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28章 洪水激蕩中南海!抗災賑民創奇跡(3)

  “請總理講幾句話吧!”倪萍說道。李鵬充滿激情地說:“我首先對你們電視台、你們文藝工作者深入災區第一線,表示讚賞,說明你們的心和人民群眾是連在一起的。第二,看看老百姓受這麽大的災,但他們的精神狀態是好的,他們後麵有我們黨、政府、人民解放軍和全國人民,還有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社會的支持,尤其在我們社會主義製度下一定能夠戰勝災害,對此,我充滿信心!”群眾中響起陣陣掌聲。

  7月21日,李鵬總理又乘直升飛機趕赴江蘇省興化市、常州市,浙江嘉興市郊察看災情。21日晚,李鵬總理到達上海。

  7月22日,李鵬總理在上海主持召開了安徽、江蘇、浙江、上海三省一市負責人會議。李鵬在講話中對抗洪救災工作提出了五條意見。

  ――應該充分肯定前一段抗洪救災工作所取得的成績。

  ――抗洪救災要立足於抗大洪,防大汛,要防止麻痹思想。

  ――在立足於防大汛的同時,要把工作的重點轉到救災工作上。

  ――要下決心進一步進行淮河、太湖的治理工作,提高抵禦災害的能力。

  ――要發動全社會對救災做貢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體現社會主義國家人與人的關係,體現團結精神。

  中央緊急總動員

  7月5日,國務院決定成立全國救災工作領導小組,田紀雲任組長。

  7月8日下午,國務院在京召開防汛抗災工作緊急會議。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進一步行動起來,做好抗洪救災工作。

  鄒家華指出:截至6月底初步統計,全國已有18個省市區遭受洪澇災害,受災耕地麵積1.3億畝,成災7200萬畝,倒塌房屋65萬間,死亡847人,一些工礦、企業被淹,停工停產,鐵路部分線段交通中斷,以上各項直接經濟損失已高達160億元。鄒家華強調說,今年是實施“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的第一年。做好防汛救災工作對完成今年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穩定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7月15日,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發出關於嚴明紀律,確保抗洪救災鬥爭勝利的通知。要求各級紀檢機關,對於隻顧局部利益、個人利益,不執行黨中央、國務院號令,造成嚴重後果的;對於在抗洪救災中經不住考驗,見危不救,以致貪生怕死,臨陣脫逃的,要堅決查處。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由江澤民同誌主持召開會議,聽取了關於當前我國部分地區災情、汛情的匯報,研究部署了抗災救災工作。

  會議指出,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主汛期,災情有可能繼續發生。麵對這種嚴峻形勢,會議要求:

  ――要立足於防大汛,抗大災。

  ――要切實加強對抗災救災的領導。

  ――要顧全大局,團結協作。

  ――要發動群眾,動員各方力量,開展自救互救。

  ――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7月17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座談會,向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通報我國部分地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的情況,征求大家對防汛救災工作的意見。

  與此同時,7月11日至18日,國務院向安徽、江蘇派出以民政部副部長陳虹為組長的抗洪救災工作組。工作組在安徽的五天中(7月11日至16日),不顧疲勞,日夜兼程,深入到安徽省的肥西、全椒、肥東、六安、霍邱、壽縣、淮南市等災區察看災情。工作組進茅庵,鑽窩棚,還進入被水圍困的莊台上,深入了解災民的生活情況,轉達黨中央、國務院對受災群眾的親切關懷,受到了災區群眾的歡迎。災民們向工作組傾吐了對黨的感激之情。

  7月11日,受國務院委托,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安徽、江蘇災情,緊急呼籲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的救災援助。

  7月15日,農業部召開緊急會議,進一步部署救災、抗災措施。

  7月17日,衛生部號召義診活動支援災區。高法、高檢和公安部要求加強災區治安工作。

  7月18日,民政部發布通告,要求切實做好國內救災捐贈工作。

  7月20日,萬裏、彭衝、陳慕華聽取田紀雲關於抗洪救災匯報。

  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審判機關嚴厲打擊破壞抗洪救災的犯罪活動。

  7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切實安排好災區群眾的生活,非災區各地政府要認真做好支援災區的工作。

