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76章 婚娶(3)

  舅指父親。用在丈夫父親的稱謂中有“翁舅”,專指丈夫的父親,即俗稱“公公”。用在妻子父親的稱謂中有“舅姑”。古代天子對異姓諸侯或諸侯對異姓大夫有的也稱“舅”,孔穎達對《詩經·小雅·伐木》的注疏中有此說法。

  丈人

  丈人是古時對老人的尊稱。《易·師》中雲:“貞,丈人,吉”。孔穎達注疏雲:“丈人,謂莊嚴尊重之人。”《論語·微子》中雲:“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何晏集解引包鹹曰:“丈人,老人也。”唐韓愈《芍藥歌》雲:“一尊春酒甘若飴,丈人此樂無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子。”以上所說的丈人全都指的是“老人”。丈人指嶽父,出自《三國誌·蜀誌·先主傳》,其中雲:“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南朝宋裴鬆之注雲:“董承,漢靈帝母太後之侄,於獻帝為丈人。”自此有了丈人指嶽父的說法。《水滸傳》第四回中雲:“隻見楊雄的丈人潘公……”也是指丈人為嶽父。

  爹

  陝北舊俗中有將丈人稱做“老爹”者。爹是仆童對主人的尊稱。元劉錫君《來生債》第一折中有“爹,你道我為什麽眼上支著兩根棒……”關漢卿的《魯齋郎》楔子中亦有“爹要他也不難……”等戲文,都是將主人稱做“爹”。“爹”的本意是主人,女婿將丈人稱做“老爹”,就被視為一種主仆關係。這大概是母係氏族社會中的群婚製的遺風反映。因為那時一個氏族成員到另一個氏族去求偶,所生子女屬女方所在氏族的成員,不得領回,這種婚姻現象反映出來的社會關係就是一種主仆關係。

  嶽丈

  嶽丈,亦稱“嶽丈”、“嶽父”,即陝北所稱的“丈人”。元黃晉的《日損齋筆記·雜辨》中雲:“俗呼人之婦翁曰嶽丈,曰泰山。”明高明的《琵琶記·散發歸林》中雲:“女婿要同歸,嶽丈意何如?”清趙翼《陔餘叢考·丈人》中雲:“至父翁曰丈人,曰泰山,其說紛紛不一,或曰晉樂廣為衛玠妻父,嶽丈蓋‘樂丈’之訛也。”《釋常談》則曰:“‘因泰山有丈人峰故也。’今多用嶽字不用嶽。”由此可以看出,一是因樂廣是衛玠妻子的父親,人稱“樂丈”,是因樂與“嶽”音近,被後人訛為“嶽丈”。另則,因泰山有“丈人”峰而有“丈人”之稱謂。泰山乃五嶽之首,古時嶽為嶽,因有“嶽丈”。五嶽為人所仰至,泰山獨尊,將嶽父稱丈人,嶽丈或嶽丈,從中可以看出當時婦女地位是很高的。

  婚禮告祖文

  傳統婚禮中有告慰祖先的習俗,其目的是讓祖宗知道要為兒子成家,以傳香火。陝北至今仍保留著這一習俗,即婚典前男女均上祖墳燒香告祖,但已無告祖文宣表。告祖文例如下:

  維

  ××年×月×日承命嗣孫×××之子×××以其日成婚,新婦×××於歸,謹以牲酒之禮敢告曆祖先宗之神前曰:

  天地交大保,合太元,天造地合,星會橋際,×××、×××(新婚夫婦名)夫妻團圓,合巹大吉,交拜先宗,華堂吉慶,樂奏新聲,望三星而有耀。禮從大節,儀依禮行。謹以酒獻,用伸虔告。吾祖在上,欣慰歡然,得訊華堂燕爾情侶,天賜良緣,互敬互愛,百年好合,互勉互助,共創家業,同心同德,業興家振,伏冀昭鑒,俯垂蔭庇,佑啟後賢,百世其昌,瓜瓞綿綿,僅告。

