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37章 睡獅怒醒盧溝橋!鐵蹄踐踏天安門(25)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日本海軍給帝國的決策者獻策,建議應取消以往以“討伐第29軍”為第一目的、“懲罰中國”為第二目的方針,把“懲罰中國”作為作戰的惟一的目的。他們叫囂集中兵力在上海會戰,在中國的要害腹地給予猛力一擊,“置中國於死地”,盡早結束中國戰爭。

  這時,作為海軍次長的山本五十六早把“戒煙”的事置之腦後,他開始時刻關注中國戰局的發展。

  於是,便有了由海軍直接發動的淞滬之戰。此戰曆經三個月,中國的幾十萬大軍潰不成軍,使上海市區陷於敵手。

  在整個日本對華戰爭的初期,山本為日本順利增兵做了積極大量的工作,他調動海軍航空兵,支援陸軍,在前線進行俯衝轟炸,對中國內陸城市進行遠距離轟炸。

  山本的凶殘和野蠻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戒煙是絕對的騙人術。

  當鬆平恒雄在山本積極參加了對中國的作戰後,拿出了為他保管的雪茄時,山本說:

  “你落後了,我已經在一個月前就開始吸煙了。”

  山本把自己的命運牢牢地拴在日本帝國的戰車上,不可能有一個站在帝國對立麵的山本五十六。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日本帝國主義征服亞太、稱霸世界充當了罪惡的急先鋒。

  我們在此剖析山本五十六的靈魂與行動,隻能得出一個結論:日本國內的所謂“擴大派”與“不擴大派”,其實質是一個派:侵吞中國,擊垮中國。

  中國抗戰勝利前夕,山本在南太平洋布幹維爾島上空一命嗚呼,魂飄大海。

  人總是這樣,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將自己的“黑匣子”奮力摔出,一生的謎也就隨之解開。

  侵華戰爭部署正在付諸行動

  毫無疑問田代皖一郎中將是醞釀盧溝橋事件的積極參與者,但是,他沒有聽見盧溝橋的槍聲。當時他病了,心髒瓣膜出了毛病,情況非常不妙,住了院。對於他來說,這是終身的遺憾。劊子手離開槍聲那是非常寂寞的。

  在日軍刺刀的戮殺中,盧溝橋的事態一天天擴大。田代皖一郎的病情也一日比一日惡化,他報了病危。

  這位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官病得絕對不是時候。太平洋帝國的這場侵華戰爭需要他,他也需要在這場滅絕人性戰爭中作充分的淋漓盡致的表演。現在呢,兩廂失望。據說,田代皖一郎躺在病床上念念不忘給盧溝橋派兵的事。

  戰爭的惡棍未圓自己的夢,隻有讓他的接班人去續夢了。

  香月清司中將走馬上任。

  這位繼任者就職的日子很可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7月11日。

  這一天日本政府正式發表了“向華北派兵”的聲明。那是清晨四點半鍾,往日的這時,他肯定還在酣睡。誰曉得這天他起床了,且已經做完了洗漱的一套程序。電話鈴響了,很急促,他好像意識到有什麽出乎尋常的重要事情,在抓聽筒時手有些顫抖。是人事局局長的電話。

  “香月老兄,應該先向你祝賀。你已經成為中國駐軍的第二十三任司令官了,今天就到達天津上任。”

  對於就任駐屯軍司令官香月並不太感突然,田代皖一郎病重住院後政府有關頭目曾經打過招呼,有意讓他去接任。使他覺得突然的是今天就去天津,這是他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的。

  “我可是連換洗的褲頭都沒有準備呀,今天就到天津恐怕來不及。”他幽默地開著玩笑,也許他很高興。

  “你不可能不知道政府今日就給華北派兵一事有重大舉措要公布。這個關鍵時刻駐屯軍不能沒有首腦。什麽準備都不能做,設法弄一張去中國的飛機票就行了。記住,是馬上!”

