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被人們稱為“毛主席”,就是以18年前的那次開國大典開始的。
11月7日的瑞金城頭,洋溢著濃濃的祥和瑞氣。
毛澤東雙頰緋紅,更顯得意氣風發。
毛澤東那激昂洪亮、操湘潭口音的聲音卻震蕩大廳,激起了代表們火一樣的熱情和無限的希望。
從此,各根據地的電報、信件、文稿、報告等等,像雪片一樣飛向瑞金,飛向葉坪!
這一天的清晨,太陽從永定河的對岸升起,耀目的曙光照亮了長辛店。
領導同誌則不喜歡給他們照,總是說:“給群眾多照些。”
十八年前的開國典禮
每當人們走過天安門時,自然會聯想起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城樓上升起五星紅旗,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中國人民站起來時的壯觀激動的情景。
但是,人們一般不會想到,在天安門舉行開國大典的18年前,毛澤東已主持過一次開國大典。毛澤東被人們稱為“毛主席”,就是以18年前的那次開國大典開始的。
那是1931年11月發生在江西中央蘇區瑞金的一段秘聞。
1931年11月,江西南部的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首府迎來了一個大喜的日子。
時屆深秋,萬木霜天,山花爛漫,萬山紅遍。
革命根據地的心髒、古樸的瑞金充滿了熱烈而莊重的氣氛。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就要在這裏成立了!
11月7日的瑞金城頭,洋溢著濃濃的祥和瑞氣。巨大的彩虹橫貫在金色的綿江河岸。淩晨時分,從瑞金和長汀趕來的數千名群眾,就已手擎通明的火把,臉掛幸福的淚花,湧進了設在瑞金葉坪的“開國大典”會場。――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要在這裏隆重開幕了!
葉坪,這個瑞金城外六公裏的僻靜的大村莊,高大挺拔的樟樹、蒼翠欲滴的竹林、綠林掩映的農舍、迎風招展的彩旗,把它裝扮得分外妖嬈、秀麗。村莊中間,有一塊長滿小草的大坪,如同一個天然的廣場。
“開國大典”的第一項程序是閱兵儀式。為了閱兵,廣場上布置了一個莊嚴肅穆的檢閱台。檢閱台正中橫梁掛著上書“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紅軍檢閱台”的巨幅紅布。後幕上懸掛著馬克思、列寧的畫像,兩邊的中國工農紅軍軍旗飄拂在徐徐清風中。其時天尚未大亮,檢閱台正前方懸掛著的兩盞雪白的汽燈,把廣場映照得如同白晝。廣場四周的竹竿上、樹杈上一盞盞燈籠流光溢彩,絢麗奪目。
受檢閱的部隊是:紅一方麵軍各軍團、軍的代表隊,紅軍隨營學校、警衛部隊代表隊,閩贛兩省附近各縣的赤衛軍和模範少先隊的代表隊……他們都正整裝待發。
約六時半,毛澤東、朱德、項英、任弼時、顧作霖、周以栗、林彪、彭德懷、陳毅、徐特立、何叔衡、鄧廣仁、張鼎丞、陳正人、曾山等健步進入廣場。頓時,廣場內外,數千人歡呼雀躍,掌聲雷動。
大會執行主席朱德操著濃重的四川口音大聲宣布:
“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現在開始。我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今天正式成立了!”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了!”好一個振奮人心的喜訊!還未等朱德洪亮的聲音落下,廣場上立即響起一片歡呼聲。紅軍戰士們舉起鋼槍,揮動軍帽;蘇區群眾揮動彩旗,從白發蒼蒼的老人到滿臉稚氣的孩童,都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這歡呼聲,和著轟鳴的鞭炮聲、震天的鑼鼓聲、雄壯的軍號聲,使廣場上頓時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在一片歡呼聲中,毛澤東指揮升旗。五麵紅旗在廣場中央迎著朝陽冉冉升起。
七時整,閱兵正式開始。
在萬丈霞光的沐浴下,一隊隊英姿勃發的紅軍戰士,扛著鋼槍、抬著鋼炮;一列列精神抖擻的赤衛隊戰士,手持大刀、肩扛梭標,在雄壯的軍樂聲中,邁著剛勁的步伐,分四路縱隊由南向北,健步行進,向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行注目禮。毛澤東、朱德等麵帶笑容,莊重地向勞苦人民自己的軍隊頻頻招手致意,一聲聲“紅軍萬歲!”“蘇維埃萬歲!”“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聲震撼大地。
閱兵完畢,各路代表隊有秩序地退回駐地。隨後,“全蘇一大”正式開會。
“全蘇一大”的會場設在葉坪的謝氏祠堂大廳裏。昔日的供台成了會議的主席台。會場布置得莊嚴祥和。牆正中,掛著中國共產黨黨旗,兩側是馬克思、列寧的木刻畫像。標誌著蘇維埃中央政府政權性質的兩條布質標語“工農堡壘”,掛著彩球,中門上嵌著金色五星,橫書“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十個大字。左右兩側懸掛著一副對聯:“學習過去蘇維埃運動的經驗”、“建立布爾什維克的群眾工作”。全廳上下彩旗交錯,與寫著“擁護全蘇大會!”“蘇維埃萬歲!”等紅綠各色標語交相輝映。
下午2時,來自中央蘇區及各根據地的代表,紅軍部隊、白區、海員的代表,中國朝鮮族、越南族等的代表共610餘人來到會場參加大會的開幕式。大會選舉了由37人組成的主席團,並推舉項英、朱德、周以栗、張鼎丞、陳正人、曾山、鄧廣仁為主席團常務主席。通過了大會的議程:
一、聽取毛澤東代表中共蘇區中央局作政治問題報告,項英作勞動法報告,朱德作關於紅軍問題報告,張鼎丞作土地法報告,王稼祥作少數民族問題報告,鄧廣仁作工農檢察處問題報告。
二、討論和通過蘇維埃憲法大綱、土地法、勞動法等法令草案和紅軍問題、經濟政策、工農檢察處問題等決議草案。
三、選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成立蘇維埃中央政府。
項英代表大會主席團致開幕詞。他以興奮的心情、激昂的聲調說:“全蘇大會的成功,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是繼蘇聯十月革命的勝利,在東方建立的第一個蘇維埃共和國――世界第二個蘇維埃共和國。她將領導中國千千萬萬的工農勞苦群眾團結在她的周圍,完成中國蘇維埃的勝利;她將使東方無數萬的被壓迫工農勞苦群眾在她影響之下與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完成全世界十月革命的勝利……”
項英激動人心的開幕詞,不時被代表們的掌聲打斷。
項英講完後,任弼時走到主席台前,高聲宣布:
“現在,我們請毛主席為大會題詞!”
“毛主席?”代表們一時被這稱呼驚愕了!但是,他們很快領悟了:毛澤東總政委出任蘇維埃中央政府主席了!代表們興奮起來了,立時掌聲四起,經久不息。
他們激動地呼喊著:“毛主席!”“毛主席!”一雙雙深情而熱烈的目光注視著毛澤東!“毛主席!”這個神聖的稱呼,從20世紀30年代的“全蘇一大”上開始呼響。從此,它跨越時空,響遍華夏,響遍四海!傳至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還將從呀呀學語的新一代兒童起,傳下去,傳下去!
