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46章 天安門風雨見證!如磐夜曙光在前(1)

  第一節 音樂堂事件突起,五二!

  運動燎原

  雖然天氣惡劣,但是接到開會通知的青年學生、職業青年和市民,仍然情緒高漲地湧進會場。

  當時的音樂堂是露天劇場。四周沒有圍牆,隻圈著一圈鐵絲網。

  一陣大風刮來,把孫中山遺像兩旁的旗子吹卷了角。

  台下石頭磚塊一齊向他打來,其中一塊擊碎了他的眼鏡,太陽穴旁被打出了血。

  警察對沈崇又進行了好一陣盤問和汙蔑,才將皮爾遜帶到警察局。

  這條小小的消息,像一根燃著的火柴投進了火藥庫。

  北平是中國青年運動的發祥地。

  中山音樂堂裏的特務打人案……

  1946年4月21日,星期天。漫天大風卷著塵沙,呼嘯著向北平城裏襲來。

  中山公園內的音樂堂裏,5000多各界人士正聚集在這裏舉行國大代表選舉問題講演會。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代表全國人民的利益,努力爭取和平民主,製止內戰。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親往重慶,與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10月10日,簽訂了《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1946年1月10日,在中國共產黨的一再堅持下,國民黨被迫同中國共產黨簽訂了《停戰協定》,並組成了由共產黨、國民黨和美國政府代表參加的三人小組和軍調處執行部。軍調處執行部設在北平,葉劍英作為中共代表參加。

  與此同時,根據《雙十協定》規定,在重慶舉行了有共產黨、國民黨、其他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代表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

  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鬥爭下,會議決定於1946年5月5日召開國民大會(簡稱“國大”),製訂憲法。

  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控製即將召開的國民大會,以繼續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在國民黨統治區大搞由國民黨一手包辦的國大代表選舉。

  北平市的60名國大代表候選人,均由國民黨北平市政府社會局指定。他們公然違反政協決議,拿著花名冊強迫市民履行公民宣誓,誰不宣誓效忠國民黨,就被取消公民權。許多青年對此十分不滿,但相當一部分中間群眾對國民黨仍抱有幻想,對其假民選的實質缺乏認識。

  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城市工作部及時指示北平地下黨把工作重點放在學生和知識青年身上,以帶動北平及華北其他方麵愛國民主運動的開展。這樣,北平地下黨學委決定在開展反甄審鬥爭的同時,以校友聯合會為骨幹,領導廣大青年學生,聯合各界群眾,開展反對國大代表偽選的鬥爭,進一步揭去國民黨反動派假民主、假和平的偽裝,教育人民和青年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直接領導鬥爭的是反甄審黨團,出麵發起組織這場鬥爭的是北大師大校友聯合會。1946年4月7日,北大師大校友聯合會召開了北平市國大代表選舉問題座談會。會議經過熱烈討論,達成如下一致意見:不同意現行的選舉法;反對公民宣誓,反對不民主的自上而下的官定選舉;不承認國民黨包辦的國大代表候選人。嗣後,又召開了第二次會議,討論了促進民主選舉的具體行動。在第三次會議上,正式成立了由40餘團體參加的北平市國大代表選舉協進會,通過了組織章程和《告全市同胞書》,選出了委員和執行委員,張豫苓任主席。

  為了擴大社會影響和爭取各階層的支持,還聘請了陳瑾昆教授、江紹原教授等10人為協進會顧問。

  4月18日,協進會在中山公園音樂堂召開國大代表選舉問題講演會,以便發動廣大群眾和青年參加,揭露國民黨政府包辦國大代表選舉的醜行。

  根據協進會執行委員擴大會議關於使講演會取得合法地位的部署,以張豫苓等人為代表到國民黨北平市政府社會局辦理了登記手續,又到北平市警察局遞交了請屆時到場維持秩序的呈文。

  4月21日,雖然天氣惡劣,但是接到開會通知的青年學生、職業青年和市民,仍然情緒高漲地湧進會場,臨近開會時已達5000多人。會場的紅色會標上寫著“北平市國大代表選舉問題講演會”。主席台正中掛著孫中山遺像和中華民國“國旗”,下邊貼著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歌》。主席台上下貼滿了各種標語:“取消公民宣誓!”“我們要自己提出候選人!”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協進會主要負責人張豫苓、徐偉、陳瑾昆、江紹原及一些新聞記者。