  媒人祝詞

  傳統婚禮中媒人要為新郎新娘發表祝詞,這樣,既表現出媒人在婚姻關係中所處的地位,也是對新郎新娘的寄語和祝願。其詞大都是吉慶語。

  吉日良辰,兩姓聯姻。天賜良緣,終身夙締。燕爾情侶,調和琴瑟。男婚女嫁,力何有於斧柯。雖古語婚憑媒妁,須知佳偶本天成。唯某某某君與某某淑女,門當戶對,交情篤厚,今日逢黃道,姻緣好合。一對鴛鴦戲水,一雙比翼雙飛。偕老百年,鴻案相莊三星之輝在戶,百輛彩輿盈門。重以賢媛,儷茲碩士。盛儀既備,嘉禮觀成。某某我等斧柯忝執,通好語於兩家,玉帛相使,蒙堅金之一諸,笑玉成而滋愧。兩家合好,叨金諾以無嫌,與有榮施,用伸企頌,齊眉推璧合珠聯,從茲偕老百年,同夢獲螽斯之慶,將見十昌五世,後昆呈麟趾之祥。

  來賓祝詞

  來賓祝詞亦都為吉慶語,有雲:

  蓋聞關雎起化,士好逑而女於歸,鸞鳳和鳴。日始旦而冰未灃,良辰始屬,綺閣延春,雙輝華堂,嘉禮觀成。鳳卜其昌,正三星之在戶,雀入屏選,複百輛之盈門。奏琴以調和聲,合樂而鳴天盛。從此鴛鴦福祿,訂姻好於百年。藻芬芳,衍崇支於奕禩,歡聯伉儷,化啟文明,聊貢俚句駢言,藉伸燕賀。謹以頌。

  新郎答詞

  新郎在來賓祝詞後為表示謝意而答詞。

  猥以新婚,備承獎語。盛情厚誼,敢不拜嘉。唯我才識陋疏,少失鞭策,長無進取。修德負昂藏之體,求婚無富貴之家。然而,諸君冠裳齊集,裙履鹹臨,下逮多珍,已荷盛情之優渥,還又宏獎,複承吉語之繽紛,既戴既謝,誠惶誠恐,駑才自愧。今鴻案相莊,漫冀百年之好,茲者造端伊始,作合方成。唯有上奉高堂,共盡晨昏之職,下諧朋輩,弗乖伉儷之情。庶幾無負德音,永叨福庇,還以多闔覃多福,長樂永康,敬答頌言,聊伸銘謝。

  鬧洞房詞

  新人進洞房後,鬧房者發表祝詞,是祝願他們美滿和諧,福壽如意,白頭到老的吉慶語。

  今夜洞房,燈燭輝煌。郎才女貌,比翼雙飛。新郎情鍾,新娘愛深。新娘順從,新郎敬重。互敬互愛,美滿和諧。麟趾呈祥,地久天長。龍鳳相隨,比目魚遊。夜夜相對,百年高貴。茶盤圓圓,滋味甜甜。兩姓合婚,冬尾雙生。茶盤方方,金玉滿堂。織女手巧,牛郎財旺。白頭偕老,五世其昌。茶盤金金,茶甌深深。新郎新娘,相依相偎。此杯甜茶,我先不飲。拿出紅包,痛快而飲。

  紅包給你們,添得福來添得壽。紅包給你們,家庭美滿發大財。

  婚禮文書用語

  結婚文書的用詞很有講究,包括的類型也很多,諸如請柬、題詞、賀幛、對聯、包封簽子等。選用幾類以示範。

  包封簽子,包封簽子是包裹禮品禮金的,所用之語各有不同。

  一、謝媒包封簽子用語

  柯儀;橋儀;冰儀。鵲橋之敬;巧諧連理;義和秦晉;月老之敬;巧係紅線;絲羅之敬;執柯之敬;恩銘二姓。

  二、賀嫁包封簽子用語

  粉儀;脂儀。於歸之敬;出閣之敬;出閨之敬;宜室宜家。

  三、賀訂婚包封簽子用語

  盟訂之敬;文定之敬;秦晉之敬。

  四、賀結婚包封簽子用語

  喜儀;扇儀;婕儀。百年好合;百世其昌;永結同心;榮偕伉儷;枝偕連理;鸞鳳和鳴;龍鳳呈祥;百年鸞鳳。

  五、賀娶媳包封簽子是送給新郎父母的禮金,其詞語是:

