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47章 南巡談話頻吹春風!改革開放再起高潮(10)

  ――黨的建設成績顯著。1992年至1996年,全軍普遍輪訓了師(旅)以上的黨委書記和基層黨支部書記,輪訓團以上幹部5.4萬多人次,使各級黨組織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空氣日益濃厚,黨的基本路線更加深入人心,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師團黨委。

  ――四個教育紮實有效。1994年底以來,全軍部隊根據江澤民的指示,持續深入地開展愛國奉獻、革命人生觀、尊幹愛兵和艱苦奮鬥教育。每年都有200多名軍以上領導幹部和6000多名機關幹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探索抵製腐朽思想和文化侵蝕,加強部隊思想政治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各部隊針對思想作風建設上存在的問題,貫徹整風精神,在觸及思想、解決問題上下功夫,全軍上下形成了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領導作風和部隊風氣有了明顯轉變,廣大官兵講政治,講大局,講奉獻,正確對待改革中的利益關係調整,經受住了深化改革和國內外形勢變化的考驗,部隊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增強。每年數十萬名退伍老兵講文明、守紀律、做好事、表現出很高的思想覺悟,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全軍積極響應江澤民關於軍隊要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麵努力走在全社會前列的號召,廣泛開展建設精神文明活動。徐洪剛、李國安、鄒延齡等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先進典型成為廣大軍民學習的榜樣;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在各部隊大量湧現;上萬個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和個人、4.7萬個軍民共建點,在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帶頭和示範作用。

  ――幹部隊伍建設成績斐然。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幹部走上領導崗位,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與1992年相比,各大軍區領導班子平均年齡下降二歲,擁有大專以上學曆的比例則上升了17.8%;全軍幹部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達到56.5%,博士生、碩士生達2萬多人;專業技術幹部已占全軍幹部近半數,湧現出一批以“兩院”院士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和大量年輕有為的專家。

  ――軍事訓練取得新進展。全軍部隊貫徹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按照新一代軍事訓練大綱認真施訓,部隊整體作戰能力有所提高。目前一個具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科學管理知識,能掌握現代化武器裝備、組織指揮現代戰爭的軍事人才群體正在形成;一個聲勢浩大的學習高科技知識的熱潮和軍事訓練改革在全軍全麵展開;1992年以來,全軍建成各類訓練場地上千個,有計劃組織各類軍事演習,使部隊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標邁出新步伐。

  ――院校教育在改革中前進。形成了指揮軍官初、中、高三級培訓體製和專業技術軍官中專、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五個層次的專業教育體係。此外,各軍事院校還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新設了一批適應高技術發展、與未來軍事鬥爭關係密切的專業,使教學更加貼近現代戰爭和部隊建設的實際。

  ――部隊訓練手段日趨先進。全軍部隊、院校和科研單位廣泛運用計算機仿真等高新技術,研製、生產了500餘項、3.6萬多套(件)訓練模擬器材,初步形成了從專業技術到專業戰術模擬訓練,從單一兵種到多軍(兵)種模擬訓練的完整體係,創造了明顯的軍事效益和經濟效益。

  ――武器裝備不斷改善。一批新型武器陸續裝備陸軍、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部隊,使陸軍武器整體結構、作戰能力和配套保障顯著改善;海軍海上機動編隊的防空、反潛、反艦作戰和電子對抗能力有所增強;空軍防空作戰、空中進攻作戰和空降作戰的手段得到充實;第二炮兵的威懾打擊能力得到提高。電子信息裝備的數字化、綜合化、一體化和抗幹擾能力也有所增強。

  ――部隊管理教育工作得到加強。全軍遵照江澤民“治軍一定要嚴”的重要指示,以紀律建設為核心,以條令條例為依據,不斷探索新時期的帶兵規律,部隊正規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戰備、訓練、工作、生活秩序進一步正規,作風、紀律明顯好轉,保持了部隊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保證了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

  ――軍事法製建設成果豐碩。根據1992年和1996年分別編製下發的中央軍委“八五”“九五”期間立法規劃,全軍先後出台了一批軍事法律、法規和規章,形成了以條令條例為主體的基本完善的軍事法規體係。這是我國、我軍曆史上發布軍事法規、法律最多,質量最好的時期。與此同時,軍事執法、軍事司法、法律監督和法製宣傳教育等方麵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有力地推動了依法治軍方針的貫徹落實。

