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雨習俗各地不盡相同。有的地方采用“曬龍王”、“盜龍王”的方法,祈求、賄賂、強迫三種手段並施。強迫手段是將龍王塑像抬在烈日之下曝曬,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他也飽嚐驕陽灼痛之苦。甚至抬著龍王遊鄉,走三步打一鞭。沒有龍王塑像者,則於他處偷借龍王,或用稻草等物編成龍形,邊遊行邊舞動。也有抬水母娘娘、關公神像求雨者。胡樸安在《中華全國風俗誌》中雲:天津人求雨,或抬關壯繆之偶像出送,或抬龍王之偶像出送,前引以儀仗多件,鑼鼓喧天聒耳,有如賽會一般。另有一人,身披綠紙紮製之龜殼,以墨粉塗麵,口中喃喃而語。其餘隨從之人頗多,大都頭戴柳圈,手執一柳枝,每到一處,該處之人皆插柳枝,用黃紙書“大雨時行”四個大字懸之。亦有書“大雨如注”或“大雨傾盆”或“天降大雨”者。另有兒童等用長木板一條,塑泥龍於上,以蚌殼為龍鱗,黏其上,扛之向街中遊行,口中喊曰:“滑瀝滑瀝頭咧,滑瀝滑瀝頭咧,家家小孩來求雨咧。”或又喊之曰:“老天爺要下咧,滑瀝滑瀝下大咧,大雨下到開窪地,小雨下到菜畦裏。”四川趙雋求雨又有所不同,如遇大旱,必有童子數十成群,向各處人家討香三炷,到黃昏之時將香燃起,各持三炷,沿街祝禱,一童子先大呼曰:“童子燒香祝告上蒼,天降滂沱,地下焚香,有雨無雨?”眾童子齊聲應曰:“有雨!有雨!”趙雋人還有耍水龍祈雨之俗。天旱時,折楊柳紮為龍形,並以柳圈戴於頭上,裸其身,執水龍沿街沿巷而舞,一人前行鳴鑼,家家備水潑淋。
民間亦有以雷公為行雨者,故而,每遇旱時多至雷公廟去求雨。若在上供祭拜無效時,有的地方則以激將法將雷公激怒,使其駕雲而來,打雷下雨。“陳鸞鳳侮神致雨”的傳說就是如此。相傳在唐元和年間,海康大旱,鄉人於雷公廟久禱無效,鸞鳳怒雷神不為民造福,乃燒雷神廟,又以雷神所忌的黃魚和豬肉相和而食,大侮神靈。雷公乃縱大風雨,以迅雷震之。鸞鳳以刀上揮,砍斷雷神左腿。雷神附地,鸞鳳欲進而殺,被鄉人揪住,雷神乃得遁去。此時大雨傾盆,枯苗逢生。而鸞鳳卻被鄉人共斥,所居之處,均被雷劈火燒,於是夜入山洞,雷始終不能震之。後海康每有旱情,鄉人集資請鸞鳳複以黃魚與豬肉和食,持刀如前,以侮雷神。雷神激怒,挾風帶雨而來。二十多年中,以此方法求雨甚驗,人們也將鸞鳳稱為“雨師”。
陝北民間祈雨
陝北民間祈雨的形式很多,有抬龍王樓祈雨的形式,有祭祀祈雨形式,有問卦祈雨形式,運用最多的祈雨方式就是“領牲”。領牲主要是用豬、羊。每逢幹旱之年,或是“雨行日”(如農曆五月十三日在陝北民間被視為“關老爺磨刀”的日子,在神靈磨刀時,必須要用水,天上有水,地下就會下雨,所以是民俗中的雨行日子),人們就用牲品向神靈供奉,並向神靈祈雨。做法是:人們將活著的牲品驅趕到廟宇中的神靈前,或是神靈的牌位前。先由“會長”或村中有名望的人,向神靈上香,焚燒“表章”,有的還有祭祀雨神的祭文。之後,再向神靈做祈禱,懺悔凡人之過錯,希望得到神的寬恕,普降大雨,拯救黎民。祈禱完後,用涼水灌入牲品耳內,牲品若有反應,就說明神靈已經受領了供品,若無反應則再灌,直至達到目的。但也有始終沒有反應的,說明神並不寬恕人的罪過。牲品的反應在民俗中有句“豬揎揎,羊瑟瑟”的諺語,就是說,豬用鼻子在地上揎了,羊的渾身上下抖動了。隻有在神靈受領了牲品以後,才能將牲品趕出廟堂,屠宰後眾人分食。