毛澤東也被這熱烈的場麵感動了。
他雙頰緋紅,更顯意氣風發。他微笑著向會場四周揮手致意,然後提筆揮毫,為全蘇大會題詞:
“蘇維埃是工農勞苦群眾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機關,是革命戰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寫完後,他微笑著再次向代表們親切致意。代表們又一次以掌聲表示對他的敬意。入夜,瑞金軍民舉行了盛大的提燈晚會,慶祝“全蘇一大”的召開。會場大廳裏,一片光亮,一片歡騰;會場外的廣場上,彩燈雲集,人山人海,紅光滿天,歡聲震地。龍燈、茶燈……燈燈新異;活報劇、詩朗誦……賞心悅目;放煙火、呼口號……震蕩人心。好一派空前未有的盛況!
此情此景,誰不為之歡呼雀躍?!此時此刻,誰不為之感慨萬端!紅軍代表、紅三軍團政委黃克誠激情難已,登上木台,朗誦了一首熱情奔放的詩作:
十四年前的今日。
蘇維埃聯邦在西方誕生;
今年的今日,
蘇維埃中國又在東方降臨。
這是全世界被壓迫階級解放的信號,
這是中俄工農頭顱熱血的結晶!
……
今日是十四周年的十月革命,
今日是中華蘇維埃的誕生。
我們要放下我們的工作,
到街上去――慶祝、遊行。
因為她呀!是我們奴隸們的救主!
因為她呀!是我們無產者慈愛的母親!
熱烈的提燈晚會,一直持續到次日淩晨,歡樂的人們唱啊、跳啊,久久不願離去……
“開國大典”後,11月9日上午,大會主席團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會議推舉了常務主席會議常駐主席團,選舉成立了提案審查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等。
下午2時,610餘名代表雲集葉坪謝氏祠堂大廳。先由項英宣讀中共中央和少共中央從上海發來的賀電。賀電熱情洋溢、鼓舞人心:“中華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不但是蘇維埃革命在它鬥爭與勝利的道路上最大的成績,它也將是全中國工農兵以及勞苦民眾的一盞指路的明燈,號召在帝國主義與國民黨鐵蹄之下的他們起來為推翻他們的敵人而鬥爭,而且也將是全中國民眾革命鬥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接著,項英又宣讀了全蘇大會致中共中央和少共中央的回電。然後,會議通過了全蘇大會《致全世界無產階級及被壓迫民族電》、《告中國工人與勞苦民眾書》、《反對日本出兵東三省通電》等。
接下來是大會的一個核心議程――毛澤東代表蘇區中央局的大會作政治報告。沒有現代化的音響設備,隻有一張土桌。但毛澤東那激昂洪亮、操湘潭口音的聲音卻震蕩大廳,激起了代表們火一樣的熱情和無限的希望。
次日,代表們分組對報告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討論。
接下來會議的議程是:
12日,項英作勞動法草案報告。
13日,休會。
14日,張鼎丞作土地問題報告。
15日,朱德作紅軍問題報告。
16日,周以栗作經濟政策報告。
17日,王稼祥作少數民族問題報告;鄧廣仁作工農檢察處問題報告。
18日,大會聽取關於蘇維埃憲法問題的報告。
11月19日,風和日麗,一片溫馨。葉坪廣場上,又一次洋溢著激越、歡快的氣氛。上午。閱兵台上,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雄姿煥發。閱兵台下,各軍代表器宇軒昂。在朱德的主持下,毛澤東、朱德將一麵麵鮮紅的獎旗,授予紅一、二、三、四軍和紅三軍團,紅六、七、十、十二、十六軍。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八位軍中元戎也接受了大會授予的金色獎章。
下午,代表們投票選舉產生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選舉結果:毛澤東、項英、張國燾、周恩來、盧福坦、朱德、瞿秋白、張鼎丞、鄧發、王稼祥、徐錫根、範樂春、陳紹禹、彭德懷、關向應、孔荷寵、方誌敏、任弼時、賀龍、沈澤民、譚震林、黃平、曾山、林彪、陳鬱、羅登賢、夏曦、鄧子恢、劉少奇、劉大潮、陳正人、袁德生、崔棋、屈登高、段德昌、葛耀山、彭執、陳福之、古大存、韋拔群、張華先、何叔衡、黃更生、胡海、滕代遠、蕭桓大、羅炳輝、陳毅、張雲逸、周以栗、盧德光、胡均鶴、徐特立、邵式平、洪紫清、劉光萬、餘漢朝、吳致民、劉建中、李宗伯、劉先元、王永盛、阮嘯仙等63人為中央執行委員,組成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關――中央執行委員會。
曆時14天的“全蘇一大”於20日舉行了閉幕式。毛澤東、項英分別致閉幕詞。毛澤東號召各級蘇維埃政府要組織廣大群眾致力於革命戰爭,用革命戰爭武裝自己,消滅敵人。
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土地法》、《勞動法》、《婚姻法》,以及關於經濟政策、紅軍問題、工農檢察處問題、少數民族問題等決議案。大會還發表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對外宣言》,《宣言》鄭重地向全國和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於193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節於江西正式成立了。她是中國工農兵以及一切勞苦民眾的政權,她是代替帝國主義與中國地主資產階級的國民黨的統治,並且繼續號召與組合中國勞苦民眾起來推翻這一統治的政權。”
最後,大會執行主席、江西省蘇維埃主席曾山宣布:“從今日起,瑞金改為瑞京,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
瑞金――瑞京――紅色首都!從這時起一直到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瑞金一直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中國蘇維埃運動的搖籃,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蘇區黨、政、軍首腦機關均設於此。這裏簡直成了中國的“莫斯科”!
