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8、一點思考

其實,古代納入女性生活範圍的節日還不止以上所述。從新正(初一)婦女盛妝出遊拜年,初六(有的地方是初二)新嫁女子歸寧到除夕守歲,兒女博戲玩耍,一年之中可謂月月有節,節節關涉婦女。其活動內容豐富,風情難以盡述。就古代民俗資料中正式列為“女兒節”的至少還有五月五日端午節和九月九日重陽節。五月端午,許多地方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出嫁女歸寧,婦女畫蜈蚣、蛇、蠍虎、蟾等,為五毒符,插釵頭,並相約踏青,男女姻家互饋,又稱“追節”。甚至有些地方是日婦女還可以“臨河而遊”。九月重陽,許多地方父母必迎女回家食花糕,如不得迎,母則遭詬,女則怨詫,小妹啜泣。在不少地方這一天都作為婦女的例休日,直至近代,諳熟古風的父母們還要把嫁出的女兒接回來享樂一天。

至此,一個突出的問題擺到了我們麵前:曆史的車輪負荷著封建禮教是那樣的沉重,但它為什麽既碾碎了婦女正常的人性,迸賤出血與淚,同時又產生出一係列充滿女性生活歡情的節目?男權社會在自我運行機製中何以為女性留下一定的活躍的間隙?筆者認為主要有這樣兩個方麵的原因:

一、婦女節日遊樂是調節婦女生活勞逸的需要。尚秉和先生在《曆代社會風俗事物考》中曾以古代家庭婦女每月有兩個嬉戲日為例闡述過這一觀點,引錄如下:

古人精神最活潑,其男子至歲時伏臘則遊戲娛樂,女子亦然。社日停針線、端午鬥草、藏鉤,既詳於時節遊戲各門中。乃漢時婦女每月複有二日為嬉戲確期。漢《焦仲卿詩》雲:“初七與下九,嬉戲莫相忘。”下九者,據《采蘭雜誌》雲,九為陽數,古人以二十九日為上九,初九日為中九,十九日為下九。每月下九置酒為婦人之歡,名曰“陽會”。蓋女子陰也,待陽以成,於是夜為藏鉤諸戲,有忘寐達曙者。據是證,每月十九日為下半月嬉戲之期。

前半月嬉戲之期則初七也。七亦陽數,此等取義頗似周人,疑仍周之遺俗。蓋婦女終日炊爨、紡績、織布、組癥,無日夜不工作,較男子尤辛苦,故於每月擇二日具酒食、息勞動,遊戲歡娛,以酬辛苦,焦仲卿為廬江郡府小吏,並非富貴之家,乃亦如此,足證當時社會亦然,且以見古人調濟勞逸之妙用也。

這種每月兩日嬉戲的習俗與每年若幹節日遊樂風尚的意義和心理基礎是一致的。所不同的隻是前者更多的是從家庭建設的局部利益出發的,後者則更多是從社會建設的整體利益出發的;前者主要根據婦女家庭勞動的繁逸進行安排,後者則主要根據農業生產的忙閑進行安排。古代婦女的歸寧日幾乎無一不是在農事閑暇的時候,而從全年來看,婦女遊樂的節日比較集中於清明節前的長期息耕期間,便是一個證明。從現實角度看,勞逸結合、寬猛相濟,體現了封建統治者的管理智慧,包含著一定的人道主義的積極因素。從曆史的角度看,它反映出遠古社會的某些遺傳因素。婦女從母權社會的高山之巔跌落下來以後,撞碎的片石仍頑強地閃爍著遠古社會的自由之光。

二、婦女節日遊樂是建立男女雙向互補的和諧的審美形式的需要。也許我們已經注意到,一年之中上、中、下三元以及凡月、日序次相重的日子往往都是婦女參與較多的歲時節令,如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是在漫長的曆史過程中經過對上古風俗不斷演化、調整而逐漸定型的。在表層意義上它顯示出極易記憶與表達的傳播優勢,在深層意義上,它正契合了重視和諧、自然的民族審美心理。而女性以獨特的情感色彩和對節物的欣賞方式能夠表現出特殊的風情,無疑,適時地釋放這種女性美感潛能,有利於豐富社會的審美活動,形成男女雙向互補的自然和諧的心理機製。

但是,這種利用歲時節令釋放的女性美感潛能客觀上往往成為男性生活的補充。在經過較長時間的禁錮,智能與心理受到壓抑之後,女性往往以非理性的形式感知生活、交流感情,每逢具有一定自由的節會,極易隨機表現出以感性欲求限度的種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她們在陶遨飛動的迤邐中使自我精神得到暫時的縱馳愉快,同時,作為客體這種縱馳愉快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滿足男性狂放淋漓興會的一個極受歡迎的形式。明代著名畫家唐寅的《元宵》詩正道出個中奧妙:

有燈無月不娛人,無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繞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春女,拂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這裏“人似玉”、“展芳樽”、“開口笑”的妖冶嫵媚在男性心理不啻是良辰美景中銷魂有感官刺激。在男性中心的封建社會中,這種男性心理據有亙久的主體地位,所謂“金吾不禁”以及其他認同形式都是在這一心理影響下產生的。換言之,正是在這種男性主體意識的強大內旋力的驅動下,女性所參與形成的節日風俗才得以不斷沿襲流傳,在曆代展開旖旎的世俗光暈,盡管在宋明理學盛熾時有的曾被懸令禁止,但終於難以禁斷,愈演愈烈。這一現象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在女性的節日風俗活動中,男性主體意識的內旋力是何等強大!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