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國慶閱兵1個月之後――11月1日,包括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和11個大軍區司令員、政委在內,聚集在首都京西賓館的會議廳裏,舉行軍委座談會。鄧小平主席同大家打過招呼,輕鬆地在講台前坐下來,然後發表了將近90分鍾的講話。他以幽默詼諧的口吻,表達了一個驚人的戰略決心。在人民解放軍的曆史上,這份講話無疑是重要的曆史性文獻,僅從風格和演講藝術上來說,也是一篇精彩的感情豐富的散文。
“從哪裏講起呢?”鄧小平隨和、親切地望著高級將領們。
從這次國慶閱兵講起吧。我不是講這次閱兵如何,這次閱兵是不錯的,國際國內反映都很好。最近有位國際友人講,非常好。
“我說有個缺陷,就是80歲的人來檢閱部隊,本身就是個缺陷……”
80歲的軍委主席觸及了對在座的人來說最敏感的問題,即軍隊高層領導老化問題。他由此講到軍隊的體製改革和進一步實行精簡整編的必要性。就在這次會議上,他作出了世界大戰十幾年內打不起來的驚人論斷。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若幹年來我軍“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指導思想,使我軍從此走上了和平時期建軍的軌道。
據此,鄧小平提出要裁減員額100萬!
這位以清醒果斷、堅韌不拔和善於處理最複雜局麵而著稱於世的統帥人物,把最大的決心傳達給在座的每一位將軍。他說:
“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哪!我來得罪吧,不把這個矛盾交給新的軍委主席。”
他是直接針對高層領導老化問題講的。但就他麵臨的全軍體製改革、精簡整編來說,這話也完全恰如其分。
裁軍,在國際上和在中國國內,都不是新題目。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和災難中誕生的聯合國,一開始就把裁軍列為它的最高目標和基本口號之一。整個國際社會都承認裁軍是當代人類安全與幸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1945年以來,各種形式的裁軍談判和會議,五花八門的裁軍方案和機構,令人眼花繚亂。人人都在喊裁軍,喊了40年,結果是越“裁”越多,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在超級大國那裏,“裁軍”成為一種政治把戲和掩蓋軍備競賽的煙幕,整個世界都被拖著不由自主地滑向危險的深潭。
中國政府一直主張裁減軍隊,反對軍備競賽,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國情,決定它對此必定懷著誠意。實際上,到1985年以前,我國政府通過裁減軍隊員額,緊縮軍費,將軍事設施轉交民用或軍民合用,軍工企業轉產民用產品和支援地方建設等一係列重大措施,不但為自身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推動世界裁軍進程做出了貢獻。即便如此,我們對自己的現狀仍然不滿意。
我國的軍費數額是很低的,而且在政府財政開支中的比例逐年下降。1985年,我國的軍費隻有191億人民幣,折合60億美元,約占同年美國軍費的20%;還不及蘇聯的一個零頭。但是我軍員額卻相當於美軍的兩倍,和蘇軍的人數差不多。軍費中相當大的一部分被眾多兵員的“人頭費”占去了。這不但是國家和人民的沉重負擔,也直接限製了部隊武器裝備的發展和戰鬥力的提高。據統計,我國1953年至1983年30年間的武器裝備發展費,比美國1982年1年的同類經費還少200億人民幣。
兵員多,結構又不合理。據有關資料,世界幾個國家軍隊的官兵比例是:蘇聯為1:4.56;美國為1:6.15;聯邦德國是1:10;法國是1:17.而中國是1:2.45平均每個軍官領導兩個半士兵。
軍官多,首先是由於機關龐大。每個軍區有十幾名或幾十名大部以上領導,鄧小平說,打麻將都能湊好幾桌。他有一句尖刻的話,從1975年講到1985年:“這樣龐大的機關,不要說指揮打仗,跑都跑不贏!”