  當時的音樂堂是露天劇場。四周沒有圍牆,隻圈著一圈鐵絲網。

  講演會開始前,會場四周出現了一些流裏流氣的人,他們東張西望,上躥下跳,交頭接耳,像是在策劃著什麽罪惡活動。

  大會主席團意識到國民黨特務要搗亂,吩咐擔負糾察任務的成達中學高中同學加強警戒。

  下午2時開會,大會主席張豫苓致開幕詞。一陣大風刮來,把孫中山遺像兩旁的旗子吹卷了角。

  “把國旗弄好再開會!”台下一個特務挑釁地叫了起來,其他一些壞家夥也跟著哄叫。當張豫苓講到“我們要求民主選舉”時,台下特務竟狂呼“我們不要民主!”

  接著,在眾目睽睽之下這些特務罵起了大街。大會主席針對特務蠻橫無理的挑釁,籲請大家維持秩序,群眾報以表示支持的熱烈掌聲。

  突然,幾個雞蛋從會場後麵向主席台扔去,跟著便是石頭和磚塊,主席台上和前排聽眾都有人被擊中。

  台前的青年學生是抗日戰爭勝利後首次參加這樣的大會,見會場被破壞,激憤地高喊:

  “不許搗亂!特務滾出會場!”他們還敦促會場四周應邀前來維持秩序的國民黨憲警履行職責,這些人卻說必須有上邊的命令才能采取行動。很明顯,國民黨憲警特務已經串通好了。

  張豫苓致開會詞後,是朝陽大學陳瑾昆教授講演。因會場秩序亂,他本不想講了,但特務們的醜行激起了他的義憤。

  他冒著磚石的威脅,走到擴音器前,嚴肅地說:“我是無黨無派,是以中國人與本地市民的地位善意地說幾句公平話。”

  這時為躲避磚石剛剛避開的聽眾重新聚攏過來聽他講演。

  特務們又大喊大叫起來:“別聽他的!”“散會,散會!”

  陳教授提高了聲音,繼續講下去。

  他引用早已被國民黨反動派背叛了的孫中山先生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講過的話說:“近世各國所謂民權製度,往往為資產階級所專有,適成為壓迫平民之工具。若國民黨之民權主義,則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

  就在這個時候,台下石頭磚塊一齊向他打來,其中一塊擊碎了他的眼鏡,太陽穴旁被打出了血。

  老教授震怒了,他舉起雙手,高聲斥責道:“你們這幫特務、流氓,真不要臉!你們給國家丟臉!”

  這時特務們獸性大發,越打越凶,越打越近,大家忙把陳教授扶進後台。

  陳教授激憤地對向他慰問的中外記者和聽眾們說:“希望全中國人民都起來糾正這種為全世界任何國家所沒有的野蠻行動,希望今天到會的記者能把真相公布給全世界。”

  這時,特務更加肆無忌憚地進行逞凶搗亂。一個特務手拿木棍追趕一名職業青年,邊追邊喊:“截住!截住!”那青年跑了沒幾步,便被特務們圍住了。

  特務們用木棒猛擊他的頭部,打得他血流滿麵,隨即把他架走。還有一個特務,用汽槍射洋釘子,擊中一名女同學的頭部,使她血流如注,昏了過去。

  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次暴行中,有數十人慘遭毆擊。

  特務們打了人還不算,又跳上主席台,扯爛會標,撕下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歌》踩在腳下。他們搗毀桌椅,然後抓起桌椅腿和鐵器、木棍猛砸通向後台的門,企圖衝進後台繼續作惡。協進會的同誌忙用方桌把門頂住。

  這時,一個壞家夥將孫中山遺像摔在地上,並衝撞後台東仙門。守候在門邊的兩個人瞅準機會,猛地打開門,那家夥一頭撞進後台。聚在後台的青年們一擁而上。為了不給敵人以口實,有人建議:“別打他,給他照個相。”大家強忍憤怒,停住手,讓記者給他照了相。人們又從他的上衣口袋裏搜出一個證件,得知這家夥是三青團平津支團第五分團高工區隊副,叫劉成雲。

