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鄧小平智鬥鐵娘子彭定康黯然離香港
北京政府在建國初期采取了把香港留在英國的政策,這是比較明智的,是從長遠打算的一種做法。誰也無法預料下麵會出現什麽更劇烈的衝突,幸好毛澤東進行了幹預。“香港是中國的領土,我們一定要收回來的。”“彭定康,閉上你的嘴巴!”
邱吉爾說:隻要我還活著,就享有香港的主權
香港地區位於中國廣東省南部海岸,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個部分,香港島,麵積75.6平方公裏,鴉片戰爭後由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割讓給英國;九龍半島位於目前的界限街以南,麵積11.2平方公裏,由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連同昂船州一起割讓給英國;新界,麵積975.1平方公裏,包括從西部的珠江三角洲邊緣到東部的大鵬灣地區及其周圍海域,共約235個島嶼,根據1898年簽訂的另一個北京條約租用給英國,租期99年。
在192五年至1929年間,國民黨政權曾試圖廢除自鴉片戰爭以來簽定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但是,由於國民黨政府在國際上軟弱無力,完全未有成效。
1942年末,終於開始了有關的談判。由於日本侵略中國。蔣介石政府向英國提出了一個條約草案,其中要求廢除租界新界地區。但是,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艾登認為,這個問題超越了關於治外法權條約的範圍,建議抗戰勝利後再討論“租借的條款”。
珍珠港事件以後,英美兩國為了戰略上的需要,希望中國堅持抗戰下去,不要和日本人媾和,這樣可以保證同盟國內部的穩定和團結,以加強自己的力量。英美兩國為了對中國在抗戰中的突出表現表示出它們的友好態度,因此提出了終止在華治外法權,同時締結新約,把中國法院根據中國法律審理各國籍公民的權力交還給中國。
和美國的談判進行得十分順利,但中英的談判卻因為香港問題而擱淺了,原定於1943年元旦簽約,但到12月中旬時,發現一切都談妥了,就是香港問題無法解決。
當時的外交部長宋子文當即召來國民黨政府駐英國大使顧維鈞,希望他能出麵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早在幾個月前,顧維鈞就在倫敦作過調查,他發現有相當一部分英國人是主張自己政府將香港歸還給中國的,他們認為:香港理應歸還中國,它既是中國的領土,居民又都是中國人。而且,香港對於英國人來說還是個負擔,難於防守。顧維鈞甚至單獨會晤過邱吉爾,邱吉爾當時含含糊糊地將此事推到一邊,說香港早晚是要歸還中國的,但究竟什麽時候為好,要視戰爭和其他因素來定,他巧妙地用戰爭這塊擋箭牌將顧維鈞拒之門外。
據說蔣介石聽後十分憤怒,厲聲喝問:“英國人把香港留在手裏究竟想幹什麽?”
對此,老牌的資深外交家顧維鈞向他娓娓道來:英國人這一回本來隻是在美國人的號召下才將治外法權歸還的,在他們的談判計劃中,根本就沒有想到過香港問題可以在現在來談判,所以,我們想畢其功於一役可能性是很小的,現在,比較明智的辦法就是他們歸還什麽我們就毫不猶豫地收下什麽,隻是在收的過程中再告訴他們:我們很不滿意,你們應該把更多本來屬於我們的東西都還給我們。我們一邊對他們送來的第一份禮表示高興,但同時,暗示他們,我們還在等待著第二份……
顧維鈞的話體現了一個成熟的外交家特有的靈活、婉轉與隨機應變,這是一種穩紮穩打的辦法。
蔣介石聽了顧維鈞的建議,覺得有幾分道理,便采納了他的意見,沒有再采取其他措施,先把這一問題擱置下來了。
1945年,在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曾試圖說服邱吉爾把香港歸還給中國,把它開辟成自由港,以便對大連能做出同樣的安排,從而讓斯大林進入這個不凍港口。