早在1975年鄧小平開始主持軍委工作時,他就提出軍隊要把“消腫”作為首要任務。近10年來我軍進行了三次精簡整編,經曆了曲折反複的過程。由於“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弦繃得太緊;由於“人多好辦事”的舊觀念還在起作用;由於沒有從體製上加以改革,部隊的編製和員額縮了又脹,再縮再脹。1981年,鄧主席曾經說過:精簡整編要搞革命的辦法(當然,這不是對人的革命,而是對體製的革命)。一次搞好了,得罪就得罪這一次。用改良的辦法,根本行不通。
經過1975年至1982年的曆次精簡整編,我軍員額已經有很大縮減。鄧小平仍不滿意,他在1982年的整編方案上批道:這是一個不能令人滿意的方案,現在可以作為第一步實行,以後還得研究。
從1983年起,楊尚昆副主席為進一步實現“消腫”的目標花費了大量心血。
現在,該下決心了。
鄧小平在闡述了世界大戰十幾年內打不起來的論斷之後說:“我們既然看準了這一點,就犯不著花更多的錢用於國防開支,要騰出更多的錢來搞建設。可以下這個決心。”
他說:“即使戰爭要爆發,我們也要消腫。”
他表達的,正是中共中央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深思熟慮之後,集體下定的決心。既然現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不可能兩頭兼顧,不如抖起膽子,集中財力物力先顧經濟建設這一頭。
於是,一個引起國際輿論轟動的重大戰略決定形成了。1985年,成為中國的“裁軍年”。這一年,人民解放軍三總部機關的人員編製精簡了近一半;空、海軍和二炮都做了相應的精簡和調整;原先的11大軍區精簡合並成7個,被裁掉的有昆明、武漢、福州、烏魯木齊4個軍區;減掉軍級以上單位31個;撤銷師、團級單位4054個;縣、市人武部改歸地方建製、幹部戰士退出了現役;各級領導班子都減少了副職幹部,機關、部隊的76種職務由軍官改為士兵擔任,官兵比例達到1:3.3.從這一年起,3年內將有60萬幹部退出現役,轉業到地方……
幾乎每一個人都麵臨著進、退、去、留的選擇和被選擇,每一個軍人家庭的實際利益都受到觸動。
這是一次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的“立體振蕩”,“全方位波動”。這是對一個龐大機體實行的脫胎換骨性的“大手術”。
這一切,都發生在南疆的自衛還擊戰場槍聲不絕的時刻,發生在全黨大力整頓力求黨風根本好轉的而尚未實現的關口,發生在整個國家經濟、政治生活大刀闊斧改革圖新、各種事物新舊更替的背景之下。這就使得這一大規模的精簡整編呈現出極其複雜的局麵。
它是驚心動魄的。它是引人深思的。
當“國際和平年”――1986年到來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從總體上完成了裁減100萬員額的戰略性行動。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的和平誠意。當然,這一行動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表白什麽。我國黨和政府公開承認,我們這樣做是為了節省軍費支援國家經濟建設,減輕人民負擔,同時也便於改善武器裝備,從質上提高部隊戰鬥性能――即為了保持一支更有效的抑製戰爭、維護和平的武裝力量。這同樣是對世界和平的貢獻。
聯邦德國《波恩評論報》說:大家都在談裁軍,可是迄今為止隻有中國人言行一致。巴基斯坦《黎明報》評論道:中國裁減軍隊100萬的決定將會受到全世界歡迎。它確實是一次單方麵行動。它與其他國家一方麵連篇累牘地發表軍備競賽如何如何壞的慷慨激昂的廢話,另一方麵,繼續加緊生產武器,甚至拚命地部署人員和武器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照。
事實證明,中國軍隊的這場傷筋動骨的大手術是做得利落、穩妥而成功的。當然也付出了代價。它留下了尚未愈合的創口和不適的反應。新的編製體製尚須不斷完善,人們要有一個適應、熟悉的過程。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並在預料之中的。
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楊尚昆副主席曾經坦率而中肯地指出:“軍隊員額減少一百萬,粗看起來應該節省四分之一經費,事實不是這樣。因為精簡整編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騰出經費來改善裝備,這一點還沒實現。國家給的軍費是包幹的。增加工資、幹部轉業、營房整修、工事封閉都要錢,所以要想省出錢來搞裝備,三五年內還辦不到。”
有人估測,整編的花費加上不正之風乘機造成的揮霍浪費,損失的錢超過同期100萬員額所占的國防費。這是可能的。但這是暫時的,一次性損失,換來的是永久性收獲。這也像打撲克牌一樣,新、舊編製體製各為一方,新方雖然打法高明,開始時也可能輸,因為牌不好;但是雙方獲得好牌的概率是對等的。那麽,時間越長,新方獲勝的機會就越多,最後的勝利必定屬於強者。
留下來的,還有情感上心理上的創傷。如同進入社會主義時期的農民痛苦地向舊的秩序、舊的習慣和自己身上的包袱告別那樣,人類走向新的美好的時代,心情並非都是輕鬆愉快的。曆史上任何實質性的變革和進步,都充滿悲壯的氣氛。
悲壯是一種美,它給予人們的不是倒退而是前進的激勵。若幹年後,我們將為自己曾經有過那樣悲壯的時刻而自豪!