  7月30日,國務院召開抗災防疫電話會議。國務院專門成立了以李鐵映為組長的國家救災防病領導小組。李鐵映強調,為了把救災防病工作落到實處,在災情較重的省市中,應將中央及地方政府安排的救災經費劃出5%,專項用於救災防病工作;國內、外捐贈資金也要拿出5%到10%保證用於防病工作。

  8月1日,國家審計署通知要求對救災款物進行審計監督。

  8月初,農業部決定采取八項措施,支援災區開展農業生產自救工作。

  ――再向災區下撥8.5萬噸救災化肥,支持這些地區的秋季作物生產;向繼續遭受洪澇和幹旱災害的地區下撥救災柴油5.5萬噸。在此之前,農業部已向災區下撥17.5萬噸救災化肥和203噸救災柴油。

  ――通過調整計劃安排,壓縮或推遲一些非受災區的建設項目,擠出670萬元資金,扶持災區的良種場、種畜場、魚種場等農業基礎設施以及農墾企業的恢複建設,為明年的農業生產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

  ――農業部抗災救災作物種子協調小組,統一組織和協調種子調劑工作。

  ――切實抓好災區病蟲害和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

  ――組織災區有關部門廣泛開辟飼料資源,緩解養殖業的飼料供應緊張矛盾。農業部已調劑專項尿素1.6萬噸和80萬元資金,用於災區秸稈氨化飼料。

  ――積極組織開展科技救災活動。農業部組織中國農科院的各方麵中高級專家分成五個組,趕赴災區。

  ――從國家計劃內擠出2900立方米木材、50輛吉普車、100噸急需物資以及部分鋼材,支援災區生產自救。

  8月2日至4日,國務院副總理、國家防汛總指揮田紀雲視察貴州災區。

  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李瑞環考察河南災區,強調救災工作要紮實具體,黃河治理要抓緊。

  8月16日,國務院增撥15億元專款救災。為更好地安排好災民的生活和開展生產自救工作,國務院確定:

  ――保證災民的基本口糧。

  ――切實解決好災民的住房問題。

  ――減輕災民和災區的負擔。對國家有計劃運用的行蓄洪區,先免征當年的農業稅和糧食定購任務。內澇重災區,按照有關規定,農業稅免征一年。

  ――抓緊水毀工程和基礎設施的修複重建。

  8月12日至18日,國務委員、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組長、全國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俊生奔赴大別山災區考察,強調救災與扶貧一齊抓。

  綠色的鋼鐵長城

  綠色的身影,偉岸的身軀,築起一道人民子弟兵的血肉長城!

  駐洪水災區的解放軍各部隊堅決執行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命令,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災鬥爭。

  一邊是呼嘯撲來的洪水猛獸,一邊是無所畏懼的綠色長城,在中華的沃土上,人民子弟兵與大自然惡魔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人民子弟兵用血用肉乃至用青春生命譜寫了一曲“將士決戰豈止在沙場”的壯麗凱歌!

  某集團軍舟橋團在抗洪鬥爭中,被災區人民譽為“生命之舟”。自6月下旬起,他們在安徽阜南、穎上縣連續奮戰14天。7月7日,他們又奉命趕到定遠縣搶險救人。此時,定遠縣高塘湖流域的40多個村莊被水淹沒,1.7萬群眾被困水中,災民趴在屋頂、麥垛、堤埂上連聲呼救。舟橋三連、汽車三連的官兵們冒著傾盆大雨,駕著衝鋒舟,迎著翻滾的波浪穿梭在洪水中,將一批批群眾救出。

