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俗話說:“台上三分鍾,台下三年功”。

  幾乎每一位戰士第一次扛槍參加升降旗儀式後,都會禁不住地流下眼淚。

  閻金武給自己想了個絕招。

  時間長了,眼睛被風吹得生疼,眼淚止不住地往外流。

  長期的扛槍訓練導致多數戰士都患有肩周炎。

  最終,曲衍濤成了一名合格的擎旗手,成為每天升降旗儀式中群眾焦點視線中的焦點。

  國旗衛士的五項標準

  故宮南麵的小廣場是北京數得上的熱鬧地區。每天到天安門城樓和故宮遊覽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數近3萬,這自然給這裏帶來了商業的機會。一進端門,便可看到中軸線兩旁店鋪林立。

  在東邊那排店鋪的後麵,有一塊麵積約800平方米的水泥場地,這是國旗護衛隊的訓練場地。國旗護衛隊整套得到認可稱讚的升降旗儀式,旗手們優美大方、幹淨利落的動作,就是在這裏千錘百煉出來的。

  舊時的皇城根下,今天灑下了五星紅旗的護衛者多少心血和汗水,我們無法精確地統計出來。

  俗話說:“台上三分鍾,台下三年功”。

  在國旗護衛隊優美、威武的軍姿背後是極其艱苦、甚至可以說是幾近殘酷的訓練。

  國旗衛士們來自祖國的天南海北。他們是一個年輕的群體,是從武警北京一總隊3萬多名新兵中挑選出來的幸運兒,是每年入伍戰士中的佼佼者。

  武警北京一總隊新兵每年12月份入伍後,先到京郊大興縣的訓練基地進行三個月的訓練。第二年3月份,在新兵尚未真正落到連隊之前,由國旗護衛隊到訓練基地挑選人員。

  挑選隊員的條件:一是思想上過硬,熱愛祖國;二是五官端正,體魄強健;三是身高必須在1.79米以上。自1991年5月國旗護衛隊組建以來,武警北京一總隊立下了新兵由國旗護衛隊首先挑選的規定,隻要條件滿足的,不論原來是在哪個支隊的,一律劃入國旗護衛隊。

  被挑選上的新兵要成為國旗衛士,還有一段艱苦的路要走。一名從新兵連下來的戰士到別的支隊也許已經可以算一名合格的士兵,但是在國旗護衛隊,他還必須接受極其嚴格的政治訓練和軍事訓練。

  前任國旗護衛隊指導員謝輝說,總的來講,一名國旗護衛隊員最後必須達到五項標準:

  一、祖國至上,國旗至上,堅定的政治立場。

  二、護衛國旗,重於生命,無私的奉獻精神。

  三、威武莊嚴,整齊劃一,精湛的護旗本領。

  四、勇挑重擔,敢打硬仗,頑強的戰鬥作風。

  五、宣講國旗,傳播文明,神聖的崗位意識。

  新戰士進入國旗護衛隊的第一件事情是麵對國旗莊嚴地宣誓:為了祖國的尊嚴,為了國旗的神聖,我願奉獻一切,直至生命。

  然後就要在這裏進行三個月的強化訓練。原隊長陳傑每次都會對新戰士這樣說:“沒有堅強的意誌和超人的毅力,在國旗護衛隊是呆不下去的,從一名普通的軍人成為一名合格的國旗衛士,必須經過三關――站功、走功和槍功,每過一關就必須付出超常的時間和身體的代價。”

  難怪,幾乎每一位戰士第一次扛槍參加升降旗儀式後,都會禁不住地流下眼淚。因為他們都不會忘記,為了這第一次升旗,他們在訓練場上曆經了怎樣艱苦的磨練。

  閻金武的絕招是頭頂一碗開水

  戰士閻金武來自山西省清徐縣孟封鎮。

  他1995年3月到國旗護衛隊時麵臨嚴峻的考驗:他的脖頸不直,頭向左偏,肩不能保持水平,右肩高、左肩低,如果不能糾正這些缺陷,自己很有可能被退回原來的部隊。

  國旗衛士們軍姿訓練一切按照軍中最嚴格的標準來進行。比如站姿,要求兩腳跟並攏,角度約60°,兩腿直立、雙手扣於褲線,上體保持正直,做到“三挺兩收”、“一張一睜”、“一平一正”。三挺即:挺胸、挺膝蓋、挺脖頸。兩收即:收下頜、收小腹。一平一正即:兩肩保持水平,頭保持正直。一張一睜即:張肩、睜眼,並保持向前平視。除此之外,國旗護衛隊還要求戰士們達到可以紋絲不動地保持這種站姿兩小時以上。這些要求看似簡單,要真正達到卻相當難,尤其對那些在體形方麵從小養成了不良習慣的戰士來說,要糾正必須下一番苦功夫。

