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38章 南巡談話頻吹春風!改革開放再起高潮(1)

  第一節 小平南巡中國改革又敲勁鼓

  在53層的旋轉餐廳,鄧小平俯瞰深圳市容。鄧小平向碼頭走了幾步,突然又轉回來,向李灝說:“你們要搞快一點!”“我們盼您盼了很久啦!珠海人民盼了您很久啦!”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勇於創新,敢於試驗。

  春天含情地記載

  時光進入1992年,一股改革開放的春風,由南向北,從東向西,迅速席卷中華大地。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以88歲高齡,不辭勞頓,到南方視察,並發表了一係列講話,再一次掀起神州大地的改革浪潮。《深圳特區報》記者陳錫添關於鄧小平在深圳訪問的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自3月30日以後,被新華社和各地報紙紛紛轉發、轉載,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改革熱情。現將此文摘編如下:

  1月19日上午8時許,在深圳火車站月台上,幾位省、市負責人和其他迎候的人們,在來回踱步,互相交談,他們正以興奮而激動的心情等待著……

  來了!遠處傳來馬達的轟鳴聲。接著一列長長的火車徐徐進站。時鍾正指在9時整,列車停在月台旁邊。

  一節車廂門打開,車站服務人員敏捷地把一塊鋪著紅色地毯的長條木板放在車廂門口。不一會,鄧小平出現了!人們的目光和閃光燈束都一齊投向這位領一代風騷的偉人身上。

  他,身體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臉,身著深灰色的夾克、黑色西褲,神采奕奕地步出車門。他的足跡,在時隔八年之後,又一次踏在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這塊熱土上。

  下車後,鄧小平滿麵笑容地同前來歡迎的廣東省委書記謝非、深圳市委書記李灝、市長鄭良玉一一握手。

  握手時,謝非說:“我們非常想念您。”

  李灝說:“我們全市人民歡迎您的光臨。”

  鄭良玉說:“深圳人民盼望您來,已經盼了八年了。”

  簡潔的話語,充分表達了全省、全市人民對鄧小平的想念和崇敬之情。

  鄧小平同省市負責人登上一輛中巴,一直駛到下榻的市迎賓館桂園。在這裏恭候的市委副書記厲有為、市委常委李海東迎上前來,與鄧小平握手並向他問好。

  千裏迢迢,舟車勞頓,市負責人勸他老人家好好休息。

  但是,鄧小平卻毫無倦意。他說:“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處去看看。”

  眾所周知,鄧小平是創辦經濟特區的主要決策者。早在1979年4月,他在聽取當時中共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的匯報後說: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陝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次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並頒布《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中國經濟特區就這樣誕生了。深圳特區是鄧小平親自開辟的最早的改革開放的試驗地之一。它的發展情況,鄧小平當然十分關注。1984年1月,鄧小平曾到深圳視察過。一晃,八年過去了,深圳的麵貌又發生了什麽樣的變化?老人家急不可待要親自目睹一番。

  隨行人員說,鄧小平身體好,昨晚在車上休息得不錯,既然他興致高,就安排活動吧。在桂園休息約10分鍾,鄧小平和謝非等同誌在迎賓館內散步。

  散步時,鄧楠向鄧小平提起他在1984年1月26日為深圳特區題詞一事。鄧小平接著將題詞一字一句念出來:“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一個字沒有漏,一個字沒有錯。在場的人都很佩服他那驚人的記憶力。

  1984年,特區建設遇到不少困難和阻力。有些人對辦特區持懷疑觀望態度。是年1月24日,當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顧委主任的鄧小平,同王震、楊尚昆同誌在中顧委委員劉田夫和廣東省省長梁靈光的陪同下,到深圳視察,給深圳特區題了詞,肯定了深圳特區的建設成就,肯定了辦特區的方針是正確的,給了特區建設以決定性的支持,堅定了人們辦特區的決心和信心,使特區的建設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散步後,鄧小平在省市負責人陪同下,乘車觀光深圳市容。

  車子緩緩地在市區穿行。這裏,八年前有些還是一汪水田、魚塘,羊腸小路,低矮的房舍。現在,寬闊的馬路縱橫交錯,成片的高樓聳入雲端,到處充滿了現代化的氣息。鄧小平看到這繁榮興旺、生機勃勃的景象,十分高興。正如他後來說的:“八年過去了,這次來看,深圳、珠海特區和其他一些地方,發展得這麽快,這沒有想到。看了以後,信心增加了。”