  “是,今天就去上任!”完全是服從命令的軍人口氣。

  就這樣,日本教育總監部部長香月清司從這一刻起成為日本駐屯軍司令官。

  天一亮,他就開始奔忙了。先是到陸相官邸見了陸相,討到了指示;之後,又來到參謀總部見了參謀總長,聽取其訓誡。他們在談話後幾乎都要這樣說:今天就飛向中國。

  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日子對帝國來說是多麽關鍵的時刻。

  但是,11日香月並沒有到達天津。天不作美,機票到手後,氣候驟變,能見度低,無法起飛。也巧,飛機這時出意外故障,需要修理。

  他不得不在東京滯留一夜。

  當晚,他聽到了政府發表的向華北派兵的聲明。新任司令官的熱血沸騰了,一股股熱浪直衝腦門,他躍躍欲試,睡意全無,索性坐起來等著天亮。這個聲明他應該在中國聽到才對。司令官的心飛走了,不是到了田代皖一郎的病榻前,而是到了盧溝橋前線,那兒槍聲被掩埋在彌漫的硝煙裏……

  12日,香月從東京飛往天津。

  同行的還有新派到中國駐屯軍的參謀堀毛炮兵中佐、橋本炮兵中佐、營波步兵中佐。這夥按捺不住狂心的好戰者在飛機上就討論起了如何對華北進行全麵戰爭的問題,他們一致的意見是:對“傷害日本帝國威信”的中國軍隊必須盡早地進行懲罰性的殲滅。

  飛機在漢城小停,香月與駐朝鮮軍司令官小磯國昭大將會麵,征求小磯對自己開展工作的意見,小磯的贈言是:征服中國的惟一的辦法是用強硬的態度摧垮其精神支柱。香月問道:“什麽是中國人的精神支柱?”小磯沒有作正麵回答,隻是說:“讓他們永遠記住自己是東亞病夫。”香月心領神會地點點頭,完全明白。

  12日11時,天津上空飛機轟鳴。香月在四架戰鬥機的護衛下,飛抵天津。

  這時,關東軍的副參謀長今村均和參謀田中隆吉、遷政信已經等候多時了,他們給香月帶來的囑咐是:對於中國除了征服還是征服。

  香月表示了自己的態度:我的方針就兩個字:“強硬!”必須達到的目的是:“堅決嚴懲暴虐的中國人。”

  後來,若幹年後香月這樣回憶了他這次走馬上任時的思想活動:“在離開東京前,我認為我自己在要擴大的考慮之中,作為軍隊,即使進行交涉,也必須考慮作戰,作戰製勝是第一位的。”

  香月是領會帝國意圖的忠實信徒,他在跑步進行戰爭準備。

  到天津的當天下午3時,他就召集主持駐屯軍全體人員參加的幕僚會議,討論從此刻開始的戰爭行動計劃。就在開會之前,他單獨聽取了橋本群的匯報,對盧溝橋的戰況已經有了基本的掌握。在這個會議上,香月發出了他上任後的第一個對華北作戰命令:“全軍隨著增援部隊的到來,做好適應對華全麵作戰的準備。”如何適應,就是這次會議的主題,與會者從各自管轄的範圍出發,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措施。步兵旅團長河邊正三接到這個命令後,仿佛得到了騰空飛翔的翅膀,完全是一副渴盼已久的得意神情,他說:“過去的交涉已失去作用,現在要轉移到純軍事作戰方麵來。”他狂妄地建議:今晚就襲擊盧溝橋。

  幕僚會議開得十分熱烈,也許由於與會者野心太大,胃口貪婪,討論到夜半,也未形成一致意見。直到次日淩晨才做出了《7月13日的中國駐屯軍情況判斷》,對今後的行動計劃作了具全安排。

  13日天剛放亮,陸相和參謀總長的案頭就放著用緊急電報發來的關於這次幕僚會議的情況報告。

  “報告”中規定了進入華北各日軍的位置:

  ――軍仍以公正態度要求冀察方麵實行此次協定,為此,如有必要可能行使兵力。日軍將第一次所增加的兵力(包括第20師團)合並使用,必要時一舉殲滅第29軍。主要部隊的集結位置是:河邊旅團主力在豐台通縣間,其中北平城內和天津步兵各一個大隊,並以步兵兩個中隊和一個小隊警備北寧鐵路。獨立混成第11旅團位於順義。獨立混成第1旅團位於通縣,航空隊位於天津和通縣。第20師團位於天津。

  “報告”中提出了對29軍各部隊的製服辦法:

  ――如認為第37師沒有誠意,即要求其退到河北省南部地區,若其不同意,即行使武力。如29軍的其他部隊和37師協同行動時,則使其一並撤退。

  “報告”向冀察政務委員會提出七項要求:

  ――(一)徹底執行鎮壓共產黨的政策;

  (二)罷免排日要人;

  (三)撤去駐在冀察的中央係統各機關;

  (四)從冀察撤去排日團體,如藍衣社、CC團等;

  (五)取締排日言論及宣傳機關和學生、民眾的排日運動;

  (六)取締學校、軍隊的排日教育;

  (七)對北平的警備將來由公安部隊負責,城內不得駐屯軍隊。

  如不答應如上要求,即要求解散冀察政務委員會和29軍撤出冀察。

  “報告”部署了作戰的具體步驟:

  ――待關東軍、朝鮮軍增援部隊到達後,在7月20日前後完成作戰部署;保證隨時可以開始戰鬥。作戰一開始,先以主力攻占北平附近,然後根據情況,可能進入保定、馬廠一線。預計未來根據形勢,中央軍可能進入德州、石家莊一線。如確認中央軍北上,在要求其撤出河北之同時,準備與之作戰。29軍在作戰時以一部兵力進入八達嶺附近,阻止來自平綏線方麵之敵,以有利於中央軍的主力作戰。

  這個“報告”是日本中國駐屯軍很完整具體的一個作戰計劃,以後所擬定的作戰計劃和作戰行動,大體上都是在此基礎上製定的。

  香月清司在他後來的回憶文章中承認:這樣一來,戰爭一定會擴大,其結果要變為全麵的戰爭。

  7月的北平之夜,每一棵樹、每一棵草都在星月下顫栗。

  黑色的地平線無始無終。

  日軍很快就把作戰部署變成行動。

  7月12日,十列運載著日軍的兵車,分載著各種部隊、附戰車、汽車、彈藥等,由山海關陸續向西開,至傍晚已有五個列車到達天津附近;

  同一日,800餘名日軍乘戰車、炮車和載重車,由通縣向北平運動;

  盧溝橋附近的日軍仍未依約撤退。

  第七節 步步退讓終難忍,睡獅怒吼創新聲(一)

  蔣介石忙扔掉芭蕉扇,接過電報看起來,顯得有點急不可耐。

  隨員報告宋哲元,橋下出現了地雷。

  整個廬山靜極了,仿佛隻有一個聲音在輕輕地猶如蠶吃桑葉似地在響動著,那是陳布雷在奮筆疾書……

  “請看,這就是我打的彈痕。”絹村初雄一邊說著,一邊將幾張彩色照片遞了過來。

  隨著戰爭的逼近,空氣也變得幹燥起來,仿佛劃根火柴滿世界“嘭”一聲都會起爆。

  深夜,官兵們每人攜帶一小壺汽油和一盒火柴,大汗淋漓地衝進了機場。

  一隻倒下的石獅,一座憤怒的石碑。它身上記載的不僅僅是強盜的罪惡,還有中國軍人的輝煌。

  廬山別墅區不消失的電波

  宙宇似的廬山牯嶺海慧寺別墅寂寞無聲地躺在徐徐的山風裏。從別墅裏伸出來的小路上,有幾隻山雀在悠閑地挪步覓食,就連警衛士兵走來,它們也不怯生,依舊忙著吃食,它們餓極了。