  一開始,閻金武和其他戰士一起接受站姿強化訓練。然而19歲的他從小養成的壞毛病,不是輕易就能改過來的。班長剛剛給他糾正完,習慣力量又起作用了,他自己以為頭擺正了,其實還是向左偏,最後負責訓練的班長都有點泄氣了,對他說:“你這個姿態,是不可能站到國旗底下的。”

  怎麽辦?閻金武知道,別的戰士基本上已經過了最基本的“站功”這一關,如果自己過不了,隻能被退回原來的中隊,不僅不能成為“國旗衛士”,而且退回去也將被別的戰士看不起。隻有一條路――想盡一切辦法,克服自己身體左傾的老毛病。

  訓練站姿時,班長要求戰士貼著牆上畫好的水平線站,兩肩要正好與水平線齊。但是如果沒人監看,戰士無法知道自己的雙肩是否與水平線齊了。

  閻金武給自己想了個絕招,他請戰友幫忙,在頭頂上放了一隻大瓷碗,碗裏盛上滿滿的開水,然後頂著碗貼牆站著。隻要頭向左歪了,碗裏滾燙的開水便會溢流到脖子上,燙得脖子上起了一圈泡。

  這個措施果然管用,時間長了,身體便建立了正常反應信號,閻金武終於可以站直了。為糾正脖頸不正的毛病,閻金武向老戰士請教之後,找來一把大頭針。每次訓練之前,閻金武先把大頭針別在衣領的左側,針尖指向脖子。每次習慣動作左偏頭出現時,大頭針便紮在脖子上,疼得他直流眼淚。

  最終,這位農家子弟以其驚人的毅力糾正了十幾年形成的壞毛病,順利地完成了站功的訓練。

  國旗護衛隊駐地沒有一個枕頭

  身高1.87米的山東小夥子尹紀軍1994年3月進入國旗護衛隊時,主要的毛病是雙腿夾不緊,身體不夠直。

  為了把身體站直,尹紀軍說那段訓練站姿的日日夜夜,身上幾乎都背著一個十字架。

  木製的十字架是國旗護衛隊訓練戰士站姿時的輔助工具,這個訓練方法源自老國旗班,一代一代傳下來。這種十字架其實更像是丁字架,橫齊肩,豎貼背。尹紀軍站立時,總是習慣性地彎脊梁,這種形象既不能參加升旗,也不能執行站國旗哨的任務。

  為了保持挺拔的身體,國旗護衛隊員睡覺時都不用枕頭。而尹紀軍深知自己身體不夠直的毛病,連續一個星期,他臨睡前把十字架綁在身上,然後趴在床上。時間長了,疼痛難忍。

  糾正雙腿夾不緊的毛病時,尹紀軍也是用的木板。在訓練班長的指導下,尹紀軍找來兩塊木板緊緊地綁在雙腿外側,硬是把原來的羅圈腿壓得平平直直的。

  為了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國旗衛士,不少戰士都主動像尹紀軍那樣偷偷地給自己開“訓練小灶”。

  在站立訓練中最難的是要求紋絲不動地至少站立兩個小時以上。經曆過這一訓練的戰士們都說,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種站立可以說是一種人的“定力”的修煉,他們說,練這種長時間站立的最好方法是“讓時間從腦海中消失”,排除一切雜念,做到“心靜如水”。

  訓練站功時,訓練班長經常對新戰士說的一句話是,“在國旗哨上站著,死也不能動!”為了達到這個要求,站功訓練中一項特殊的內容是,由戰士自己到草叢中去找一些螞蟻或其他昆蟲,放在手臂上、臉上,任其爬行,戰士們仍得保持巍然不動的姿態。