  一直袖手旁觀的反動憲警,這時卻來維持“秩序”和進行“調解”,要求放出劉成雲。經黨團研究,決定由大會主席張豫苓出麵,把劉成雲押送北平市警察局內城第六分局追查責任。但是,第六分局拒絕審訊暴徒,並以天晚不安全為由扣下張豫苓。其後因懾於社會輿論,於第二天清晨將張放出。

  中山公園音樂堂事件發生後,北平各家主持公道和正義的報紙都做了客觀的報道。然而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及其禦用報紙卻公然歪曲事實真相,把特務行凶說成“雙方爭奪會場,形成毆鬥”,還造謠說聽眾以無聲手槍將劉成雲擊傷。

  國民黨北平市政府引用中央通訊社的造謠新聞,發表了顛倒黑白的公告,並唆使特務在大街上公開撕毀據實報道音樂堂事件的北平《解放》三日刊(由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主辦),釋放了暴徒劉成雲,並加劇了對廣大青年的鎮壓,強令改組參加講演會的大中學校學生會,多方限製學生活動。北平青年麵對敵人的倒行逆施,沒有妥協和屈服,繼續堅持鬥爭。第二天,協進會在北海公園舉行了中外記者招待會,報告了中山公園音樂堂事件始末,憤怒地揭露和聲討了國民黨反動當局指使特務破壞群眾集會的罪惡行徑。協進會還編輯出版了《“四二一”音樂堂血案專刊》,散發到全國各地,並發表了《告全市同胞書》,要求國民黨當局嚴懲凶手,賠償損失,取消非法的國大代表候選人資格,實行民主選舉。北平市各大學教授也發起了簽名運動,拒不承認北平國大代表候選人。

  中山公園音樂堂事件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應。

  延安《解放日報》、重慶《新華日報》、張家口《晉察冀日報》等都在頭版頭條以《校場口事件在北平重演》等醒目標題進行了報道。在重慶的郭沫若、沈鈞儒、李公樸等66位著名人士緊急呼籲保障人權,嚴懲凶手,解散特務組織,並致函慰問陳瑾昆等受傷者。

  陳瑾昆教授在病榻上寫了《關於中山公園開會時的真相》、《莫要硬來,莫要耍賴》及長達萬言的《從法律上研究“四二一”事件責任》等文章,列出國民黨反動派20多條罪行,呼籲“全國人民一致起而主持正義,以懲奸邪,而維民主!”在事實的教育下,這位老教授對國民黨由失望到唾棄,最後毅然奔赴延安,投身革命隊伍。

  中山公園音樂堂事件用事實擦亮了廣大青年的眼睛,使他們看清了國民黨反動派假民主、真獨裁的醜惡嘴臉,喚醒了一些對國民黨仍抱有幻想的人,中間分子開始轉向進步。

  有個署名“北平一市民”的給協進會寫信說:“事實勝於雄辯,人民是心明眼亮的。”“在這次事件中,使我明白了三件事:第一是國民黨腐化了,生了一些特務分子的蛆蟲;第二使我明白了誰是人民的公敵;第三是民主勢力打不退。”

  在青年學生反甄審、反偽選鬥爭的鼓舞下,在地下黨工委、鐵委、平委的領導下,北平廣大青年工人和中老年工人一起開展了求生存、爭人權的鬥爭。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門頭溝煤礦工人反對封建把頭、爭取改善待遇的鬥爭,石景山發電廠工人要求增加糧食的罷工鬥爭及豐台站鐵路工人抗議國民黨軍官槍擊工人的鬥爭。

  這些鬥爭,在政治上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提高了廣大青年工人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認識,在經濟上也取得了一定勝利。