  新翁之喜;萱堂之喜。

  六、給新娘的作揖包封簽子用語

  桂林一枝;香車之敬。

  七、給新女婿回門作揖包封簽子用語

  玉趾初旋;旋吉之敬。

  八、謝賬房包封簽子用語

  筆儀;潤筆之敬。

  九、謝儐相包封簽子用語

  禮儀;讚禮之敬。

  十、謝擇日包封簽子用語

  擇儀;擇吉之敬。

  十一、謝廚師包封簽子用語

  芬香之儀;調和鼎鼐。

  禮品題詞一般用紅紙金字寫好以後,貼在所送禮品上。款式是右上方寫“抬頭”,中間大書題詞,左下方落款。抬頭與落款的措詞要切合身份。其用詞有:

  一、賀訂婚用語

  締結良緣,文定吉祥,成家之始,緣訂三生,鴛鴦合璧,姻緣相配,終身之盟,盟結良緣。

  二、賀新婚用語

  天作之合,百年好合,百年琴瑟,佳偶天成,珠聯璧合,永沐愛河,花好月圓,連枝並蒂,琴瑟永諧,鸞鳳和鳴,花開並蒂,瓜瓞延綿,榮偕伉儷,鴛鴦對舞,相敬如賓,情投意合。

  三、賀嫁女用語

  跨鳳乘龍,淑女於歸,於歸協吉,乘龍誌慶,適擇佳婿,蒂結同心,鳳卜歸昌,祥征鳳律,妙選東床,之子於歸,燕爾於飛,易輛禦之。

  賀結婚喜幛用語

  三星在戶,詩詠關雎,五世其昌,乾坤定矣,才子佳人,有情眷屬,琴瑟友之,樂賦唱隨,鳳翥龍翔,琴瑟在禦,玉樹瓊枝,天緣巧合,福祿鴛鴦,君子好逑。

  賀嫁女喜幛用語

  繡閣春開,桃李凝香,蘋藻權輿,詩詠於歸,鳳律歸昌,跨鳳乘龍,情深永篤,妙選東床。

  戴戒指

  依照我國舊的風俗習慣,姑娘在有了婆家之後才能在左手上戴一枚戒指,完婚以後則要戴在右手上。凡待字閨中的女子是決不可戴戒指的。

  戴戒指之俗在西漢初期就有了,但與現在意義上的戒指是有所不同的。宮廷中的嬪妃、宮女戴銀戒指是表示月經來潮,不能侍奉君王;凡侍奉過君王的,君王則賜予金戒指,並書有月日,將其戴在右手指上。南北朝以後戒指才開始作為男女婚姻之禮物。

  帽、帶、鞋

  帽、帶、鞋應由即將成為新娘的女子親自為自己的心上人縫製。帽子在過去一般是氈帽,狀若禮帽,所以又叫“洞帽”。帶子上要繡上“龍鳳呈祥”圖案。鞋是厚底的,狀若靴子,是朝鞋的改進。舊時,一般人不戴帽,隻是束發紮巾。帽子隻有官家才戴,上等人亦有戴帽者,如戴頂子的。一般人的帶叫纏帶,這種帶是布料或羊毛搓成,所以叫“纏腰帶”,而繡花的寬幅帶也隻是官家所用。厚底鞋類似朝靴,這樣一副裝束,儼然是一個“官”的模樣,所以後世把新郎稱做“新郎官”。這些物品應在婚期前送到男家,於迎親之日,新郎穿戴整齊後去迎接新娘。

  在訂婚以後當年不能完婚時,男方應於四月初八給女家送一些單衣或布料,九月九日要給女家送一些棉衣或棉衣料,另外還要送一些時令食品,如四月八送單衣時捎帶一些豆腐,九月九送棉衣時外帶一些糕或糕點。