以卜卦抽簽的方式祈雨和抬神樓祈雨,可以合而使用,亦可分而為之。每遇幹旱年,人們就在龍王神前卜卦求雨。如果卦中顯示出“不日將雨”之象,人們就要以牲品祭供龍神,感謝他的賞賜。如果卦中顯示出還需抬神樓方能降雨時,就要舉行抬神樓的祭祀儀禮,叫做“龍神出舁”。這種“顯示”結果完全是由會長根據卦象和天象作出的決定。抬神樓很複雜,有的村裏備有神樓,沒有神樓的將一個四腳長腿的方凳倒過來,用布圍裹起來,再以柳梢遍插在上下左右,裏麵供上龍王神的牌位,一個祈雨神樓就裝扮好了。
抬神樓祈雨之儀是:由會長率領鄉鄰民眾來到龍王廟裏打卦抽簽,龍王神給出的卦象是有雨可求時,才能抬神樓。因龍王神小,又是業龍,下雨大事由不得他,隻有在玉皇大帝下了敕令之後,龍王方能行雨。所以在向龍王神求得雨卦後,必須抬著神樓到玉皇廟中去請玉帝禦旨後才能定奪。向玉皇大帝祈禱時,有一祈禱詞。
乂村合社人等,齋戒時日,沐手焚香,跪拜於天地至尊,玉皇大帝之神前,哀苦祈禱曰:
本方遭遇不幸,天逢大旱,旱氣太盛,直旱得,陽畔起火,背畔生煙,風吹日曬,眾苦熬熬。乃旱魃為虐,降禍於無辜弟子。弟子力逼無為,告天天高,告地地厚,因此,哀告起本方龍神,頭披楊柳,身坐木台,又請起五大龍神,合六位龍神之眾,謹謁玉皇大帝,身參身拜,五體投地,泣淚哀求眾神之至尊,萬物之主宰,天地之宗法,靈霄寶殿中之玉皇大帝,早發敕令雨卦,降安民之細雨,滋潤萬物,濟活蒼生。弟子們哀鳴悲願,頂禮膜拜,以報拯救民眾於火坑之神恩,頌揚神威,顯象太平,皇天浩蕩,普度眾生。
祝禱完畢之後,再打卦於神前,若卦中顯示出求雨於山川時,人們便抬著神樓,奔跑於山川之間,雖有荊棘叢生,穿梭其間,不覺刺痛,若有深淵飛降而下,無損皮肉,遇有河流,履其上如行走於平地,如此奔跑不息。或於高山之巔,見天上有雲,則參拜不休。若卦象顯示為井中取水而雨者,抬神樓者要到深壑澗溪中取水。取水之法是,神樓發馬時,有一人手持淨瓶與楊柳條於神樓前麵領杠之中扶定,隨樓奔跑,至水源時,前麵兩人跪拜於井台,水溪之前,持瓶人將瓶壓入水中,灌滿後,立即取出,用一塊包著麵團的紅布塞子將瓶緊緊塞好,不能漏掉。瓶中若有很多氣泡,就意味著有好雨將至。盛神水後,抱瓶奔跑而回,於村中奔走報喜,最後將淨瓶供奉於龍王廟香案之上。
這裏說的六位龍神是指東海龍王敖光、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封神演義》第十三回雲:四海龍王為敖光、敖順、敖明、敖吉,以及司雨大龍神的八河都總管涇河龍王和當地小河裏的本方無名小龍。陝北祈雨所祀龍神就是這六位。祈雨必須向司雨龍王祈求,隻有當地小龍有權向其上司,即涇河龍王上奏祈雨之情。涇河龍王總管著八河龍王和四海龍王,涇河龍王得到玉帝之命後,可以調遣八河、四海之龍王,以玉旨所欽定,降雨於人間。所以,陝北的龍王廟裏隻供涇河龍王,八河龍王、四海龍王僅以配祀的地位被繪畫在壁上。同時還繪有風師、雨師、雲師、雷師。當地小龍神連配祀的資格都沒有,隻是以其龍神的靈氣在龍王廟裏附主。
另有一種祈雨方式是“洗石獅”。文殊菩薩的坐騎是獅子,獅子被佛教認為是威嚴的象征。人們洗石獅子是為讓獅子向文殊菩薩稟報旱情,發憐憫之情,廣施法力,以降普雨。其儀是,村民人眾,全村出動,從河裏挑來水,擺放在獅子前。又從柳樹上折取柳梢,盤成圈狀,戴在頭上。男子上身裸露,女人常服,組成龐大的祈雨隊伍,由會長率領,朝著東方的浮雲祈禱。祈禱時設有香案,上供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涇河龍王和四海龍王之牌位,人們焚香,燒表以上告蒼天。萬眾同時哀鳴之聲吟誦:
淨水瓶,開水門,觀世音菩薩發了令,召龍神,下法令,普降喜雨救蒼生。東海老龍上來了,下海雨,救萬民!
