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10章 親王情係中南海!中柬友誼源流長(19)

  就越南扶持的金邊政權來講,自上台以來,就忍受著四麵楚歌般的外交孤立,與外界幾乎完全隔絕,在“令人難以理解的充滿憂愁、屈從和夢幻般的昏睡中苟延殘喘”。包括金邊政權裏的高級官員,誰都盼望能夠打開一扇窗戶,透透沉悶的空氣,探望一眼外麵的世界。

  1989年7月至8月,柬問題國際會議在巴黎舉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東盟六國,加、日、印度、越南、老撾、柬四方等國家和聯合國秘書長的代表出席會議。中國和大多數與會國主張,越南從柬埔寨撤軍至柬舉行大選前的過渡時期,柬埔寨的權力機構應體現四方聯合和以西哈努克為首的原則,由聯合國主持建立監督機製。

  但河內和金邊方麵對此表示反對,會議沒有取得進展。

  柬埔寨的和平似乎遙遙無期。

  第二節 北京成為第二故鄉親王結下生死之交(3)

  《巴黎協定》與中國外長的讚揚

  無論怎麽說,越南軍隊撤出柬埔寨和蘇聯因為自己的內政問題而無暇更多外顧,為柬埔寨和平的前景又亮出了一道輝光,它使柬埔寨問題在沒有外國的幹預下由柬埔寨人自己解決成為可能。就國際社會的普遍輿論而言,它對待西哈努克的態度基本是一致的:親王無論到哪裏都會受到國家元首的待遇,享受禮炮和紅地毯,而洪森政權越來越感孤立,東盟和西方國家中間,人們越發感到有必要由國際社會在柬埔寨實行和平監督,由柬埔寨人自己來操縱自己的命運。

  撤軍與談判幾乎在同時進行。

  1990年1月15日至8月28日,由美國國務卿貝克建議,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開始輪流在巴黎和紐約舉行會晤,討論關於柬問題的一攬子計劃文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個《柬埔寨衝突全麵政治解決框架文件》。內容分為五個部分:

  一、柬埔寨大選前行政機構的過渡性安排,即組成柬埔寨全國最高委員會,聯合國駐柬埔寨過渡時期權力機構將對柬埔寨的選舉結果產生直接影響的行政機構置於其直接監督或控製之下,特別是外交、國防、財政、公安和宣傳;

  二、過渡時期的軍事安排,即建立聯合國柬埔寨過渡時期權力機構,執行維持和平任務,監督停火,核查外國軍隊撤出,集結所有柬埔寨軍事力量,監督、儲存和處理其武器;

  三、聯合國主持下的選舉;

  四、保護人權;

  五、國際保證。

  會議確定:由印尼外長阿拉塔斯和法國副外長埃德維熱?阿維斯夫人擔任解決柬埔寨問題的巴黎會議兩主席,負責在柬埔寨四大派政治力量間進行協調,並敦促柬各方盡快選出新成立的柬全國最高委員會的主席。

  五大國一起發表聲明,呼籲越南及柬埔寨各方接受這一攬子方案。

  1990年9月9日至10日,這是解決柬埔寨問題過程中具有曆史性意義的日子。在上述兩位主席的聯合主持下,金邊洪森政權的代表、紅色高棉的代表、西哈努克派的代表、宋雙派的代表齊聚印尼首都雅加達,共同達成協議,宣布成立柬全國最高委員會,以此作為全柬的最高權力機構。四方代表還以聲明的形式宣布接受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通過的文件,保證將文件作為解決柬埔寨衝突的基礎。

  這個最高委員會的重大意義之一在於它在認可金邊洪森政權存在的同時,承認了其他參與抗越鬥爭的三方組成的柬埔寨民族政府在柬埔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新政府成立之前,這個委員會將是惟一的合法機構和權力來源,體現柬埔寨的獨立、主權和統一。這個委員會共有成員12名,金邊政權方麵6名,其他三派各2名。除了西哈努克外,金邊政權方麵有後來的首相洪森、國防部長迪班、外交部長賀南洪,紅色高棉則是喬森潘和宋成等人。

  會議中,絕大多數代表推選西哈努克擔任最高委員會的主席,惟有洪森的代表表示反對,致使該委員會不能得到正常運轉。1990年11月25日金邊方麵又提出,拒絕在自由選舉前由聯合國臨時管理柬埔寨。

