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0章 克林頓訪華譜新曲!江澤民迎賓開紀元(1)

  第一節 克林頓即將訪華中美好評如潮湧

  中美關係在過去26年間經曆了數次大起大落。克林頓政權擔心鄧小平之後的中國政治前景不明朗。在冷戰結束後的幾年內,美國朝野的“中國觀”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公開信要求克林頓“在永久性的基礎上給予中國最惠國貿易待遇”。

  美國朝野“中國觀”的變化

  當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時,其身份仍然是敵人。“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意識形態宣傳說,帝國主義的總頭子到世界革命的聖地北京俯首稱臣,證明了帝國主義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今天,確定克林頓的身份,實際上是確定了中美關係,從而確定了同美國的友好關係。

  中美百年恩恩怨怨的交往,敵人與朋友編織起一個五千年古國與新興的超級大國間詭密而又具有某種默契的關係。1998年-20世紀末的關頭,中美又將如何選擇呢?

  記錄是嚴酷的,曆史是不寬容的。選擇的錯誤無疑會給一個民族帶來無窮的災難,而最多給某一個政黨帶來短暫的好處。而且,選擇的錯誤需要用加倍的努力去糾正,失去的不僅僅是時間和機會,而且還有一代人以至幾代人的努力。當曆史的迷霧散去之後,曆史事件的意義凸顯出來,我們是否有勇氣麵對真相?我們是否有勇氣和能力批判那些急功近利的選擇?我們是否可以超出政黨政治的狹隘視野,從中國的世界地位的眼光,重新審視“敵人和朋友”的問題?

  一個美國政治家這樣的表達,在中國人眼裏,很可能被看作是空洞的外交辭令,更何況在1972年時的中國,當時的意識形態宣傳把尼克鬆訪華說成是“社會主義蒸蒸日上、帝國主義氣息奄奄”的表現。政治分析家和政治史學家對過去26年的中美關係,更津津樂道於政治佚事和權力陰謀,分析的著重點放在了利益的此長彼消。

  中美關係在過去26年間經曆了數次大起大落。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參加了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同美國和國民黨的聯盟抗衡。到朝鮮戰爭爆發,中國和美國都把對方視為不共戴天的死敵。

  1969年,中蘇關係惡化,並迅速走向軍事對抗。處於劣勢的中國不能不把前蘇聯看作是最主要的敵人,從而作出了同西方開放的緩和決定。1972年,“帝國主義頭子”美國總統尼克鬆第一次公開訪問了北京。在打開僵局的內容廣泛的會談中,中美雙方都沒有攻擊對方的意識形態,而是用務實的態度來對待國家利益。

  1992年,民主黨人比爾?克林頓入主白宮。克林頓是二次大戰後出生的新一代政治人物。這個誕生於世稱“嬰兒潮”時期的“政治神童”,幾乎二十幾歲就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在克林頓執政的頭三年裏,中美雙方高級官員沒有舉行過有實質內容的會談。盡管如此,中國和美國都認識到,避免衝突和對抗是一件好事。積極的態度應該是:為兩國長遠利益有意義的對話創造機會。盡管雙方的緊張程度曾經一度陷入危險境地,但是中國和美國都願意作出努力,重新建立建設性關係。最大的經濟發達國家與最大的經濟發展中國家仍然具有許多共同的利益。新的世界秩序意味著,單個的國家利益是和其他國家的利益聯係在一起的。如果中美共同努力,就可能構建起積極的世界秩序,對國際事務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中國和美國(包括其他大國),有著與世界秩序相關的重大利益。

  1997年秋亞洲發生金融危機,1998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進行核試驗,中國和國際社會保持一致,始終采取配合姿態。中國對日元貶值後堅守人民幣匯率的態度也受到了好評。當亞洲的前景變得有些捉摸不定之際,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分量與日俱增。克林頓政權擔心鄧小平之後的中國政治前景不明朗。但是在鄧小平逝世後,1997年7月香港順利回歸中國,秋季的中共十五大又確立了新的領導機構。

  江澤民主席1996年秋天訪美以來,中美關係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1998年6月25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將對我國進行了回訪。中美兩國首腦經常會晤,表明中美關係走上了正常發展的道路,這既是兩國共同努力的結果,也與美國朝野“中國觀”的變化有著密切關係。