  廬山別墅區最熱的季節整個氣氛就一個字:靜。

  當然,別墅裏麵就不定然了。

  蔣介石仰臥在躺椅上,雙目微閉,嘴角輕抹著一縷不易覺察的愁雲。他在沉思什麽……這已經是盧溝橋事變的第四天了。蔣還沒有完全弄清楚裕仁天皇拋到中國的這隻悶葫蘆裏到底裝的是什麽藥。毒藥?良藥?當然他相信不會是良藥,但真要他斷然結論這個島國投來的就是置中國於死地的毒藥,他看還不好這麽武斷。毒藥也是分等次的,能把你毒得昏迷不醒,也能把你毒得半死不活,以至毒得一命嗚呼,蔣某人再糊塗也不會相信日寇能夠發善心,給中國送來友誼。可要讓他橫下一條心去和日軍決一死戰,他似乎還缺少這種快刀斬亂麻的決心。

  矛盾的心態加深了他對日寇的氣恨。從仰身躺變成側臥,雙腿曲蜷起來,眼仍然沒有睜開。沒有頭緒的沉思使他非常煩惱。

  天氣太熱,悶得心慌,他讓服務員打開了窗子,順手拿起放在茶幾上的芭蕉扇搖起來,有氣無力地搖著,搖著……仿佛要把不屬於他的所有思緒一概搖走。

  他的眼睛始終未睜。

  陳布雷悄悄地走進來。他手裏拿著文件夾,在蔣介石身旁止步,打量著總裁。當他判斷他確實沒睡時,又往前走了一步準備說話。沒想到蔣介石搶先他一步開了口:

  “布雷,有事嗎?”

  蔣閉著眼從走路、動作的聲響中就能辨出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這也是一種本事。

  陳布雷忙遞上一份電報,說:

  “宋哲元發來的,剛剛收到。”

  蔣介石忙扔掉芭蕉扇,接過電報看起來,顯得有點急不可耐。剛搭眼一看,他的眉毛就皺了起來……

  宋哲元給蔣介石報告了目前與日軍達成“停戰協定”一事,逐一列出了所答應的日方幾項要求:同意向日軍道歉,並保證類似事件今後不再發生;宛平城內和橋頭不駐中國軍隊;取締抗日團體,等等。

  蔣介石是按捺著時刻都會爆發的怒火看完電報的,他將電報向桌子上一扔,隨手抓起芭蕉扇搖起來,說:

  “這個宋哲元簡直昏了頭,誰讓他簽訂和約的?出賣國家,他宋哲元就那麽輕而易舉地答應了!布雷,請你馬上通知日本駐華大使,任何和約,未經中央核準者,一律無效!”

  蔣介石抗日的最後決心雖然一直未下定,但是從事變一開始甚至可以說從日寇的鐵蹄一踏進中國的領土起,他就明白一條:任何時候對日寇都不可失去警惕性的。為此,在事變一發生時他就特地給宋哲元發了那份要他“固守勿退”的電報。現在看來,宋哲元並沒有按照他的要求行事,起碼是領會不深,貫徹不力。

  這僅僅是蔣介石的推斷而已,其實,宋哲元有他自己的思路和心跡。對於蔣的電報也許他領會得很透,不是不辦,而是時候未到;也許他壓根兒就把那份來電當成一張廢紙,不屑一顧。總之,蔣眼裏的宋,或宋眼裏的蔣,都不是隨意捏揉的玩物。

  看到自己的電報像廢紙一樣被宋拋去,蔣介石很惱火,巴不得將宋哲元召喚到眼前,責問一通。轉而,他又一想,不妥。火氣再大也難以把宋哲元已經放進日軍設置的河道裏的船扳回來,現在急需要做的是設法讓他立馬刹車,不再前行,於是他把秘書叫來,說:

  “布雷,馬上給宋哲元回電!”