另有祈雨歌謠為:
天皇皇來地皇皇,海裏有個海龍王,廣欽順閏多厲害,旱澇豐歉由他掌,當、當!
頌祝既畢,為表民間苦難之深重,祈雨民眾要大放悲聲號啕大哭,號不出來時,大人們就用柳條抽打小孩,令其大哭,或是大人之間亦互相抽打,一則因挨打而疼痛,另則,旱情太盛,人們的心情很悲,一打也就哭了。與此同時,另一部分人將挑來的水不斷澆到石獅子身上,一直流到河中。人們俗信以為,這樣一來,文殊菩薩和觀音菩薩就可以看到人間的旱情有多麽嚴重,直旱得獅子和人一起哭,哭得淚流成河,就會將旱情報給玉皇大帝,讓玉帝下旨降雨,因為文殊和觀音在玉帝麵前說話是有分量的。
祈雨儀式完畢後,人們拿著碗到石峽裏去分食米飯和雞肉。為什麽要在石峽裏做這頓飯?因祈雨這天,每家每戶都不許生火做飯,這樣,可以向上蒼顯示出這一方因旱災已“沒有了人煙”。在石峽做飯升起的炊煙是為了應祈雨詞中的“陽畔起火”、“背畔生煙”。玉皇大帝在見表聞奏後,一定會下旨降雨。
祈雨時一般還要有祭文,大體為:
維
公元××××年,歲次××。×××村合社人等,沐手焚香,跪拜於天地至尊,玉皇大帝之神前哭泣曰:
本方所處,天逢大旱,乃旱魃為虐,降禍於黎民百姓,生靈塗炭,寸草不生,種粟不能下,田禾無以生長。眾苦熬熬,悲鴻哀鳴,百姓無失其節者,何以招此災殃。若有不敬者,明察改過。官家百姓,皆以六事謝過自責,遵綱紀,敬神靈。以正乾坤社稷之規。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神恩浩蕩,遍及寰宇,黎民萬眾,五體投地,懇請玉帝早發敕令雨旨,普降喜雨,拯救黎民於火熱之中。太平盛世重現,蒼生不忘神恩,香火不斷,永奉至上。
叩首九響,謝恩。
五神
五神也叫“五屍”或“五鬼”,是道教方術名詞。五神是指人的五髒之內的五種死氣(即濁氣)。據《雲笈七簽》卷八十二引《洞章》曰:“太上三氣……卻死來生,消除三鬼,滌蕩五神。五神一曰五屍、三鬼;一曰三蟲,蟲屍互名,參神亂鬼。三屍、上屍、中屍、下屍也。五屍:赤屍、黃屍、青屍、白屍、黑屍。”道教守庚申致生氣,以製三屍、五屍,使五種死氣自消,以求長生。
三屍神
三屍神是道教神名。古人認為:人身中有三種蟲,稱為上屍、中屍、下屍,分別居於上、中、下三丹田。又稱做“三彭”或“三蟲”,屬於魂魄鬼神類。傳說,三屍神好自行放縱遊蕩,欲使人早死,以享祭酹。故而,每歲庚申之日,上天庭奏告司命,訴人罪過錯行,“大者奪人紀,小者奪人算”。所以,道經中言說:求仙者必先去三屍,恬淡無欲,神靜性明,廣積眾善,服藥益生,才能得道成仙。《三屍中經》稱:上屍名彭倨,中屍名彭質,下屍名彭矯,故而又將三屍稱做“三彭”。
“打尖”避邪
打尖避邪是婚禮中的俗信。就是在新娘和送親客人到達男家之前,男家在中途鋪一條氈毯,並備有酒肉、水果等食品,向女方送親客人敬以酒食,表示歡迎,稱為“打尖”。打尖能夠避邪是因為凡婚嫁之事,都有擇日之俗,並取吉時到達洞房。民俗曆法中的吉日吉時是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的,這些排列方式鬼神是知道的。一些邪惡鬼神在吉利時辰有作祟的習慣。人們在中途進行打尖,一旦過了時辰,鬼邪不耐久等,就會走離到他處。打尖的目的是為了避開吉利的正當時分,在鬼邪走離後進入洞房,以取平安。所以,婚娶中一般都是取好日,但進洞房則不取好時辰。