20日晚,同開幕那天一樣,又有幾萬群眾提燈慶祝。歡天喜地,盛況空前……
“全蘇一大”勝利閉幕後,毛澤東等又肩負人民的重托,進一步商議了國家政權建設的有關事宜。
11月27日,召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瑞金的中央執委全部參加。會議一致選舉毛澤東為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項英、張國燾為副主席。
雖然在20多天前的“贛南會議”上毛澤東遭受排擠,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主席則肩負著為人民謀利益的千鈞重擔。強烈的責任感鞭策著毛澤東,他不敢稍事懈怠,無暇計較個人的得失榮辱,立即與在瑞金的副主席項英進行了“組閣”。
麵對這樣一件尚無先例、無章可循的陌生事情,兩位走馬上任的蘇維埃共和國領袖人物一時竟有點茫然了。在朦朧的馬燈光中,毛澤東在沉思著。忽然,他茅塞頓開,對項英笑道:“我看,就叫人民委員會吧!”他又解釋道,“蘇聯老大哥是這樣稱謂的,成事在人嘛!”項英欣然點頭同意。他們議定:蘇維埃中央政府設人民委員會,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行政機關,毛澤東兼任人民委員會主席(相當於總理),項英、張國燾兼任副主席(相當於副總理)。
人民委員(相當於國務院)下設十個人民委員(相當於部長),其名單如下:
外交人民委員:王稼祥
軍事人民委員:朱德
勞動人民委員:項英(後鄧振詢)
財政人民委員:鄧子恢(後林伯渠)
土地人民委員:張鼎丞(後胡海)
教育人民委員:瞿秋白(徐特立代職,因瞿本人在上海)
內務人民委員:周以栗(後何叔衡)
司法人民委員:張國燾(梁柏渠負實責)
工農檢察人民委員:何叔衡(後項英)
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鄧發
此外,中央政府還設立了總務廳,廳長方維夏。蘇維埃中央政府在政府機構初具規模的同時,又建立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由朱德、彭德懷、王稼祥、林彪、譚震林、葉劍英、孔荷寵、周恩來、張國燾、邵式平、賀龍、毛澤東、徐祥謙、關向應、王盛榮15人組成,以朱德為“中革軍委”主席,王稼祥、彭德懷為副主席,王稼祥兼任政治部主任。
後來,隨著革命鬥爭的深入和革命工作的需要,中央政府的政權機構又有擴大。不久,又增設了國民經濟部、糧食部、審計委、臨時最高法庭、《紅色中華》報社、國家銀行、郵政總局、消費合作社中央總社、國家醫院、勞動與戰爭委員會、防疫委員會、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兵工廠、印刷局、出版局、總發行部等機構。
蘇維埃中央政府此時就設在瑞金葉坪的謝氏祠堂裏(正因為如此,葉坪便成為蔣介石的眼中釘。第四次“圍剿”失敗後,他更不斷派飛機轟炸葉坪。後為安全起見,1933年4月,黨中央、中央政府、中革軍委機關均遷至瑞金城外的沙洲壩)。葉坪謝氏祠堂的兩廂用木板隔成許多小房間,一個房間就是一個部。號稱一個“部”,實則除部長外,隻有兩三個工作人員。人員雖少,卻很精幹,辦事效率極高。
從此,各根據地的電報、信件、文稿、報告等等,像雪片一樣飛向瑞金,飛向葉坪!一道道紅色電訊、一條條緊急指示、一個個重要文件,又從這首腦機關飛向各地……葉坪,成了中國蘇維埃運動的心髒和中樞!
毛澤東領導下的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機構越來越健全,羽毛日漸豐滿!
毛澤東激動不已、浮想聯翩。他從他的誕生地韶山走出,走進革命“搖籃”井岡山,繼而又從井岡山的“搖籃”裏走出,建立了一個蘇維埃中央政府。
18年後,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人走進了昔日的帝王城――北京,領導全國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曆史是那樣的巧合,是那樣的神奇。
三十萬人同飲開國酒
1931年11月瑞金的開國大典後,中國革命經過18年的艱苦卓絕的曆程,終於推翻了南京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奪取了全國的勝利。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又迎來了在天安門舉行開國大典的莊嚴時刻。
1949年10月1日,不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是一個不平常的日子,而且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曆史上是一個不平常的日子。對於有五百年曆史的天安門來說,更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這一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之日,是中華民族的新生之日。
就在這一天,北平正式成為了北京,再一次成為國都。它告別了古老的歲月,重新煥發起青春的年華。
就在這一天,北京城裏30萬各界群眾來到了天安門廣場,迎接中華民族一個最偉大的曆史時刻的到來。
站在廣場上的有工人隊伍、農民隊伍、學生隊伍、機關幹部隊伍和其他各界代表。
在工人隊伍中,有一支隊伍是長辛店鐵路工人。
長辛店工人有著光榮的鬥爭傳統。早在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的早期共產主義知識分子鄧中夏等人就來到長辛店,開展工人運動,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傳播到工人中來。1923年2月7日,長辛店工人參加了京漢鐵路大罷工。京漢鐵路大罷工失敗後,長辛店工人繼續堅持鬥爭,終於在1948年底迎來了光明。
1948年12月14日,是長辛店鐵路工人永生難忘的日子。在這一天,受盡磨難的工人徹底脫離苦難、開始當家做主人。
這一天的清晨,太陽從永定河的對岸升起,耀目的曙光照亮了長辛店。人們開門一看,街頭巷尾站滿了穿著黃綠色軍裝、戴著軍帽的解放軍戰士。戰士們一聲聲“大叔”“大嬸”地打招呼,工人及其家屬個個喜笑顏開,奔走相告:毛主席的隊伍來了!
第二天早晨,工廠照例地響起了汽笛,工人們喜氣洋洋地上了班。軍事接管組的幹部對工人們說:“二七大罷工時,共產黨就在這裏領導,現在又回來了,從今天起,大家解放了!”
孫茂林、左士俊、杭寶華、孫寶玉等二七老工人們親熱地圍著接管組的同誌們,像見了久別的親人一樣高興地互相問候、談笑。高起、陳境等一些地下黨員看到接管工廠的還有自己的老上級,更是興奮。
老黨員楊寶嵩竟然找到了22年前領導過自己的蕭明同誌,激動得熱淚直流,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工廠剛剛開始恢複生產,接管工作組就提前發了解放後的第一次工資,那是黃燦燦的小米,還有烏黑發亮的煤,小米一次發了三四百斤。
這是自日寇侵華八年、國民黨反動統治三年多以來,工人們全家老小頭一次吃上了飽飯,嚐到了“家裏有糧,心裏不慌”的幸福滋味。
工人白慶華為了感謝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恩情,特意買了一張毛主席的大畫像貼在正屋當中的牆上,還配上了對聯。上聯是“人民解放太平年”,下聯是“民主政策樂安然”,橫批是“努力生產”。這是全廠工人們心情的寫照。
幸福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的。轉眼間,時間就到了1949年9月中旬。一天,工廠領導傳達了10月1日組織工人們進城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典的消息。
喜訊就像長上了翅膀,迅速傳開。整個工廠沸騰了。
工人剛剛學會唱的《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歌聲,在工廠、在宿舍區裏回蕩,不少工人上了白班接著又上夜班,領導轟都轟不走。
工人們覺得渾身都憋著勁,決心要帶著出色的生產成績進城去參加大典,去見毛主席哩!