  回憶強化訓練的日子,尹紀軍說,在訓練場上,隻要教練喊一聲“原地休息!”,他們就會一P股坐到地上,歪著頭美美地睡上10分鍾的小覺。每次從訓練場下來時,疲倦得隻想睡覺,盡管肚子已餓得不行,但剛煮好的肉絲麵就是沒有一個人動,每次都要隊長命令大家吃,他們才會端起碗來狼吞虎咽。

  陳慶發現自己尿血,以為得了絕症

  20歲的陳慶,來自安徽安寧縣。他出生在一個幹部家庭,自幼平平安安,沒有吃什麽苦頭,父母希望他能經受一些艱苦生活的錘煉,送他當了兵。

  他在國旗護衛隊裏經受住了強化訓練的考驗,吃再大的苦也沒吭一聲,終於通過了“站立”關,陳慶感到鬆了一口氣,但沒料到萬裏長征才走完了第一步,接下來他們還要接受國旗護衛隊特殊要求的齊步走和正步走。

  齊步走的具體要求是:聽到齊步的口令時,上體保持正直,挺胸抬頭,目光向前平視。收腹,身體前移,左腳在向正前方邁出75厘米處著地。右臂向前擺,自然裏合,肘部彎曲,弓臂向內稍向下,與腰帶扣同高,距離約25厘米。五指並攏自然彎曲,拇指壓於食指第二關節,拇指根與衣縫線對齊。左臂後擺時自然伸直,向後距衣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為每分鍾116至122步。除此之外,還有腿臂結合自然協調,兩腳內側走在一條直線上,行進時間精神振作,有勇往直前的精神等要求。

  正步是一種禮節步伐,它的要求更為嚴格:聽到“正步――走”的口令時,左腳向正前方踢出,腳要繃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麵平行,離地麵約25厘米,適當用力使左腳掌著地,身體前移,右腳也同此一樣,身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緊緊靠攏,拇指貼於食指第二關節。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略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擺到第三、四衣扣之間,離身體約10厘米。向後擺臂時,擺到不能擺為止。行進速度每分鍾110-116步。行進時必須姿態端正,動作協調,步伐穩健。做到“二快一穩”,即:踢腳擺臂快,落地跟體快,腿臂到位穩。

  一般來說,能進入國旗護衛隊的新兵,都是有一定單兵隊列動作基礎的戰士,但是,因為國旗護衛隊升降國旗時每天都用這兩種步伐,戰士到護衛隊後,必須經受大運動量的、枯燥的強化步伐訓練。

  強化訓練時,陳慶遇到的最大問題便是踢正步時的一步二動。

  訓練班長在場地上拉起一些高25厘米的繩子,然後給陳慶等新戰士們的腿上各綁了一隻2.5公斤重的沙袋。對著繩子的高度,戰士們開始訓練基本邁步和擺臂動作。

  國旗護衛隊每天升降旗時,從金水橋到國旗杆基座必須踢正步,而這些步伐都是在數千雙群眾的眼睛注視之下的,必須保證萬無一失。而做到萬無一失的辦法就是使戰士們走標準步伐成為一種習慣,訓練的最終目標是每個人的動作都達到一致。

  靜默不語的午門城樓是這些戰士苦練的見證。端門到午門中間那條長650米的中軸線是練習正步的好場所。每到晚上,戰士們都自發地給自己“加課”,因為誰也不服輸,誰也不想因為自己的動作不過硬而不能承擔護衛五星紅旗的光榮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陳慶糾正了自己在齊步走和正步走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改變了在新兵連時一直存在的“八字腳”問題。

  對於國旗護衛隊所需求的超標準正步,陳慶記住了一句話,即“踢腿如火箭,落地如炸彈”。隻有這樣,每次這支隊伍走出天安門城樓時,才真正能讓群眾感覺到國家的尊嚴,才能讓人從這支隊伍身上感受到不可阻擋的奮發力量。尤其是落地時,要求腳步全力拍在堅硬的地板上,“哢、哢”的腳步聲催人奮發。

  但長期鍛煉正步必然導致血液激壓胯、襠部位。那段時間,由於人人都不甘示弱,你踢一個小時,我就要踢一個半小時,結果,他和不少新兵都出現了尿血現象。

  他第一次發現自己尿血時,嚇得要命,以為自己得了什麽絕症,一個人偷偷躲起來哭了好幾次。但他又不想告訴帶隊班長,怕領導知道了不讓繼續訓練。

  回憶這段往事,陳慶說,當時自己覺得挺悲壯的,堅定了一個信念,無論如何也要如期通過強化訓練,力爭早日加入到護衛升降五星紅旗的方隊,去體驗那種神聖、光榮的一刻。隻要能達到這一目的,付出多大代價都願意。後來時間長了,才知道多數戰士都出現尿血現象,但誰都不讓別人知道。

