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寫好了,後麵是一大串的簽名。但楊振懷能來嗎?代表們個個心裏打鼓。
第二天下午3點差幾分,楊振懷真的來到了重慶組的第11會議室,他不僅來了,還帶來了兩個權威人士,一個是國務院三峽經濟開發辦公室主任李伯寧,一個是三峽工程技術總負責人潘家錚。
關心三峽工程的人都知道,李、潘二人是主上派的頭號代表,他們曾與反對派的李銳進行過激烈的文字較量。
難得高層領導和專家走入第11會議室,代表們從頭說起:為什麽三峽工程讓不懂三峽的代表去表決?“泥沙情況清楚”是不是缺乏說服力?重慶泥沙淤積最好的解決方法是什麽?有人說“以犧牲重慶來確保長江中下遊”中央采取什麽措施來證明這話是錯誤的……
不論是文質彬彬還是慷慨激昂,不論是不緊不慢還是吞吞吐吐,反正代表們該說的說了,不該說的也說了。
楊振懷聲音響亮而又誠懇地說:“關於三峽工程,正如周總理所說的那樣,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代表們以為他又要進行一番理論說教,可他話題一轉,出乎人們意料:
“重慶組的意見,就體現了這種憂國憂民的意識,我感到大家不僅對重慶人民盡到了責任,也對全國人民盡到了責任,至於我這個當水利部長的,當然也有自己的責任。老實說,每年汛期三個月,我就和女人坐月子那樣日子難熬啊!”
代表們都笑了,笑聲中包含著對部長能理解重慶的感激。氣氛活躍起來。部長給大家的一種神秘感消失了。
楊振懷告訴代表們,中央不會以犧牲重慶來保護長江中下遊的,他說,“務請代表們放心,手心手背都是肉嘛……”
就像受委屈的孩子聽到大人的安慰一樣,代表們心裏酸酸的。
與種種一味保證的言詞相反,楊振懷非常客觀,他知道自己麵對的是誰,他說:“作為水利部長,對於水庫運行時出現的新的問題,我確實不敢打百分之百的保票。不能說與天鬥與地鬥就能鬥倒一切,因為還是有些問題在目前是不可預測的。”
他說出了許多主上派不願說的實話。在實話的基礎上進行論證得出結果,代表們相信。代表之所以能成為代表,就是因為他們有超出一般人的地方。
人民大會堂圓廳,四川代表團全體會議討論在這裏進行。這兒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經常開會的地方,緊靠著委員長和副委員長的辦公室。圓廳正中掛著一幅巨大的長江三峽油畫。
在三峽之下談三峽,看來大會這樣安排是有意義的。
四川省的200多名代表第二次坐在了一起。但討論三峽工程問題還是第一次。
出席這次討論的還有重要人士:楊振懷、李伯寧、潘家錚、張仁等。
大會雖是討論,但發言的人都是事先指定好的,一般都是對三峽工程持不同態度的代表。
重慶大學的雷亨順教授發言,他不知是從哪兒聽到了一種議論:三峽工程180米方案是重慶提出來的,現在國務院確定了175米方案,就是說,基本上同意了重慶的意見,滿足了重慶的願望,可重慶代表還在說三道四,沒完沒了。他的發言就是針對這種議論的,看樣子很生氣。
雷亨順說:“對於持這種說法的人,我要告訴他:有意見是好事,還有意見更是好事,因為這不是重慶人民反複無常,而是重慶人民思考得更深刻、更完善。人們對於事物的認識,總是有個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的過程。老實不客氣地說,要是中央連這個過程都不允許存在的話,那還談什麽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呢……”
會場空氣緊張起來,有的人吐了吐舌頭看看第一排的來賓。楊振懷他們很有興趣地在聽,盡管話題離三峽工程有些遠了。
來自萬縣的一位代表發言,他態度的明朗也讓人有些吃驚。他說自己不但讚成建三峽工程,而且到了渴望的程度。原因是他認為這項工程能使萬縣擺脫目前的貧困。
四川人都知道,萬縣是個窮山惡水的地方,那裏的人以窮出名。
代表們記得這位萬縣的同誌曾接受過香港記者的采訪,采訪內容登在了報上,他們看了報紙以後都對萬縣產生了同情之心。
他說,萬縣山區,地理條件確實惡劣,但三峽工程時上時停的輿論也大大影響了萬縣的發展。國家對工程難作定論,當然不會貿然投資;而四川省擔心工程一上馬,萬縣會被並入打算成立的三峽省或三峽經濟開發區,不願在終歸要出嫁的“女兒”身上花多少本錢。所以,萬縣窮上加窮。
這些話,他沒在會上說,但他的表態確實是為了上述的原因。
楊振懷在四川代表們的三次掌聲中走上了台,發言內容和在重慶組講的差不多。
楊振懷覺得,不論是在四川團還是在重慶組,代表們對三峽工程的熱情和責任遠遠大於其他團、組。四川代表都能有這麽大的熱情,其他代表還擔心什麽呢?走出圓廳時,他對三峽工程的興建充滿了信心。
這以後,重慶組的討論顯然變得輕鬆了,人們的觀點越來越趨於一致,幾天後的《光明日報》發表的組詩《三峽夢》可以為證。
組詩是重慶組代表梁上泉寫的,他在小組討論會上認真而動情地為代表們朗誦他的傑作:“……三峽夢是個光明夢/夢成現實/並不輕鬆/造福子孫的驚天偉業/沉重地落在我們手中/讓夢更圓滿/事更成功/靠民主決策,科學驅動!”
