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19章 唇亡齒寒頤年堂決策!臨危受命彭帥抗美帝(11)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後來在回憶這段情況時承認:自美國將“中國幹涉”問題列入聯合國大會議程以來,它就在不遺餘力地試圖讓聯合國通過決議將中國推上“侵略者”的被告席,但軍事上的失敗和印度等中立國家的停火呼聲使得美國政府進退兩難。僅僅是出於擔心失去聯合國多數支持的考慮,國務院煞費苦心地選擇了支持三人委員會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五步方案的做法。然而,“我們熱切地希望並且相信,中國人會拒絕這個決議,從而我們的盟國會回到比較清醒的立場,並追隨我們把中國人作為侵略者進行譴責。”

  1月13日,由於美國投了讚成票,聯合國第一委員會順利通過了朝鮮停火三人委員會關於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五步方案,即(一)立即實現停火;(二)舉行一次政治會議以安排恢複和平所應采取的進一步措施;(三)外國軍隊分階段撤出朝鮮,並采取措施以實現聯合國關於建立統一政府的決議;(四)在實現第三條步驟之前,製定出管理朝鮮和確保朝鮮和平與安全的臨時性辦法;(五)由美國、英國、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國代表舉行會議討論遠東問題,其中包括台灣問題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

  不論艾奇遜事後如何自吹自擂,承諾讚同撤退外國軍隊,特別是同意把台灣問題與朝鮮問題連在一起來解決,這都隻能是美國領導人對朝鮮軍事形勢感到絕望的結果。如果中國方麵公開表示接受聯合國的這一提議,那麽吃虧的肯定是美國而不是中國。這是因為,五步方案關於討論解決中國的台灣問題以及它在聯合國的代表席位問題,都是中國政府夢寐以求的,對美國是極其不利的。而更重要的是,這時入朝的約40萬誌願軍作戰部隊,三次戰役減員已近10萬人。特別是大踏步向南推進後,補給線長達500公裏,有400公裏沒有空軍掩護,接連三次戰役又幾乎沒有間隙,不僅士兵疲憊不堪,而且糧彈供給早已發生嚴重困難,極大地影響了部隊連續作戰的能力。在這種形勢下,如果中國方麵接受停火提議,不僅可以把停火線置於漢城以南的三八線,而且可以使部隊得到充分的休整補充時間,包括讓一部分部隊用剛剛運到的比較現代化的蘇式裝備武裝起來。因此,剛一得知聯合國的停火提議,彭德懷就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可利用的機會,因而主張接受停戰。然而,毛澤東卻有不同看法。

  毛澤東未必不清楚彭德懷建議的用意。與國民黨打了那麽多年,停戰也搞了不止一次,打了停,停了打,兵不厭詐嘛。問題是,敵人是不是還有還手之力?注意到第三次戰役期間敵軍撤退之迅速,他深信前此關於美軍即將撤出朝鮮半島的情報是準確的。在他看來,敵軍已無還手之力,其下一步或者是“進行微弱抵抗,然後撤出朝鮮”,或者是“在釜山――大邱地區進行頑抗,一直到確信抵抗徒勞無益為止,此後將撤出南朝鮮”。既然如此,再打一仗,大局可定,是否還有必要與美國人就朝鮮的政治解決討價還價?何況,聯合國的五步方案固然對中國有利,但承認聯合國有權依據它所製定的原則在朝鮮建立統一政府,以及承認聯合國有權暫時管理朝鮮,對北朝鮮卻未必有利。幾天前因為彭德懷下令部隊停止南追,北朝鮮領導人以及蘇聯大使就與彭德懷爭執了幾乎一天一夜,最後還是斯大林來電肯定了彭德懷決定的正確,才結束了這場爭執。由此,毛澤東很容易想象到,一旦中國提出接受聯合國停火方案,在中朝之間會出現一種什麽樣的複雜局麵。因此,即使從中朝兩黨兩國關係的角度考慮,他也很難下決心接受這個停火方案。