  要知道這些年輕人年齡還都在十八九歲,有些戰士入伍前幾乎還是淘氣又嬌氣的孩子,但到了國旗護衛隊之後,為了能早日成為一名國旗衛士,他們承受了一切傷痛。

  長期踢正步的另一個直接後果是腳腕腫脹。陳慶的床在上鋪,正步訓練期間,在訓練場上繃著勁時渾然不覺,但回到營地一鬆懈下來,便覺得腳腕處隱隱作痛,雙腳綿弱無力,2米高的床愣是爬不上去。戰士們晚上休息時,需要相互攙扶才能上床。

  單兵動作達到標準之後,更難的編隊合練在等著他們。護衛國旗方隊的36名官兵采用的是齊步與正步結合的方法,盡管單兵隊列動作都已達標,但要做到36個人整齊統一,難度相當大。

  許多群眾看完升降旗後問,為什麽這些兵能走得那麽齊,就像一個人做的動作一樣。事實上,30多人的編隊步伐要達到這個地步,除了起早摸黑地千百次重複、糾正之外,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走功中還有一項重要內容是眼神訓練。國旗護衛隊對戰士的要求不僅是形體標準,而且要心理達標。所謂心理達標,就是要求每一位戰士真正在心中樹立起“國旗高於一切”的信念,要熱愛祖國,熱愛五星紅旗。在這方麵,一個重要的內容便是要求國旗衛士無論是在護衛方隊,還是在國旗哨上;無論是盛夏酷暑還是三九寒冬;無論是朗朗晴空還是雷雨交加都要保持堅毅、自信的目光。每一位戰士不僅要達到“有形”,而且要求達到“有神”。

  為了練就三分鍾才眨一次眼的功夫,陳慶開始和戰士們睜大眼睛迎風而立。風吹閉眼是人的生理本能,所以剛開始時,陳慶在風中不要說不眨眼,連不閉眼都很難做到。

  隊長陳傑對戰士們說:“當我們走出天安門城樓,就有無數雙眼睛注視著我們,我們的一舉一動都不再是個人的事。天安門廣場上有無數的照相機、攝像機對著我們,試想如果畫麵中的我們眼睛睜不開,畏雨畏風,怎能對得住我們國旗衛士的光榮稱號?”

  聽了隊長的話後,陳慶和戰友們一道經常有意識地迎風練習踢正步,同時拚命咬牙不讓眼皮合上。

  時間長了,眼睛被風吹得生疼,眼淚止不住地往外流。那一陣,新兵人人眼睛都是紅紅的,有的還掛著眼淚,戰士們開玩笑地說,不哭出一盆眼淚,就達不到要求。再往後,陳慶他們便完全可以做到三分鍾不眨眼了。甚至訓練結束時,雙眼皮都給凍僵了,想閉眼卻合不上,要用雙手揉按一會兒,才能恢複正常。

  冰冷的鋼槍成了戰士身體的一部分

  操槍功是國旗護衛隊戰士相對於其他武警戰士而言獨有的一種技能。

  自古以來,旗的邊上都有手握武器的護衛者。據考證,世界最古老的國旗是13世紀丹麥的紅底白十字丹布羅旗,當時作為城邦獨立的標誌,而這麵旗便是由兩名腰佩長劍的武士所護衛的。中國古代,旗幟是諸侯、大夫的權力、封邑的象征,《說文解字》上說:“旗者,從羚從令眾也”。總之,旗幟下麵皆有武士。

  1991年5月,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改革之時,武警領導便參考了有關資料後決定,護衛戰士要由佩手槍改為用長槍,要編排一整套持槍行禮的程序,增強升降旗儀式的威武、莊嚴程度。

  現在國旗護衛隊選用的是3.8公斤重的“五六”式半自動步槍,除了帶隊擎旗手、護旗手外,後麵32名護衛隊員參加升降旗時都是右肩扛特製的“五六”式半自動禮賓槍。出發時統一提槍上肩,右手反扣過來,手指握住槍托底部。行到國旗杆基座南側後,32名戰士要在沒有任何口令的情況下同時立定、轉身、下槍。國歌奏響時,他們又同時行持槍禮。

