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14章 唇亡齒寒頤年堂決策!臨危受命彭帥抗美帝(6)

  政治局緊急會議結束後,毛澤東還與高崗、彭德懷進一步研究了誌願軍出國時間、渡江方案,以及東北對誌願軍後方供應保障問題。14日清晨,由於天氣不好,飛機飛行有困難。根據毛澤東的指示,高崗先乘火車匆匆離京返回沈陽,旋即召集誌願軍、東北軍區和東北局的負責人開會,傳達了政治局的最後決定,宣布立即作入朝前各項準備,並決定準備召開參戰部隊師以上幹部動員大會。14日全天,毛澤東與彭德懷又詳細研究了誌願軍的出兵作戰方案,最後確定誌願軍各部於10月18日或19日分批渡江,先在平壤以北適當山嶽地區組織防禦,待機殲敵。

  10月14日21時,毛澤東將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作出的關於立即出兵援朝的決定和第一步作戰方案電告周恩來,其要點如下:(一)我已告彭德懷在他到德川研究情況後,在平壤至元山鐵路線以北,德川、寧遠公路線以南地區構築兩道至三道防禦陣地。如敵來攻,則在陣地前麵分割殲滅之。(二)美軍進攻到平壤需要時間,由平壤再向德川進攻又需要時間。(三)我軍決寂於10月19日開動,全軍26萬人渡過鴨綠江需要10天時間。(四)為準備在11月內在敵進攻德川區域時,打一個勝仗,我們決定12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均開進為好。(五)在我軍開進修築工事期間,朝鮮人民軍方麵還是繼續抵抗,盡可能遲滯美偽軍前進為有利。毛澤東為什麽將上述決定告知周恩來呢?因為“斯大林本來希望我們出動6個師”,而中央根據彭德懷的建議改變了原來的方案,將12個步兵師和3個炮兵師及戰車團、高炮團、工兵團等全部出動。中央認為這種改變出兵方案,有必要通告蘇方。以使蘇聯方麵了解我國出兵情況,從而盡快解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困難。

  10月15日清晨,彭德懷乘飛機自北京飛回沈陽。這一天他在沈陽一麵部署誌願軍出兵援朝的各項準備工作,一麵又利用短暫時間視察了鞍山鋼鐵廠和沈陽兵工廠。因為他知道東北是我國重工業基地,打仗要靠重工業,戰爭的勝負,除了人是主要因素外,武器是重要的因素。當他在沈陽參觀了剛試製生產的六管火箭炮實彈射擊後,又驚又喜地稱讚工廠的負責同誌說:“你們工作很有成績!我們也有自己的火箭炮了。”他還親切地鼓勵職工們加緊生產,支援前線,要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並指示工廠領導要采取措施,改善工人的生活條件和勞動條件。