  “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解放軍。”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災區的幹部群眾眾口一詞。6月17日,王家壩首次蓄洪,洪水直撲阜南縣郜台糧站,站內存放的80萬公斤的小麥告急!武警阜陽地區支隊的53名幹部戰士,緊急泅水逼近糧站,在糧庫四處開裂,搖搖欲墜的關頭,政委戚成剛振臂一呼:“共產黨員,不怕死的跟我來!”話音未落,人就衝了進去。戰士們激戰14小時,終於把80萬公斤小麥全部轉移。

  與他們並肩作戰的一支野戰部隊的事跡同樣可歌可泣,與日爭輝。幾個戰士由於連日過度勞累,雙手麻木,就用牙齒咬著糧袋一寸一寸地往外拖。戰士李子貴累得口吐鮮血,昏倒在地。可當他醒來時,抹去嘴角的血跡,又投入戰鬥。

  7月6日,巢湖中土旱聯圩出現險情,武警駐巢湖二支隊和巢湖支隊的500名官兵接到命令後,火速趕到現場,麵對不斷潰破的大堤,戰士們義無反顧地跳下水去,用血肉之軀在大堤前築起一道“人牆”!

  某部營長劉振武率隊在壽縣家鄉搶險,他在水中一連救出了三個老人,可是卻沒有時間去看一眼一手把自己撫養大的正在病危中的外祖母,當他第六次經過家門時,老人已經去世,汪洋中也找不到自家的房子和幾十位親人,這時,他隻有失聲痛哭……

  7月9日下午,在霍邱縣王台子村,因連續行軍兩頓沒吃飯的100多名官兵剛端起飯碗,周圍上來幾十個拿空碗的孩子。見此情景,二連班長潘永安默默地走到一孩子麵前把自己的那碗飯倒進了他的碗裏,自己卻蹲在一旁啃起了壓縮餅幹。其他官兵紛紛把自己的飯菜倒給了孩子們。

  7月9日,在定遠縣高塘湖河北李村,93歲高齡的鄧老太太因全身癱瘓被洪水困在房中。此時,洪水已經進屋,木床已經漂起。某部舟橋三連班長馬席元發現後鑽進屋裏,跪在水中將老太太背出門外,然後又和其他3名戰士一起用竹床把她抬上門橋脫險。

  6月16日、7月6日,凶猛的洪水兩次衝斷津浦路,駐蚌埠坦克學院、汽車管理學院接到求援電話後,先後派出1000多官兵參加搶險。當津浦路小溪河段恢複通車時,被困多時的乘客紛紛向他們致意,含淚高喊:“解放軍萬歲!”一位70多歲的老大娘一邊把雞蛋、罐頭往下遞,一邊深情地說:“孩子們辛苦了!”在軍民融融魚水情中,在場的官兵們灑下了激動的青春淚。

  風平,雨靜,人安,路通……

  當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水患頻頻告急、數以百萬計的人民群眾處於危難之際,駐蘇、皖、浙、滬三軍參加抗洪搶險的總兵力達17萬人次,出動飛機22架次,車輛3萬多台次,船艇650艘次,派出醫療隊300多支,在北起安徽北部,南到杭嘉湖,西起大別山區,東到長江口的數千公裏的地域,和人民群眾一起與洪水展開大拚搏!群眾感動地說:“解放軍是救命軍”。

  風雨同舟與共有的家園

  五千年的血脈一貫,五千年的中華共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悠久而優秀的傳統,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手足之情,血濃於水!