9月30日晚12點,長辛店2000多工人出發參加開國大典。
他們都拿著紅紅綠綠的小彩旗,精神抖擻地集合了。老工人穿起隻有過年過節才穿的衣服,小夥子們別出心裁,學著當年紅軍戰士的模樣,人人頭戴一頂自己花錢縫製的藍色八角帽,顯得精神煥發。
這天晚上,長辛店的工人宿舍區,幾乎家家戶戶都亮著燈。人們沉浸在無比幸福的興奮之中。
10月1日淩晨兩點,參加開國大典的工人分乘兩列貨車向北京城進發。
一路上,雖然大家席地而坐在運貨的槽車上,但人人都覺得特別舒服,歡聲笑語滿車廂,兩車之間互相拉歌的歌聲此起彼伏。這邊唱“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歌聲剛落,那邊又唱起了“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嘹亮的歌聲,在夜空中聽起來十分嘹亮。歌聲震蕩原野,劃破夜空,迎來大地的黎明。
天蒙蒙亮時,火車緩緩駛進了北京前門火車站。
工人們高舉著標語,手揮著彩旗,排成八路縱隊,浩浩蕩蕩地向天安門廣場進發。隻見人人抬頭挺胸,高呼口號,豪情滿懷。
工人隊伍中的鑼鼓隊更是拉開了架式,鼓足了勁,敲打起來。似乎古老的京城也隨著這鑼鼓聲更加年輕了。
東方露出了朝霞,噴薄而出的一輪紅日,把天安門城樓鍍上了一層燦爛的金光,也照得工人的臉上更加笑容可掬。
在當天下午的閱兵式後,波瀾壯闊的群眾遊行開始了,工人隊伍走在群眾隊伍的最前頭。
他們沿途一路高呼口號,隊伍所到之處,一片掌聲。
歡天喜地的聲浪,遮天蔽日的紅旗,整個北京城沸騰了,整個中國崛起來了。
工人們興奮不已,他們胸中有千言萬語,但隻用了三句口號呼喊出了自己心中全部的感情和美好的願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中央人民政府萬歲!
毛主席萬歲!
京郊農民走進天安門
在天安門廣場上的農民隊伍中,有一支隊伍是北京南苑農民組成的。
北京南苑區是在1948年12月解放時建立的。隨後隸屬於中共北平市委和北平市人民民政府管轄。
剛剛解放的農民們,十分感謝共產黨和毛主席給他們帶來了翻身和幸福。他們獲得了土地、農具和房屋。田野上充滿著歡樂,響徹著嘹亮的歌聲。農民們的勞動幹勁和生產積極性十分高漲,決心多打糧食,支援解放軍,支援國家。
1949年9月底,南苑區委專門召開會議,組織農民代表參加開國大典。
全區參加開國大典遊行名額有1000多人,其中80%以上是翻身解放後的農民,其餘的是機關幹部、教師、工商業者、醫務人員等。
參加開國大典遊行人員的名額數字,很快分配到各村和各個單位。與此同時,又把抽調的幹部分配下去,每個村一至二人,負責傳達參加開國大典遊行的注意事項和要求,審定參加的人員,以及參加慶典和遊行的領隊等。
此後,各村和各位迅速到達所分配的地方,召集會議、研究方案、組織隊伍。
南苑區的最東南邊緣,有一個小村莊,叫石太莊村,有著光榮的鬥爭曆史。它是我黨建立的大興縣抗日民主政府五聯區主要的活動地區,建立黨的組織也比較早。
9月30日下午,石太莊村在研究誰去參加開國大典遊行時,年過花甲的老黨支部書記焦玉海首先報名要求參加。大家關心他,擔心他年歲太大,身體吃不消,都紛紛勸阻他不要參加,把名額讓給別人。
但怎麽說他,他也不同意。他很有感情地說:“正是因為年歲大了,趁著身體還可以時,參加開國大典去看看毛主席,看看中央和國家的那些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再也用不著擔心日本鬼子的討伐,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今後要跟著黨建設新家園,我怎麽能不去呢!”
他參加開國大典儀式,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回家後,他經常在黨員會、幹部會、群眾會上講述開國大典遊行的盛況,述說毛主席怎樣向遊行隊伍招手等,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他說,這是他有生以來最高興的一件事。
南苑區的小紅門村在研究參加開國大典遊行的人員時,村長王盛斌提議說:“在摧毀偽保甲,建立村政權,動員偽軍、警、憲人員登記,收繳社會上的槍支彈藥等工作中,村裏的小青年們出力不小,這回讓他們多去些人。”
這個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讚同,並決定讓青年團的村支部書記馬春榮為帶隊人之一。30多名準備參加開國大典遊行的青年人,個個喜出望外。他們找來鑼鼓,在村政府門前的廣場上敲打起來,一邊唱,一邊跳。村裏很多人都來圍觀,天已經很晚了還不離去。村幹部孫鳳寶、李月亭、黃寶貴等勸說他們回去休息,磨破了嘴唇也說不動他們。
直到深夜12點多鍾了,小紅門派出所所長高謙和村裏主要幹部以及治保委員會人員,研究節日保衛工作散會後,出來勸他們說:“你們應該趕快回去休息,明天好有精神參加遊行,因為時間已經不早了。再說你們也不能就這樣去接受毛主席的檢閱呀!要換上幹淨的衣服,還要讓家裏人給做點幹糧帶上,好在路上吃。”
經他這麽一說,這些人才回家去休息。
在村幹部會上研究時,確定第二天早晨六點鍾集合,七點鍾從小紅門村出發,以區裏來的同誌的手表時間為準。
然而不知道是哪一位心急的人做了手腳,把手表的時間往前撥了兩個多鍾頭,有些人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脫衣躺下睡一會兒,就聽到有人在街上喊:“參加開國大典遊行的同誌集合了!趕快到村政府集合!”
這時,天色還很黑,可是那手表的指針一點也不錯。沒一會兒工夫,準備參加開國大典遊行的人員,一個不差的全部到齊,每個人都穿上了整齊、幹淨的新衣服。經檢查,每一個人都合乎要求。
於是大家整隊出發。當他們到達指定地點時,還沒有別的單位來。他們搶了個第一。隨後,才聽到歌聲、哨聲和“一、二、三、四”的口號聲,知道別的村的隊伍也來了。
當時,南苑區政府對參加開國大典遊行隊伍安排是:10月1日上午9時,在永定門外侯莊集合,10點鍾到達指定地點――天壇西門;南苑鎮以北各村的隊伍,步行到侯莊;南苑鎮以南各村的隊伍,因路程較遠,8時前到南苑火車站,坐火車到永定門,再到侯莊集合,遊行結束後,再回永定門坐火車開往南苑。那次所坐的火車是沒有頂棚,隻有槽幫的大敞車。那些沒有出過遠門,沒有坐過火車的農民,上了火車以後,滿懷喜悅的心情直挺挺地站在車廂裏,從心眼兒裏高興。帶隊同誌怕車啟動後摔著人,讓大家坐下,可誰也不肯坐下,都想看看四周的景色。火車到達了永定門車站,又整隊趕到事先安排好的匯合地點。
時間還沒到9點,各村參加開國大典的遊行隊伍已經陸續到齊。
為了提前到達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報到地點,在清點人數後,便集合隊伍出發了。當到達天壇西門時,那裏已經有很多的人。
10點鍾,南苑區參加開國大典的隊伍準時在市裏同誌的指揮下,跟隨其他單位隊伍的後麵,往北向珠市口進發。
到達珠市口後,往東到磁器口又往北,進崇文門到東單,從東單再往西到了東三座門,就在東三座門西邊,長安街路南,這才算到了指定的位置。
就這一段不遠的路程,就足足花了3個小時,快1點時才到達。因為路上遇到許多參加遊行的隊伍,走走停停,有時又要跑一段。一切都要按計劃行事,哪個單位在前,哪個單位在後,誰在左誰在右,都有一定的次序,一點都不能錯位,完全聽從指揮進入大會會場。
在下午遊行時,南苑區的隊伍走過天安門前,人們不停地振臂高呼:
“毛主席萬歲!”