  鄧小平邊觀光市容,邊同省市負責人親切交談。

  當談到辦經濟特區的問題時,鄧小平說,對辦特區,從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不是搞資本主義。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那樣擔心的人。特區姓“社”不姓“資”。從深圳的情況看,公有製是主體,外商投資隻占1/4,就是外資部分,我們還可以從稅收、勞務等方麵得到益處嘛!多搞點“三資”企業,不要怕。隻要我們頭腦清醒,就不怕。我們有優勢,有國有大中型企業,有鄉鎮企業,更重要的是政權在我們手裏。有的人認為,多一分外資,就多一分資本主義,“三資”企業多了,就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就是發展了資本主義。這些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

  車子行至火車站前,鄧林指著火車站大樓那蒼勁有力的“深圳”兩個大字對鄧小平說:“您看,這是您的題字,人們都說寫得好。”

  鄧楠打趣說:“這是您的專利,也屬知識產權問題。”說得鄧小平笑了起來。

  當談到經濟發展問題時,鄧小平說,亞洲“四小龍”發展很快,你們發展也很快。廣東要力爭用20年的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停了一會,他補充說,不僅經濟要上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都要超過他們,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該借鑒他們的經驗,而且比他們管得更好。

  車子不知不覺到了皇崗口岸。皇崗邊防檢查站、海關、動植物檢疫所的負責同誌,熱情地歡迎鄧小平的到來。

  鄧小平站在深圳河大橋橋頭,深情地眺望對岸的香港,然後察看皇崗口的情況。

  皇崗邊檢站站長熊長根向鄧小平介紹說,皇崗口岸是1987年初籌建,1989年12月29日開通的,占地一平方公裏,有180條通道,最高流量可達5萬輛次和5萬人次,是亞洲最大的陸路口岸。最近每天約通過7000輛次和2000人次。鄧小平聽了很高興,不斷點頭,露出滿意的笑容。

  國貿中心大廈,高高聳立,直插雲霄。這是深圳人民的驕傲。深圳的建設者曾在這裏創下了“三天一層樓”的記錄,成了“深圳速度”的象征。到深圳來的中外人士,總要登上樓頂的旋轉餐廳,遠眺深圳城市的景色。

  1月20日上午9時35分,鄧小平在省、市負責人陪同下,來到國貿大廈參觀,該大廈的女職工,整齊地站在兩旁,鼓掌歡迎鄧小平,並齊喊“鄧爺爺好!”鄧小平高興地向她們招手,並鼓掌致意。

  在53層的旋轉餐廳,鄧小平俯瞰深圳市容。他看到高樓林立,鱗次櫛比,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很是高興。

  坐下來後,他先看一張深圳經濟特區總體規劃圖。接著,李灝向鄧小平匯報深圳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情況。李灝說,深圳的經濟建設發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84年,人均收入為600元,現在是2000元。改革開放也有了很大的進展。他還說,這些年來,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是同步發展的。深圳人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堅定不移,並且充滿信心……

  聽了匯報後,鄧小平和省市負責人作了較長時間的談話。

  鄧小平充分肯定了深圳在改革開放和建設中所取得的成績。然後,他說,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是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鄧小平又說,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隻手都要硬。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掃除各種醜惡現象,手軟不得。

  鄧小平思路清晰,記憶力強。他談笑風生,有時一兩句幽默的話語,引得大家發出一陣陣笑聲。在場的省、市負責同誌聚精會神地聆聽他老人家的談話,不時還插上三幾句。談話氣氛輕鬆活躍。

  鄧小平侃侃而談。他還談到中國要保持穩定;幹部和黨員要把廉政建設作為大事來抓;要注意培養下一代接班人等重大問題。

  在談話中,鄧小平強調要多幹實事,少說空話。他說,會太多,文章太長,不行。談到這裏,老人家指著窗外的一片高樓大廈說,深圳發展這麽快,是靠實幹幹出來的,不是靠講話講出來的,不是靠寫文章寫出來的。