  7月11日,受國務院委托,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安徽、江蘇災情,緊急呼籲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的救災援助。

  7月13日,全國各地紛紛捐款捐物支援災區。港澳各界也紛紛為內地捐款賑災。國際社會開始向我災區提供援助。

  7月15日,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受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委托發表談話,高度讚賞港澳同胞捐款賑災。

  7月16日,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副主任崔乃夫呼籲社會各界踴躍捐款,支援災區。

  7月18日,民政部發出通告,要求切實做好國內救災捐贈工作。

  7月27日,新華社報道:在安徽視察災情的聯合國救災署高級代表埃沙德先生說,中國向國際社會通報的災情是屬實的,表示要籲請給予中國有效的國際援助。

  7月27日,北京文藝界人士舉行大型賑災義演,200多單位與個人捐款3000多萬元。7月27日,香港舉行《演藝界總動員忘我大匯演》,香港、台灣、大陸的歌星、影星同台聯袂演出,籌款超過1億港元以賑濟華東災區。

  至7月29日,香港賑災捐款已逾6億港元,創曆次募捐最高紀錄。

  7月31日,聯合國駐京機構公布聯合國係統向我國洪水災區提供700多萬美元緊急救災援助款額分配方案。

  至7月30日,民政部接收救災捐贈辦公室已收到大陸各界捐款1.9億多元人民幣,收到港澳同胞捐款2.794億港元、200萬澳門元,外國政府、國際組織及一些友好團體和個人認捐900多萬美元。

  7月30日,新華社報道:台灣紅十字會收到各界捐款已近4億元新台幣。

  在大陸遭受洪災的日日夜夜,在祖國的每一個角落,在世界版圖的華人居住區中,每時每刻都湧現出一些激動人心的場麵。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老伴的攙扶下來到捐贈辦公室,從紅紙包裏掏出了1000元現金。老人名叫沈靜武,是十幾年前從蘭州軍區離休的原寧夏石嘴山軍分區副司令員。老人一生節儉,家中除一部14英寸黑白電視機外,沒有值錢的東西。

  7月20日,北京協和醫院門診樓前掛起了“抗洪救災義診”的醒目橫幅,各門診室坐滿了候診的患者。這天,北京市有75所醫院義診,35000多名醫務人員參加,124萬多元的收入拿去救濟災民。

  當兩名山東大漢大汗淋漓地來到北京接收救災捐贈辦公室,從貼身衣袋內掏出6000多元捐款時,工作人員看到這些鈔票都被汗水浸透了。這兩位工人是專程進京送捐贈款的,在火車上他們啃著自己帶的涼饅頭,一路上沒舍得動用一分錢捐款,一下火車,他們一路打聽找到了捐款辦公室。

  在香港,不論在車站、碼頭,還是在商店、街道,到處可見標著“血濃於水”“溫暖人間”字樣的各式捐款箱。過往行人慷慨解囊,白頭長者投入多年積蓄,天真孩童送來零用錢,失業者也盡了綿薄之力。在澳門,94歲高齡的黃伯,生活靠弟弟接濟,還把僅有的3000元港幣獻給了災胞。在台灣,“發揮同胞手足之情,立即展開雪中送炭的救助行動”得到了廣泛響應,一位女士將一隻手鐲送到紅十字會,沒有留下姓名,一些並不寬裕的台灣老兵將幾千元新台幣送到募捐地點,台灣工商界、一些民間團體、企業的捐款有千元以至於10萬元的新台幣。

  旅居德國萊比錫已有半個世紀的79歲老華僑詹冠軍,委托他在柏林的女兒,前往柏林辦事處,捐贈了3000馬克現金,並帶去他的一封親筆信。信中說:祖國人民遭受洪水災害,聞之痛心,特由小女奉馬克3000元,煩轉國內受害同胞濟急,以示同情,略表心意。

  8月9日,紐約下著傾盆大雨,但由當地僑界人士組成的“紐約僑胞賑災委員會”仍按原定計劃走上街頭,冒雨穿街走巷,為援助中國大陸災區募捐。在兩個小時內,募集到救災款3945美元。

  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華僑協會名譽主席馬錦波先生身患重病,躺在床上。他拿出100津元(相當於174元人民幣)捐給受災的同胞,並以微弱、顫抖的聲音說:“同胞的災難就是我們的災難。我們熱愛中國,因為那是我們的祖國。”