  15日,由於敵軍已全麵開始圍攻平壤,平壤危在旦夕,金日成首相特派副首相兼外務相樸憲永前來沈陽會見彭德懷。樸向彭說明敵軍已逼近平壤,金首相要求中國盡快出兵,並希望與彭德懷同誌早日會麵。彭德懷告訴樸:“我們中央已最後決定,預定自10月19日開始部隊分批渡江,希望人民軍繼續阻擊敵人進攻,遲滯敵人,我同高崗今天要趕赴安東去十三兵團布置部隊渡江計劃……”彭德懷並邀請樸和他一起赴安東。16日上午,在安東召開了誌願軍師以上幹部大會,彭德懷首先宣布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立即出兵援朝的決定,隨後他分析了朝鮮戰場的形勢,闡明了抗美援朝的重要戰略意義,他說:“現在美軍及南朝鮮軍隊正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瘋狂進攻,局勢是很嚴重的,我們對於兄弟黨和鄰國遭受侵略,應該采取什麽態度呢?中央經過反複認真討論後,認為不能置之不理,決定大力支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反抗侵略者,幫助他們爭取獨立自由和解放,我認為中央這種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我們如果不積極出兵支援朝鮮革命政府和人民,國內外反動派的氣焰就會高漲,親美派就會更加活躍,如果讓美帝占領了整個朝鮮半島,那對我國就是個直接威脅,國防、邊防都會處於極不利的地位。”他在講話中嚴肅批評了“恐美病”思想,指出這種思想隻會削弱我軍的戰鬥意誌。他指出:“敵人在武器裝備方麵是占絕對優勢,但我們在戰術方麵就比敵人強,堅決勇敢,敢於近戰,送炸藥、拚刺刀、投手榴彈等,這些就是敵人所害怕的。”彭德懷根據朝鮮北部山高林密,地形狹窄,三麵臨海的特點,還指出:“過去我們在國內戰爭中所采取的大踏步前進和大踏步後退的運動作戰方式,在今天的朝鮮戰場上不一定適用。”為此,他提出:“誌願軍在戰術上要采取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的形式,如敵人來攻,我們要把敵人頂住,一旦發現敵人的弱點,即迅速出擊,插入敵後,堅決包圍殲滅之。我們的戰術是靈活的,不是死守某一陣地,但在必要時,又必須堅守陣地。”針對誌願軍出國作戰的新情況他特別強調:“我們是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者,這次出兵援助朝鮮人民援助兄弟黨,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援助朝鮮也就是鞏固我們的國防,因此,我們進入朝鮮後,千萬不要驕傲,不要以大國援助者的身份自居。對朝鮮的黨、人民政府、人民軍隊和廣大人民群眾要切實尊重他們。”彭德懷最後強調入朝作戰要作相當長期艱苦的打算,要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切實遵守紀律,尊重朝鮮政府和朝鮮人民的風俗習慣,各級領導幹部要多研究新情況,多想新辦法,隻要發揮群眾力量,就能勝利地完成黨中央和毛主席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

  師以上幹部會結束後,為了聽一聽幹部們對我國出兵的反映,彭德懷又約集了幾個幹部到住處談話,進一步了解部隊情況。在談話中他又指示誌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說:“當前部隊幹部戰士中還存在著各種不同思想反映,你們應起草一個政治動員令,宣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政治意義,提高指戰員戰勝美帝國主義的勝利信心。”政治部旋即根據這一指示,編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入朝誓詞》,要求各級主要領導幹部在誓師大會上領讀。誓詞的主要內容是:

  我們是中國人民誌願軍,為了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殘暴侵略,援助朝鮮兄弟民族的解放戰爭,保衛中國人民與朝鮮人民和全亞洲人民的利益,我們誌願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為消滅共同的敵人,爭取共同的勝利而奮鬥!為了完成這一光榮偉大的曆史任務,我們誓以英勇頑強的戰鬥姿態,堅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第二節 毛澤東痛失愛子彭老總初戰告捷

  杜魯門問:“中國進行幹涉的可能性怎樣?”“岸英想跟你去打仗,要我批準,我沒得這個權利喲!你是司令員,你看收不收他這個兵吧?”毛澤東依然不置可否,高深莫測地微笑著。毛岸英的不幸犧牲,極大地震撼了毛澤東的心靈。

  誌願軍跨過鴨綠江

  就在中國人民誌願軍積極準備渡江出國與美軍作戰的同時,在美國方麵,卻出現了十分樂觀的氣氛。美國五角大樓的官員們認為“蘇聯和中國出兵幹涉的時機已過”。所以他們判斷美軍在向鴨綠江邊前進時,不會受到阻礙。

  麥克阿瑟猖狂揚言要在感恩節(1950年11月23日)前占領北朝鮮,直達鴨綠江邊。他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聯合國軍的空軍具有絕對優勢,共產黨人要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他們的軍隊就會損失一半”,“紅色中國的幹預會被迅速報複的威脅所嚇住。”美方要員們根本就沒把中國放在眼裏,更沒料到經過長期戰亂、百廢待興的新中國竟敢與美國相抗衡。這些錯誤的判斷,是美國政府的戰略上的重大失策,也是導致美軍在朝鮮戰場上失敗的基本原因。彭德懷在安東部署渡江方案時曾說:“麥克阿瑟越猖狂,對我們越有利,我們可以利用敵人的錯誤判斷,隱蔽渡江,對敵人進行突然反擊。”