  首先,在美國人心目中,中國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冷戰結束後,中國頂住壓力,站穩腳跟,經過幾年的持續努力,不但沒有如西方某些人所預言的那樣“垮台”,反而出現了經濟增長、政局穩定、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的新局麵。尤其在近一年來的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的“抗震能力”和負責任的態度使美國許多人認識到,中國是保持亞洲政治和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美國要解決亞洲問題,首先要取得中國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美國朝野普遍看到,中國的崛起,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增長,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外部勢力都難以阻擋的,美中關係狀況如何,對雙方的戰略利益影響將越來越大。

  其次,美國某些人所渲染的“中國威脅論”當時已有所降調。美國曾是“中國威脅論”的始作俑者和鼓吹者,而且至今仍有人在彈“中國威脅論”的老調。但整體而言,“中國威脅論”在美國已有所降調。部分政界、學術界人士明確指出,從曆史上看,中國不是一個富於侵略性的國家;現在和可預見的將來,中國的戰略利益在於與美國共創和平、穩定與繁榮的未來;中國既沒有威脅美國的能力,也沒有威脅美國的意願。

  基於此,當美國部分保守勢力最近掀起反華浪潮時,大批有戰略眼光的美國政治家和專家學者紛紛勇敢地站出來,嚴詞批駁某些人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名對克林頓總統的現行對華政策進行攻擊,指出這是“不顧世界新現實的冷戰言辭的翻版”,是“虛構出的有關中國的歇斯底裏”。

  再次,美國朝野近來對中國做出了一個意義深遠的評估,即中國正在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前幾年美國對華政策大辯論中,有些人認為,中國是一個正在興起的大國,很可能對現存國際秩序形成“破壞性衝擊”,因而主張設法使中國深入地“融入”現存國際體係,用國際規範和國際組織來約束中國的行為,使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一個“負責任的成員”。

  事實上,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與國際社會的融合日益加深,中國以負責任的態度正在向國際規則靠攏。單在防擴散領域,中國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已經加入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化學武器公約、生物武器公約和全麵禁核試條約等。中國在穩定朝鮮半島和南亞地區局勢方麵正在發揮著建設性的作用。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頂住巨大壓力,堅持不讓人民幣貶值。如此等等,都使美國朝野得出新的結論:中國采取了一係列“負責的”行為,已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綜上所述,在冷戰結束後的幾年內,美國朝野的“中國觀”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這些積極的變化是進一步推動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礎。事實證明,隻有兩國繼續加深相互認識和理解,擴大共識,才能把一個穩定、健康的中美關係帶入下個世紀。

  將克林頓對中國的訪問置於和過去訣別、麵向21世紀的轉折點的地位,應該是恰如其分的。在中美首腦會談中,雙方都要從談判桌上得到各自需要的東西,但同時這種互利的談判是建立在1997年的首腦會談雙方一致同意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的基礎上的。美國總統克林頓的中國之行,其曆史意義就在於落實“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的可能性。如果這種可能性是可靠的而不是虛幻的,是擴大的而不是縮小的,那麽,以中美首腦會談為契機,中國和美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將進一步確定。在這個意義上,中美之間的對話是測試兩國關係乃至亞洲和世界未來的試金石。

  1998年6月25日,中美這塊世界未來的試金石就將在中國接受煆造,是福是禍?就如落入滾油中的水滴一般,中美媒體早已沸成一片。

  美三位前總統等致信國會呼籲維護美中戰略關係

  在克林頓總統即將訪華之際,美國三位前總統布什、卡特、福特和基辛格等八位前國務卿以及六位前國防部長、五位前財政部長、五位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今天在聯合署名的致國會議員公開信中呼籲,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應一致維護美中戰略關係。

  公開信說,自從1972年尼克鬆總統對中國進行曆史性訪問以來,與中國建立牢固而持久的聯係一直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並且得到此後曆屆政府和兩黨一致的支持。克林頓總統即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訪問是這一政策的繼續。這也是在亞洲處於關鍵時刻對建設性的美中關係重要性的肯定,因此訪問應該如期進行。