他的朗誦贏來了同組代表們的熱烈掌聲,掌聲中包含著相同的情感和期待。
代表們已經度過了陣痛期。
人代會按程序在進行,可是,突然有一天,四川代表團接到通知,會議日程改動。再一打聽,改動的隻有四川團。
四川團的代表們有些坐不住了。更使他們緊張的是,當天淩晨2點,李鵬總理辦公室來電話,叫走了重慶市委書記肖秧,早晨時還沒回來。
中南海內,李鵬總理辦公室。李鵬、肖秧正在交談。
李鵬要肖秧談談重慶組對三峽工程議案的看法。
肖秧如實匯報:代表們非常關心三峽工程問題,大家談了不少,雖然有時比較激動,但態度是非常好的。不管利弊如何,重慶總要受影響,所以,代表們的心情能夠理解,大家隻是想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李鵬點點頭表示讚同。
肖秧又把重慶組代表在討論過程中提出的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一一向李鵬作了匯報,李鵬表示很滿意。
肖秧最後向李鵬提出了一個請求,他說他代表四川團想請國務院副總理、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主任鄒家華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原水電部部長錢正英到四川代表團來參加討論。李鵬當即答複說:“可以的!”
還是在人民大會堂的圓廳,鄒家華、錢正英出現在四川團。他們坐在主席台上,前麵放滿了小型錄音機和麥克風。前排還安排了記者席,坐滿了記者。
同樣是全體會議討論,可氣氛與前幾次完全不一樣。
發言仍舊是指定性發言。
四川省人大主任首先發言,他建議工程開工前,國務院及有關部門一定要把工作做細一些、深一些、實一些。不難看出,他是讚成三峽工程的,可又確實考慮到四川省。
發言在繼續。突然一名女代表走上台去,把一包東西雙手遞給鄒家華,這一舉止使場上的人愕然。
鄒家華微笑著打開紙包,那是幾盒錄像帶,附帶的材料說明,這是一個工廠每年被淹後受損的情況資料,材料說明,全廠支持早建三峽工程。
這個小插曲之後,代表們繼續發言,有人給主席台遞了張紙條,鄒家華和錢正英分別看了,上麵寫著:希望減少代表發言的人數和時間,請鄒家華副總理、錢正英副主席多講點話。
鄒家華、錢正英笑笑又都搖了搖頭。
最終,他們發了言,大家掌聲不斷。代表請他們來就是要聽他們的意見。
錢正英首先發言。她留著短發,戴著眼鏡,穿得很平常,態度很可親。
她先讚揚了四川代表的負責精神,然後談了起來。
她說自己一開始是三峽工程的溫和派。代表們聽說過主上派、反對派、緩上派,這溫和派倒很少聽說,聽了錢正英的話才明白了一些。原來,錢正英開始時積極主張150米方案,後來經過論證,確實覺得175米方案更合理些,便服從了。
她最後說:“作為水利戰線上的一個老兵,我當然希望國務院的這個議案能得到代表們的批準。批準了,家華同誌才可能給錢呀……”笑聲中,大家聽到了錢正英對三峽工程議案的態度。
會場很快靜下來,麥克風轉到鄒家華手上,他開始說話了。
他說:“三峽工程舉世矚目,可是我覺得全國人大審議三峽工程議案的本身也舉世矚目。所以四川的代表這樣認真負責地對待三峽工程,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
國家每個高層領導人都不否定四川代表在三峽工程問題上的嚴謹負責態度。
鄒家華說他最擔心的是兩件事,一是移民,二是錢。他認為重慶人所擔心的泥沙問題不是什麽大問題,中國有許多傑出的水利專家,他們會解決的。
他還講了一個故事:“庫區內有家工廠,資金短缺,當地政府給了廠長30萬,條件是安排30個移民。工廠賺錢之後,廠長要還錢給政府,政府不要,希望再安置30個移民。這樣延續下來,政府的30萬安置了100多個移民!這個工廠我去看了,看後非常高興,鼓舞人心啊!”
