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電報清楚地表明,斯大林已經決心要幫助金日成了,這時離毛澤東離開莫斯科至少還有半個月的時間,但斯大林沒有向毛澤東透露半個字。他們之間隻是偶爾提到過朝鮮問題。當雙方談到中共中央1950年1月關於按照1949年4月毛澤東對金日成所作的承諾,把人民解放軍中的其餘12000名朝鮮族官兵,連同配備的武器,全部移交給北朝鮮人民軍的決定時,他們才提到了朝鮮問題。而毛澤東仍然在說,現在還不是北方如何進攻南方的問題,而是北方如何防禦南方問題。在他看來,更現實的還是中國解放台灣的戰鬥。
蘇聯對朝鮮的有償軍事援助
根據斯大林的提議,蘇聯方麵很快就與金日成商定,蘇聯對北朝鮮的軍事援助將采取有償的方式來進行。北朝鮮以9噸黃金、40噸白銀和15000噸其他礦石來換取價值13800萬盧布、足夠裝備三個師的蘇聯武器彈藥。根據金日成的要求,蘇方還同意,北朝鮮可以提前使用原定要於1951年才提供的7000萬盧布的國家貸款來裝備自己的軍隊。
在北朝鮮為統一事業加速裝備軍隊的同時,中國方麵也在為解放台灣做積極準備。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錢,隻不過,毛澤東不了解,金日成投入的力量比他大得多。斯大林是惟一了解雙方情況的人,他顯然認為,金日成有必要就他的計劃與毛澤東進行必要的溝通。正因為如此,在他批準金日成訪問蘇聯的同時,他特別要求他的大使提醒金日成,在朝鮮統一問題上,金日成應當聽聽毛澤東的意見。
南北朝鮮之間的關係一直劍拔弩張,李承晚不時地發出戰爭叫囂,北朝鮮經常有南朝鮮計劃進攻北方的情報。這些情況,無論莫斯科還是北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何況,毛澤東就是以武力方式統一中國的。因此,金日成確信毛澤東不會反對他的計劃。在他出訪莫斯科之前,他通過北朝鮮駐中國大使通知毛澤東說,他希望就統一朝鮮問題對中國進行一次訪問,與毛澤東交換意見。對此,毛澤東欣然表示同意,他告訴朝鮮大使說,他歡迎金日成的來訪,如果金日成對朝鮮統一已經有了具體計劃,這種訪問可以是秘密的;如果還沒有具體計劃,最好進行一次正式的訪問。由於這時北京在平壤既沒有大使,也沒有軍事觀察人員,因此,毛澤東絲毫也不了解北朝鮮統一工作的進程。他一麵肯定以武力統一南方的必要性,一麵仍舊提醒北朝鮮應當加強警惕,說北朝鮮目前應當首先做好一切軍事上的準備工作,加強自身的力量,以應付可能的戰爭。
3月30日,金日成等人秘密訪問了莫斯科。這次訪問一直持續到4月25日才結束。在與斯大林的談話中,金日成介紹說,由於蘇聯的幫助,朝鮮人民軍事實上已經取得了對南朝鮮的優勢,再加上南朝鮮人民的支持,他現在應當說已經有足夠的力量來統一朝鮮了。由於蘇聯情報係統這時得到麥克阿瑟將軍給華盛頓的一份秘密報告,其中主張美國不要幹預南北朝鮮之間發生的衝突,因此,斯大林也對形勢感到樂觀,相信現在是統一朝鮮的機會。
斯大林在這次會見中第一次對金日成的統一計劃表示了肯定的態度,並稱,如果說他在一年以前認為金日成的這個計劃行不通的話,那麽今天這樣的計劃就是可行的了。因為無論是朝鮮國內還是整個國際的局勢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資本主義目前不會對朝鮮內部的衝突問題進行直接的幹涉。當然,他仍舊強調說,統一朝鮮的作戰應當建立在對南朝鮮的進攻發動反攻的形式上。他最後沒有忘記提醒金日成,他的計劃必須通報給毛澤東,如果毛澤東也同意的話,他不會有反對意見。
斯大林之所以始終向毛澤東封鎖消息,直到最後才要求金日成去征求毛澤東的同意,很大程度上恐怕並不是一種精心策劃的計謀。考慮到中共中央早就提出了請蘇聯幫助解放台灣的要求,毛澤東又親自向斯大林本人提出請求,不難想象,斯大林很難擺平毛澤東與金日成的關係。與其從一開始就向毛澤東去解釋這樣選擇的必要性,與毛澤東爭論孰輕孰重,倒不如造成一個既成的事實,使毛澤東無話好說。畢竟早在1949年7月劉少奇率團訪蘇時,雙方就已經商量好,朝鮮問題仍由蘇聯方麵負責,因而在朝鮮問題上,不事先與中方商量,也在情理之中。當然,即使這樣做了,他也必須還給毛澤東一個形式上的“公平”,盡管這種“公平”並不是毛澤東所希望的,但至少,在斯大林看來,讓金日成去請求毛澤東的“同意”,在心理上可以或多或少地給毛澤東以安慰。何況,朝鮮半島的動蕩對中國的影響最為直接,一旦出現任何意外,中國的態度都是最為重要的。如果毛澤東反對,那麽,采取進攻行動無論如何都是冒險的。