陝北將打尖避邪稱做“攔路”。攔路的用義有兩種:一種是依古禮所製之規矩,婚娶以“昏時為吉”,必須在天黑以後才能進村。如果迎親的路途較近,或是走得快了點,臨近村莊時,天色還早,男家就派人到中途去“攔路”,直到天黑以後才放行進入村中。另一種用意與打尖避邪之意相同,就是等過了吉時,鬼邪離走後迎親隊伍進村。“攔路”與“打尖”的儀俗差不多,都得用酒。用酒的目的有兩個,一是供迎送親人員飲用,以解途中之乏。另一個目的是讓鬼邪也飲用,將鬼邪灌醉後,扔在中途,不讓其跟隨入村。酒可以灌醉一切飲用它的人和鬼邪。陝北有句俗語雲:“酒壞君子水壞路,神仙也出不了酒的夠。”以酒灌鬼邪是一種避邪的俗信。
另外,吹鼓手們在吹奏一陣後,也有“打尖”之俗,主家給他們上以酒菜,讓他們食用。這一“打尖”的說法是出自鬼邪亦喜歡娛樂,人們在廟會中的唱戲、說書就是一種娛神娛人的神事活動。吹鼓手們在吹奏中吸引了不少的鬼邪圍在周圍取樂,打尖喝酒時,鬼邪們也爭著飲用,不一時即可將其灌醉,在它們醒來後,喜事已經辦完,大家平安無事,鬼邪隻好離開。
新娘的花轎進入村子後,要將沿途的碾子、磨用被單苫住,民間俗信認為,碾子是青龍,龍屬陽,是不能與陰相見的,女人屬陰,應當避之。磨是白虎,白虎是周公安插在帳房中企圖加害桃花女的克星,所以要避它。
神煞
神煞是我國早期論命術中的一種觀念和運用方法。通常是以日幹與月支為基礎,聯係四柱或大運,與流年上的幹支進行比照,幹支相遇,便會遇上某種神煞,以此神煞來判吉凶。古人認為:人出生的時刻恰逢天上某星的照臨,所以有“星宿照命”、“神煞入命”的說法。“照命”或“入命”將會影響人一生的命運,所以,算命很重視對神煞的運用來對人判斷吉凶好壞,也因此將算命術稱做星命術。
命書中的神煞有一百二十位之多,普通神煞多在人的八字四柱之中隱藏著。一些特別神煞則隱藏在那些極其尊貴者的四柱之中。這些神煞主要有以下各種。
一、天德,也稱做“天德貴人”,需要以人的出生月份的地支結合出生日、時的幹支來辨識。民俗曆法上認為它是吉神。古歌曰:“正丁二坤宮(申),三壬四辛同,五乾(亥)六甲上,七癸八艮(寅)逢,九丙十居乙,子巽(巳)醜庚中。”此意是正月遇丁,二月遇申,三月遇壬,四月遇辛,五月遇乾亥,六月遇甲,七月遇癸,八月遇艮寅,九月遇丙,十月遇乙,十一月巽巳,十二月遇醜庚,都是吉祥日子。
二、天德合。就是天德所合之天幹,如正月天德在丁。丁與壬合,則正月以壬為天德合;三月天德在壬,壬與丁合,則三月以丁為天德合;二月在申,十一月在巳,巳與申合;四月在辛,九月在丙,丙與辛合;五月在亥,八月在寅,寅與亥合;六月在甲,甲與己合;七月在癸,癸與戊合;十月在乙,十二月在庚,乙與庚合。
三、月德,也稱月德貴人,是以出生月份的地支結合四柱而反映出來的吉星。它的所在是:寅午戌月遇丙,申子辰月遇壬,亥卯未月遇甲,巳酉醜月遇庚,都是以三合會局所化之陽幹為月德所在,為寅午戌合化火局,丙丁為火,而丙為陽幹,所以,丙是寅午戌(即正月、五月、九月)月的月德。命中有月德照者,平安無慮。
四、月德合,是由月德所合之天幹反映出來的吉星。如正月月德在丙,丙與辛合,故而,月德合在辛。其餘可比照天德合所用合化類推。
天德、月德及德合是主慈祥和善的,能夠逢凶化吉。天德為太陽之德,月德為太陰(月亮)之德,都能賜惠生物,促其生長。天德、月德出現在日柱上為最好,如果出現在月柱上,雖至中年得福,但很少能到晚年。
五、天乙貴人,是以日柱天幹為主,結合四柱地支來查看的。訣雲:“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鄉,丙丁豬雞位,壬癸兔蛇藏,六辛逢馬虎,此是貴人鄉。”此意是:甲日、戊日、庚日生人,四柱中有醜支和未支,乙、己日遇有子支、申支,丙日、丁日遇亥支、酉支,壬日、癸日遇卯支、巳支,辛日遇寅支、午支,就是天乙貴人。有此命相者,因為有貴人相助,就可以逢凶化吉。所以,天乙貴人被星命家看得很重,是最好的吉星。