  他開始口述電文,陳布雷記錄:

  “倭寇不重信義,一切條約皆不足為憑,上海(1?28)之戰,本於開戰前已簽和約,乃於簽字後八小時仍向我滬軍進攻。此為實際之經驗,特供參考,勿使己受欺。”

  電報發出後,蔣介石沉重的思想包袱並沒有減輕,從某個意義上講,內心深處的憂慮又增加了一層。和約已簽,自己又去責難宋哲元,會有什麽好結果嗎?說不定狼進了屋不消說,還給自己麵前壘起了一道高牆,求人解救的道被堵死了。

  蔣某人什麽時候遇到過如此多的矛盾?他的心確確實實一刻也無法安靜下來。他總覺得自己要做的事很多,很多,卻又無法做好任何一件事!

  “布雷!布雷!”

  剛剛發報歸來的秘書又被蔣喚到身邊曰:

  “你通知他們趕快到我這兒來開會。”

  “都是哪些人?”陳問。

  蔣點了一串名字。

  當日下午,汪精衛、程潛、陳誠等高級文武官員相聚在廬山這棟豪華的別墅裏,協商對策。會開得很短,短得有些匆忙,但極為重要。蔣介石的主持詞短到幾乎沒有一個多餘的字,他說:

  “盧溝橋地區的局勢嚴峻得不容我們有絲毫的疏忽,請各位來就是要協商一個大家都必須遵循的對策。”

  你一句,我一句,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依據,但是誰都沒有超越出蔣介石的思考範圍,他們都能揣摸到蔣的心裏去。所以很快就確定下了這樣一個方針:應戰而不求戰,作和戰兩手準備,力求局部解決,萬不得已時不惜一戰。

  蔣介石說:“基於這個方針,我們應擴大作戰的動員範圍,做些準備。”

  為此,他簽發了以下幾個命令:

  命令駐防陝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蘇的國民黨軍隊,向以鄭州為中心的隴海、平漢兩條鐵路線集結;

  命令山東省政府主席、第三路軍總指揮韓複榘擔任津浦路北段的防守;

  命令平漢、隴海、津浦三鐵路局集結軍用列車,各汽船公司將船隻回航到指定地點備用;

  命令在南昌的中央軍飛機30架立即編隊飛行北上;

  命令孫連仲所部和龐炳勳之第83師集中在保定,準備在永定河與滄縣至保定線作戰。

  當晚,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

  “戰事勢必擴大,不能不亟謀應付之方。”

  如果以為蔣介石有了這“應付之方”就萬事大吉了,那就大錯特錯。他最擔心的還是盧溝橋前線,具體地說就是宋哲元,這老兄腦子裏缺根弦,必須時時提醒點他。這樣,就有了這一天蔣發給宋的又一份電報,電文為:

  “盧案必不能和平解決。無論我們允其任何條件,而其目的則在以冀察為不駐兵區域與區內組織用人皆得其同意,造成第二冀東。若不做到此步,則彼得寸進尺,決無已時。中央已決心運用全力抗戰,寧為玉碎,毋為瓦全,以保持我國家之人格……此次勝敗全在兄與中央共同一致,無論和戰,萬勿單獨進行。不稍與敵方各個擊破之隙,則最後勝券必為我方所操。請兄堅持到底,處處固守,時時嚴防,毫無退讓餘地。今日對倭之道,惟在團結內部,激勵軍心,絕對與中央一致,勿受敵欺則勝矣。”

  蔣介石在電報的最後再次令宋哲元移至保定,免受日本人包圍和迫害。

  蔣介石在調兵遣將的同時,還讓外交部部長王寵惠會晤了日本駐華大使館參事日高信久郎和副武官大城戶。沒想到,日高先發製人,說:

  “我們剛剛奉了外務省命令,正要前往中方外交部會晤閣下,沒料到你們是捷足先登了。”

  王寵惠說:“既然如此,就請閣下現在就把準備好的話都說出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