斯大林的再三叮囑,促使金日成從莫斯科返回平壤之後不久,就再次與毛澤東聯係,要求訪問北京。
朝鮮戰爭一觸即發,毛澤東對此憂心忡忡
5月13日,金日成出現在北京中南海的懷仁堂。在當晚的會談中,金日成首先通報了他與斯大林會談的結果。他解釋說,南朝鮮的侵略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南北朝鮮的緊張關係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南朝鮮人民急切地盼望著祖國的統一,現在統一朝鮮的機會已經到了。關於這一點,斯大林也明確地給予了肯定,並以為統一朝鮮現在是可行的。隻是,斯大林同誌強調,有關這個問題的最後決定,必須取得毛澤東同誌的同意。這就是他此行訪問的主要目的。
毛澤東不是沒有想到金日成會有一個統一計劃,但他還是對金日成通報的情況深感意外。因為,在斯大林已經明確表示同意中國進行解放台灣的軍事準備,解放軍進攻台灣的各項先期工作也已經按部就班地迅速展開的情況下,他怎麽也想不到斯大林會突然間轉而讚成首先統一朝鮮。
毛澤東很委婉地對金日成表示:你們的大使已經幾次來同我談過這個問題,我都告訴他現在還不可以。金日成則解釋說,蘇聯已經幫助我們做了許多準備,斯大林也同意了,隻要中國同意,我們不要任何幫助。不得已,毛澤東告訴金日成,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他需要請蘇聯大使立即向斯大林核實一下。毛澤東隨後中止了會談,緊急約見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要求立即給斯大林發電證實金日成的說法。
第二天晚上,蘇聯大使拿著斯大林的電報來見毛澤東。電報說:
毛澤東同誌:
在與朝鮮同誌的談話中,菲利波夫(斯大林使用的化名)和他的朋友們表示如下意見:由於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同意朝鮮人著手重新統一的建議。但有個附帶條件,即問題最終應該由中國同誌和朝鮮同誌共同來決定。如果中國同誌有不同意見,那麽對問題的解決就應該延遲,直到進行一次新的討論。會談中的細節朝鮮同誌可能會向您轉述。
鑒於斯大林已經明確表態,毛澤東自然無法持反對態度。他對蘇聯大使說,他已經注意到朝鮮半島的情況,他完全同意朝鮮同誌的估計,即由於美國勢力逐漸退出南朝鮮,朝鮮的局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過,他認為,恐怕有必要像中蘇條約那樣,在中國和朝鮮之間迅速簽訂一個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毛澤東顯然對金日成的計劃可能帶來的後果有些擔心,因而想到中國需要為直接援助北朝鮮做好準備。
在與蘇聯大使會晤後,毛澤東立即在他的辦公室召集周恩來等中央政治局在京的重要領導人開了會,討論這一重要的情況變化。毛澤東顯然對斯大林和金日成沒有事先與他商量這件事相當不滿意。幾年之後,他在與蘇聯大使,以及與米高揚、赫魯曉夫等人的談話中,曾經多次重提這件事,認為自己實際上是被蒙在鼓裏,直到金日成跑來告訴他說斯大林已經同意,他才知道有這麽一回事。但不論他是不是感到窩火,中共中央卻隻能同意斯大林的意見。這是因為,斯大林1945年以來幾度幹預中共,“不許革命”,曾經引起毛澤東和中共領導人的強烈不滿,事實也證明這種外來的幹預是極其錯誤的。在這些事情記憶猶新的情況下,毛澤東和他的同事們又怎麽會去扮演斯大林過去扮演的那種角色呢?因此,中共中央最終決定接受既成事實。
5月15日,毛澤東再度與金日成等會談。他告訴金日成,原來他考慮的是應當首先解放台灣,在此之後再解決朝鮮問題,那樣中國將會更充分地援助北朝鮮。但既然統一朝鮮的問題已經在莫斯科得到批準,他同意首先統一朝鮮。金日成向毛澤東詳細介紹了他們的三階段計劃,即第一步進一步加強兵力;第二步公開向南方提出和平統一方案;第三步,在和平統一方案遭到南朝鮮拒絕後則準備訴諸武力。毛澤東對此表示了肯定的意見。他強調,作戰計劃要有充分準備,部隊行動要迅速,包圍主要城市,但不要為占領城市而延誤時間,要集中兵力消滅敵人。不過,毛澤東還是對美國驅使日本軍隊或直接幹預的可能性有所擔心。他告訴金日成,一旦有兩三萬日本軍隊投入戰爭,整個戰爭的過程就可能延長。當然,如果美國軍隊參加戰爭,中國會派出軍隊支援北朝鮮的,因為到那時,蘇聯出兵是不方便的,它受到與美國簽訂的協定的限製,而中國則不受這樣的限製。
