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恪守清貞

封建禮教建立起嚴密的防閑機製,其主要目的是使女子保持“名節”。“名節”,對於男子來說是多義的,而對於女性則隻在於“清貞”二字。豈不聞乎:凡為女子,先學立身。立身之法,惟務清貞。清則身潔,貞則身榮。(《女論語》)

“貞”早在《易經》中就被用來作為品評女性行為的標準,但其義為“正”,與後代“貞潔”、“貞操”的意義不同。如《家人卦》:“家人,利女貞”,是指“女正乎內,男正乎外”,家道應不失男尊女卑之序。《恒卦》:“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是指“守持正固可獲吉祥”,夫妻關係天長地久。在整個《易經》中“貞”的意義隻在夫妻之道,居室之常,並未涉及性生活的純潔問題。但《姤卦》別開一麵,提出“姤,女壯,勿用取女”之說十分引人注目。姤,通遘,遇也。女壯,即女子性欲勃盛。王弼、孔穎達釋曰:“一女而遇五男為壯至甚,故戒之曰:此女壯甚,勿用娶此女也。”就是說,充分的自然性的生理欲求可能突破受之以恒的夫妻之道,改變女子對男子的卑弱相從的態度,應予防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要娶她”。這裏最早涉及性愛的專一性問題。

純種的需要是要求婦女恪守貞操的基本出發點。《儀禮·喪服》說:“何如而可為之後?同宗則可為之後。”就是說,必須是本血統的兒子才能立為後嗣,異姓血統的子孫則不可以宗祧祖祠,即所謂“神不歆非族”。在純種願望的驅使下,為建立父權製而不懈努力的人們曾作出過巨大的犧牲。《莊子·盜蹠》中有“堯殺長子”之說,《詩經·大雅·生民》說後稷出生後曾多次被遺棄。這些傳說的真實性已無法考知,但從後世羌胡少數民族“尚殺首子,以蕩腸正世”(《漢書·元後傳》)的風俗遺存可以印證父權製社會形成之初乃至以後相當長的時期內確乎存在過戮殺長子的風俗。當人類還處在對生殖科學知識十分貧乏的時代,無法確認婚後第一胎血緣是否純正,將其殺死或遺棄掉是最簡單不過的辦法了。隨著宗法製度的日趨完善,宗族血緣身份就顯得更加重要。因此原始的過激的純種措施被拋棄後,“處女貞”觀念便在禮教的卵翼下產生了。

不過先秦時期,一方麵是急驟的社會男性化的狂飆以強大的力量把女性卷入男子的私懷,另一方麵母權社會長期存在、發展的“慣性”又使女性一時還不可能完全納入男權社會運行的軌道,“仲春之月會男女,是月也奔者不禁”,“處女貞”的規約顯出寬泛可容的態勢。“靜女其姝,俟我與城隅”;“遵大路兮,摻執子之祛兮”;“子惠思我,褰裳涉秦;子不我思,豈無他人”……桑間濮上之音時時可聞。

漢代以後貞潔觀念不斷擴散、滲透。有關公私著述的出現是這一時期貞潔觀念理性化的標誌。漢代戴德和戴聖叔侄率先為《禮記》傳注成《大戴禮記》、《小戴禮記》,繼而鄭玄對《三禮》闡幽發微,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傳統禮製,同時劉向編纂了《古列女傳》,樹立起若幹閨閣典範,其守貞行狀恰與戴學、鄭學中一係列道德規範相印證。漢代經學為後世束縛、奴化婦女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操作方法,其中倡言的婦女貞潔,既包括婚後的節操,也包括婚前的處女貞。

當然,對後世婦女教化最為直接、影響最大的還當推班昭。當她把自我意誌拱手交給男權社會後,又以男性的思維定勢向女性現身說法,形成了她的《女誡》,“禮義居絜,耳無淫聽,目無邪視”的“專心正色”之說顯得言者諄諄,成為後代傳遍了繡閣妝樓的種種“女訓”、“女則”、“女箴”、“女儀”中“肅閨閫”內容的藍本。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漢代以後貞潔觀從規約女性的倫理標準演化為品評女性的審美標準,即所謂“膏不厭鮮,女不厭清,玉不厭潔,蘭不厭馨”(裴頠《女史箴》)。文人士子的這種對“如玉”女子的讚賞和追求,引導出全社會的女性價值觀念。