  在征得了斯大林的同意之後,周恩來於1月17日致電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主席,明確拒絕這個五步方案。電報稱:“先停戰後談判的原則,隻便利於美國維持侵略和擴大侵略,決不能導致真正的和平,因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不能予以同意。”電報建議,必須在同意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和朝鮮內政由朝鮮人民自己解決的基礎上,再談判結束朝鮮戰爭和美國撤出台灣海峽等問題。

  中國的拒絕正中美國下懷。盡管印度等中立國家看出周恩來電報所提條件與五步方案仍有某些可接近之處,因而再次提出修正方案,但美國已不必再在這個問題上敷衍了。美國代表借機大談中國的“戰爭狂熱”,並迅速提出了“中國侵略朝鮮”案。2月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美國提出的譴責中國“侵略”的提案。與此同時,朝鮮美軍也由退卻而轉入大規模進攻。朝鮮戰場的形勢開始逆轉。

  斯大林警告說:不要拿美國人與蔣介石來類比

  為反擊美軍進攻而倉促發動的第四次戰役,前前後後打了將近三個月時間。由於敵人這次摸清了誌願軍還不具備一周以上的連續作戰能力,利用這一弱點,抓住機會大舉反擊,結果使誌願軍遭到入朝作戰以來的第一次挫折。不僅損失了5萬多人,放棄了剛剛占領不久的仁川和漢城,而且全線被迫後退了100多公裏,重又撤回到了三八線以北。

  還在美軍突然發動全線反擊之後不久,毛澤東就多少意識到自己前此對戰局前景的估計過於樂觀了。1951年3月1日,即在彭德懷趕回北京匯報了誌願軍兵力及補給等方麵所麵臨的嚴重困難之後,毛澤東致電斯大林,明確講到,由於我在朝鮮境內運輸線過長,沒有空中掩護,30%!40%的補充物資不能到達前線,再加上在朝鮮的9個軍減員10餘萬人,3個軍已無作戰能力,在前線作戰的6個軍也因得不到補充和減員過大而難以抵抗美軍進攻,因此,撤退到三八線已不可避免。鑒於美軍擁有火力上的強大優勢,並能獲得大量補充,“朝鮮戰爭有長期化的可能,至少我應作兩年的準備”。

  斯大林還在美軍進攻開始時,就明確表示過不應當放棄仁川和漢城的意見。但毛澤東提出的困難,很大程度上是與蘇聯有關的。特別是空中掩護問題,最初斯大林堅持蘇聯空軍不能越過鴨綠江,以後誌願軍的戰線向前延伸了,蘇聯空軍也把它的掩護範圍擴大到了清川江以北的朝鮮境內。可是,清川江以南還是完全沒有空中掩護。即使清川江以北,由於蘇聯人害怕讓美國抓住蘇聯參戰的證據,對飛行人員製定了種種清規戒律,空中掩護的效果也不理想。結果是,因為沒有空中掩護,不僅中國軍隊在前線幾乎隻能晝伏夜出,而且因為糧食彈藥接濟不上,作戰隻能打打停停。開始幾仗美國人懵頭懵腦,不習慣誌願軍的作戰方式,幾仗過後已經明白過來,掌握了誌願軍“禮拜攻勢”(士兵身上隻能背一個禮拜的糧食彈藥)和“月夜攻勢”(隻能在有月亮的夜晚組織進攻)的規律,因而很快取得了戰場的主動權。麵對這種情況,彭德懷明確提出,蘇聯空軍應當把它們的機場移到朝鮮境內來,至少能夠做到掩護平壤――元山線以北的後方補給線,否則補給問題難以解決。即使中國的空軍訓練好了,能夠參戰,也因為在朝鮮境內沒有空軍掩護,機場隨時修隨時炸,而沒有辦法飛到前線來協同步兵作戰。