  ――後勤保障能力明顯提高。為適應高技術條件下應急機動作戰的需要,軍委、總部大力加強應急機動作戰部隊後勤建設,認真組織戰役應急支持保障力量的試驗,積極探索聯合作戰背景下的戰略支援保障問題,初步形成了戰略、戰役、戰術後勤相互銜接,供、救、運、修諸要素綜合配套的後勤保障力量體係,我軍後勤的應急機動保障和全方位支援保障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駐邊遠艱苦地區部隊生活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央軍委、三總部十分關心駐邊遠艱苦地區部隊官兵,先後下撥大筆專項經費,基本解決了邊遠艱苦地區部隊的住房、吃水、用電、取暖、洗澡、醫療等難題。目前,全軍80%的營以下部隊住房有了明顯改善,70%的連隊肉菜自給率達到70%,一批軍師單位實現了肉菜基本自給。

  ――後勤科技發展迅速。“八五”以來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00項,研製成功了軍需、衛生、油料、野營、倉庫、軍交保障、車輛維修、後勤指揮自動化裝備和海軍、空軍、二炮後勤專用裝備等11類400多項,初步形成了具有我軍特色的後勤裝備體係。

  ――國防交通形成立體網絡。根據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原則,近年來新(擴)建的大批鐵路專用線、國防公路、橋梁,部分新(擴)建的機場、碼頭已投入使用,基本形成了以鐵路為骨幹,鐵路、水路、公路、空中相互補充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

  ――國防科研再創佳績。以最近發射成功的“東方紅三號”“風雲二號”衛星和新型並行巨型計算機等為代表,國防科研在關鍵技術研究和武器裝備研製等方麵取得一大批具有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有3000多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和軍隊科技進步獎,在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產生了巨大的軍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軍對外交往日益活躍。1992年以來,我軍派代表團組先後訪問了80多個國家。與此同時,我軍也接待了數百批應邀來訪的外國軍隊代表團組。我軍對外關係的發展,增進了同世界各國軍隊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展現了我軍和平、文明、正義、威武之師的良好形象,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體育輝煌的五年

  黨的十四大以來,中國體育事業堅持以增強人民體質為基本任務,以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為基本方針,以深化改革、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為基本思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並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年來,群眾體育的廣泛開展,對增強人民體質,實現全民族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會的兩個文明建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全國適齡學生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及格級以上者年均增長1000萬人次,達標總數約5億人次;評出全國農村體育先進縣209個;以街道辦事處為基礎建立的城市社區體育組織3854個,占社區總數的69%。截止到1996年底,我國基層職工體育協會已達4萬個,社區體育輔導站已達2000多個,審批全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5.5萬多人,各行業體協、老年人體協、少數民族體協、大中學生體協以及殘疾人體協等群眾體育組織不斷發展,在全國城鄉逐步形成了網絡係統。

  五年來,我國體育健兒共獲得世界冠軍448個,創世界紀錄356項次,分別占建國47年來總數的43%和42%;在連續三屆亞運會上蟬聯金牌、獎牌總數第一;在1995年第四十三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第二次奪得全部七項冠軍;在第二十五屆和第二十六屆奧運會上都取得了金牌總數列第四位的優異成績。中國體育戰線已逐步樹立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友愛,頑強拚搏”的中華體育精神。

  體育健兒的勝利,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提高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聲譽,為崛起的中華民族增添了巨大的凝聚力。

  五年來,國家對體育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體育隊伍整體的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結構趨於合理,體育科研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也愈益直接、有效。這期間,全國共評選出重大體育科研成果205項,其中有三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體育社會科學首次被列為國家社會科學一級學科;各類體育院校、係科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多種進修班、培訓班為運動員、教練員學習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科學訓練水平創造了條件。

  五年來,我國體育設施建設以年均12.28%的速度增長。目前,我國人均占有體育場館麵積已由建國初期的0.05平方米增至0.65平方米,體育場館總數已達60多萬個;公共體育場館已全部向社會開放,為廣大群眾參與健身、娛樂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服務。

  五年來,體育經營收益占體育事業支出的47%。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體育產業的開拓提供了有利機會。憑借社會和體育界的共同努力,體育向社會化、產業化方向迅速發展,形成了“以體為本”、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協調並舉的發展新勢頭。體育無形資產得到迅速開發,健身娛樂市場、競賽市場和體育服裝、器材市場發展迅猛。

  體育對外交往在最近的五年中進一步擴大,不僅滿足了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也使全世界看到我國體育事業伴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突飛猛進而日益興盛。我國已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體育交往,並已成為97個國際體育組織和87個亞洲體育組織的成員,五年內共有6萬多人次參加了各種體育競賽和交流,有268人在47個國際體育組織和52個亞洲體育組織中任職,其中有些還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為建國以來國際交往、任職組織和人數最多的五年。

  改革是我國體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1993年,國家體委製定了《關於深化體育體製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了改革思路和目標,同時出台了6大類29項改革措施。現在,全國已有41個國家級單項運動協會、56個項目實行了協會實體化管理新體製,分別占協會和項目總數的65.1%和66.9%。1997年底,所有協會和項目管理體製的改革將全部完成。