到了唐代,一方麵一些女教經典著述的問世表明女子倫理教育的加強,另一方麵上升的社會產生了開放的環境,禮教的禁錮相對鬆弛,貞操觀念也相對淡漠。崔鶯鶯寫給張生的信中說道“長安行樂之處,觸處牽情”,這實際上是整個社會的寫照。張生西廂雲雨?鶯鶯,崔護一見鍾情桃花麵,杜牧目成相愛湖州女,這類情事在唐代比比皆是,而且一些少女往往表現得相當主動。李商隱二十三歲那年途經洛陽,他的堂弟正與年方十七的美麗姑娘柳枝鄰近。有一次他在柳枝家南柳下吟誦李商隱的愛情詩《燕台》四首,立刻撥動了柳枝的心弦,她驚問:“這詩是誰寫的?”當堂弟告訴了她以後,她隨即拉斷長帶作結,托讓轉贈,表達愛意。次日,李商隱便和她相見,有了“花房與蜜脾”的愛情。真是男也通脫,女也風流!

自宋代以後,中國封建社會進入頹微時期。“衰世尚名義,作事多矯激”,這時統治階級對婦女貞操的要求往往變本加厲。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天下太平或還能苟安的時候,所謂男子者儼然地教貞順,說幽嫻,‘內言不出於閫’,‘男女授受不親’但是天下弄得鼎沸,暴力來了……曰:‘做烈婦呀!’宋以來,對付婦女的方法隻有這一個。”(《墳·堅壁清野主義》)何以出現這種衰世現象呢?那無非是按照傳統觀念,將“齊家、治國、平天下”三位一體化,而又把女子的貞操看做“齊家”的關鍵,“欲先正乎內也,內正則外無不正矣”。因而要穩定住動蕩不安、江河日下的社會秩序,首先就必須把女子的貞潔帶勒得緊緊的。正是從宋儒開始特別重視“處女貞”,甚至形成了“處女嗜好”、“處女癖”。明代貞操觀念進一步加強,官府還設置了專門進行處女貞操檢查的“穩婆”,對於入宮和社會上有爭議的女子,由穩婆通過裸體檢查,對生殖器官作出“不痔不瘍”的報告才能確認為處女,得到認可。清代處女貞操觀念更加偏執,隻有黃花處女才能在婚姻關係中被正式承認,否則就得掃地出門。俞樾《右台仙館筆記》中曾記載河北永平地區這樣一種風俗:

其地閨範極嚴,凡女子初嫁,母家必使偵探。成婚之次日,夫家鼓樂喧闐,賀客雜踏,則大喜。若雖日闃然,則女家為之喪氣。女子留否,惟夫家為政,不敢與爭矣。有王姓,嫁女於李氏,卻扇之夕,李以新婦貌陋嫌之,次日托言非處子,不舉樂,仍呼媒妁送歸母家。女幼失母,隨其嫂以居,嫂知小姑無他,乃問昨夜洞房事,固未合歡也。嫂曰:“然則安知其下不貞歟?”力言於翁,使翁訟於官,官命驗之,果守禮謹嚴處子也,乃判李姓仍以鼓樂迎歸。

這種檢查,無非是以處女膜是否破裂為惟一標誌,而這本身卻是極不科學的。試想如果王氏新婦誤有“痔瘍”之嫌,那一輩子的命運將是何等淒涼了。

在清代,這種處女貞潔的檢查是很普遍的,如癋中風俗,女子出嫁後,驗明果真是處女,夫家則多備燒豬分別饋送親朋好友,同時將洞房花燭之夜的“床笫之私,守宮之驗”情況“明告六親,誇以為榮”。否則夫家的人將群起而逐新婦,半路上“杖而驅之,使弗能為人”。所以癋中女子新婚都以諸親能吃燒豬為榮,不然奇恥大辱,父母國人皆賤之。正由於處女貞操如此緊密地聯係著家門的榮辱,所以明清兩代許多宗族法都對女子犯淫作出極其嚴苛的處罰。如南海廖氏宗族於道光二十八年製定的《家規》規定:“淫為首惡,風化攸關,若服屬乖戾,除送官辦理外,將本人永遠出族。”河南澠池曹氏宗族《家規》規定:“女子有所作非為、犯淫狎者,與之刀繩,閉之牛驢房,聽其自死。其母不容者,出之;其父不容者,陳於官而放絕之。仍告於祠堂,於宗圖上削其名,生不許入祠堂。既放而悔改,容死其女者,複之。”女子稍有淫狎,必得自殺,父母不得有任何憐憫的表示,否則連坐。