金日成認為,日本軍隊參戰的可能性不大,即使美國人派個兩三萬日本軍隊來,也不能改變戰局,人民軍的士兵將戰鬥得更加堅決。至於美國參戰的可能性,他斷言:“那幾乎不可能”,斯大林已經告訴過他們,帝國主義不會幹涉,因而不必加以考慮。但毛澤東還是提出:帝國主義的事,我們做不了主,我們不是他們的參謀長,不能知道他們心裏想的是什麽。不過準備一下總是必要的。我們打算在鴨綠江邊擺上三個軍,帝國主義如果不幹涉,沒有妨礙;帝國主義如果幹涉,不過三八線,我們也不管;如果過了三八線,我們一定打過去。金日成對此一麵表示感謝,一麵則婉言謝絕。在5月16日,即毛澤東與金日成會談的最後一天,他收到了莫斯科的電報,電報表示同意毛澤東所提議的中朝締結一個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的建議,隻是,莫斯科以為,這不應當是在戰爭發動之前,而應當是在朝鮮已經成功地統一之後。
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已經箭在弦上,金日成此時的興奮心情可想而知。相比之下,鑒於台灣問題的解決將受到嚴重影響,毛澤東的沮喪也不言而喻。幾乎就在金日成訪蘇之前不久,中共還特別就武力統一台灣的一些具體作戰設想與蘇聯軍事當局進行過深入的討論。而由於這時空軍和海軍的裝備正在陸續到達,進攻台灣的技術條件問題正在通過各方麵的努力而逐漸得到解決,中共中央已經重新開始有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奪取台灣的決心,並初步考慮到1951年條件基本具備後,選擇適當時機實施作戰行動。毛澤東無論如何沒有想到朝鮮戰爭會排在了他解放台灣行動的前麵。他最擔心的顯然是,一旦朝鮮戰爭爆發,無論勝負,美國政府都可能會改變台灣的政策,從而使自己解放台灣的計劃麵臨巨大的困難。
第七艦隊進駐台灣,“解放”計劃雪上加霜
5月29日,金日成通知蘇聯大使,他已經收到了斯大林答應提供的武器和裝備的主要部分,他們準備在6月發起進攻,6月10日前部隊將全部集中到預定的進攻地點。按照既定方案,隨著北朝鮮提出的和平統一主張在6月11日遭到南朝鮮當局的拒絕,第三階段,即軍事進攻階段開始進入了倒計時。根據蘇聯瓦西裏耶夫中將和蘇軍顧問組協助製定的“先發製人的進攻作戰計劃”,人民軍應當在22到27天內分三個階段實現解放南朝鮮的戰略。6月19日,作戰計劃下達到人民軍部署在三八線沿線的各個部隊。25日,受命參加進攻的7個師隨著反擊南朝鮮挑釁的一聲槍響,大舉越過了三八線。朝鮮戰爭爆發了。
麵對朝鮮戰爭的爆發,中國領導人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感到不安。他們焦慮地注視著國際上,特別是美國的反應。兩天之後,一個最讓毛澤東擔心的局麵隨之出現了。美國總統杜魯門於6月27日宣布台灣未來地位尚未確定,因此他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任何對台灣的進攻,確保台灣及台灣海峽的中立化,防止戰爭蔓延。在毛澤東看來,美國的這一行動,顯然無異於救了國民黨的命。
對於美國的行動,毛澤東立即做出強烈反應,號召“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但在內部指示中,中共中央不能不承認:自己沒有與美國現代化的海軍進行海上較量的可能,“形勢的變化給我們打台灣添了麻煩,因為有美國在台灣海峽擋著”,隻好把“打台灣的時間往後推延”。與此同時,由於6月27日美國總統又同時宣布美國將出兵南朝鮮,中國東北邊防以及可能的增援朝鮮的問題日益緊迫,中國的戰略重點也被迫轉向東北地區。至此,進攻台灣的準備工作逐漸停頓下來,以至最終不得不在事實上放棄了這一作戰計劃。
這是一件讓毛澤東感到極其不滿的事情。7月2日,周恩來約見蘇聯大使,在討論如何應付聯合國卷入朝鮮戰爭的外交問題後,他極為反感地告訴大使說:早在5月與金日成的會談中,中國領導人就已經提醒美國可能幹涉的問題,而金日成當時不相信。事實證明我們當時的估計是對的。與此同時,通過給蘇聯方麵的一份綜合反映外國人對朝鮮戰爭的看法的報告,中國領導人也曲折地表達了對蘇聯選擇這個時候支持統一朝鮮行動的疑惑。在報告中寫道,一位英國代表對中國領導人說,蘇聯鼓勵朝鮮內戰的目的,就是要阻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奪取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