  換帖

  是男女雙方說定親事以後,擇定吉日換帖的禮儀。帖用印有龍鳳圖案的紅紙寫上姓名、門第和生辰八字,故俗稱“龍鳳帖”。換帖時男家要給女家送禮,如送二十四塊銀元、十件禮物。十件禮物包括:裙子料、襖料、喜褲子料、綢緞衣料一身(此算兩件禮物)、繡花帶子、繡花手巾、手鐲一副(或戒指一對)、頭飾一套。這十樣禮物被稱做“十全十美”。

  陝北民間的換帖也叫看八字,細帖子久已不用,換帖中的所送禮物有的在時令時候送去,有的在訂婚時送給。

  細帖子

  是指男家與女家在議定婚事中的往來帖子。宋代有“草帖子”,細帖是其對稱。吳自牧《夢粱錄·嫁娶》:“婚娶之禮,先憑媒氏,以草帖子通於男家。男家以草帖子或籌簽,得吉無克,方回草帖。亦卜吉媒氏通音,然後過細帖,又謂定帖。帖中敘男家三代官品職位名諱,議親第幾位男及官職年甲月日吉時,父母在堂或不在堂,或書主婚何位尊長,或入贅,明開,收帶金銀、田土、財產、宅舍、房廊、山園,俱列帖子內。嫁回定帖,亦如前開寫,及議親第幾位娘子,年甲月日吉時生,俱列房奩、首飾、金銀、珠翠、寶器、動用、帳幔等物,及隨嫁田土、屋業、山園等。或伐柯人兩家通報,擇日過帖,各以色彩襯盤安定帖送過,方為定論。”

  擇日

  擇日是選定結婚日期,舊時一般請卜人占定。相傳,周代男女成婚多在仲春之月。《詩經·周南·桃夭》,朱熹《集傳》均雲:“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班固的《白虎通·嫁女》:“嫁女必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交接之時也。”但後世多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屬相是否相宜而擇定日子。如山西定襄一帶民間認為:男女嫁娶之事,雞兔兩屬相宜於陰曆的正月和七月;蛇豬兩屬相宜於三月和九月;馬鼠兩屬相宜於六月和臘月;牛羊兩屬相宜於五月和十一月;狗龍兩屬相宜於四月和十月;虎猴兩屬相宜於二月和八月。此外,臘月廿三日,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去了,家中無神看管,至除夕日之前,無論哪一天都是嫁娶的吉日。江南舊俗除講究男女八字相宜外,認為陰曆每月初三、廿七日都宜嫁娶。某些地區的擇日還講究避七夕,以避夫妻日後遭到如民間傳說中的牛郎織女難以團圓的不幸。舊時,滿族婚娶日期是由男家按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來確定,多取雙日為迎娶日。舊時,廣西壯族民間一般在行過“定命禮”即正式的訂婚禮半年後才成親,具體日子則由男方請巫師擇定,但多在秋後。

  陝北民間舊時在訂婚半年以後才可議及婚娶,有的在一年以後才行迎娶之儀。一般認為正月初八日是上好的日子,有元辰將軍保佑是無所忌諱的。除此以外,則由男女八字決定迎娶日,一般在秋後,或者是臘月。陝北有句俗語叫“臘月的女子,忙婿著了”。

  彩禮

  彩禮亦稱“財禮”、“聘禮”、“聘財”、“聘金”。舊時,男女雙方訂婚和結婚時,由男家交付給女家的財物。古人結婚以鳥獸為贄,崔駟《婚禮文》:“委禽奠雁,配以鹿皮。”後以布匹作為聘禮。《詩經·衛風·氓》:“氓之蚩之,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彩禮在舊時的婚姻中很重要,女方一經接受彩禮,婚姻即告成功。《唐律疏義·戶婚》:“雖無許婚之書,但受聘財亦是。”舊律稱此為“聘娶婚”,娶得的妻子稱為“聘娶之婦”,可見,彩禮是確定婚姻關係的重要物品。

