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8章 萬眾矚目十五大!神州喜迎新世紀(3)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世界變化很大很快,特別是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進步深刻地改變了並將繼續改變當代經濟社會生活和世界麵貌,任何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都不能不認真對待。鄧小平理論正是根據這種形勢,確定我們黨的路線和國際戰略,要求我們用新的觀點來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強調隻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墨守成規隻能導致落後甚至失敗。這是鄧小平理論鮮明的時代精神。

  第四,總起來說,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係。它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曆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曆史經驗並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曆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第一次比較係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係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製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麵比較完備的科學體係,又是需要從各方麵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係。

  鄧小平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把畢生心血都獻給了中國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他對黨、對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大貢獻,他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就是鄧小平理論。這個理論,集中體現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著作以及黨和國家的重要文獻中。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而實際生活總是在不停的變動中,這種變動的劇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前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對待馬克思主義,有個學風問題:究竟是從本本出發,還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就強調:“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現在提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提出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心內容是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是發揚這個優良傳統。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同時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發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沒有出路。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係。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

  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正確地分析國情,作出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時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講要搞清楚“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就必須搞清楚什麽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製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錯誤主張。這樣做,沒有離開社會主義,而是在腳踏實地建設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真正活躍和興旺起來,廣大人民從切身感受中更加擁護社會主義。

  這次大會進一步強調這個問題,是因為:麵對改革攻堅和開創新局麵的艱巨任務,我們解決種種矛盾,澄清種種疑惑,認識為什麽必須實行現在這樣的路線和政策而不能實行別樣的路線和政策,關鍵還在於對所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要有統一認識和準確把握。

  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在我們這樣的東方大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偉大的勝利。但是,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就生產力發展水平來說,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這就決定了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曆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這是不可逾越的曆史階段。

  在黨的綱領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概念,這在馬克思主義曆史上是第一次。鄧小平在談到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時特別強調:“我們現在所幹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幹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隻能在幹中學,在實踐中摸索。”這就是說,在中國,真要建設社會主義,那就隻能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而不能從主觀願望出發,不能從這樣那樣的外國模式出發,不能從對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個別論斷的教條式理解和附加到馬克思主義名下的某些錯誤論點出發。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曆史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包含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工業化國家的曆史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逐步轉變為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曆史階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後,逐步轉變為科技教育文化比較發達的曆史階段;是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逐步轉變為全體人民比較富裕的曆史階段;是由地區經濟文化很不平衡,通過有先有後的發展,逐步縮小差距的曆史階段;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較成熟的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製和其他方麵體製的曆史階段;是廣大人民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強不息,銳意進取,艱苦奮鬥,勤儉建國,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精神文明的曆史階段;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階段。這樣的曆史進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至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製度,那還需要更長得多的時間,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

  從五十年代中期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開始到現在,經過四十多年特別是近二十年的發展,我國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項事業有了很大進步。然而總的說來,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社會主義製度還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還不成熟,社會主義民主法製還不夠健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仍然處在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麵存在著種種矛盾,階級矛盾由於國際國內因素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但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隻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依靠自己的發展。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圍繞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要把改革作為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項工作的動力。改革是全麵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前提下,自覺調整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麵和環節,來適應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實現現代化的曆史要求。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是一個偉大創舉。這就需要積極探索,大膽試驗,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需要深化改革,解決體製轉變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關鍵問題;需要擴大開放,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同穩定的關係,保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沒有穩定,什麽事也幹不成。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排除一切破壞穩定的因素,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警惕國際國內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

  在把我們的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的曆史時刻,必須鄭重指出:全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是近二十年來我們黨最可寶貴的經驗,是我們事業勝利前進最可靠的保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保持清醒頭腦,克服各種幹擾,堅持鄧小平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根據這個理論和基本路線,圍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進一步明確什麽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怎樣建設這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是必要的。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就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後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就要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製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發展民主,健全法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就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和文藝。建設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曆史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上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麵的展開,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經驗的總結。

  五、經濟體製改革和經濟發展戰略

  從現在起到下世紀的前十年,是我國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積極推進經濟體製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努力實現“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為下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在這個時期,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必須解決好的兩大課題。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麵取得新的突破,並在優化經濟結構、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等方麵取得重大進展,真正走出一條速度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子。