  斯大林很清楚空中掩護的重要意義。在得到毛澤東的電報之後,他接連就這一問題做出了一係列決定:一、同意將原先設在中國東北安東地區的兩個蘇聯殲擊機師移到朝鮮境內的機場上去,“以便在前線的戰役中運用它們”;二、從蘇聯再調撥一個大型殲擊機師到安東地區去,接替原先那兩個師的空防任務;三、下令為在朝鮮修建幾個機場提供金屬跑道、高射炮和其他必需的物資;四、為確保蘇聯殲擊機飛行員能夠有充沛的體力進行頻繁的空中作戰,下令超出戰鬥師的編製,專門為進入朝鮮作戰的每一個殲擊機飛行員配備10個後備的飛行員;五、無償為中國提供372架最新型的米格-15噴氣式殲擊機,用以改裝6個米格-9殲擊機師,從而使在蘇聯援助下建立起來的10個中國殲擊機師全部成為富有戰鬥力的空軍師。而關於這一點,斯大林坦率地承認,原先他們估計米格-9殲擊機的性能比得過美英最好的噴氣式戰鬥機,但在蘇聯空軍與美國空軍在北朝鮮上空交手後,他們發現這種估計是錯誤的。“如果不糾正這一錯誤,它會有損於中國的空防。既然造成這一錯誤的責任完全應由我們――俄國人來負,那麽,我們就責無旁貸地要消除我們的錯誤,用米格-15殲擊機來取代米格-9殲擊機,其費用應由我們來負擔,即無償向中國提供。”至於已經提供的米格-9殲擊機,“由於這些飛機目前對你們的用處要比對我們大得多,因此,我們決定將它們也留給你們……以作為我們對你們所給予的援助的回報。”與此同時,斯大林還同意緊急為中國方麵再提供6000輛汽車,以滿足誌願軍後勤的迫切需要。

  根據3月1日毛澤東致斯大林電可知,他在談到朝鮮戰爭可能長期化的問題時,主要看到的是誌願軍運力薄弱、前線兵力不足,以及敵人火力上占有優勢。但現在看來,這幾種情況都有迅速改觀的可能。比如,由於斯大林下令蘇聯空軍進入北朝鮮作戰,和進一步提供6000輛汽車,運輸補給問題有望得到改善。由於第3、第19兵團等先後入朝,第二次戰役中嚴重減員的第9兵團業已補充休整完畢,可以替換前線那些過於疲憊的部隊,兵力上的不足也有望解決。由於蘇聯援助的37個步兵師的裝備和其他重型武器已陸續到達,新開進部隊的裝備已較先進,再加上用蘇聯火炮組建的4個炮兵師和4個高射炮師均開入朝鮮,誌願軍各種火炮的數量已增至6000多門,火力上的劣勢也在扭轉。正是基於這種情況,中共中央仍舊抱定根本解決朝鮮問題的方針,並據此方針決心用戰爭解決問題。甚至因注意到各方麵條件正在改觀,毛澤東對於4月初斯大林來電提出為中國追加1951年軍事貸款額和提供更多裝備的建議,也不那麽重視了。毛澤東寄希望一戰決定朝鮮戰爭的長短。因此,中共中央明確提出,朝鮮戰爭還是應當“盡量爭取短期”。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就是:“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結果,第五次戰役的目標從開始決定主要在三八線地區打擊敵人,到後來卻發展到要打回三八線以南去了。

  第五次戰役開始不久,彭德懷就發現戰場形勢十分不利。不僅敵人掌握了誌願軍的作戰規律,而且利用其機械化程度高和火力強等優勢,協同掩護,節節後撤,使誌願軍無法發揮運動戰的特長,幾乎抓不住敵人。不得已,他急忙改變作戰目標。毛澤東也以解放戰爭打蔣介石的例子,來電叮囑彭德懷要積小勝為大勝,每次作戰的胃口不要太大,力求殲滅其一個營就夠了。而戰場的選擇,如果三八線以南敵人防線強固,不妨放到北麵打,隻須不讓敵人占了平壤――元山一線就可以了。

