“謝過齋”。
《太清本草方》載:槐子是虛星之精,十月的第一個巳日,可采而吞之,每次服二十一粒,可去百病,長生通神。十月食芋,無礙。
十月初一忌裁衣交易。
《白雲雜忌》雲:十月忌食豬肉,食則開宿氣。十月在一年十二個月的排列中與地支的亥相應,亥屬豬,故而忌之。人若終身能守此禁忌,可得益處不少。
《千金方》載:十月不食椒,食則傷血脈。不可食韭菜,食則令人涕唾。不可食霜打熟菜,食則令人麵上無光。不可食獐,食則動氣。不可食豬腎,因十月腎氣旺盛,不可讓豬之腎氣侵入人的腎髒。又載:十月戒夫妻同宿,忌純陰用事。又雲:十月不宜戴暖帽,應讓腦受凍後,便可使己無眩暈之疾。
《法天生意》載:十月初四日不可責罰人,古時的這一天亦罷官刑。十月廿五日不宜探望病人。十月初一是“民歲臘”,十五日為下元,此兩日忌夫妻同房。十月二十日忌遠行。
十月之後,天地閉藏,水凍地坼,人宜早臥晚起。不可犯冰凍積雪,應溫養神氣,不使邪氣入侵。
十月,卦在坤位,坤為順,人應安於正,以順其時。人體中酉時陽氣最旺,坐臥應麵向西。
孫思邈在《養生論》中說:十月,人的心肺氣弱,腎氣強盛,因此,在飲食上應宜減辛苦之味以養腎氣,不可傷筋骨,不可泄皮膚,不可妄針灸,否則,會導致血澀,津液不行。十月十五日宜靜養。
《內丹秘要》載:玄陰之月,萬物歸根複命,也喻人體之六陰符窮極,凝然不動,反本複靜。可塞兌垂簾,即目不視,耳不聞之意。陽光下照丹田,當夜氣未央,應凝神運氣,端坐片時,待神氣歸根後,自然無中生有,積成一點金精,所以,一陽之於複(十一月)而生於坤(十月),陰中生陽,實為產藥之根本。
人的元氣是隨時升降的,子時生於腎中以後漸漸升至泥丸(命門),午時又自泥丸降於心,戌亥時又歸於腹中(這時便是六陰窮極,百蟲閉關,草木歸根,寂然不動的時刻),陰極生陽,靜極必動,於是,一靜一動之間,正亥未子初之時。所以,人應記得這些基本的東西,順其時而養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