  1995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將群眾體育的發展納入中國社會全麵進步的宏偉藍圖。國家體委當年製定了《奧運爭光計劃綱要》,使競技體育在兩個戰略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實行集約化管理的特點愈益明顯。尤其重要的是,這一年8月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標誌著體育事業已經進入“依法行政,依法治體”的法製化管理的新時期。在近兩年的時間內,我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體育立法已達22項,廣大體育工作者的法製觀念和全社會的體育法製意識大大增強,為我國體育事業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實現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過去的五年,是體育事業沿著十四大確定的路線和方向深化改革、蓬勃發展的五年。體育戰線的幹部群眾決心繼續開拓進取,為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為實現“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而努力奮鬥。

  建交國增到一百六十個

  90年代,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地執行中國第一代、第二代領導集體所確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根據鄧小平對當時國際形勢的精辟分析和提出的外交戰略方針,全麵開創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麵,充分顯示了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極其複雜的形勢下處理外交和國際事務的卓越能力。

  進入90年代的這段時期,是中國外交非常活躍、取得豐碩成果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得到普遍改善和發展,特別是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進一步鞏固,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大為加強;與此同時,中國對國際上侵犯本國主權,幹涉本國內政的行徑進行了堅決鬥爭,有效地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日益提高和增強。目前中國已同世界上16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外交方針結碩果

  冷戰結束以後,世界進入新舊格局轉換的過渡時期。

  麵對變幻的國際風雲和嚴峻的國際大氣候,中國第三代領導集體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把握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主題,在鄧小平外交方針的指引下,高瞻遠矚,開拓進取,提出和實施了一係列處理雙邊和多邊關係的方針政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外交成就。

  中國與周邊國家及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在90年代進入了一個睦鄰、友好合作的新時期。中國同鄰國之間在解決曆史遺留問題、勘定邊境界線、推動經貿合作等方麵取得了重大進展。江澤民主席對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的國事訪問確定了中國與四國關係麵向21世紀的發展方向;中國同印度簽署了旨在增加信任的重要協定。江澤民主席還全麵闡述了中國對南亞地區的政策。中國領導人對越南、朝鮮、韓國和東盟各國的訪問以及中國1996年成為東盟的全麵對話夥伴更是將中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關係推上了新台階。

  中日關係近年來總體上保持了發展的勢頭。作為東亞地區的兩個重要鄰國,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都取得了進展。1997年正值中日關係正常化25周年,中國希望日本正視並正確對待曆史,遵守指導兩國關係的基本原則,以推動雙邊關係健康、穩定、持久地發展。

  中國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貫在國際事務中與發展中國家相互支持,並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拓展與這些國家在各個領域的合作。1997年江澤民主席訪問非洲和李鵬總理訪問拉丁美洲時分別提出了中國發展同兩大洲關係的五點建議和五項原則,有效地促進了中國同兩大洲政治、經貿合作和共同發展。李鵬總理1997年對非洲六國的訪問不僅增進了中非傳統友誼,也有效地推動了中國與非洲在新形勢下的經貿合作。1997年中國又同中美洲的巴哈馬和聖盧西亞、大洋洲的庫克群島建立了外交關係,南非也表示將於1997年年底同中國建交。

  自1992年中俄兩國實現關係正常化以來,雙邊關係穩定、健康發展。葉利欽總統兩次訪華和江澤民主席1997年4月對俄羅斯的訪問標誌著兩國關係已步入全麵、深入發展的新階段。中俄建立了平等信任、麵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種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新型關係有利於維護本地區以及世界的和平與安全,符合世界局勢和國際關係發展的潮流和需要,也為在新形勢下正確處理大國間關係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中國同俄羅斯及中亞三國於1996年和1997年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和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成功地解決了中國與俄羅斯和其他三國間長達7000多公裏的邊界問題和邊境地區的穩定和安寧等問題。江澤民主席1997年4月訪問俄羅斯期間,中俄兩國還簽署了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為推動世界多極化的進程和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做出了貢獻。

  中國同歐洲,特別是同包括德國和法國在內的西歐國家的關係持續發展。江澤民主席1995年訪問德國時指出,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平等互利是指導中國與西歐關係的原則和基礎。李鵬總理1996年3月在亞歐會議上概括了亞歐新型夥伴關係應具有的五個特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彼此借鑒;增進了解,建立信任;互利互惠,優勢互補;麵向未來,共同發展。這些原則為中歐合作關係的不斷加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7年,法國總統希拉克成功訪華促進了中法關係,特別是中法經貿合作的長足進展。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