  公開信認為,由於該地區的最新事態發展,尤其是亞洲金融危機和印度、巴基斯坦的核試驗,美中戰略關係顯得更加重要。公開信還主張繼續發展美國與中國的正常貿易關係。

  今天美國《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時報》都刊登了這封公開信。

  美商界呼籲國會應延長中國最惠國待遇

  1998年5月,由近200家大公司總裁組成的美國商務圓桌協會,在國會山議員辦公大樓舉行記者招待會,呼籲美國國會同意延長中國最惠國待遇,維持和發展同中國的正常貿易關係。

  一些商界人士認為,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根本不是什麽“優惠”和“特權”,而是國際間正常的經貿關係。經濟關係是美中關係中的重要基礎。中國現在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美國向中國的出口額一年達140億美元。中國在今後10年內將投入75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隻有繼續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美國才能從中分得一定的份額。

  生產儀器儀表的TRW公司總裁戈爾曼說,他有生之年目睹的最大變化之一是經濟的全球化。中國在全球化經濟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這當然也包括美國的經濟。無論從經濟、地緣政治,還是從國家和全球的安全角度來考慮,都應該永久性地解決中國最惠國待遇問題,而不應該像現在這樣每年討論一次。

  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眾議員鬆井說,美中關係是美國最重要的對外關係。中國是一個幫助維持全球穩定的國家,而不是一個尋求對外擴張的國家。他針對最近一段時間有人掀起的反華浪潮說,如果按照這些人的主張行事,後果將非常嚴重。

  商業圓桌協會成立於1972年,是一個由美國各大公司總裁組成的協會性組織。這些公司涉足各個行業。

  旅美華人社團和美國經貿組織致函克林頓希望克林頓訪華成功

  美國大紐約地區的一些華人華僑社團近日致函美國總統克林頓,希望他對中國的訪問取得成功。

  由大紐約地區70多個華人華僑社團組成的紐約華人華僑聯合總會22日在寫給克林頓的公開信中說:“我們希望您的這次訪問能進一步加強美中兩國的聯係,把雙方的關係推進到更高的水平。”

  公開信說,“美中兩國的友好關係和建設性的戰略合作,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繁榮以及促進人類進步事業至關重要。由於直接和間接地參與美中這兩個偉大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交往,我們深切地體會到,雙方的緊密聯係關係到兩國人民的最大利益。美國與中國的貿易不僅給美國人帶來就業機會,而且有助於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興隆。”

  公開信要求克林頓“在永久性的基礎上給予中國最惠國貿易待遇”。公開信說,這樣做,既可免除美國國會每年一場毫無必要的論戰,又有利於有關的美國企業在對華經貿關係方麵作出長久的決策。

  同一天,總部設在紐約的美國經貿科技總會在給克林頓和美國參眾兩院領導人的公開信中說,克林頓此次去中國意義非常重大,這次訪問的成功“將會把中美關係健康地帶入21世紀”。

  公開信對克林頓最近提出將給予中國永久性的最惠國貿易待遇表示歡迎和堅決支持,認為這種做法符合美中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於促進兩國的經貿合作關係。

  美中經貿促進會日前在致克林頓的一封公開信中,也強烈呼籲美國政府和國會同意永久性地給予中國最惠國貿易待遇。公開信說,許多實例說明了美中兩國加強經貿關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美中經貿促進會呼籲美國國會中的一些保守議員“以長遠的眼光看待美中關係”,從美中長遠合作的大局出發來縮小兩國之間存在的分歧。

  第二節 克林頓:我為什麽去北京

  “在中國,我認為,你們也麵臨著來自各個方麵的挑戰。”“中國已經與我們一起努力凍結了北朝鮮的核計劃。”“你們知道,在我國曆史上,有許多次美國特別受中國的吸引。”

  克林頓接受中方新聞媒體的聯合采訪

  1998年6月19日,克林頓總統在白宮接受了中國新聞媒體駐美國記者的聯合采訪。問:總統先生,非常感謝您在動身前往中國訪問之前能給我們一次采訪您的機會。我們代表駐美的中國新聞媒體。我們密切注視著您將對中國的訪問。我們希望您的訪問獲得成功。

  克林頓:謝謝。

  問:您將成為近十年來第一個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您期待從對中國的訪問中得到什麽?這次訪問的重要性如何?這次訪問將對美國和中國乃至全世界產生什麽影響?謝謝。