  毛澤東在此時也來電指示,“我各部派遣的援朝誌願軍偵察隊,均要扮裝成朝鮮人民軍,而不要稱中國人民誌願軍,借以迷惑敵人。”同電又指出:“穩定改變戰局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利用突然襲擊。”

  美國總統杜魯門的頭腦畢竟還是比較清醒些,他在進入10月以來,不斷收到來自各方麵判斷中國可能要出兵的情報。這些情報有的估計:“中共在滿洲已集結了30萬人的兵力。”有的估計“中共約有45萬人的軍隊正在滿洲集結”,這使杜魯門“對中國在北朝鮮進行幹涉的可能性日益擔心。”於是杜魯門緊急決定,必須和麥克阿瑟進行當麵磋商,以便從麥克阿瑟那裏得到關於中國出兵的第一手材料和判斷。

  10月15日,杜魯門由華盛頓乘飛機經過30個小時的飛行,飛抵太平洋上的威克島,與麥克阿瑟當麵會談。杜魯門問:“中國進行幹涉的可能性怎樣?”

  “可能性極為微小。中國在滿洲約有30萬軍隊,其中不超過10萬至12.5萬人部署在鴨綠江邊,但隻有5萬至6萬人能夠渡江作戰,他們沒有空軍,如果中國人試圖前進到平壤,那將會出現一場最大規模的屠殺。”麥克阿瑟毫不含糊地回答。他向杜魯門斷言保證:“朝鮮戰局是贏定了。中國共產黨人不會進攻,我認為到感恩節,正規抵抗在整個全朝鮮就會終止。”

  杜魯門和麥克阿瑟的會談,使美國政府認為侵朝戰爭已近尾聲。於是杜魯門親自授予麥克阿瑟一枚橡葉勳章,以示對麥克阿瑟在朝鮮所謂卓越功績的表彰後,於10月16日返回美國舊金山。17日杜魯門得意地向全國發表廣播演講說:“我們在美國國內的人們對我們自己的陸、海、空軍和陸戰隊戰士們的卓越成就特別感到自豪。聯合國要求我國為聯合國提供第一位司令官也是我們莫大的光榮。我們有這麽一位合適的人選來完成這個曆史使命,真是全世界的幸運。這個人就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一個非常偉大的戰士。”

  就在杜魯門和麥克阿瑟為暫時的勝利興高采烈的同時,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的領導下,正緊張地為出國作戰加速準備工作。

  17日上午,彭德懷指示參謀長解方帶作戰參謀龔傑隨樸憲永過鴨綠江到達新義州李委員長處,商談彭德懷司令員和誌願軍渡江後進一步展開行動的具體安排。下午,彭德懷與高崗乘飛機返回沈陽與東北局、東北軍區等領導同誌進一步研究誌願軍出國作戰的裝備器材、被服和醫院的保障問題。

  但此時,彭、高突然又接到了鄧華和洪學智等的來電,稱:

  昨日渡江部署會議結束後,經過討論,許多同誌表示,現在部隊高射炮太少,又無空軍支援,敵人可集中大量飛機、大炮、坦克,毫不顧慮地向我陣地進行大規模攻擊。而朝鮮多為山地水田,天寒地凍,工事更不好挖,如敵大舉進攻,則陣地很難堅持。大家認為,各項準備工作也不充分,政治思想未普遍深入動員,建議度過冬季明春再出動為宜……

  彭德懷和高崗接到來電後,感到此事有關戰略全局,問題重大。正好這時又接到了毛澤東17日下午5時發來的急電,令他倆於18日乘飛機火速回京。這是因為周恩來定於18日自莫斯科回北京,所以毛澤東電告彭、高:“對出兵時間,以待周18日回京向中央報告後確定為宜。”並要求彭、高緊急回京參加中央會商。