  鄧小平精神健旺,談興甚濃。在國貿大廈旋轉餐廳,老人家談話談了30多分鍾,使在場的人深受教育和鼓舞。

  當鄧小平離開旋轉餐廳下到一樓大廳時,大廳的音樂噴泉,隨著優美的樂曲,噴出圖案多變的水柱和水花,蔚為壯觀。一樓到三樓,站滿了群眾,黑壓壓的一片。人山人海,秩序井然。人人心花怒放,個個喜笑顏開。

  這是多麽令人難忘的時刻!人們為有幸能一睹鄧小平的風采而激動萬分,也為鄧小平的身體健康、精神飽滿而無比高興。

  群眾在盡情鼓掌,陣陣雷鳴般的掌聲響徹國貿大廈。這掌聲,表達了群眾對倡導改革開放政策的鄧小平的愛戴和崇敬;反映了群眾對身受其惠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堅信和擁護。

  鄧小平非常高興,滿麵笑容地頻頻向群眾招手致意。整個場麵十分熱烈,呈現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同人民群眾融洽無間的動人情景。

  離開國貿大廈後,鄧小平乘車去深圳先科激光公司參觀。

  先科激光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業,引進荷蘭飛利浦公司的先進生產技術,是我國目前惟一的生產激光唱片、視盤和光盤放送機的公司。江澤民、李鵬、王震、田紀雲、劉華清等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領導人曾先後到過這裏視察。

  車子到達先科激光公司時,該公司董事長葉華明等人迎上前去,和鄧小平熱烈握手。

  有人介紹說,葉華明是葉挺將軍的兒子。

  鄧小平握住葉華明的手親切地說:“你是葉老二吧?”

  “不是,我是老四。”葉華明伸出四隻手指回答說。

  “啊,我們快40年沒見麵了。”鄧小平深情地說。

  “是的,我那時是小孩,現在50多歲了。”

  “你弟弟葉正光在哪裏工作?”鄧小平對革命家的後代十分關心。

  葉華明說:“在海南島。”

  原來,葉挺將軍於1946年不幸飛機失事遇難後,葉華明於當年5月離開延安直到1953年,葉正光於1952年到1960年,都是生活在聶榮臻元帥家裏。鄧小平同聶帥常有往來,所以那時見過他們兄弟倆。

  在公司貴賓廳,鄧小平聽取了關於公司情況的介紹。先科激光公司於1991年10月12日正式投產,使我國繼荷蘭、日本、美國之後,成為第四個能夠生產激光視、唱盤的國家。該公司可年產激光唱片500萬張,視盤150萬張,激光視、唱盤放送機5萬台。

  鄧楠拿起一塊閃光鋥亮的激光視盤給鄧小平觀看。這種恍如鏡子般的盤片,能儲存10.8萬幀色彩逼真的清晰圖像,可長久保存,永不磨損。鄧小平聽了,十分感興趣,問:“是什麽材料?”公司的同誌答:“塑料上麵鍍一層銀。”

  他又興味盎然地看了激光視盤的特性、音響效果、功能和檢索能力的表演。當他看到傳記資料片《我們的鄧大姐》時,對身旁的廣東省委書記謝非說:“我今年88歲,鄧穎超同誌和我同年,都是1904年生的。我是8月出生,她比我約大半歲。”

  鄧小平接著說:“鄧穎超同誌是河南人。”他女兒鄧楠說:“不,她是廣西人。”小平同誌糾正說:“她的原籍是河南。廣西是她出生和長大的地方。”小平同誌對鄧大姐十分熟悉。

  接著,公司一位四川籍的業餘歌手趙敏,為鄧小平演唱了一首卡拉OK《在希望的田野上》。鄧小平對他這位老鄉的歌喉及音響效果十分讚賞,聽完後帶頭鼓掌。他一邊起身,一邊說:“很好,我聽得很清楚,不走調,音響效果不錯。”

  當鄧小平從貴賓廳出來到激光視盤生產車間,經過30米長的過道時,許多職工在過道側熱烈鼓掌歡迎鄧小平。

  鄧小平問:“這些職工多大年紀?”

  葉華明答:“大多數是25歲到30歲,由全國各地招聘來的,大部分是科技人員。”

  小平同誌聽了高興地說:“很好,高科技項目要讓年輕人幹,希望在青年人身上。”

  在激光視盤生產車間,當葉華明介紹他們每年要生產一部分外國電影激光視盤時,鄧小平問:“版權怎麽解決?”