  在法國的3000多公費、自費留學生中,所有聞知災情的同學都毫不猶豫地捐出了他們平日節省的生活費:一二百法郎,三四百法郎,這對靠助學金或打工維持學習的學生來說,已是最高的捐款極限了。同時他們中會理發的同學還利用周末休息時間為大家理發,所得款項全部用作捐款。學醫的學生穿上白大褂,戴上聽診器,到僑團中為病人谘詢義診,病人交納的款目全部進了捐款箱。

  8月下旬,由孫恩光、譚詠麟、曾誌偉、洪金寶率領的包括梅豔芳等香港演藝界著名人士在內組成的香港明星足球隊一行56人來北京賑災義賽義演。8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他們。會見中,李瑞環對大家不辭辛苦來北京賑災義演表示敬意,對他們這次義演所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賀。李瑞環說,這次洪水確實給人民造成很大的痛苦和損失,而在抗洪救災中所表現出的許多動人事跡,也十分令人鼓舞。它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可貴精神,也生動體現了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李瑞環希望今後香港同胞和內地增加交往,增進了解。

  國內外救災捐款物接收處理公告

  截至8月31日,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和民政部接收救災捐贈辦公室直接接收國內外捐款折合人民幣760523942.24元,其中人民幣捐款361651241.36元,外幣捐款74714368.05美元,折合人民幣398872700.88元(其中:港澳同胞捐款401218789.99港元,台灣同胞捐款104萬美元,海外僑胞、留學生、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和境外企業、團體和友人捐款11536643.31美元,外國政府和國際機構、國際組織捐款9352861.75美元)。

  經國務院批準,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和民政部先後分七批分配給八個重災省74111萬元人民幣。七批分撥的情況是:第一批7月20日批準分配9908萬元,7月22日銀行實撥99091802.00元;第二批7月24日批準分配16026萬元,7月25日銀行實撥160166500.00元;第三批7月29日批準分配9686萬元,3月30日銀行實撥97062000.02元;第四批8月1日批準分配3470萬元,8月2日銀行實撥34707934.00元;第五批8月16日批準分配15531萬元,8月17日銀行實撥155311244.20元;第六批8月24日批準分配6350萬元,8月27日銀行實撥13140萬元;第七批8月24日批準分配6350萬元,8月31日銀行實撥63851768.60元。七批分配款中有六批既有人民幣,又有外匯,由於外匯每日匯率的變化,實際撥出金額為741591248.82元。比分配額多481248.82元。

  此外,民政部還代中國科技財務公司轉撥100萬元捐款給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浙江五省災區民辦中小學(每省20萬元);代香港一同胞轉撥343362.52元(64266.40美元折合)給湖北省災區。

  以上合計實際撥出人民幣捐款35860萬元,外幣捐款384334611.34元人民幣(72002275.92美元折合),共計人民幣742934611.34元。其中撥往安徽230131417.35元,江蘇117078763.02元,湖北103643362.52元,河南10114558元,四川6880萬元,湖南4890萬元,浙江394510.45元,貴州3380萬元。

  扣除已撥往災區款項,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和民政部接收救災捐贈辦公室尚有銀行存款和在途資金折合人民幣17589330.90元。其中人民幣3051241.36元;外幣1973748.13美元,折合人民幣10599027.46元,已結匯外幣738344美元,折合人民幣3939062.08元。

  另外,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和民政部接收捐贈辦公室直接接收國內外救災捐贈的物資價值24068.1萬元,其中包括台灣和港澳地區3108.1萬元(579.8萬美元折合),國外14160.2萬元(2642.2萬美元折合)。還有13筆164噸的國外捐贈物資未報價。捐贈物資主要有糧食、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毛毯、衣被、生活燃料、汽車、帳篷、建築材料、通訊器材等類。