  聖誕節北大女生遭到美國兵強奸

  抗日戰爭勝利後,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反動和侵略中心的美帝國主義,將侵略魔爪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伸向中國,妄圖把中國變成美國獨占的殖民地。外強中幹的國民黨政府為了發動內戰,消滅中國共產黨和人民革命武裝,在全國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不惜充當美帝國主義的兒皇帝,演出了一幕幕賣國醜劇。早在抗日戰爭時期,美國在援助中國抗日的旗號下,就已經在國民黨統治區獲得了許多特權。抗戰勝利後,又先後取得了中國的某些領土權和領空權、內河及沿海航行權。1946年11月4日,美蔣雙方簽訂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簡稱《中美商約》),不僅把美帝國主義在中國取得的許多特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還取得了大量新的特權。這個全麵出賣中國主權的條約標誌著國民黨統治區實際上已成為美國的殖民地。中國人民憤怒地將《中美商約》稱為“新二十一條”,把簽約這天定為“新的國恥紀念日”。隨後,國民黨政府又同美帝國主義簽訂了《中美空中運輸協定》《中美關於經濟援助之協定》等一係列補充協定使《中美商約》的有關條款更加具體化。

  美帝國主義推行扶蔣反共、變中國為獨占殖民地的對華政策,不僅出錢、出物資幫助國民黨政府發動全麵內戰,而且派出大批軍隊在中國駐紮。據統計,日本投降後,美國駐華部隊達11萬人,空軍三個大隊,還有由5000餘人組成的美國軍事顧問團。他們以國民黨政府太上皇自居,在中國領土內撞(開車橫衝直撞)、殺、搶、奸,無惡不作,犯下了累累罪行。僅據北平、上海、天津、南京、青島五市統計,1945年8月-1946年11月的15個月中,美軍製造各種暴行達3800多起,中國人民死傷3300人以上。正如《解放日報》所揭露的:“一年以來,在中國境內哪一天沒有了美軍的暴行太陽就不下山。”

  1946年12月24日,西方傳統節日聖誕節在即,美軍暴行也達到了近乎瘋狂的程度。當晚8時半許,北京大學先修班19歲的女學生沈崇,赴平安電影院(今東單兒童電影院)看電影,路過東單廣場時,美國海軍陸戰隊伍長威廉士?皮爾遜和下士普利查德,突然像餓狼一樣撲過來,把沈崇拖進附近的小樹林。沈崇大呼救命,恰被一個過路行人聽到,急向國民黨北平警察局內七分局一段報告。警察趕到肇事地點後,普利查德已逃走。但是,奴性十足的警察不首先問明情況,緝拿肇事美兵,卻凶狠地打了遇害同胞一記耳光,並喝斥道:“你究竟賺了他幾塊美金?”“誰賺他美金,我不認得他,他侮辱了我……我是大學生。”沈崇悲憤地回答。“大學生不會不懂英文,他說的話你給我翻譯一句。”警察說完這話後,換了一副笑臉,恭請皮爾遜說一句英文。狡猾的皮爾遜眨了眨眼睛說:“She is my friend。”“她是我的朋友。”沈崇照著翻譯。“啪!”又是重重的一記耳光。“媽的!你說不認得他,他不是說你是他的朋友?”“這是我翻譯他的話。”警察對沈崇又進行了好一陣盤問和汙蔑,才將皮爾遜帶到警察局。這就是震動全國的“沈崇事件”。

  第二天,北平民營通訊社亞光社獲悉這一消息,於當天下午發了一條新聞稿。這使國民黨北平當局感到惱火和緊張,急忙電告國民黨中央社,請其通知各報切勿刊登這條新聞,企圖封鎖消息。但是,北平幾家具有正義感的報紙,在12月26日照例刊登了亞光社發的新聞。《新民報》還別出心裁,將中央社通知各報緩登亞光社新聞稿的“啟事”,也改編為新聞登了出來。

  這條小小的消息,像一根燃著的火柴投進了火藥庫,北平青年積壓在心頭的怒火,不可遏止地燃燒起來。12月27日,在北京大學沙灘操場的民主牆上,抗議美軍暴行的大字報鋪天蓋地。有一首詩,每個字有拳頭大小,集中反映了北平青年學生的憤怒心情。

  在中國的土地上,

  兩個美國兵,

  把一個中國的女大學生

  拖去――強奸了!

  涼血的才不憤怒!

  奴性的才不反抗!

  ……

  美軍必須滾蛋!

  美軍必須滾蛋!

  美軍必須滾他們的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