  定親鞋

  在定親時,女方必須給男方家庭成員送鞋,故名“定親鞋”。

  送定親鞋,一則是向男方誇耀女子的針線活,另則是對男方家庭成員的一種祈福。送給男方祖父的鞋,鞋底上納一顆北鬥星,意思是祝願老人像北鬥一樣閃閃發亮,健康長壽。送給男方父母的鞋,鞋底上納一棵不老鬆,其意是說願父母像青鬆那樣強壯挺拔。送給男方兄嫂和姐姐的鞋,鞋底納一個剝了皮的玉米棒,其義是祝願他們生活得像剝了皮的玉米一樣活脫幸福。送給男方弟弟的鞋,鞋底要納一株竹筍,其意是祝弟弟像春筍一樣茁壯成長,長大成才。送給男方妹妹的鞋,鞋底沒有花樣,隻在鞋麵上繡一朵花,以此來讚美妹妹像花一樣漂亮,將來找一個稱心如意的美郎君。送給未婚夫的鞋,在鞋底的正中用紅線繡一顆心,表示自己將紅心掏給了對方,永遠忠誠,至死不渝。定親鞋必須由女子親手來做。

  陝北舊俗不知從什麽時候將“定親鞋”改為“認大小”時的“鞋墊”了,就是婚娶回來的第二天,在儐相的陪伴下,向家中長輩叩首,長輩給錢,新娘送以鞋墊。

  洞房

  洞房在陝北民間也叫“帳房”、“新房”。

  洞房一詞的來曆有傳說。

  相傳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廣收天下女子來充填規模宏大的阿房宮。民間有一女子被強行征召入宮,在宮中,她整日以淚洗麵,思戀著與他從小一起長大的情哥哥,但又無法逃出宮中去會見自己的心上人。遠在家鄉的情哥哥也滿懷躊躇地思念著情妹妹,一心想去找她。他不避艱辛,也不怕秦始皇的殘暴,終於在一天夜裏闖入阿房宮,找到了情妹妹。二人相見,悲喜交集,正在抱頭痛哭之際,宮中的一位老人看到了他們的一切。這是很危險的,宮中發生這樣的事情是要殺頭的。老人不忍心拆散這對情侶,更不忍心讓他們死去,便將小夥子藏在自己房中。一天晚上,老人將女子約來,放他們二人逃出宮去。二人出宮後,一直朝東走去。第二天,宮中發現少了這位女子,便派人四下追尋。他二人臨近華山時,聽到後麵有兵追來,便走進華山,在一片荊棘叢生的崖畔上找到一個山洞後躲藏起來。追趕的士兵沒有找到他們,回宮複命去了。

  他二人躲過劫難後就以洞為家,成了婚配,並廝守在一起,同甘共苦,忠貞不渝。不知過了多久,有人進山來發現了此洞,見一對蓬頭垢麵的男女居住在洞裏,還以為是一對鬼魂呢。這對青年男女見來人的衣著打扮既不是宮中之人,又不是秦時服飾,便大著膽子向來人打聽,才知秦朝已滅,漢朝早立,改朝換代已多年了。二人得知此訊後,不再有所畏懼,就在華山腳下生活起來。不知過了多久,成仙而去,後人就將他們曾經居住過的洞穴稱做“毛女洞”。

  這對青年男女為了純真的愛情,不畏強暴,同甘共苦,忠貞不渝,表現出他們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和渴望。後人為他們的事跡所感動,便將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入住的新房稱做“洞房”。是將房擬洞,以洞喻房來企盼新婚夫婦能夠像這對青年男女一樣白頭偕老,成仙而飛升。“洞房”一詞也由此而誕生。

  洞房在文獻中原本指的是深邃的內室,多指臥室、閨房。《楚辭·招魂》中雲:“姱容修熊,經洞房些。”唐沈亞之《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策》中雲:“市言唯恐田園陂地之不廣也,簪珥羽細之不侈也,洞房綺闥之不邃也。”這些都指的是內室。洞房被特指為新婚夫婦的臥室是陸機在《君子有所思行》中說的,其雲:“甲第崇,高闥,洞房結阿閣。”唐代朱慶餘亦在《近試上張籍水部》詩中亦雲道:“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洞房一詞自隋唐出現以後,一直沿用至今,再無變化。於朱慶餘詩後,又為洞房增設了紅燭,及第二天還要拜見公婆的習俗。後來又有了在洞房的門上貼喜聯以表示對新婚夫婦的讚美的習俗。