  12月14日越南發表聲明,宣稱聯合國文件就柬埔寨內部問題作出決定一事,違反了聯合國憲章關於會員國的主權的宗旨和原則。

  到年底,人們終於認識到,這麽拖下去對哪一方都將不利,於是,12月23日,柬問題巴黎國際會議兩主席同柬全國最高委員會的12名成員在巴黎舉行會議後發表聯合公報,聲明對安理會起草的文件的根本點達成了協議,其他未達成一致的問題,將在巴黎國際會議協調委員會以及最高委員會之間深入討論。

  事情拖了將近半年,各方經過爭吵和妥協之後,終於有了一點進展。

  為了抓住談判過程中的一點星光,推進柬埔寨的和平,巴黎會議兩主席和聯合國秘書長於1991年4月22日發出呼籲,要求柬埔寨四方自5月1日起實行暫時停火。此舉得到了柬四方的立即響應,暫時停火於5月1日零時生效。

  但有一件事情使得和平協定的簽字複雜化了:1991年6月4日的雅加達會議上,金邊方麵提出設立國際法庭,對紅色高棉在統治柬埔寨期間犯下的大屠殺罪行進行審判。

  這又導致了無休無止的爭論和談判。但當各方對和平有了真誠的意願,事情的進展也就顯得快得多了。

  幾天之後的6月7日,柬埔寨最高委員會在椰影婆娑的“東方夏威夷”――泰國的帕塔雅――舉行會議,對和平進程進行具體磋商。四方達成了無限期停火的協議。金邊方麵出席會議的洪森表示,不反對五大國的框架文件,也不反對解除其軍隊的武裝,但堅持不能“全部接受”框架文件。喬森潘和宋雙提出由聯合國派人監督停火,而洪森一聽便拐了個彎,提出請“友好國家”派人監督停火。

  和平的步伐在逐漸加快。1991年的6月24日,四方終於一致同意西哈努克擔任柬全國最高委員會今後各次會議的主持人和召集人,並由他率領柬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並同意在金邊設立柬埔寨全國最高委員會的總部。會議還同意在新政府成立以前,統一最高委員會的國旗:旗麵為長方形,天藍底色,中間是白色的柬埔寨地圖,地圖中間用柬文字寫“柬埔寨”字樣。

  會議一結束,西哈努克便喜形於色地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了以上的決定,並說:“柬埔寨不再會有戰爭了。”

  一個多月之後,1991年的7月16日,柬全國最高委員會的12名代表集聚於北京。經過反複磋商,所有代表都認識到一個沒有領袖的委員會,其權力和聲望都將受到極大的製約,於是,終於同意選舉西哈努克親王為全國最高委員會的主席,並重申接受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關於柬埔寨問題的框架文件。

  這次會議對日後的和平解決柬埔寨問題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它達成了六個至關重要的協議:一、在全國大選前各派裁減70%的軍隊和武器裝備;二、各派保留的30%的軍隊和武器裝備由聯合國將要派出的權力機構控製;三、同意聯合國派出觀察員協助最高委員會監督停火;四、各派停止一切外國軍事援助;五、今後在柬實行多黨的自由民主製度;六、鑒於各派對國慶日的確定日期不同,有損國家尊嚴,決定將有全體全國最高委員會成員參加會議並確定西哈努克為主持人和召集人的1991年6月24日作為國慶日。

  實際上,有的關鍵性的問題並沒有寫進協議,比如,金邊政權作出的重大讓步:同意紅色高棉以民主柬埔寨政府的名義參與和平進程,作為回報,紅色高棉則同意在大選之前,金邊政權不予解散,繼續它對80%領土的控製。

  8月26日至29日,最高委員會又回到泰國的帕塔雅,達成了幾項重要協議:

  一、請求聯合國在1991年9月派觀察員幫助監督柬埔寨的停火和停止外國對柬埔寨各方的軍事援助;

  二、柬埔寨各派武裝力量在裁減後的30%要集中到指定地點,由聯合國過渡時期權力機構監督;

  三、在最高委員會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時,西哈努克有權作出最後決定。後來最高委員會又在9月20日同意聯合國建議,讓聯合國秘書長的代表作為最高委員會無法解決的爭端的最後仲裁者。

  國際社會對柬埔寨問題出現的大踏步進展反響熱烈。1991年10月1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充分肯定柬各方所做出的和平努力,並一致同意在關於全麵政治解決柬衝突的協議簽署後,立即向柬埔寨派出聯合國先遣團,監督停火。