“中國共產黨萬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歡呼聲此起彼伏,在天空中震蕩著。
人們在歡呼的同時,兩隻眼睛凝視著天安門城樓上,淚水迷住了眼睛,就趕緊把它擦掉,隻想清清楚楚地看看偉大領袖毛主席,看看中央其他領導同誌。
為了能夠仔仔細細地多看兩眼,人們在天安門前站著不走,擠成了一團,有人的鞋子都被踩掉了,等工作人員催著讓走時,一看隊伍已經走了很遠,趕緊跑著去追趕隊伍,又有的人把鞋子跑丟了。
最後,隊伍已經離開天安門很遠,長安街上的西三座門都過了,大家還不時地回過頭來張望,希望能再看到毛主席一眼。
就在群眾遊行隊伍通過天安門時,善解人意的毛主席,在天安門的城樓上,從中間走到東頭,又從東頭走到西頭,頻頻向遊行的群眾招手,揮帽致意。在人們高呼“毛主席萬歲”時,他舉帽高呼:“人民萬歲!”
毛澤東那純正渾厚的湖南口音從擴音器裏傳出,聽得清清楚楚。
有些愛動腦筋、愛琢磨事的人事後提出,遊行群眾高呼“毛主席萬歲”時,毛主席為什麽高呼“人民萬歲”?有人回答說:“是毛主席要求人們把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保證江山永不變色。”
大家一致讚同這個意見,認為這種分析有道理。
天安門前一步三回頭
在參加開國大典的30萬人中,有一支人數很多的學生隊伍。
對於北京的學生來說,天安門太熟悉了。他們過去在這裏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過多次鬥爭。雖然國民黨的大刀隊,天天乘著大卡車,揮舞著大刀,殺氣騰騰地在大街上橫衝直闖,呼嘯而過,瘋狂鎮壓學生運動。但是,大家互相鼓勵和安慰:
“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天馬上就要亮了。”
盼啊盼,終於盼到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從西直門進了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學生跑到街上,唱啊,舞啊。《解放區的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響徹城區的每一個角落。
此後,學生們參加了北京市的清潔衛生運動,為整修天安門多次進行了義務勞動。
開國大典前夕,北京各大學的校黨支部和團組織,積極安排團員和進步同學,準備赴天安門參加開國盛典。
當時,北京有12所大學,參加開國大典達幾千人。
10月1日,當天剛剛蒙蒙亮,東方露出第一線曙光時,準備參加開國盛典的同學早早地就起床了,等著集合號令。
早上7時一過,學生會負責人就把隊伍組織好,拉出校門,開赴天安門。幾千名學生集合在西樹林裏等待著遊行。
當時,天安門前沒有寬大的廣場,更沒有人民大會堂、曆史博物館及紀念碑。現在紀念碑和紀念堂的地方是一片小樹林。
大家到了鬆林以後,拉開了隊伍,不停地唱啊,跳啊,一遍遍地唱《東方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大家手舉酸了,嗓子唱啞了,仍不停下來。
鍾聲響了三下,時間已到下午3點整,開國大典盛會開始了。大家翹首向天安門望著,指著說:“這是毛主席,朱德總司令,那是劉少奇,周恩來。”
還有誰?大家沒見過相片,認不得。互相猜著、問著。忽聽得禮炮震天動地響起,大家默默地數著一聲、兩聲、三聲……共28響。為什麽是28響?大家你望我、我瞧你,誰也回答不出來。
一個曆史係的學生驀然領悟道:“28響是象征著中國革命走過了28年的艱難曆程。”
有人說:“還是曆史係的有學問。”
在國歌聲中,大家看到第一麵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站在隊伍中,大家心如潮湧,激動萬分,默默地想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帝國主義統治下的屈辱日子一去不複返了。饑餓、內戰不會再有了。我們大學生也不會再過畢業就是失業的日子了。這是多麽來之不易呀!”一邊想著,一邊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一邊高呼著口號,一邊走過天安門。
大家一步一回頭,視線久久不肯從天安門離去。直到位於長安街石碑胡同口附近的西三座門才罷休。
遊行結束後,大家又準備參加當天晚上的遊燈晚會,便興致勃勃地折回到西樹林,等待著夜幕降臨。
天漸漸地黑下來了,提燈遊行開始了。
廣場上,數萬人每人手中提一個紅紙燈籠向天安門走去。九路隊伍,一路接一路。人人手提燈籠,高低錯落,遠遠望去,宛如一條蜿蜒蠕動的五彩繽紛的火龍。
活潑的大學生,邊走邊踩著歌曲的拍子,舞著手中的紅燈,像是跳龍舞。
大家跳著,舞著,一直到了很晚。
當天晚上回家後,大家徹夜未眠。回味起開國大典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幕情景,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縷晨曦。
遊行隊伍的訓練
開國大典上的群眾的遊行隊伍,是經過預先演練的。
開國大典的方案中,既有閱兵典禮,也有群眾隊伍的遊行。隨著大典的一天天臨近,軍隊在加緊訓練,參加大典遊行的群眾也抽空演練了幾次。
軍隊是訓練有素的隊伍,如果說他們的訓練很不容易的話,那麽群眾隊伍的演練就更難了。
第一次演練時,幾十萬人聚集在天安門。由於夜晚光線很弱,雖然廣場已安裝了三排24盞普通燈,圍牆的幾個門洞也裝上了吊燈和彎燈,甚至還有探照燈,但幾十萬人一練,隊形很快就亂了套,人與人亂擠在一起,誰也沒法到自己的位置。
擔任閱兵總指揮的聶榮臻見到這種局麵,發愁了。他對負責組織群眾遊行的蕭鬆說:
“這樣太亂了,不行,還要另想辦法才行。”
蕭鬆又急又煩,感到圖紙上設計的隊形隻能紙上談兵,拿來一用就亂。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用石灰漿規劃場地,編號碼,確定哪支隊伍站在哪一號磚上,如同戲院的座位一樣,按號入座。
這一主意果然行之有效。從此,天安門廣場上的方磚都編上了號碼。
為了遊行時指揮的便利,廣場上設有三個學生分指揮站、三個工人分指揮站以及一個市民分指揮站。各站都有電話通向總指揮部。
大會總指揮部則設在天安門前麵的東側。
在天安門西側則專門設有學生機關工人聯合分指揮部。
整個會場的指揮係統十分嚴密。
參加遊行的各單位還推選出領隊一人,副領隊若幹人。領隊和副領隊的左臂上都帶著紅色袖章。
領隊還要填一張簡單的表格。寫上單位名稱,參加大會的人數和領隊本人的姓名。
在進入會場時,領隊必須把表格交給入口指揮部。
這樣一統計,最後的得出參加開國大典的人數達30萬。
為了保證這30萬人在廣場上能秩序井然,有條不紊,總指揮部製訂了一份《入場須知》。其內容大致有:不帶鑼鼓、不化妝、不組織秧歌隊。隊伍迅速向會場行進;隊伍入場後,要聽從指揮;由糾察或聯絡員領隊入場,到達指定地點後,應即整理隊伍,嚴守程序,不得任意離隊。
自行車不得入場;各單位自備幹糧和飲水;除規定攜帶武器者外,其他人一律不得攜帶武器;如有臨時事件發生,應保持鎮定。糾察員負責維持秩序,聽候指揮部處理;注意衛生,不得在會場隨地大小便……
《入場須知》共規定了15條,確實考慮得很周到。
然而,考慮得再周到的事往往也會有疏漏之處。
北平第一任市委書記彭真在考慮開國大典上群眾遊行問題時,就發現了一個漏洞。
那是在開國大典前夕,天安門城樓上的休息廳裏正在召開一個各方代表大會,討論參加慶祝的各單位人數、成幾路隊形等問題,也研究了入場須知。
會議快結束鼓掌時,彭真突然提出一個問題:“如果遊行隊伍走過天安門後,在西三座門那裏散了攤子,怎麽處理?”