  練槍功對戰士們來說難度也相當大,因為站或走的動作,在新兵連訓練時多少積累了一些經驗。而現在已屬淘汰槍械的“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對戰士們來說則完全是新事物。

  操槍動作的要求又十分嚴格。

  每個動作都要幹淨利索,剛勁有力,不能拖泥帶水;每一個動作要準確無誤,前後連貫,不能脫節;做每一個動作時,都要求槍身不能顫動;整個過程中要求眼睛要目視前方,不能有膽怯心理。一把笨重的“五六”式半自動步槍,除了槍托是實實在在的木頭外,就是鐵製的槍管,鋼造的標尺,打在哪個部位上,手都會鑽心地疼。

  可以說,一名戰士要真正讓手中的槍變得聽話起來,運用自如,磨破幾次皮,流幾次血,是起碼的代價。

  1995年3月進入國旗護衛隊的山西籍戰士王誌強對操槍的訓練至今記憶猶新。他說,當時對他來說,最難的是操槍過程中的提槍動作,由於以前沒有經驗,方法不得當,每次合練時他的動作不是快了就是慢了,跟不上大家的節拍。

  訓練班長讓他一個人在邊上體會動作。提起、伸槍、倒把、分槍,他一遍一遍地重複著這些動作,左手不停地拍打在堅硬的槍管和齒狀的鋼標尺上,不一會兒,手掌便立即紅腫得像饅頭。右手掌的虎口在槍管和準星上不斷地磨擦,半小時之後,食指磨爛了,虎口出血了,但王誌強頂著一股勁堅持訓練,似乎忘記了疼痛。最終他成了一名槍功演練的標兵。

  長期的扛槍訓練導致多數戰士都患有肩周炎。軍人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剛勁有力,有板有眼的,更何況是軍中標兵國旗護衛隊的戰士呢。第一次槍上肩時,幾乎都是重重地“砸”在右肩上,肩周處關節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久而久之,便落下肩周炎的毛病。

  來自河北玉田縣的戰士巴偉是1994年進入國旗護衛隊的,雖然算是老兵,但年齡仍不滿20歲。他說,我們這些老戰士都有肩周炎、腰肌勞損,這主要是強化訓練時留下的。一支槍扛在右肩上,正步行走時仍要保持身體正,兩肩平,這個看似容易的動作真正做起來很難。因為單兵動作訓練站姿時,要求兩肩保持水平,戰士們經過艱苦訓練後,都已達到這一標準。現在右肩突然壓了3.5公斤重的槍,為保持水平,人的本能就是使右肩用力向上向前,這是槍上肩訓練中最難解決的問題,頂肩或肩往前探。有的戰士訓練很長時間,由於動作要領不對,肩磨破了,動作依然不過關。

  來自江蘇鎮江市的新戰士李強雲就是因為強化槍上肩訓練造成胸鎖關節錯位。

  1996年3月28日加入國旗護衛隊的安徽籍新戰士呂傑則在訓練槍功時出了點小小的事故。他的右腳大拇指至今仍然隱隱作痛。

  由於高強度的訓練,人總是處於困倦狀態中,一次訓練分槍動作時,訓練員喊了口令,極度困乏的呂傑動作變形,槍托未到位時便加力,結果重達3.7公斤的槍著著實實地砸在右腳大拇指上。

  經曆過這些令人難以想象的艱苦訓練,戰士與手中的槍達到了高度的協調,冰冷的鋼槍最終似乎成了戰士身體的一部分,完全可以遵照戰士的意圖。尤其是持槍訓練,戰士們不知反複練了多少遍,才達到了32名護衛隊員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絕對統一。

  起風時,肩上的國旗陡增10公斤

  曲衍濤擔任國旗護衛隊擎旗手,有近三年時間。這個山東大漢談起最初進行擎旗專項訓練的話題,感慨頗多。

  擔任擎旗手和升旗手的戰士,比護旗隊戰士的訓練還得多兩道功夫,那就是擎旗和拋旗、收旗。曲衍濤說,他現在的形體是歪的,明顯的左肩高右肩低,這是長期負重造成的。為了扛好這麵旗,訓練中他付出了更艱辛的勞動。