代表們不知為何又鼓起掌來,人人都很興奮,似乎移民問題已不成問題了。
散會後,代表們拿出各種紙和本子,請鄒家華和錢正英簽名留念。三峽情使人們完全忘卻了地位的差異,身份的不同。
隻有一個人擠到鄒家華麵前不是為了簽名而是為了別的,他就是雷亨順教授。
他對鄒家華講的“興建三峽工程,不僅要從水利的角度考慮問題,還要從開發三峽經濟考慮問題”發生了興趣,他滿頭大汗地擠到鄒家華身邊是要說明,能否由重慶牽頭,現在就著手研究三峽庫區經濟開發的計劃。
鄒家華認真地聽著這位教授的建議,然後態度很幹脆地說:“你們的想法很好,我完全支持。是不是有了初步方案後,先給國務院交來你們的報告?”
雷亨順高興至極,仿佛自己為重慶辦了一件大好事。回到房間就埋頭幹起來。重慶組的代表發現雷亨順變了。
會議主席團第二次會議舉行,四川代表團團長何郝炬作為四川的惟一代表出席會議。萬裏主持會議,陳慕華作報告,最後對國務院提請大會審議通過的各項議案先進行表決。
表決之前,何郝炬發言,他希望將興建三峽對重慶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寫進決議和審查報告中。主席團沒有接受他的建議。
主席團的表決結果是讚成票遠遠大於反對和棄權票,國務院的《議案》通過。何郝炬投了棄權票。
何郝炬向主席團提出的建議是重慶組代表花了四個晚上起草的。建議被拒絕在重慶組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人們一邊發著不滿的牢騷一邊在找被拒絕的原因。
他們不願就此作罷,討論之後,一致認為該在措詞上進行修改。修改結果是,建議“對已發現的問題要繼續研究,妥善解決”。
《國務院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草案)》的第二稿出來了。比起主席團表決通過的第一稿來,後麵多了一句“對已經發現的問題要繼續研究,妥善解決”,重慶組為自己的意見被采納而高興不已。
原來,在第二稿發放之前,肖秧親自去找了萬裏委員長,要求把重慶的建議寫進決議之中。萬裏也認為,肖秧代表的重慶組的建議是合理的,必要的,應該在《國務院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草案)》第二稿中,把建議寫上去。
於是,重慶組才看到了他們親手擬的那句話出現在第二稿中。
4月3日下午,決定三峽工程命運的最後時刻到了,這時的四川團重慶組的代表們比任何人都緊張。15個日日夜夜的了解、爭論,他們此刻比誰都坦然,一隻隻手幾乎同時伸向了表決器的綠色鍵鈕,那是讚成鍵。當執行主席宣布“現在付表決,請按表決器”時,他們沒有猶豫,輕輕地按下了鍵鈕。
重慶組的代表們看上去自豪興奮。也許他們認為在所有的代表中自己的表決最權威,這不是人雲亦雲、隨聲附和得來的,而是自己艱苦論證的產物。他們堅信,選擇沒有錯……
1993年7月26日,三峽工程進入正式施工準備階段。10月24日,一聲炮響,震醒了沉睡千年的山岩。中國人的三峽夢終於要圓了!
鄒家華縱論三峽工程
1992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聽取並討論了國務院關於三峽工程的意見。1992年3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向七屆人大五次會議提交了關於三峽工程的議案。同日,鄒家華副總理在七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作了《關於提請審議興建長江三峽工程議案的說明》報告。
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鄒家華著重闡明了下列四點:
解決長江中下遊的防洪問題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采取綜合治理措施長江是我國最大的河流,全長6397公裏,流域麵積180萬平方公裏,約占全國陸地總麵積的19%,養育了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長江流域的水資源十分豐富,總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水力資源可開發量占全國的53%,內河航運裏程占全國的70%。流域內氣候適宜,物產豐富,工農業總產值占全國的40%,在我國經濟建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