  (一)調整和完善所有製結構。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製度。這一製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製度的基礎;第二,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製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製經濟;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製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認真總結以往在所有製問題上的經驗教訓,製定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逐步消除所有製結構不合理對生產力的羈絆,出現了公有製實現形式多樣化和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局麵。繼續調整和完善所有製結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經濟體製改革的重大任務。

  要全麵認識公有製經濟的含義。公有製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製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製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製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製力上。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對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隻要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國家控製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製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集體所有製經濟是公有製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可以體現共同致富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要支持、鼓勵和幫助城鄉多種形式集體經濟的發展。這對發揮公有製經濟的主體作用意義重大。

  公有製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製實現形式。股份製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製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製的主體作用。目前城鄉大量出現的多種多樣的股份合作製經濟,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導,不斷總結經驗,使之逐步完善。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集體經濟,尤其要提倡和鼓勵。

  非公有製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體、私營等非公有製經濟要繼續鼓勵、引導,使之健康發展。這對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要,增加就業,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要健全財產法律製度,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並對它們進行監督管理。

  (二)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搞好國有企業改革,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鞏固社會主義製度,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要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範的公司製改革,使企業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進一步明確國家和企業的權利和責任。國家按投入企業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權益,對企業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企業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政府不能直接幹預企業經營活動,企業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約束,損害所有者權益。要采取多種方式,包括直接融資,充實企業資本金。培育和發展多元化投資主體,推動政企分開和企業轉換經營機製。

  把國有企業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結合起來。要著眼於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製和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采取改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製、出售等形式,加快放開搞活國有小型企業的步伐。要推進企業技術進步,鼓勵、引導企業和社會的資金投向技術改造,形成麵向市場的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機製。要加強科學管理,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我國國情的企業領導體製和組織管理製度,建立決策、執行和監督體係,形成有效的激勵和製約機製。要建設好企業領導班子,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

  實行鼓勵兼並、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製。隨著企業改革深化、技術進步和經濟結構調整,人員流動和職工下崗是難以避免的。這會給一部分職工帶來暫時的困難,但從根本上來說,有利於經濟發展,符合工人階級的長遠利益。黨和政府要采取積極措施,依靠社會各方麵的力量,關心和安排好下崗職工的生活,搞好職業培訓,拓寬就業門路,推進再就業工程。廣大職工要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努力適應改革和發展的新要求。

  積極推進各項配套改革。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機製,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建立社會保障體係,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製度,完善失業保險和社會救濟製度,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建立城鎮住房公積金,加快改革住房製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全黨重要而艱巨的任務。要堅定信心,勇於探索,大膽實踐,力爭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經營狀況明顯改善,開創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麵。

  (三)完善分配結構和分配方式。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製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取締非法收入,對侵吞公有財產和用偷稅逃稅、權錢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堅決依法懲處。整頓不合理收入,對憑借行業壟斷和某些特殊條件獲得個人額外收入的,必須糾正。調節過高收入,完善個人所得稅製,開征遺產稅等新稅種。規範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趨向合理,防止兩極分化。

  集中財力,振興國家財政,是保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條件。要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之間和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配關係,逐步提高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並適應所有製結構變化和政府職能轉變,調整財政收支結構,建立穩固、平衡的國家財政。

  (四)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健全宏觀調控體係。要加快國民經濟市場化進程。繼續發展各類市場,著重發展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完善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製。改革流通體製,健全市場規則,加強市場管理,清除市場障礙,打破地區封鎖、部門壟斷,盡快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進一步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

  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製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宏觀調控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要深化金融、財政、計劃體製改革,完善宏觀調控手段和協調機製。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注意掌握調控力度。依法加強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包括證券市場的監管,規範和維護金融秩序,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五)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充分考慮世界科學技術加快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加速重組的趨勢,著眼於全麵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這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和長期任務。總的原則是:以市場為導向,使社會生產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發揮各地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變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狀況。

  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深化農村改革,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生產條件。大力推進科教興農,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和節水農業。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的機製,推進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轉變。綜合發展農林牧副漁各業,繼續發展鄉鎮企業,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搞好小城鎮規劃建設。長期穩定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製,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改革糧棉購銷體製,實行合理的價格政策。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農產品市場體係和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係。要尊重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使廣大農民從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實惠。

  改造和提高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加大調整、改造加工工業的力度,振興支柱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把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同開拓市場結合起來,把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結合起來。鼓勵和引導第三產業加快發展。