  柬埔寨和平的光芒曆經層層霧障之後,終於顯露在吳哥窟的上空。

  與巴黎的香舍利榭大街比較起來,克勒貝爾大道既不寬綽也不顯華麗,行人也明顯少於其他的商業區,但其知名度卻遠甚於巴黎的其他任何街道。對於全球的政治家們來說,克勒貝爾大道意味著談判、協議、磋商,意味著戰爭與爭端的結束或者重新升級。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上幾乎每一次衝突的各派首腦,最後都在克勒貝爾大道留下了足跡。

  當然,使得這條大道聲名大震的還是越南戰爭。美國的基辛格博士與越南的總理範文同、外交部長春水,在雙方軍隊激烈交戰的同時來到克勒貝爾大道,為結束戰爭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談判。會談期間,這條大道上擠滿了新聞記者,這裏的每一句話和談判者們的每一個表情,都曾經成為令全球矚目的大新聞。

  現在,關於越南鄰國柬埔寨的談判也終於移到了克勒貝爾。解決柬埔寨問題的巴黎會議兩主席印尼外長阿拉塔斯和法國副外長埃德維熱?阿維斯夫人穿梭於法國、泰國、北京、金邊、西貢,與有關各方頻頻商榷,最後終於在最高委員會的反複辯論之後,達成了一致:盡快結束戰爭狀態,簽署曆盡波折的《巴黎協定》。

  1991年10月23日,無論對於柬埔寨還是這個紛爭四起的世界,都是一個曆史性的日子。

  《巴黎協定》由四個重要文件組成:《柬埔寨衝突全麵政治解決協定》《關於柬埔寨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及其不可侵犯、中立和國家統一協定》《柬埔寨恢複與重建宣言》以及一份《柬埔寨問題巴黎會議最後文件》。其中《全麵政治解決協定》有五個附件,包括:柬埔寨過渡時期聯合國權力機構的授權,撤軍、停火和有關措施,選舉,柬埔寨難民和流離失所者的返回和柬埔寨新憲法原則。這些文件的每一條款項都經過了反複的討論修正,參與起草協議的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也對該協議進行了認定。除了五大國之外,還有澳大利亞等13個國家的外交代表反複討論了以上文件。柬埔寨問題的解決其實早已不僅僅取決於金邊或者哪一個派別,它必須在國際大範圍裏進行解決。

  與往日相比,這一天的克勒貝爾大道相當熱鬧。太陽如往常一樣早早升起,為街道兩旁灰色和紅色相間的高大建築輕輕抹上了一層淡黃顏色。樓前的街心花園裏,各色花卉開放得五彩繽紛,在水泥和磚瓦樓群間製造著難得的自然生氣。警察和憲兵們早在天色未明之時就開始在這條街道巡邏了,隨著日頭的升起,他們的臉上也更顯出緊張的神色。

  隨著陽光同時降臨克勒貝爾大道的是手忙腳亂的新聞記者們。在越南戰爭結束之後,克勒貝爾似乎好長時間沒有談論過戰爭了。柬埔寨問題無論從戰爭程度、規模、涉及到的對象以及對世界的影響來看,都無法與越南戰爭相比,但是,這畢竟是戰爭,畢竟在聯合國內外討論了將近20年,畢竟導致了上百萬人的死亡,畢竟牽涉到了若幹個大國的利益,它的解決無疑是當今世界的一件大事。所以,報道國際問題的記者們相繼從世界各地飛到巴黎,高舉著照相機,準備記錄下這個曆史性的瞬間。

  雖然柬埔寨問題的《巴黎協定》無法與結束越南戰爭的《巴黎協定》相比,但是,從場麵上來說,1991年的10月23日要比當年基辛格和範文同麵臨的熱鬧得多。參加簽字儀式的除了解決柬問題的巴黎會議兩主席外,還有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有法國外長羅蘭德?迪馬,美國國務卿詹姆士?貝克,中國外長錢其琛,以及越南和東盟的外交代表,可謂是國際名流匯集,濟濟一堂。

  當然,最為引人矚目的還是柬埔寨四大派的領導人:西哈努克方麵的是親王本人,他的兒子拉那烈親王,親王的夫人莫尼克公主;洪森方麵是洪森本人以及他的“外長”賀南洪;宋雙方麵是宋雙這位已經年邁的政治家以及他的不出名的副手;紅色高棉派出的是它在國際社會中頻頻露臉的民柬總理喬森潘,民柬軍隊的總司令宋成將軍。當他們兩人在嚴密的護衛下抵達會議地點時,早已等候多時的記者們舉起相機閃光燈,對著兩人一陣猛照。巴黎和世界各地第二天的報紙上,照片數量最多的並不是簽字儀式上的其他國際外交明星,而是這兩位皮膚黧黑、來自叢林的民柬領袖。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