六、三奇。三奇又分為“天上三奇”、“地下三奇”和“人中三奇”,是以年、月、日、時的三位天幹順次排列方能入局。如果位置顛倒或逆亂者,不可作“三奇”來看。訣雲:“天上三奇甲戊庚,地下三奇乙丙丁,人中三奇壬癸辛。”以天上三奇而言,凡甲年、戊月、庚日或甲月、戊日、庚時,此三字全而有序,無逆亂者,就是天上三奇。命書中說:凡八字中有三奇者,都是襟懷卓越、博學多才、大富大貴、不屬凡類之人。《中國四柱推命術》中說:這三奇的四柱上有與天幹相同的五行或月柱的十二運星有“長生”、“建祿”、“帝旺”時,福分會更大。若三奇落在空亡上時,則吉相的作用不能發揮,暗示將在世上浪蕩。如果日、月、時幹為“三奇”,暗示命主必須離開自己的家鄉後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七、文昌。是代表聰明和擅長文章的吉星,是以四柱天幹為主,結合其他地支來判斷的。古歌曰:“甲乙巳午報君知,丙戊甲宮丁己雞,庚豬辛鼠壬逢虎,癸人見兔入雲梯。”就是說甲見巳、乙見午、丙戊見申、丁己見酉、庚見亥、辛見子、壬見寅、癸見卯,就是文昌貴人。《命理探源》中說:“文昌者,乃食神之臨官長生所也。”文昌星對文人的用處極大。命書中說,八字中有文昌星的,不但聰明過人,才華出眾,而且還有逢凶化吉的作用。
八、華蓋,是代表宗教和藝術的吉星。是以日支比較年、月、日、時的地支得出的命相。如寅午戌日見戌,巳酉醜日見醜,申子辰日見辰,亥卯未日見未,就有了華蓋之星。命書上說,命相中有華蓋星的人,多是刻苦讀書,擅長文章藝術之人。如果華蓋多逢印綬,或值貴人文昌,則主富貴,並可在仕為官。華蓋若值空亡,則主其人出家為僧道,故而,命書中有“華蓋逢空,偏宜僧道”的說法。此外,有華蓋星者,兄弟少,性情不免孤獨。時柱上如果出現了十二運星的“胎”,則暗示為養子,或非嫡出之子。
九、暗祿,是以日幹為基礎來比較四柱地支的。凡甲見亥、乙見戌、丙戊見申、丁己見未、庚見巳、辛見辰、壬見寅、癸見醜的就是暗祿。有暗祿入命者,一生衣、食、住均無憂慮,且能在他人困難時予以幫助,是個幸運的吉星。
十、祿馬同鄉。《三命通會·總論祿馬》中雲:“祿為養命之源,馬是扶身之本,二者最喜相見。”日柱中若有“壬午”或“癸巳”的,就是祿馬同鄉之星。有此星的人,一生盡享榮華富貴。
十一、將星。八字中出現將星的一般是“寅午戌見午,巳酉醜見酉,申子辰見子,亥卯未見卯”。是以日幹為主,參看年、月、時柱的地支,如寅日、午日、戌日生人,在其他三柱中遇上午字,就有了將星。餘類推。《三命通會》中說:“將星者,如大將駐紮中軍也,故以三合中位為將軍。”
十二、魁罡。凡日柱遇上戊戌,庚戌的叫“天罡”,遇上庚辰,壬辰的叫“地罡”。命中有魁罡星的,主人聰明,文章雋永,處事果斷,秉權好殺。如果日幹強,運行身旺,必定發福百端,若遇官星和財星,就會禍患立至了。又如,日柱魁罡,碰上刑衝,反為貧寒之人。女人碰上此星,則如男人一般,性格極為剛烈,做任何事情都想淩駕於男人之上,主壞夫運,或夫遇橫死。如果和具有“日刃”凶星的男子婚配,則可避免凶犯,不會有什麽不幸的事情發生。
十三、驛馬,是以日幹為主,為之合會局第一支所衝辰。古歌雲:“申子辰、馬在寅、巳酉醜、馬在亥、寅午戌、馬在申、亥卯未、馬在巳。”此意為:寅午戌日生人,逢年、月、時地支中有申字,就可以認為是驛馬星。命中有驛馬相者,會吉星則增其吉,遇凶星則增其凶。如果四柱的五行配合得宜,驛馬與財、官、祿處在同一地支上,並且居於生旺之地,不逢克伐,則不貴也不富。反之,驛馬若處在死絕之地,又逢克伐,或落空亡,則難免奔波流浪之苦。《身命賦》雲:“馬奔財鄉,發如猛虎。”《造微論》又雲:“馬頭帶劍(壬申、癸酉、地支合金),威鎮邊疆。”方集雲:驛馬星的作用要視命式而發生,如持有“申”的驛馬星的人在“未”的年、月、日,持有“寅”的驛馬星的人在“辰”的年、月、日,持有“巳”的驛馬星的人在“醜”的年、月、日,持有“亥”的驛馬星的人在“戌”的年、月、日,有旅行之喜,或暗示自己所盼望的金錢能夠到手。