其他人誰也沒考慮到這個問題,沒有想到通過天安門後群眾中存在的鬆懈心理或留戀心理。
大家一聽彭真的話,真感到這是一個大問題。如果前麵的人把路堵死了,後麵的人走不動,都擁擠在天安門,豈不把整個開國大典弄得亂套了嗎?
見大家發愣,彭真打了個手勢,說:“我說應該這麽辦,即在東西兩側三座門要分別派人把守。特別是西三座門,要派責任心強的人。隊伍一出西三座門,就要督促他們跑步疏散。”
彭真講完後,當即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華北軍區司令部參謀長唐延傑。唐延傑則委派作訓處副處長王文治帶一個參謀去執行這個任務。
開國大典那天,果然發生了彭真所預料的情況。多虧事先有準備,不然,遊行隊伍非滯塞於天安門城樓下不可。
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誕生
人民共和國國徽,高高地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顯得無比莊嚴。
國徽,是一個國家特征的重要象征。
在征集國歌、國旗和國徽的方案中,新政協籌備會共收到國徽稿件112件,圖案900幅。然而,投稿者將國徽誤為國標,因此所有投稿者繪的都是和國旗一樣的國家標記的所謂國徽圖案。
經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組員和專家審閱,認為絕大部分不能采用。
大家討論後,請張仃、鍾靈兩人重新設計了幾十個國徽圖案,印製成《國徽圖案參考資料》。
此後,第六小組成員和專家又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
但是,新政協籌備的時間很緊迫,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考慮到時間很緊迫和現在圖案不理想的情況,建議在這次大會上暫不決定國徽。
這個建議得到了新政協籌備會常委會的同意。
9月25日,毛澤東在會上說:“國旗決定了,國徽是否可以慢一點決定,原小組還繼續設計,等將來交給政府去決定。”
大家讚成這個意見。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新政協大會主席團的決定,仍由馬敘倫、沈雁冰和原新政協大會國旗、國徽、國都、紀年審查委員繼續擔任製定國徽的任務。
周恩來直接領導這項工作。
這時被邀請參加這項工作的專家還有清華大學營建係主任梁思成,建築學家林徽音、畫家李宗津和建築專家莫宗江、朱暢中、胡允敬、張昌齡,羅哲文、汪國瑜、高莊、張仃、張光宇、周令釗、張正宇等人,由鍾靈負責聯係。
中南海的待月軒,是專家們經常討論和修改國徽圖案的地方。
在設計和製作國徽圖案的過程中,他們廣泛地吸收了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查閱和參考了國內外有關資料,擬出了一些草圖:
有人設計了以天安門為主要內容的圖案。
有人設計了以天安門為主體加國旗五角星圖案。
梁思成等人設計了以民族形式“壁”為主要內容並以綬帶連接齒輪和麥穗的圖案。
上述三類圖案最後送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審定。
常委會討論研究後,認為都不恰當,並指示以周令釗等人設計的圖案為主加以修正,另製圖案。
隨後,梁思成、張仃、周令釗等專家根據政協常委會的意見,綜合各種設計圖案的優點,采用建築上的正立麵圖來表現天安門,同時移動華表的位置使圖麵顯得更開闊、更莊重。在顏色上基本上用紅、金兩色,以符合我國民間喜慶時的傳統習慣。
這個方案提交國徽圖案審查委員會討論時,得到了多數人的讚成。
周恩來綜合大家的意見,決定以這幅圖案為基礎繼續加以修改。他還建議將麥稻穗設計成挺拔向上的形象。
會後,又由梁思成等人執筆,大家一起討論,經過反複修改繪製出一個既有中國特征,又莊嚴富麗、大家都滿意的國徽圖案。
1950年6月,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夏天到了。
新生的北京,夏日裏顯得勃勃有生機。
6月23日,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召開。會議經審查,同意國徽審查委員會的報告,通過了國徽審查委員會所擬定的國徽圖案,提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核準公布。
會上在審查國徽圖案時,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為這幅圖設計還不理想。
張治中說:“國徽的背景和大前門香煙的背景相類似,使人看了有不夠莊重的感覺。而且天安門是封建性遺物,又是非永久性的建築物,而國徽則是永久性的,是否考慮用別的東西代替?”