邱吉爾堅決反對這一意見,他說:“隻要我還活著,就不準許英國的任何主權被轉移。”還有消息說,當時邱吉爾和斯大林舉行了秘密會談,在會談中,邱吉爾同意斯大林在波蘭放手行事,以換取斯大林支持英國重新占領和保留香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民黨提出要在香港接受日本投降,但是,英國強調由他們來收複香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的命令對中國比較有利,但是,杜魯門總統被英國說動,他做出了有利於英國的調停。英國人又一次進駐了香港,重獲了對香港的統治權。從此以後,國民黨忙於內戰,自然就顧不上彈丸之地的香港了。
毛澤東深思熟慮:收複香港要等待時機
1949年10月,共產黨解放了廣東,香港迅速地作了抵抗解放軍進攻的準備。在那一年的前十個月裏,兵荒馬亂,約有50萬避難者越邊界進入香港。大多是國民黨政權的大小官員和工商階層,國民黨政府的民航飛機大部分也已經飛到香港,人們都在觀望解放軍會不會攻入香港,占有國民黨的資財和香港統治權,但是,解放軍戰士在邊界前停住了腳步。
在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中國政府曾經宣布,它將審查中國曆屆政府與外國簽訂的一切條約,並且根據條約內容分別予以承認、廢除、修改或重新談判。但是,在英國於1950年2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北京並沒有提出香港的問題。
幾個月後,朝鮮戰爭爆發。英國從12月份開始對中國實行禁運,一開始,華盛頓認為把香港排除在禁區之外是不合適的,管製向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物資運輸。爾後,日本、加拿大、法國、比利時、緬甸也先後對中國實行禁運,香港英國政府也宣布110項物資不得運往中國大陸。後來,美國允許香港進口貨物,但仍維持對中國大陸的貿易禁令。這樣,英國統治下的香港就成為中國通向資本主義世界必不可少的門戶。
1950年,英國在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卻發表了一份世界外交史上空前絕後的“兩麵派”聲明,聲稱:英國有決心阻止共產主義潮流越出中國國境,而且表示將繼續與國民黨方麵“保持實際上的聯係”,在台灣淡水駐留領事機構。
這種荒唐的外交政策在11年以後的聯合國大會再次上演,英國一方麵投票支持恢複中國在聯大合法席位的議案,另一方麵投票讚成美國提出的將中國代表權問題作為“重要問題”需經大會2/3的多數通過才能作出決定的議案。
當時陳毅外長不失風趣地譏諷英國人隻投了中國“一張半票!”以至在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周恩來欲借會議之機談判中英建交問題時,英國外長艾登竟然微笑著說:“英國是承認中國的,隻是中國不承認我們。”周總理立即還以顏色:“不是中國不承認英國,而是英國在聯合國不承認我們。”
因此,北京政府在建國初期采取了把香港留在英國的政策,這是比較明智的,是從長遠打算的一種做法,中國曾經因多種原因就香港問題向英國提出過抗議,但是,對它的統治現狀從來沒有提出過真正的挑戰。
當然,中國允許香港仍由英國統治,並不是無條件的。
周恩來當時規定了三個必要的條件,在這些條件下,香港可以長期維持現狀:
一、香港不能用做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基地;
二、不許進行旨在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威信的活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港的人員必須得到保護。
由於這些條件聽來是合理的,而且沒有幹涉香港的內政,因而,成為雖未公布但得到很好遵守的條規,可以算是中英之間的秘密約定俗成吧。
但是,北京還是多次向香港和英國提出了抗議,因為在一係列事件中,香港讓我國政府很不高興。
首先是70架飛機沒能歸還中國。國民黨的航空人員已經宣布起義,中方聲明飛機屬於新政權,但是,國民黨政權聲稱把這些飛機賣給美國陳納德的民航公司。
中國政府表示強烈抗議,聲明出售無效。但是,英國宣布扣留飛機,阻止它們飛往大陸,香港上訴法院雖然做出了有利於我國政府的判決。但是,英國樞密院審判委員會否決了這一判決,批準了這項買賣。