十四、劫煞。是吉凶作用都很烈的星。是以日幹為主,比較其他三支得出的結果。歌雲:“申子辰在巳,寅午戌在亥,巳酉醜在寅,亥卯未在申。”命中有劫煞星與十二運星(即十二宮)之“帝旺”、“建祿”(臨宮)一起出現的,則主此人聰明異常,才華出眾,足以為將帥。但與十二運星之“死”、“絕”共存,則暗示此人性格陰險,剛愎自用,凶的作用更為厲害。
十五、鹹池。又名“桃花煞”。歌雲:“寅午戌見卯,巳酉醜見午,申子辰見酉,亥卯未見子。”即三合會局第一支前一位是以日支為主,如寅午戌日生人,碰上卯年、卯月或卯時,就犯了桃花煞。論命詩曰:“風淫淫冶號鹹池,並集來臨禍應期,酒色相刑三二位,更加神煞血光隨。”又曰:“酒色猖狂,隻為桃花帶煞。”故而,桃花煞“多為男女淫欲之征”,易犯桃色糾紛。桃花煞又分為“牆裏桃花”和“牆外桃花”兩種,煞的位置處於年支或月支者,為牆裏桃花,說明夫妻恩愛,不可為害,但如果衝破就不好了;煞的位置處於時支者,為牆外桃花,如果女人逢上,最為不吉。一個人的八字中未見桃花煞,而在大運或流年中遇上,則可被認為是交了桃花運。
十六、紅豔。是色性星之一。是以日幹為主,比較四柱地支得出的結果。凡甲見午、乙癸見申、丙見寅、丁見未、戊己見辰、庚見戌、辛見酉、壬見子,就是紅豔。具豔星者,多數人是多愁善感者,意誌薄弱,不善於保護自己,很容易引起婚姻問題,因色而惹禍。但也並不是凡具此星的女性都是多情淫亂者。
十七、淫欲煞,凡日柱中的幹支為甲寅、乙卯、己未、丁巳、庚申、辛卯、戊戌、癸醜者,就是犯了淫欲煞。命中有淫欲煞者,往往與異性糾纏不清,而且固執己見,強迫他人接受,因而惹人厭惡,並有和親人失和的傾向,暗示男子會與妻子生離死別,女子與雙親無緣,並且無子嗣。
十八、日刃。是日柱中的幹支為丙午、戊午、壬子者,就是日刃。犯日刃的男女會克其配偶,尤其是女性,性格剛烈,會破壞夫運,使丈夫遭橫禍而死,不能終其天年。命中有日刃,且四柱中出現“正官”、“偏官”的女性,不要全寄望於婚姻,最好能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性格。男性如果有日刃與華蓋兼具,則暗示將與離過婚的女性或寡婦成婚。
十九、陽差,陽差是指男性而言的,是以日柱幹支為丙子、丁醜、戊寅、辛卯、癸巳為相的。若犯陽差,主與父不和,若命式中有“正官”的話,能緩和克父的凶勢,但是最好與父分開居住。已婚的男性會破壞配偶娘家的運勢,使之有暫時衰弱的傾向,而且還可能因配偶娘家對自己沒有幫助而導致離婚。犯陽差的男性最好是過繼給人作為養子。
二十、陰差,是針對女性而言的。凡日柱幹支為丙午、丁未、戊申、辛酉、壬戌、癸亥的女性,就是犯了陰差,主壞夫運,並可能在四十歲左右成為寡婦。如果在四柱中出現“正官”或“偏官”的話,以上不好的暗示將會消失。
二十一、亡神,是凶神惡煞之一。以日幹為主,比較年、月、時支來作判定。訣曰:申子辰日見亥,寅午戌日見巳、巳酉醜日見申、亥卯未日見寅,這些日子都是亡神入命。由於月支和時支更貼近日柱自身,所以比年柱中出現亡神更壞。命書雲:“亡神入命禍非淺,用盡機關心不寧。”主刑妻克子,非常不幸。然而,亡神和吉神處在同一柱上,也主謀略深算。
二十二、十惡大敗,是極凶之神煞,是以出生年份為主,結合生日來定。訣曰:庚戌年見甲辰日,辛亥年見乙巳日,壬寅年見丙申日,癸巳年見丁亥日,甲戌年見庚辰日,甲辰年見戊戌日,乙亥年見辛巳日,乙未年見己醜日,丙寅年見壬申日,丁巳年見癸亥日。《三命通會·論十惡大敗》:“十惡者,譬律法中人犯十惡重罪,在所不赦,大敗者,譬兵法中與敵交戰,大敗無一生還,喻極凶也。”