  18日清晨,彭德懷與高崗乘飛機返回北京,當麵向毛澤東主席匯報了渡江部隊的情況和鄧、洪17日來電內容。

  此時敵進甚速,平壤告急。就在當日晚召開的中央會議上,當周恩來和彭德懷各自匯報了情況後,毛澤東主席最終決斷說:“現在敵人已圍攻平壤,再過幾天敵人就進到鴨綠江了。我們不論有天大的困難,誌願軍渡江援朝不能再變,時間也不能再推遲,仍按原計劃渡江。”隨後毛澤東又指示彭德懷先以電話通知鄧華、洪學智等,要求誌願軍各部隊嚴格保密,嚴密偽裝,立即進行政治動員,補足食品彈藥,召開誓師大會,立即準備出國作戰。

  彭德懷奉毛澤東指示,以毛澤東的名義,給鄧、洪、韓、解及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發出了特急絕密電報。電文如下:

  鄧、洪、韓、解並告賀副司令:四個軍及三個炮兵師決定按預定計劃進入朝北作戰。自明(19日)晚從安東和輯安線開始渡鴨綠江。為嚴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隊每日黃昏開始至翌晨4時即停止,5時以前隱蔽完畢,並須切實檢查,為取得經驗,第一晚(19晚)準備渡兩個至三個師,第二晚再增加或減少,再行斟酌情形。餘由高崗、德懷麵告。

  毛澤東10月18日21時

  同一天,為加強和統一誌願軍司令部的指揮機構,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決定:“彭德懷的臨時指揮所與團部(即原東北邊防軍司令部)合並,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為副司令員,解方為參謀長。”

  當此緊張時刻,一個統一的精幹的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正式成立了。同時誌願軍各路渡江部隊亦開始向鴨綠江邊急速開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的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就此揭開了。

  10月19日清晨,彭德懷、高崗由北京乘飛機火速趕回安東。當天黃昏時分彭德懷僅帶了一名參謀,兩名警衛員和一部電台乘一輛吉普車,在渡江部隊的先頭,開始跨過鴨綠江大橋。在硝煙彌漫、炮聲隆隆的朝鮮戰場上,我黨我軍的一代名將――彭德懷又開始導演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為威武雄壯的一幕戰爭活劇。

  毛澤東痛失愛子

  這是1950年10月7日,一個金風送爽的晚上,毛澤東特地設家宴為即將赴東北就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的彭德懷送行。

  毛澤東沒有專門的餐廳,宴會就在書房兼辦公室、客廳的“菊香書屋”內舉行。由於江青因事外出,在場的隻有3個人:毛澤東、彭德懷、毛岸英。

  彭德懷早就知道毛岸英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長子,但見麵是在1946年,那時毛岸英剛從莫斯科回到延安。新中國成立後,他就沒見過毛岸英了。

  “岸英,你在哪個單位工作?”彭德懷一邊大口吃著糖醋辣椒,一邊關切地詢問。

  “北京機器總廠。”毛岸英恭恭敬敬地回答。

  “工人同誌對朝鮮戰爭有什麽反應?”彭德懷三句話沒離本行。

  毛岸英顯得有些激動:“大家被真正發動起來了,堅決要求支援朝鮮人民……”

  “不是‘發動’,是正義戰爭的召喚!難道你要去朝鮮是我動員的嗎?”毛澤東微笑著糾正說。

  “主席,這……”彭德懷愕然停筷,盯著主人。

  “……”毛澤東微笑不語,慈祥地望著愛子。

  “彭叔叔,你不是在招兵買馬嗎,我第一個報名當誌願軍!”毛岸英朗聲笑道。

  “主席,這不是開玩笑吧?”彭德懷再次把探詢的目光投向主人。

  “岸英想跟你去打仗,要我批準,我沒得這個權利喲!你是司令員,你看收不收他這個兵吧?”毛澤東依然不置可否,高深莫測地微笑著。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