  葉華明回答說:“按國際規定向外國電影公司購買版權。”

  鄧小平對此表示滿意:“應該這樣,要遵守國際有關知識產權的規定。”

  鄧小平邊走邊問,對公司的情況問得很仔細,他還問及原材料是否進口?我國目前能否生產?產品質量怎樣保證等等,公司負責人一一作了回答。

  當鄧小平看到幾位女工正在擦拭剛生產出來的激光視盤時,便停下來問:“你們是什麽地方人?”女工們回答:“汕頭人。”鄧小平笑著說:“我一看就知道你們是廣東人。”說得大家都笑起來了。

  臨離開車間前,鄧小平問到公司今年的生產目標。葉華明說:“今年要生產50萬張激光視盤,250部激光視盤電影,國產片和外國片一樣多,其中還有科教片和一部分卡拉OK。總產值可達3億多元,利潤8000萬元。”鄧小平高興地說,很好,希望你們努力實現這個目標。

  鄧小平到先科激光公司參觀,給了該公司的職工以極大的鼓舞。公司董事長葉華明對記者說:“我是一直在黨內老同誌關懷撫養下成長的,見到鄧小平身體很健康,我心裏特別高興。我決心在深圳第二個十年建設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負鄧小平的殷切期望。”

  1月21日,是華僑城建設者永遠難忘的日子。這一天,鄧小平到這裏的中國民俗文化村和錦繡中華微縮景區遊覽。

  “錦繡中華”,是集中國名勝古跡於一體的世界最大的微縮景區。中國民俗文化村,是中國民俗藝術的薈萃之地,是集民間藝術、民族風情、民居於一園的大型遊覽區。

  上午9時50分,鄧小平在省、市負責人陪同下,乘車來到中國民俗文化村東大門廣場。民俗文化村頓時沸騰起來了。廣場上歡聲雷動,鼓樂喧天,身穿鮮豔民族服裝的各族青年男女,載歌載舞迎接鄧小平的到來。

  在廣場西側,鄧小平登上電瓶車,由徽州街西行,緩緩駛經各個民族村寨。所到之處,各少數民族的演員都在盡情地跳舞歡歌,敲鼓擊樂,充滿歡樂祥和的氣氛。鄧小平一行在這裏領略了千姿百態的民族風情,欣賞了古樸純美的民間歌舞。而那別具一格的徽州石牌坊群,富有民族特色的貴州鼓樓、風雨橋,雲南藤橋,金碧輝煌的西藏喇嘛寺等,又把鄧小平一行帶進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長河中。

  正在這裏瀏覽的群眾、港澳同胞和外國朋友,紛紛駐足道旁,鼓掌向鄧小平致意。鄧小平亦頻頻向他們招手。

  到新疆維吾爾族民居,鄧小平走下電瓶車,在這裏坐下來,興致勃勃地觀看維吾爾族舞蹈。這時,鄧小平的小孫子走過來,鄧楠抱住他,說:“親親爺爺。”小孫子親昵地吻了一下鄧小平的麵頰,鄧小平十分開心。

  鄧小平接著到錦繡中華微縮景區遊覽。在“天安門”前,鄧小平下電瓶車觀賞了“故宮”景色。然後,他走到“故宮”景點旁邊的小賣部,很感興趣地欣賞玻璃櫃內的紀念品。

  在“布達拉宮”前,鄧小平分別同家人及親屬、陪同的負責同誌合影留念。

  在驅車回迎賓館途中,鄧小平和陪同的負責同誌親切談話。

  鄧小平說,走社會主義道路,就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構想是這樣提出來的: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後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製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先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當然,太早這樣辦也不行,現在不能削弱發達地區的活力,也不能鼓勵吃“大鍋飯”。

  他接著說,不發達地區又大都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地區,發展潛力是很大的。總之,就全國範圍來說,我們一定能夠逐步順利解決沿海同內地貧富差距的問題。

  當深圳市長鄭良玉匯報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搞好時,鄧小平說,隻要我們的生產力發展,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可以搞上去。我們完全有能力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搞好。

  鄧小平還談到要盡快把經濟建設抓上去。他說,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可能搞快點,隻要是講效益,講質量,搞外向型經濟,就沒有什麽可以擔心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