  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進退、穿插、迂回,運動作戰,這是典型的毛澤東的戰法,也是他打敗蔣介石的法寶。但這是在朝鮮,麵對的是美國人,有了人民軍慘敗的經曆後,北朝鮮人,甚至包括蘇聯在內的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人民,都剛剛從誌願軍的勝利中增強了與美國對抗的信心,而很難接受誌願軍後撤的現實,無論是出於什麽樣的目的。何況,誌願軍再退一步,背後就是北朝鮮首都平壤。因此,斯大林不能不出麵幹預毛澤東的戰術了。他特別提醒毛澤東,切勿拿美軍與蔣介石的軍隊來類比,他們沒有蔣介石那樣愚蠢,因此你們無論如何不能再向北退。不僅丟了平壤會嚴重影響北朝鮮的士氣,而且你們在前線後方也沒有設置強固的防禦工事,美國人很容易識破你們的計劃,在向北推進時一道道建立起自己的防線;一旦那樣,誌願軍轉入攻勢必要付出巨大的犧牲。

  斯大林的意見並非沒有道理。考慮到誌願軍在前線後方確實沒有構築強固的防禦陣地,一旦被敵人強大的裝甲部隊插入後方將十分危險。毛澤東轉而致電彭德懷,要他務必要在守住第五次戰役開始時的防線的基礎上來打小殲滅戰,同時要加緊以這條防線以北另外構築第二道防禦陣地,以防萬一。

  但是,誌願軍還沒有來得及抽調預備隊構築防線,美軍就已開始大舉反擊。結果,誌願軍全線被迫後撤約40公裏才勉強阻止住敵人的推進。整個戰役再度受挫,且損失嚴重。不僅誌願軍的戰線這次未能向前伸延,反而比戰役發動時平均後退了十幾公裏。特別是在戰役第二階段,兩個軍被敵分割包圍,險遭覆沒。最後還是有一個整師,即第3兵團60軍180師未能歸還建製。僅此一戰役,誌願軍就有1.7萬人被俘,占整個朝鮮戰爭中誌願軍被俘人員的80%還多。

  斯大林說:為什麽要停戰

  第四次、特別是第五次戰役的失利,再清楚不過地顯示出,誌願軍一時還沒有力量把美國軍隊從朝鮮趕出去,幫助北朝鮮實現它的統一計劃。5月下旬,第五次戰役尚未結束,中共中央軍委開會討論前線局勢時,就已經注意到,開戰時的那些優勢已經不複存在。原想靠多兵取勝,結果130萬誌願軍進入朝鮮之後,實際作戰力量並沒有加強,相反補給更加困難。而由於戰場越來越小,道路狹窄,前線也用不了那麽多部隊,多了反而施展不開,到處擠成一團,成了敵人飛機和大炮轟擊的靶子。麵對這種情況,與會者已經提出應當力爭在三八線上停下來的意見了,因為多數人已經看出,再打下去短期內不可能解決問題,長期拖下去財政也承受不起了。

  6月2日,毛澤東得到通報稱,美國前駐蘇聯大使凱南5月31日曾以私人身份會見了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拐彎抹角地表示美國希望在聯合國或是以其他方式與中國方麵談判結束朝鮮戰爭的辦法。顯然,軍事上的僵持局麵和黨內的意見,使毛澤東不能不考慮這一新的情況。但在尚未得知蘇聯和朝鮮的態度之前,他這時對是否應當在三八線上停下來還頗為躊躇。在6月4日給斯大林的電報裏,他隻字未提是否應當考慮停戰的問題。他在說明了第五次戰役的不利情況和火力太弱的現狀之後,隻是委婉地表示,目前形勢下已不可能加速朝鮮戰爭的進程了,怕是必須準備打一場持久的消耗戰。誌願軍仍準備反擊,但隻能在三八線附近穩紮穩打。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