1955年4月,香港最高法院裁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航公司在香港的辦事機構占用的一座倉庫是陳納德的斑馬公司的財產。中國民航公司的人員拒絕騰出這個倉庫,被香港警察攆走了。
1955年,印度飛機“克什米爾公主號”載著中國代表團出席萬隆會議成員從香港起飛,在南海上空爆炸,機上人員全部遇難。在事前,中國已通告香港當局,國民黨特務要派人炸毀飛機,但香港當局掉以輕心,沒有做好應該的保衛工作,導致不幸事件的發生。
還有其他一些事件,包括劫持漁船、窩藏國民黨軍事人員、騷擾香港左翼機構,北京對香港提出了嚴正抗議。
1962年,由於“大躍進”的失誤和百年不遇的天災造成的困難,華南發生了一起通過香港湧往海外的高潮。在短短的三個星期時間裏,約有26萬人南逃,香港政府小心地解釋道:難民出逃不是由於政治原因,並實行了限額製度。經過這個事件之後,北京與香港開始合作。
1960年夏天,蘇聯撤消了對中國的一切援助,撤回了所有的技術人員,這意味著,中國必須自力更生,或者轉向非社會主義國家,尋求未來的貿易和援助,香港對中國變得比以前更加重要了。
一位了解情況的香港著名評論員說,1959年,當中蘇關係已經變壞但尚未最後決裂時,毛澤東曾指示說:目前香港對我們有利,最好暫不收回香港,我們不要倉促行動。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經濟也正麵臨嚴重的困難,周恩來指示說,這個地方日益重要,(水、食物、原料)供應港澳實際上是個政治任務。
一般人都不知道,在九龍南部,中國有一塊土地,叫做九龍城寨,在1898年的條約中,有這樣一段話:
中國現今住在那裏的官員,將繼續行使管轄權,但要與保護香港的軍事要求保持一致……中國官員和人民,將和以前一樣,被允許使用從九龍到興南的道路。
在過去的歲月中,中國的曆屆政府都忘記了九龍城寨這塊地方。1950年,香港英國當局停止執行了100多年的慣例,取消了中國人自由出入香港的權利,由於香港政府也不能去管理這塊地方,它成了鴉片吸食者、娼妓和逃犯的天堂。
1963年1月,港英當局決定進入九龍城寨,拆除一些房屋,重新安頓約2000居民。對此,中國抗議英國“侵犯中國的主權”,要求英國政府指示港英當局立即撤消這個決定,但是態度並不強硬,當時的中英雙方在香港問題上還是能夠友好忍讓的,隻是“文化大革命”一來,形勢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1967年《人民日報》號召解放香港
1967年,香港是多事之秋。
在南麵,越南戰爭正是熱門話題,美國戰艦靠在了香港,引起人們關注;
在北麵,“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正席卷中國大陸,鬥爭達到了頂點;
旁邊的澳門呢,剛剛屈服,接受了中共1月提出的四項要求,這實際上是使葡萄牙這個殖民地成了共產黨的一個前哨陣地。
5月6日,香港一家塑料廠發生了一起簡單的勞資糾紛,點燃了中英嚴重衝突、香港開始嚴重混亂、死傷多人的重大事件的導火索。
從一開始,香港政府和工人雙方都采取了強硬的態度,港英政府派遣約200名警察到非法設置糾察隊的工廠,逮捕21名糾察人員,毫不同情勞動者的訴苦。工人們受到香港左翼新聞媒介的鼓勵,向香港政府提出了強烈的要求。
接著發生了暴力行為,香港政府宣布宵禁。5月12日,工人成立了一個組織:“反壓迫鬥爭委員會”,到5月14日,有400多人被捕。5月15日,中國政府插手幹預,事態擴大,當時外交部副部長向英國駐華代辦提出了強烈抗議,抗議說,“港英當局的法西斯暴力必須立即停止”,並向英方提出了與年初向澳門當局提出的同樣的要求。
幾天以後,香港發生了左派行動,導致九龍暴亂。
在北京舉行了有中央領導參加的10萬人群眾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內容有三點:
一、美國必須停止以香港作為軍事基地;
二、香港國民黨特務迫害親共人士的罪行決不能寬恕;
三、傳播毛澤東思想的工作決不能受到幹擾。
英國沒有對此做出回答,中國即要求英國駐上海領事館在48個小時內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