大量的家族法是國家法律的補充,在家族內部具有強製性約束力。通常於祭祖之日在祠堂大廳各全體族眾宣讀後即通過生效,然後或用大字書於木牌(抑或勒石刻碑),在祠堂入口醒目處立牌懸示,或刊入宗譜,各家收藏。這樣就成為宗族共同體的守則,族內人員必須互相監督,遵照執行。一些犯規女子往往正是落於族人之手,這裏讓我們來看明代永樂年間一個福建少女的《供狀》:

供狀婦李淳奴,年二十一歲,係福建建寧府浦城縣招賢裏民人。父李瓊,現任四川成都府知府職事。狀供永樂八年八月二十五日,屆節花晨,淳奴縱步南園,第見桃紅似錦,柳綠如絲;鴛鴦效交頸之歡,蝴蝶舞翩躚之樂;梁上紫燕對呢喃,枝上流鶯雙癎睆。嗟歎物興無窮,遐思青春不再。三七女子,欣逢折桂之夫;二八才郎,當誦?梅之句。每思織女,一年一度有相逢;自恨奴家,二十一年無匹配。轉桃溪而登葵院,穿柳巷以抹花衢。後遇一秀才,當時淳奴驚恐,動問其名,答曰“姓魏名華”。觀其齒白唇紅,眉清發黑,遂成親於牡丹花下,締良緣於芍藥叢邊。結成偕老之歡,反遭流別之禍。被叔李瑤捉獲送官,猶如鸞鳳雙投羅網,恰似鸚鵡對鎖牢籠。父母官司,略容分訴,明月尚有盈虧,江河豈無清濁?薑女初配於範郎,曾指綠楊為證;韓氏始嫁於於祐,須憑紅葉為媒。況上古乃有私通,淳奴豈必貞潔?重夫重婦,當受罪於琴堂;一男一女,難作違條之論。枯榮總在案前,生死並由筆下。萬乞大人察其情麵恕其罪,若得終身偕老,來生必報重恩。

既敢私通於前,又敢爭辯於後,這在貞潔觀充分強化的明代真可謂石破天驚了。從所自供的情節看,她是觸犯了家規而被族叔執行“送官辦理”的,後事如何,就不清楚了。但願不是“與之刀繩,閉之牛驢房,聽其自死”,能夠從輕發落。不過客觀地說,如果法(國法、家法)不是傾向於男性失之準衡的話,“貞潔”的強調對於保持社會暨家族內部的倫常秩序,整頓社會風氣是具有一定的意義的,不應當完全否定。問題在於“守身如玉”隻是對女性單方麵的約束,男人隻要不是超越班輩間的亂倫,拈花折柳,嘯遊青樓,也沒有什麽不光彩,而少女一旦失貞就無地自容了。像李淳奴這樣的具有叛逆個性的女子在古代社會其實是很少的,絕大部分閨閣少女都兢兢業業,謹守其身,按照男權社會的要求去模塑自己。她們在心中時時牢記住這樣的《色箴》:

饑餐虎奪,渴飲鴆斟。

逾閑蕩檢,乃獸乃禽。

豈待逾蕩,始忘厥心。

畏途衽席,性斧裯衾。

曰蠱曰惑,曰戎易深。

愛河拯溺,苦海援沉。

粉黛黃土,轉瞬駒陰。

禮嚴有別,詩美不淫。

曰誠曰慎,亦保亦臨。

無瑕守玉,足色煉金。

防微杜漸,何有邪侵。

她們不斷念叨著,時時自誡著,視衽席為畏途,視裯衾為性斧,視人的生理自然欲望為蠱惑,虔誠謹慎,如臨深淵地保住自己“無瑕之玉,足色之金”的價值,以實現在室女子的最高的道德責任——清貞。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