神煞多半是人為地硬性將其結合在一起,沒有從五行生克理論上進行分析,所以,一些命理學家亦不讚同單純以神煞來判斷人一生的吉凶禍福,尤其是以上麵所列神煞作為判斷依據,就會使人誤入歧途。但在《中國四柱推命術》中,星宿神煞則是頗受關注的。
三煞
三煞是陝北民間對黑煞、紅煞和黃煞的統稱。黑煞專司凶事,它的出現會給人帶來極為嚴重的災難。民間所說的黑煞神指的就是此煞。黑煞一般附於煙囪或豬的身上,所以,人們在喜慶活動中為了避免黑煞的侵擾,要將煙囪蓋住,將豬趕入圈中。尤其是在建造房屋時,一定要避開豬圈和別人家的煙囪,以防止黑煞給人帶來災禍。紅煞是專門破壞人的婚姻的神煞,在婚儀之中,一定要避開紅煞,不要於紅煞當值的日子裏辦理婚事,尤其是小紅煞,很是厲害。
黃煞是既有利於人,又有害於人的神煞,但它沒有“妨”的作用。黃煞是附會於人的神煞,一般由男人來充任黃煞的替身。雖然是煞,但沒有精靈形體。黃煞在行使神差時,是以人的行為來行使的。
黃煞在陝北民間被認為是可以下冰雹,也可以將冰雹送走的人。黃煞在行使這一神差時,往往是處於深沉的睡眠之中,此時的天空,雷聲大作,冰雹即將來臨,如果在這時有人將他推著翻身,冰雹就會遠離此地。黃煞可以把將要死亡人的離體魂魄攔擋回來。但魂魄一旦搖動腦袋,將頭發披下,黃煞也毫無辦法了。黃煞可以看見發生在陽間的陰司活動,如可以看到誰的魂已走了,可以看到鬼邪進了誰的家門、小鬼拘魂,等等。
黃煞為什麽有這一功能?傳說是上天為了對人實施監督和懲罰,就派了黃煞下界附於人體之上,讓人來行使這一權力。正如《西遊記》第八十七回所言,天竺外郡,鳳仙郡郡侯上官在十二月廿五日於上衙之內獻供齋天時,因與妻相鬥,一時發怒,推倒供桌,潑灑了素饌,喚狗來吃。正值玉皇大帝出行監觀萬天,浮遊三界,駕至鳳仙郡上方,觀得此情,回到靈霄寶殿後,在披香殿內積有米山、麵山各一座,使雞啄米,使狗舔麵,左邊懸一鐵架,上掛一鎖,以明燈火焰燎鎖梃,以米麵俱盡,鎖梃斷開為限,然後才能為鳳仙郡下雨作為對人的懲罰。為拯救黎民,孫悟空上天請求玉皇大帝恩準下雨。有張天師對悟空言明,讓鳳仙郡士庶向佛後可下雨濟助蒼生。悟空將此情轉告鳳仙郡郡侯後,全郡上下信佛,玉皇大帝傳下玉旨,布雲降雨,解除了懲罰。這一故事與黃煞的職能結合起來,就可以說,黃煞是上天派到人間的監察神煞,替玉皇大帝監督人們的善惡行為,並施以懲罰。如下冰雹就是對人的懲罰行為。黃煞又能將人的魂魄擋回來附於人體,讓人多活時日,說明他與掌管人的生死大權的城隍亦有交往。
陝北民間對黃煞的說法很多,但人們並不厭惡當黃煞的人,有時還得求他辦一些神事。黃煞也樂於助人,他所做的一切事情是不會輕易向人講述的。充當黃煞的人與常人也有不同之處,大都是一些沉默寡言的人,而且走起路來經常是這瞅瞅,那看看,好像在尋找什麽似的。充當黃煞的人長相大都是一些“善相”或者是帶一些“憨態”。
拈香
拈香是陝北民風,是一種結拜習俗。拈香之後,異姓之間就成為結拜幹兄弟或結拜幹姊妹。雖屬結拜,應如同親兄弟、姊妹一樣,每有婚喪嫁娶,喜慶大事,均無外人之嫌。陝北民間的結拜以男子居多,女子較少。
拈香有一定程序。當幾人有相好之意時,有人提議,他人響應,就可舉行結拜之儀。人數一般是三人、五人、七八人不等,取“桃園三結義”、“五虎上將”、“七郎八虎”之義。拈香一般在關帝神祇前舉行,因關羽是忠義的化身,被後人又奉之為神,在他的麵前結拜,就是要表明結拜之人要以關羽為鑒,不可有二心。陝北民間信仰關帝,但在家中供奉關帝神位者不多,因此,大都在“天地”神位前舉行儀式。陝北民間每家院子的牆體上均有天地神龕,在這個地方舉行結拜儀式,既方便,又取了“有天地可鑒”之義,所以,天地神位前是陝北民間拈香的主要場所。其儀是先在關帝神位前或是天地神位前點燃三炷芸香,焚化黃表以上告神靈有幾位弟兄或幾位姊妹願意結拜,請神靈明察。然後,再點燃香燭數支,每人一炷,拈在手中,依次跪在神位前,有扶香人,即主持人主持結拜儀式,並頌祝扶香詞。其詞雲:
扶老大,一品當朝;扶老二,二虎下山;扶老三,三星高照;扶老四,四季發財;扶老五,五子登科;扶老六,六六大順;扶老七,七星運鬥;扶老八,八麵威風;扶老九,九九歸一;扶老十,十全十美。
頌祝後,又有詞曰:
弟兄×人一條心,抓起黃土變成金。日後情同如手足,忠義為本不忘懷,有福同享不棄貧,有難同當不畏險,誰有三心並二意,關老爺把他撂在蕎麥地。
祝詞後,各人誓詞: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各人將手中所拈之香,依次插入香爐,向神靈行三跪九叩大禮後,兄弟互相揖之,結拜之儀完成。
拈香儀式後,將拈香人各自所帶食品(有拿肉的,有拿雞的,有拿米麵的,有拿酒雞蛋的)做熟後大家共餐,以表示有福同享。舊時的拈香儀式有“換帖”之儀,帖子上多書以對兄弟之情的珍愛和表以同心之類語辭。陝北民間因文化所限,換帖之儀大都略去。
結拜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一旦結拜,就要受到兄弟之情的約束,決不能有反目為仇的事情發生,如若有此情況出現,就會被人們恥笑,並嘰以“倒扳上香把子了”。此義是指將原來結拜之情全毀了。
拈香是陝北民間的鄰裏村人友好相處之俗,標誌著淳樸的民風和誠摯的感情。此俗一直流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才逐漸消失,這是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改變著。因為拈香要受到舊禮製的約束,人們不願再受到舊禮製的製約,所以,在後來雖有好友,亦不願行拈香之儀,這大概就是拈香習俗消亡的根本原因。
奠飯
奠飯是舊時陝北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奠飯的目的是對自己祖先和各路鬼神行以祭奠。其儀很簡單,沒有太多的講究,在每餐時舉行。在家吃飯時,如果吃“撈飯”(即米飯),將撈飯盆端在炕上,先用鐵匙在撈飯盆的前麵鏟起一鏟米飯,放到米飯盆後麵。此儀完畢後,人們才能鏟米飯食用。如果是吃饃,就將剛剛出鍋的第一個饃掰開,放在盤中或灶君神位前,然後,大家才能食用。為什麽要先鏟一鏟米飯和把饃掰開呢?因為民間俗信認為,鬼神吃不了囫圇的,米飯盆一端上來是一個完整的圓錐體,鬼神下不了手,所以要先鏟破以後,鬼神才可享用。掰饃亦是這一道理。如果是在地裏或工地上吃飯,人們先將飯菜舀在碗中以後,用筷子夾著少許飯菜向四方和中央拋撒,一邊拋撒著,一邊還要說“你們都來吃”的請讓語,然後才可以食用。
奠飯是陝北民間祭祀諸神和祖先的習俗,陝北民間“立神主”之俗不是很普遍,但人們又普遍信仰鬼神,認為鬼神和先祖亡靈隨時隨地都可以伴隨著人,所以人們以隨儀增益的祭祀方式對天地神靈進行祭奠,是為了表示人們對神靈的虔誠之心,以祈求能得到神靈的護佑。
打醮
打醮屬臨時性的禳祭活動。凡有人畜不安或村中發生不尋常的災害,或天旱不雨、蟲傷禾稼等,人們就會認為是由於“龍運不安”所招來的災禍,便會全村動員,舉行集體的祈禱、祓除,或驅除邪神惡鬼,或安頓好龍神,或向上蒼祈求消除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