  上述物資,除古巴政府報價1500萬美元的疫苗轉交衛生部統籌安排分給災區外,其餘已全部分配給安徽、江蘇、湖北、河南、四川、河南、浙江、貴州等省。

  另外,還接收到574幅捐贈字畫和473876.25公斤糧票。

  1991年10月25日,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和民政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國內外救災捐贈款物接收處理情況的公告》,《公告》借此機會,謹向幫助、支持、關心、同情災區人民的全國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友好國家和地區政府、國際機構、國際組織、國外團體、國外企業和友人表示誠摯的謝意;向為救災捐贈工作做出貢獻的海關、商檢、衛檢、民航、鐵路、交通、海運、公安、郵電、金融、宣傳、新聞、衛生、文化等有關部門的廣大幹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另據14個省區的統計,全國因災缺糧人口達到1.3億人,需要國家安排糧食90多億公斤。截止到1992年1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商業部和國家糧食儲備局先後向災區調運了國家儲備糧44.3億公斤,加上各地自己安排的救災糧總量達到50億公斤。全國14個受災省區在救災工作中,都采取了救濟、返銷、議銷、減購借銷、以工代賑等措施,保證了災民有糧可購,有糧可食。受災最重的安徽省到1991年12月底,已落實救災糧25億公斤,行蓄洪區、破壞區和內澇淹沒區絕收及嚴重欠收的特重災區災民全部可以按日領取供應量。

  賑災款風波

  8月初,一位香港記者在災區采訪時,詢問災民在所領的救災款中,是否有港元或其他外幣。災民自然回答沒有看到。於是,一時謠言四起,說海外的捐款全部被“扣”,根本沒有發到災民手中。很多人對此也是將信將疑。

  其實,上述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和民政部關於國內外救災捐贈款物接收處理情況的公告已使這一傳言不攻自破。在此,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具體地闡釋一下。

  事實表明:所有的捐款及救災款,國家在向災區撥發時,分配到各省的隻是一個數額指標,並不是現金,由銀行直接轉賬。從省、市下撥到縣、鄉,這筆錢也一直是在銀行或信用社中轉賬。用於給災民購買糧食的錢,由銀行或信用社與糧食部門結算;用於為災民重建家園、購買必需的建築材料的錢,由銀行向建材部門結算。經手人並見不到現金。這種做法大大減少了捐款及救災款被人直接挪用、貪汙的可能性。

  由於有關款項一直在銀行或信用社中轉賬,會不會發生有人故意壓錢生息的現象呢?一般是不會的。因為根據國家規定,凡公款存入銀行,一律沒有利息。因此,這些款項都能及時地向災區撥付。

  以江蘇省為例,從7月中旬到8月中旬,該省一共收到直接捐款及由民政部撥付的國外捐款(不含國家救災款及國內捐款)1億700多萬港元。該省至8月12日為止,已先後四次向受災市、縣撥付這些款項中的7000萬港元,隻有3800萬港元暫存銀行戶頭中,待受災情況核實後,也會及時撥付。

  一般說,國外捐款都有定向使用途徑。例如每筆撥付到受災市、縣的款項,其中70%用於興建簡易房屋或永久性住房;餘下的30%,大部分用於解決災民所麵臨的生活困難,如買糧及購買日常生活品。此外,約10%用於防疫防病工作,如購買消毒殺蟲用品等。部分災區政府還把約5%!10%的款項用於重建校舍,以保證學生們能在9月1日按時開學。

  在災害期間,保證災民有棲身之處,是一項十分耗費款項的工作。江蘇省重災區興化市東潭鄉冷家村,先後收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及國外捐款分別折合人民幣234萬元和400多萬元。前者全部用於興建152萬間簡易房屋;後者則撥出275萬元興建1800間簡易房屋,用100萬元為特困戶、五保戶解決倒房重建困難。該村僅用九天時間,便完成利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捐贈興建1500多間簡易房屋任務,每個標準間都有15平方米。

  興化市的舜生鎮,也在同一期間,利用捐贈款項及撥款共332500元,搭建了190間房屋,供該鎮320戶無家可歸的大部分災民興建了一個永久性住宅村。其餘的災民,則由鎮政府籌集資金,建設永久性住房。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