討論的結果,他的建議未被采納。應當說,他在國徽問題上的這種看法,是有不妥之處的。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召開第八次會議,討論通過了政協一屆二次會議所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設計圖案的說明》。
通過的國徽圖案是集體創作的,兼具以下幾個方麵的特征:
(一)形式和色彩莊嚴而富麗。
(二)以國旗和天安門為主要內容:國旗既可表示革命和工人階級領導政權的意義,亦可省寫國名;天安門則象征五四運動以來人民的政治鬥爭和在此宣告誕生的新中國,頗具“中國特征”。
(三)以齒輪和麥稻象征工農,麥稻並用,也寓含著地廣物博之意;以綬帶緊結齒輪和麥稻象征工農聯盟。
國徽圖案通過後,還需製作國徽浮雕圖案。
清華大學營建係的高莊,有幸接受了這項光榮的任務。
此後的一個多月,他在探索、試作、比較,反複修改……
在進行藝術造型過程中,他堅持政治性、藝術性、自然性和曆史性四個標準的統一,遵照周恩來提出的國徽形象要“向上”(表現新中國蓬勃向上)和“響亮”(色調要明快)的要求,並注意以實物比較和借鑒古代雕塑的表現手法,終於將國徽的立體模型塑造成功。
高莊塑造的國徽石膏模型,去掉了原圖案麥稻穗參差不齊,綬帶來龍去脈不清、缺少章法的弱點,解決了麥稻穗凹處留有缺口的問題,使整個圖案顯得更加剛勁、統一、莊重、穩定,成為一件政治上、藝術上都很成功的浮雕作品。這尊石膏國徽模型後來一直被高莊珍藏著。
8月18日,國徽審查組召開了有專家參加的討論會,一致通過了高莊製作的國徽石膏模型。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發布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圖案說明、使用辦法、製作說明。
它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征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與此同時,各報刊登載了國徽石膏模型照片,以及莫宗江據此繪製的“國微方格墨線圖”和“國徽縱橫麵圖”。
至此,莊嚴、富麗、輝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就正式誕生了。
它不但高高地掛在天安門城樓上,而且銘刻在億萬人民的心底裏。
為開國大典拍照的記者
共和國開國大典,在中華民族曆史上,是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莊嚴日子。
那偉大的瞬間,有多少顆激動的心,有多少張歡樂的臉啊。而更讓人難忘的是天安門廣場上那盛大的場麵;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主席那莊嚴的宣布時的情景。
如今,當我們打開曆史畫卷的時候,我們可以找到那一幅幅記錄曆史那偉大的一瞬間不朽的照片。
看到這些照片,人們自然會想起那位為共和國誕生留影的記者。她就是侯波。
自1949年起,她擔任毛主席和中央首長的隨行攝影記者達12年之久。在那4000多個日日夜夜中,她拍攝了成千上萬張照片,真實地記錄了共和國年輕時代的風貌。
她感到這些照片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前夕,領導人十分忙碌。9月21日新政治協商會議隆重召開,30日晚8時勝利閉幕。侯波一直負責會場的拍攝工作。當時不難看出,首長們是緊張的,麵孔是疲勞的,而仍然精神飽滿地與各界人士討論和製定著國家的根本大法。
當時侯波也很興奮,回憶起自己是個苦孩子,14歲到延安,是吃延安人民的小米長大的(毛主席語),知道老百姓所受的苦,也體會得出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那真是千千萬萬先烈的鮮血換來的。過去“三座大山”壓在中國人民頭上,沒人看得起自己。現在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了反動的統治,中國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就要揚眉吐氣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值得歡欣鼓舞的大事,怎不使人興奮,怎不令人激動!
當慶典的準備工作緊張地進行的時候,天安門城樓上一麵開會,工作人員一麵布置。
當時國家非常困難,沒有很好的條件,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打扮這個莊嚴的地方。首都人民以高度的熱情清除了天安門兩側和長安街等地的垃圾,拔掉了雜生的荒草,把天安門及廣場打掃得幹幹淨淨。雖然沒什麽裝飾,卻是樸素大方,八盞紅紅的宮燈給城樓增添了無盡的喜慶氣氛。
10月1日下午3時整,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宋慶齡和各民主黨派的代表人物走上天安門城樓,整個天安門廣場沸騰了。在廣場上奏起慷慨激昂的國歌,一麵“血”染的五星紅旗在54門禮炮震天動地的響聲中冉冉升向高空。
毛澤東向全國各族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侯波從照相機的鏡屏上看到天安門廣場上數十萬雙含著莫大幸福的眼睛和數十萬雙充滿感激的手,朝著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歡呼萬歲的情景,看到毛主席不斷地揚起雙手向大家高呼:“同誌們萬歲!”“人民萬歲!”心裏異常激動,按下一個個快門,搶拍了一個個曆史性鏡頭。
當時天安門城樓的圍牆不像後來那樣有欄杆,隻覆著光禿禿的琉璃瓦。侯波拿著一個120相機,捕捉著每一個珍貴的瞬間。
那時能得到一些膠片是很不容易的,必須節約著用,拍一張是一張。因而當時拍的照片,幾乎每一張隻有一個底片。
領導同誌則不喜歡給他們照,總是說:“給群眾多照些。”
幾十年後,侯波還記得拍攝開國大典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遊行隊伍那張照片時,周恩來正好站在侯波麵前,走過來拉住侯波的衣角,還不住叮囑她,別緊張,小心一點。
當時侯波激動極了,強忍著就要奪眶而出的淚水按下了快門。
這張珍貴的曆史照片有許多人都看見過,但卻極少有人知道有這樣一個使侯波終生難忘的故事。
在這位記者的鏡頭麵前,屹然站立著的是一群時代的偉人。他們的偉大,就在於他們來自於人民,理解人民,惦念著人民。他們的衣著、舉止是那麽的平凡。但他們的人格、胸懷和氣魄卻是無與倫比的偉大。
開國大典從下午3時一直持續到晚上9時,毛澤東主席一直在向歡呼的人群揮手致意,到晚間已有些支持不住,就彎腰伏在圍牆上。
這時,侯波站上了圍牆,兩個同誌扶著侯波的腿。當時她隻想著把中國人民當家作主人這段曆史記錄下來。
侯波曾拍攝過一張毛主席宣布共和國成立的照片,主席嘴是張著的,周圍站著其他領導人。
40多年後,侯波和徐肖冰辦展覽時,不少群眾一定要在這張巨幅照片下留影,說是可以感受到當年激動人心的氣氛。作為當年給毛澤東主席拍照的侯波,對此不禁為之感動。
幾十年之後,作為當年慶典的忠實記錄者,撫今追昔,不禁由衷地懷念那莊嚴而熱烈的時刻。在9月27日政協全體會議上發言的人,除有王國興、天寶等少數民族代表外,還有李任仁、阿裏木江、藍公武、趙壽山、李錫九、張軫、李達、林遵、範小鳳、鄧兆祥、張衝、黃琪翔、林礪儒、朱德海、朱早觀、田富達、汪世銘、羅隆基、劉善本、李承幹、楊承民、張學思、劉清揚等。
至此,大會發言結束。
當天,大會討論和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四個議案。
9月29日,政協大會討論和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全體委員名額、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關於選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規定、主席團常委會關於代表提案的審查報告待議案。
9月30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勝利閉幕。
葉子龍親手把代表證給毛主席戴上
1949年10月1日,當幾十萬各界群眾從城內城外準備趕赴天安門廣場時,人民共和國的領袖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開國前夕,毛澤東已從香山公園搬進了中南海的菊香書屋。不過,這時他仍保留著過去上午休息、晚上通宵辦公的生活習慣。
10月1日早上6時,天已大亮,毛澤東還在辦公室伏案辦公。
周恩來從天安門廣場回來後,又一次把電話打到毛澤東的衛士值班室,關切地問:“主席睡著了沒有?”