  那麽,陝北民間將洞房稱做“新房”或“帳房”又是怎麽說的呢?新房不難理解,即布置一新,專供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使用的房屋。帳房之稱則與陝北的風土有些差異。陝北民間舊時很少使用“帳”這種床上用品,甚至根本不用。直到今天,被稱為“帳房”的洞房裏也看不到“帳”這類物品,稱之帳房,大概是典出有故。

  《桃花女鬥法》中說,周公為了害桃花女,將白虎星安插在繡帳上,待桃花女坐帳時將其咬死。桃花女熟知周公的詭計,於坐帳時,讓周公之女天香小姐先坐了帳,並將繡帳一抖,遮住了自己的身體,這樣,驚醒了白虎星,咬死了天香小姐,桃花女卻安然無恙。這一神話故事影響了陝北婚俗。陝北雖然沒有“帳”這種用品,但以帳來命名新房,是祈盼平安吉利的俗信。因為這一故事中說桃花女用繡帳遮住了自己,白虎星就沒有傷害於她,所以,就借這一故事中的“帳”來求平安。

  坐帳之後,新娘的一切災星都已消除,因此人們對坐帳看得很重。為了消除這最後的災星,又引出了“響帳”、“撒帳”之俗,其目的就是為了趕跑白虎星,保證新娘的安全。

  定帳

  定帳是選擇合適的房屋作為帳房。房屋能否作為帳房,這要根據新郎新娘的生辰八字與房屋建築的八卦方位是否相合來決定。有的人家房屋雖多,還要借用別人的房屋定帳,就是基於這個原因。但大都選擇正屋靠東的房屋來作新房,因為民間有“新娘娶到東房,就能敦敦實實。”既然敦實,邪魔是不可侵犯的。另外,曆史上有“東床快婿”這一典故,民間借用名人故事以消除災難也是民俗的一個方麵。

  現在人們都不太講究了,因為建築發生了變化,人們的俗信也在改變,隻要心順,一切事情都會順利的。

  響帳

  響帳是由鼓樂一人,進入帳房後用一杆長筒大號長鳴數聲。此俗的說法是以鳴號之聲將周公安插在繡帳上的白虎驚醒,讓其離開帳房,歸回本位,這樣,新娘進入帳房後不就致被白虎所傷。

  響帳的規矩是,鼓樂進入帳房後,先於房屋深處響起,留開門口,讓白虎衝出。然後在四隅鳴響,最後在床上長鳴三聲,響帳即行結束。

  響帳時鼓樂不得觸摸帳房內各類陳設,更不得上到炕上或床上。

  響帳後主家要給響帳鼓樂錢幣,作為酬謝。有的是將錢幣拴掛在新房門上,有的則是將錢幣放在房內鋪陳上麵,由響帳鼓樂自己拿去,有的則於事後一並計算在酬金裏付給。

  撒帳

  撒帳是於鼓樂響帳以後,由一老成男子帶著五穀雜糧進入帳房,依照東南西北和中央五個方位依次拋撒五穀的禮俗。撒帳之俗是由《桃花女鬥法》的故事沿襲而來的。桃花女所乘花轎進入周府二門後,彭祖將門口方鬥內所盛草節抓起拋撒和桃花女將寶瓶內所裝五穀倒在地上以破解周公之法。

  響帳之後還要撒帳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白虎還未離去或還有些鬼祟躲在角落而未離去的補救措施。

  撒帳時還要念一些吉祥語,一般是:

  “一撒金,二撒銀,三撒撒得滿堂紅。”或雲:“一撒金,二撒銀,三撒撒來聚寶盆。”還有一歌雲:“一撒東方甲乙木,二撒南方丙丁火,三撒西方庚辛金,四撒北方壬癸水,五撒中央戊己土。金穀留根長一埂,早生貴子花生孩。一撒撒來第一功,二撒雲兒拜玄空,命裏相合相撮合,驚天動地一聲吼,盡在福祿姻緣中。天無忌,地無忌,薑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大吉大利!”