  克林頓:首先,我希望通過我的這次訪問,我和美國人民將了解到有關中國的更多的東西――有關中國內容豐富的曆史,有關現在正在進行的激動人心的事情,有關中國人民未來難以置信的潛力。

  其次,我希望通過我的訪問,中國領導人和人民能夠了解到有關美國的更多的東西。具體地說,我希望通過我的訪問,我們能夠擴大我們兩國政府和人民之間合作的領域。我希望,我們能夠就我們之間存在的分歧進行坦率、真誠、建設性的討論。我希望這次訪問將推動中國正在進行的積極變革,促進我們兩國人民之間未來更好的夥伴關係。

  問:總統先生,您和江澤民主席已同意共同致力於在我們兩個偉大的國家之間建立一種麵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我記得是你在幾年前訪問澳大利亞時首先提出這一建立夥伴關係的設想的。

  克林頓:是的。

  問:那麽就這一設想,您當時是怎麽考慮的?現在又是怎麽考慮的呢?

  克林頓:首先,我想這是――讓我在這個問題上說得多一點。中國是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的地方。它的經濟迅速增長。它可以對21世紀的世界作出巨大貢獻。我想舉幾個具體例子。我想我們應該為了亞洲的穩定和安全而成為合作夥伴。中國人是最近我們就印度和巴基斯坦核試驗之後的南亞局勢問題進行“五方會談”的主要角色。這僅僅是事例之一。我們正在為促進朝鮮半島的和平所做的工作是另一個事例。再一個例子是,我們正在為設法促進亞洲各國的經濟穩定及恢複經濟增長而共同努力。

  我認為,在我們兩國之間的安全關係中的一些重要問題應該成為這種夥伴關係的一部分。我認為,我們為不擴散武器而在全世界所作的努力,以及我們同中國的合作已經在不擴散危險武器方麵取得的進展是重要的。

  我認為,我們為打擊國際犯罪活動和毒品走私而能夠作的努力是重要的。中國同十五個國家接壤,如同我們一樣,中國也必須這樣做。我認為,我們在能源和環保問題上的合作是重要的。我認為,我們在科學技術方麵的合作是重要的。我認為,我們之間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種關係應該以有利於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並有助於全球穩定的方式得到發展並擴大。

  最後,我認為,不可避免的是,在21世紀,經濟發展將建立在人的理念之上――這基本上是電腦革命的意義。所以,這就是信息技術的意義所在――我們美國人不得不麵對這樣一種挑戰,即必須確保這種經濟有益於我們的人民,因為我們具有各種層次的教育和應付這種局麵的大大小小的成功。

  在中國,我認為,你們也麵臨著來自各個方麵的挑戰。你們的國家正經曆著一個意義重大的變革時期。我相信,這種變革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產生一個更加開放的社會,人民享有更多的言論自由,更能夠接受文化以及宗教上的差異,因為這將加強這個國家在一個理念支配經濟發展和政治行為的世界中的力量。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把所有人都充分調動起來。我認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惟一辦法就是崇尚我們非常真誠地崇尚的東西――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人權、更多的政治和公民權利。

  我非常讚賞地注意到中國政府打算簽署《政治權利和公民權利國際公約》。我認為,這是向前邁出的巨大一步。

  問:總統先生,眾所周知,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嚴格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條款並妥善處理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美國政府和您本人已經明確保證,美國政府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恪守上述三個公報規定的原則,不支持台灣的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政策,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和其他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

  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在今年4月訪華期間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重申了這些承諾。您在訪華期間同江澤民主席會談以及在公開講話時將重申這些承諾嗎?美國政府將如何認真履行這些承諾呢?

  克林頓:首先,對你問題的回答是,我將重申這些承諾。我們的關係體現在這三個公報和我們的國會通過的《與台灣關係法》之中。我們同台灣人民的長期友誼和經濟關係必須建立在三個公報和我們支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基礎之上,這得到了台灣和中國人民的理解。

  我們所有向前發展的決定都將在這個框架之內作出。因此我去中國時將向中國領導人明確無誤地表示這一點。

  問:總統先生,我的問題是,中美兩國將如何共同努力來解決諸如人權、不擴散武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不平衡等問題?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