  促進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東部地區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在推進改革開放中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有條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中西部地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開發,發揮資源優勢,發展優勢產業。國家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項目,逐步實行規範的財政轉移支付製度,鼓勵國內外投資者到中西部投資。進一步發展東部地區同中西部地區多種形式的聯合和合作。更加重視和積極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從多方麵努力,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各地要從實際出發,發展各具特色的經濟,加快老工業基地的改造,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進一步引導形成跨地區的經濟區域和重點產業帶。加快改革投融資體製,完善國家產業政策,切實解決“大而全”、“小而全”和不合理重複建設問題。

  (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響,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要從國家長遠發展需要出發,製訂中長期科學發展規劃,統觀全局,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強基礎性研究和高技術研究,加快實現高技術產業化。強化應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集中力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和關鍵技術問題。有重點有選擇地引進先進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應該更加重視運用最新技術成果,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

  深化科技和教育體製改革,促進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需求對科技進步的導向和推動作用,支持和鼓勵企業從事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使企業成為科研開發和投入的主體。有條件的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要以不同形式進入企業或同企業合作,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解決科技和教育體製上存在的條塊分割、力量分散的問題。鼓勵創新、競爭和合作。實施保護知識產權製度。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於人才培養和使用的激勵機製。積極引進國外智力。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適當方式為祖國服務。

  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資源開發和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統籌規劃國土資源開發和整治,嚴格執行土地、水、森林、礦產、海洋等資源管理和保護的法律。實施資源有償使用製度。加強對環境汙染的治理,植樹種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態環境。控製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

  (七)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對外開放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麵對經濟、科技全球化趨勢,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發展開放型經濟,增強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國民經濟素質提高。

  以提高效益為中心,努力擴大商品和服務的對外貿易,優化進出口結構。堅持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降低關稅總水平,鼓勵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深化對外經濟貿易體製改革,完善代理製,擴大企業外貿經營權,形成平等競爭的政策環境。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和全球多邊貿易體係。

  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有步驟地推進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的權益,實行國民待遇,加強引導和監管。鼓勵能夠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的對外投資。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完善和實施涉外經濟貿易的法律法規。正確處理對外開放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係,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鼓勵這些地區在體製創新、產業升級、擴大開放等方麵繼續走在前麵,發揮對全國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

  (八)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使全國人民過上小康生活,並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進。努力增加城鄉居民實際收入,拓寬消費領域,引導合理消費。在改善物質生活的同時,充實精神生活,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特別要改善居住、衛生、交通和通信條件,擴大服務性消費。逐步增加公共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提高教育和醫療保健水平。實行保障城鎮困難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國家從多方麵采取措施,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到本世紀末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同誌們!我們提出的經濟改革和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依靠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依靠人民的艱苦奮鬥來實現。隻要我們堅持正確的政策,把各方麵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就一定能夠在我國成功地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六、政治體製改革和民主法製建設

  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跨越世紀的發展,要求我們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推進政治體製改革,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國實行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政體是人民奮鬥的成果和曆史的選擇,必須堅持和完善這個根本政治製度,不照搬西方政治製度的模式,這對於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製度、實現人民民主具有決定意義。

  發展民主必須同健全法製緊密結合,實行依法治國。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製度化、法律化,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製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製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推進政治體製改革,必須有利於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保持和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特點和優勢,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政治體製改革的主要任務是:發展民主,加強法製,實行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製度,維護安定團結。

  (一)健全民主製度。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國家的權力,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製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保證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加強立法和監督工作,密切人民代表同人民的聯係。要把改革和發展的重大決策同立法結合起來。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決策機製,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提高決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鞏固我們黨同黨外人士的聯盟。繼續推進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範化、製度化,使之成為黨團結各界的重要渠道。鞏固和發展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麵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切實加強民族工作,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認真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僑務政策。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要在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中發揮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作用,成為黨聯係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城鄉基層政權機關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都要健全民主選舉製度,實行政務和財務公開,讓群眾參與討論和決定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對幹部實行民主監督。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製度,組織職工參與改革和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堅決糾正壓製民主、強迫命令等錯誤行為。

  (二)加強法製建設。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堅持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組織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一切政府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公民權利,實行執法責任製和評議考核製。推進司法改革,從製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建立冤案、錯案責任追究製度。加強執法和司法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全民的法律意識,著重提高領導幹部的法製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法製建設同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緊密結合,同步推進。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