  有文獻記載:撒帳起源於漢代,《說郛·戊辰雜鈔》雲:“撒帳始於漢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帳中共坐,飲合巹酒,預先宮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裙盛之,雲得果多,得子多也。”這是撒花果以兆得子之俗的始祖。王棠《知新錄》中雲:“(漢)京房之女,適翼奉之子。房以其三煞在門,犯之損尊長,奉以麻豆穀米禳之則三煞可避。”這是撒穀物雜糧以驅邪的開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中雲:新人對拜坐床後“女向左男向右坐,婦女以金錢、彩果撒擲,謂之撒帳”。這是撒錢果以祈富貴吉祥的開始。後來有撒棗、栗子、李子、橘子以及花生(長生果)等食品的,是用以祈禱早生貴子,長命富貴。撒帳由掌禮、喜娘、親友或特邀吉祥人來撒。撒時一手托盤,一手撒物,同時唱撒帳歌。今之以五彩紙片撒帳是舊俗的變異。可見撒帳又各有不同。

  踩花堂

  在結婚前一天的晚上,女方家派兩名執事到男方家中踩花堂。踩花堂是一人抱著瓷娃娃,打著大紅喜字的紗燈,另一人則提一個用紅布包著的木箱,箱內裝一件成衣,一條褲帶,一條裙子,一雙繡花鞋,一套頭飾,以及麩鹽紅包和麵粉,石榴若幹,上放一麵新娘的照麵鏡。在二三更時分,於男方家門前放炮三聲以通知男方。聽到炮聲後,女婿開門施禮,接過紅箱將女方客人迎至洞房,把箱子和瓷娃娃放在炕頭後,給來客上茶。然後,女婿開啟箱子,取出鏡子來照麵,意為見麵。女方執事人在瓷娃娃兩腿間灑點水,意為貴子撒尿。踩完花堂,男方設宴待賓,並給女方來客踩花堂錢。

  因踩花堂禮俗繁瑣,女方家又要治辦一些禮物,男方家又要治辦酒席,人們的意識和觀念逐步產生了變化,陝北將這一習俗大大簡化,以致簡化到在成婚前的一兩天,女方來男家看看新房的布置就行了,一切禮儀全都免去。

  鋪床

  鋪床亦稱做“鋪房”。是在迎娶的前一天,女家派人到男家,與男家一起鋪設新人臥房。鋪設物的準備,男女兩家是各有區別的。司馬光《書議·婚儀》中說:“床榻、薦席、桌椅之類,婿家當具之。氈褥、帳幔、食陶之類,婦家當具之。”鋪床時,衣服、襪履等物,都要歸入箱櫥鎖好。鋪床必須請多子的、夫妻雙全的人來鋪。吳自牧在《夢粱錄·嫁娶》中說,鋪床之後女家還須“親壓鋪房,備禮前來暖房。又以親信婦人,與從嫁女使,看守房中,不令外人入房,以待新人。”

  陝北民間舊俗將踩花堂、鋪床都合在一天進行,先鋪床,後踩花堂。後將二者簡化為“看新房”,現在仍有人行此習俗,但大多數人已免去此俗。

  壓床

  壓床亦稱“壓新床”、“壓喜床”、“睡喜床”。

  壓床是於婚禮的頭一天,安置好新床以後,不能“空房”,新郎也不能獨睡,因而必須延請父母兄弟俱全的全福人(包括親兄弟、表兄弟、小於自己的友伴或孩童)同睡,以圖夫妻早生貴子,白頭到老的吉兆。

  台灣在安置新床時,備有許多銅錢,其中八枚置於床腳下,其他放在床頭床尾。此俗含有同心同體之意,同與“銅”音同,故用銅錢。新床安置好後有拜床之儀,即新郎拱手作揖為拜。拜床之後又有翻床之儀,即請一個父母兄弟俱在的男孩在床上翻跟頭,站在一旁的婦女念道:“翻跟頭,生男孩。翻過來,生秀才。翻過去,生進士。”

