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潤著祖國遼闊土地的黃河、長江,像母親的乳汁,孕育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千百年來華夏各民族人民,在我們這個光榮而又古老的國度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在發展生產和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各種風俗習慣,凝聚著曆代人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向往,激勵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代表著中華民族文明教化的水平。那十五的花燈、端陽的粽子,那輕歌曼舞的霓裳羽衣、彈箏搏缶的下裏巴人,那雕梁畫棟的亭台樓閣、曲徑通幽的山水園林,那爭奇鬥妍的文人書畫、繁花似錦的民間藝術,更有那尊老愛幼的美德、謙遜辭讓的風範、舍生取義的習尚、精忠報國的傳統……它們像錦上之花,使中國曆史的畫卷顯得那樣豐富多彩,充滿活力;又像色彩斑斕的彩帶,把我們民族的生活裝點得絢麗多姿、格外美好。它使我們驕傲自豪,鼓舞我們奮發向上,不斷前進。
但是,在我國傳統風俗中也存在著另一麵。那尊卑有序的禮儀規定、男女有別的清規戒律,那恭承曲順的孝親事夫、死做夫鬼的守節殉身,那崇神拜鬼的宗教迷信、鋪張侈靡的婚冠喪葬……愚昧、落後的陳規陋習也是中國風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它壓抑著人性,磨滅著民族的銳氣,麻醉著人們的心靈,束縛著人們的思想,成為中國保守、落後的根源之一,使我們深惡痛絕,必須徹底摒除而後快。
曆史是割不斷的。許多古老的習俗仍然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產生重要作用。當中國向現代化的目標邁進時,怎樣繼承古代風俗中的精華,剔除其封建糟粕,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新的文化格局,是一個擺在我們麵前的與物質生產同等重要的任務。
為此,我們編輯了這套《中國風俗叢書》,向國內外廣大讀者係統、全麵地介紹古往今來中華各民族風俗的形成、內容與特征。我們希望這套叢書有助於幫助讀者透過中國各民族紛繁多樣的風俗形式,把握我們民族的心理特征,從而進一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這一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