  天安門廣場每天升降的國旗是我國最大的一麵國旗。整旗重7.5公斤,旗杆長3.5米,又圓又滑,扛在肩上很難把握。加上北京經常刮風,出天安門城樓就是一個大風口,起風時,國旗便陡然增重10公斤,能牢牢地把握住大旗已非易事。而對擎旗手的要求是:國旗在肩上不能有絲毫地抖動,行進時身體不能變形。

  剛扛上旗時,曲衍濤連齊步都走不好,更不用說踢正步、排隊形了。

  他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緊扣著圓圓的旗杆,開始了艱難地邁步。不到60分鍾,肩部與旗杆接觸的地方便磨出了血泡。緊接著,手指被磨破了,為了糾正旗上肩後身體不易挺直的毛病,曲衍濤又在後背綁上了新兵訓練時常用的木製十字架。開始正步訓練時,肩和手指磨破了的地方都已開始滲血潰爛,正步訓練中的一步二動,每一步落地,潰爛處都猶如刀割一般。因為疲憊和疼痛,曲衍濤幾次昏厥在地。雖然疼得鑽心,但領導幾次問他能不能挺住,他都毫不猶豫地表示可以堅持。

  最終,曲衍濤成了一名合格的擎旗手,成為每天升降旗儀式中群眾焦點視線中的焦點。

  百年柳樹是衛士辛勞的見證

  劉建光是國旗護衛隊的五班班長,這個來自江蘇淮陽的小夥子當時正麵臨退役。他說,五班擔負著每天升降旗儀式中掛、拋、收國旗的光榮使命。

  整個升降旗儀式是一個精心編排的有機整體,參加升降旗儀式的護衛隊員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有嚴格的程序和量化的規定,具體到他們五班,就是刻苦磨練拋旗和打(收)旗功。

  升旗手升掛、拋展國旗的每一細節曆來是最引人注目的,電視台播映升旗畫麵時,一般都會選擇升旗手拋旗的特寫畫麵。

  升旗時,升旗手掛旗要迅速準確,要將國旗隨風拋展開,並在同時按動升旗電鈕。一團紅雲展現在期望已久的群眾眼前,那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降旗儀式上,旗降到底部後,不能讓國旗著地,打旗要幹淨利落,快而均勻,係結要緊。如果動作不過硬或哪個動作出現反複,不僅影響整個升旗儀式的美感,而且將直接減弱這一儀式的莊嚴程度。

  為了保證達到最佳的升降旗效果,五班的戰士們都要經曆長時間的拋、收旗專項訓練。在國旗護衛隊訓練場地中央有一棵大柳樹,那裏便是戰士們練展旗本領的好地方。他們將備用旗杆往上麵一掛,戰士們就在這裏將麵積近17平方米的大旗放了收,收了放。

  劉建光說,別以為這項訓練輕鬆,其艱苦程度不亞於其他訓練。練拋旗,就是要練就無論在什麽樣的天氣中,都能將國旗一次展開,所以,外麵越是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五班的升旗手們越得強化訓練,以把握其中的訣竅。練打旗,要專門揀大風天,因為在大風天時,大旗飄舞起來,不容易把握住,而且,大風天收旗必須收得特別緊,不然旗的鬆散處容易兜風,不僅給擎旗手增加難度,而且很可能導致行進中旗子散開,那樣將造成整個國旗護衛隊的混亂,後果不堪設想。

  由於五星紅旗是綢子做的,很容易發熱、發燙,一雙白手套隻能練半小時就會被磨破。最後是戰士的手紅了、腫了、打了血泡,然後結成厚厚的一層老繭。

  劉建光告訴筆者,升旗手一般要訓練60多個小時,這麵大旗才能被牢牢地握在手中。有的戰士還時不時給自己開點“小灶”,加班加點地訓練,牛文斌一次訓練拋旗,給自己加的碼太重,訓練強度太大,以至於吃飯時連筷子都握不住。第二天還照樣苦練不止。

  夏日的餘暉淡淡地照在皇城根下,喧鬧了一天的國旗護衛隊訓練場平靜下來。筆者走到訓練場中那棵百年柳樹前。

  老樹無語,筆者卻不禁心潮起伏: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不辭辛苦的戰士,五星紅旗才飄揚得這樣燦爛。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