  為什麽要由小男孩與新郎同鋪睡覺,因為俗語有:“困空鋪,不死尪,亦死某。”此說的意思就是,新郎在新房內睡空床,不是死丈夫,就是死妻子。因此,這天晚上新郎必須請一個全福的未婚少年同住,希冀吉利。廣西的漢族則是請一個不滿七歲的男孩睡一會,床上還要放有小男孩的新衣褲、糖果和少量錢幣,以示酬謝。雲南納西族的壓床是請一位父母雙全、兄弟姊妹眾多的好友陪住新房,意在取其婚後多生子女和全家福壽的吉兆。

  陝北的壓床禮儀則是在迎娶的當天進行,迎親隊伍一走,即開始鋪床,鋪好以後由小男孩(七歲以內)在床上翻滾或睡一會兒後再將床整理好,由看房人看守,不準其他人進入了。

  上墳告祖

  於迎娶的前一日,新郎新娘都要上墳告祖,新郎在父親的陪同下,帶著祭品,到祖墳去告慰祖先。新郎焚香紙冥錢時,父親在旁言告祖詞曰:“明日大吉,為兒完婚,添丁進口,香火有承。告知祖宗,神靈保佑,早生貴子,光宗耀祖。”新娘在母親的陪同下,上墳告祖,其儀與新郎家同,母親的告祖詞一般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明日大吉,鳳棲梧桐,婦規孝道,訓示女兒,切記心中,勤奉翁姑,不辱母訓,光耀祖宗,祖上保佑,多子多福。”告祖後,準備迎娶事宜。

  告祖一般在家祠進行,陝北民間祠堂很少,所以,告祖都在祖墳進行。舊時的告祖之儀很鄭重,有鼓樂導引。鼓樂必須於告祖日來到事主家,第二天鼓吹迎娶。

  開臉

  開臉也叫“開麵”,陝北民間又叫做“摘臉”、“拔汗毛”、“拔黃毛”、“撅黃毛”。姑娘非出嫁是決不可以將臉上的黃毛拔掉的。正因為如此,才將未出閣的姑娘稱做“黃毛丫頭”。所謂開臉,也就是說,姑娘拔掉臉上的黃毛以後,就像棉桃成熟一樣地裂開了,表示姑娘從開臉這一天起走上了成熟的人生道路。棉桃成熟以後,就需要人來摘取,所以又叫做“摘臉”。新郎就是這顆成熟棉桃的摘取人,他在洞房裏挑起新娘的蓋頭,將姑娘的臉麵“摘收”去,結為夫妻。

  舊時,一些地方姑娘“開臉”和妝扮是在迎親車仗到來以後才開始的。迎親人在送親人的陪伴下吃著茶點,說著話,新娘的妝扮開始了,所謂的新娘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一切裝束都是婆家帶來的新嫁妝,人生第一次的“開臉”,使姑娘容光煥發,青春照人,妝扮完畢,吉時也到了。

  迎親出行

  迎親出行時,鼓樂在前引導,花轎相隨,其他迎親人員在後。

  迎親出行時,鼓樂吹奏《將軍令》曲牌,行進在路途吹奏《大擺隊》曲牌,迎娶回來吹奏《得勝回營》曲牌。

  《將軍令》與《得勝回營》本是嗩呐套曲曲牌,叫做《將軍得勝令》,是一支完整的慶賀勝利的吹打樂曲。

  明朝嘉靖年間,戚繼光帶領“戚家軍”,打敗了侵犯沿海的倭寇,江浙百姓歡欣鼓舞,演奏《將軍得勝令》,歡迎凱旋的將士們,遂形成了《將軍得勝令》的完整曲牌。樂曲呈現出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號角齊鳴,鼓樂宣天,表現了人們對勝利的無限喜悅和將士們高昂的鬥誌。這正是人們將它運用到婚禮中來表現喜悅和歡慶場麵的原因。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