正在值班的衛士長李銀橋回答說:“還沒有啊。”
周恩來在電話中急切地說:
“你們要想辦法催他休息麽,下午二點還要開會,三點還要上天安門,你們要想辦法勸他早些休息。”
李銀橋走進煙味很濃的毛澤東辦公室,輕聲地把周恩來講的話報告給他,並勸道:“主席,早點休息吧。”
毛澤東並沒有馬上休息,直到把文件批閱完畢,才立起身子,走到院子裏散步,活動一下筋骨。
十分鍾後,在衛士們的護侍下,毛澤東上床入睡,並交待李銀橋:“下午1點鍾叫我起床。”
下午1點,衛士們準時叫醒了毛澤東,並準備好了毛澤東穿的參加開國大典的禮服。
毛澤東吃了飯後,便於下午二點準時來到勤政殿。
中央人民政府其他領導人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以及張瀾、李濟深、宋慶齡等和其他委員都已在這裏集合。
這是新選出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召開會議。
主席、副主席和各位委員宣布就職。
會議一致決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
在這次會議上,年僅51歲的周恩來被任命為新中國的第一任政府首腦――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下午2時50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們分別上車,車隊從勤政殿門口出發,出中南海東門,五分鍾後便進到了天安門城樓後邊的空地上。
下車後,大家又說又笑,相互招呼集合。
毛澤東作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自然是走在最前麵。朱德、劉少奇等按順序跟上。
從天安門城樓下到城樓上,要整整爬100步石台階。
毛澤東在衛士的攙扶下,沿著城樓西頭的樓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途中,毛澤東不時地停下來,等等後邊比他年歲大的領導人。
這時,毛澤東的秘書葉子龍突然發現了一個情況,讓他吃了一驚。原來他突然發現毛主席胸前的燙金紅綢條沒有了。
這紅綢條是登上天安門的代表證。
每位登上天安門的政協代表胸前都別有紅綢條,上麵印有佩戴者的名字。其中毛澤東主席和其他六位副主席印在紅綢條的名字是用金粉印上去的。
看上去十分明顯,六位副主席胸前的紅綢條都端端正正地別著,而毛主席胸前卻是光禿禿的。而且,開國大典上還有蘇聯攝影師專門來拍彩色影片。
怎麽辦?葉子龍感到問題的嚴重性。
他迅速走下樓梯,馬上找到鍾靈,讓他趕快補製一個代表證給毛主席戴上。
鍾靈受命後,立即跳上一輛吉普車,返回到中南海的工作室,在一張紅綢條上手寫“毛澤東”三個仿宋字,又迅速給三個字噴上金粉,沒有等墨幹,就跳上汽車,趕到天安門城樓時,毛澤東已走了一大半台階了。
鍾靈二話沒說,風風火火地跑上去,把小綢條交給了葉子龍。葉子龍急忙幫毛主席把紅綢條別在胸前。
參加政協的代表出入證和參加開國大典的證章,是書法家鍾靈根據周恩來的指示設計的。
鍾靈為政協代表出入中南海設計的證章,是圓形的,中間有一顆紅五星,分紅、黃、藍三種漆色。其中紅色最機密,可以隨時出入中南海各個角落;黃色可以到勤政殿;藍色隻能到懷仁堂。
設計這些證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等到工廠定型趕製出來時,政協會議快接近尾聲了。
中央秘書長在天安門主持開國大典
下午三時整,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準時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
播音員丁一嵐的實況播音已經開始:“毛主席來啦!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門城樓!”
頓時,天安門廣場上密集的人群沸騰起來,歡呼起來。
廣場上,聚集著工人、農民、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市民和城防部隊。
從天安門城樓遠遠望去,廣場上那無數麵翻卷的紅旗和標語匯成一片波浪起伏的紅色的海洋。
紅旗下麵,穿著各種顏色服裝的隊伍顯得五彩繽紛。人們都在以激動、喜悅、迫切的心情等待著一個偉大的神聖時刻的到來。
天安門城樓下,金水橋兩邊各搭起了一座高台。其中一座是開國大典的指揮台,另一座是蘇聯代表觀禮台。
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開始在麥克風前招呼:
“大會全體注意,不要喊!注意!注意!注意!今天是首都全體軍民各界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舉行大會。現在準備開會,請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同誌宣布大會開始。”
廣場上,沸騰的人聲很快靜寂下來了。
一位高高的個兒,滿頭銀絲,戴副眼鏡的老者走到了麥克風前。他,就是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
林伯渠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元老,他曾跟隨孫中山堅持革命鬥爭。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他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自己新的革命曆程。延安時期,他已擔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是中共黨內的五老之一。
林伯渠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典正式開始。
隨後,毛澤東主席走到麥克風前,用他那帶著濃重的湖南口音的洪亮聲音宣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
軍樂隊立即奏起了莊嚴激越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雄壯的樂曲,在天安門上空回蕩著。
國歌聲中,毛澤東開始按動電鈕升起國旗。
天安門整修工程負責人和旗杆設計者林治遠奉命站在毛澤東身旁協助升旗工作。升旗電鈕設置在一個三角架上。經工作人員指點,林治遠把三腳架放到了毛澤東所站立的地方。
當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請毛主席升國旗時,林治遠站在毛澤東的左側,悄悄地說:“請把電鈕向左轉動一下就可以了。”
毛澤東轉動電鈕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麵國旗在天安門廣場上空冉冉升起。
莊嚴鮮豔的五星紅旗升起來了。
她升起的是中華民族的自尊,升起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她向全世界莊嚴宣告和顯示: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隨著國旗的升起,天安門廣場上,人聲沸騰,彩浪翻滾,歡聲如潮。此時此刻,多少人為此而激動,為此而自豪!
當廣場上30萬人肅立致敬,注視著五星紅旗徐徐升起的時刻,54尊山炮齊放了28響。在禮炮聲如同報春的驚雷,在天宇間回響激蕩,震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把開國大典上偉大、莊嚴、團結的氣氛進一步推向了高潮。
據說,54尊禮炮表示當時已知的我國54個民族,28響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鬥的28年曆史。
開國大典的禮炮來自一支英雄的部隊。1949年8月1日,聶榮臻代表中央軍委,把第一麵八一軍旗授給了他們。
國外一些國家在舉行慶典活動時,一般鳴禮炮21響,就是最高的禮儀。在政協一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說禮炮要放28響,有人提質疑。
毛澤東在散步時,正好碰上了參加開國大典籌備工作的華北軍區作戰訓練處處長唐永健,對他說:“你給我起草個報告怎麽樣?”
“主席,您說。”唐永健二活沒說,欣然從命。“你起草一個關於禮炮28響的說明。”
很快,唐永健起草好了一份說明報告,呈送上去了。
毛澤東看到這份報告後,在上麵用鉛筆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開國大典上,禮炮隊由108尊山炮組成,分為兩組。一組裝填,一組發射,輪流作業,以縮短每響之間的間隔時間。所以,人們習慣上仍稱54尊禮炮。
108尊禮炮一字形擺開,背倚天安門廣場,靠在一截古牆邊,位置在前門附近。兩分半鍾之內,28響無頭空炮全部送入空中。
建國之後,在開國大典上鳴放過的山炮被收藏到博物館作為陳列的文物了。
共和國主席在城樓上莊嚴宣告
升旗和禮炮響過之後,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用濃重而激昂的湖南口音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他說:
自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政府背叛祖國、勾結帝國主義、發動反革命戰爭以來全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幸賴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人民援助之下,為保衛祖國的領土主權,為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爭取人民的權利,奮不顧身,英勇作戰,得以消滅反動軍隊,推翻國民黨政府的反動統治。
此時此刻,毛澤東主席似乎眼前浮現了往昔的一幕:
他想起了帶領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的情景……
他想起了在延安窯洞指揮全國抗日戰爭的情景……
他想起了冒著生命危險,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為了實現抗戰勝利後的和平、民主,毅然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