曆史,不論記載著多少榮譽,寄寓著多少感情,我們總要與它告別。
麵對未來,不論有多少代價,多少犧牲,我們也必須跨出決定性的一步。
第三節 誰人不識小平名鄧家老院笑猶存
美國《時代》周刊第二次評選鄧小平為1985年新聞人物。鄧小平是第一個被授予特別榮譽勳章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酷愛橋牌,並有高超的牌藝。“我的生命是屬於黨,屬於國家的。退下來以後,我將繼續忠於黨和國家的事業。”鄧小平主張,家庭內部生活要“大集中、小民主”。這是一個悲傷的日子。1997年2月19日。
譽滿中外成為封麵人物
在慶祝建國35周年的群眾遊行隊伍行進到天安門前的時候,大學生隊伍中忽然展現出一條醒目的橫幅:“小平您好!”激起人們的強烈共鳴。《光明日報》曾載文介紹了這件事的經過。
這條橫幅,是由北京大學生物係細胞遺傳專業的同學製作的。9月30日晚,他們為寫這條橫幅忙到深夜。寫什麽好呢?大家爭先恐後地議論著,講到中共在烏雲滿天的日子裏力挽狂瀾,大家想到鄧小平;講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大家又想到鄧小平;講到當前各項深得人心的政策,大家仍然想到鄧小平。
有人提議:“就寫鄧小平萬歲!”但大家覺得“萬歲”這兩個字不夠親切,於是你一言,我一語,最後決定:“小平您好!”
10月1日淩晨,他們把橫幅夾在鮮花中帶進了遊行隊伍。當來到金水橋頭時,同學們呼啦一下亮出橫幅,高高地舉向天安門城樓。大家高興地說:“鄧小平向我們微笑著招手呢!”
全國學聯主席、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劉能源10月2日晚趕來祝賀他們:“你們的行動,道出了全國大學生和千百萬知識分子的心聲。”
美國《時代》周刊第2次評選鄧小平為1985年新聞人物。該刊從1927年開始每年評選1位對當年世界事務最有影響的新聞人物,到1985年為止,隻有9人兩次被評為新聞人物,鄧小平是其中之一。1978年,該刊曾評選鄧小平為新聞人物。
《時代》1986年第1期(1月6日)發表“封麵新聞”介紹鄧小平,並刊登編輯部文章,說明評選的考慮。該刊說,參加評選的編輯們認為,鄧小平在中國倡導的改革在改變曆史進程方麵要超過1985年世界其他各地發生的任何事情。該刊認為,鄧小平倡導的全麵的經濟改革,解放了10億人民的生產力。如果改革成功,將在全世界產生深刻的和不可估量的後果。鄧小平實行的改革使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使時隔短短幾年再次造訪中國的外國人幾乎都難以相信。在改變人民生活這一點上,沒有哪個國家領導人比得上鄧小平。
美國《時代》周刊每年年終的挑選封麵人物,是50餘年來每年一件很重大的事。由於參加挑選意見者是該雜誌的編輯與記者,競爭很激烈。駐地的特派員往往認為自己當地的政治人物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舉足輕重,這類“偏見”的發生是很自然的事。過分主觀的意見就需要遠在紐約的總部高級編輯來作審核。1978年,鄧小平第1次中選為封麵人物,1985年再次中選。董鼎山在1月16日香港《大公報》上撰文,記述這次中選的經過,摘錄如下:
1985年度的選擇早已於11月間開始。先是四五個高級編輯(副總編輯級以上者)隨便閑談,討論《時代》各地記者與工作人員的非正式票選。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似乎得到票數最多。由於南非的騷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金的黑人主教圖,以及關在牢內的黑人革命領袖曼德拉的名字也有人提及。裏根總統的提名當然不在話下。
但是戈爾巴喬夫的名字並不引起《時代》各高級編輯的熱心支持,原因不少。雖然戈爾巴喬夫是世界舞台上的新人物,但是他在日內瓦與裏根的會談,並沒有在核子裁軍方麵有什麽突破性的成就。此外,他不過是蘇聯的傳統性領袖,並沒有什麽特色。
就在這個時候,在《時代》高級編輯會議的討論中,鄧小平的名字被提了出來。
《時代》的首席駐外記者李卻?鄧肯剛自北京回來,編輯會議請他發表意見。鄧肯舉出下列幾個理由,表明他推薦鄧小平為1985年度《時代》封麵人物的立場:
一、鄧小平在中國推行的新經濟政策,深受人民愛戴。世界1/4人員的生活將受影響。
二、世界1/4人口生活的改善,可以協助保持世界局勢的平穩。
三、中共經濟政策的徹底轉變,如果確實有效,將意味著對蘇聯模式的共產主義提出了另一個選擇。
四、這個轉變,無論在正麵上與反麵上都將會影響世界其他共產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
這樣的邏輯推理,一下子就把尚在猶豫不決、疑惑不定的幾個高級編輯說服了。他們投票一致選擇鄧小平為1985年度的《時代》周刊封麵人物。
最後一關是要通過《時代》的太上總編輯亨利?葛侖瓦德(此職位原屬已故創刊人魯斯)。葛侖瓦德問了幾個問題:鄧小平的政策會不會失敗?(答:中國一般人民似支持他;高低潮會發生,但是回到“文革”時代卻不可能。)人民的支持有什麽征象?(答:農村新舍的建造是人民生活改善的明證之一。)……
葛侖瓦德本人曾率《時代》代表團於10月訪問北京,與鄧小平會談過。顯然他自己也獲得了深刻印象,用不著編輯們用大力來說服他。
“好吧,就用鄧小平吧。”他作了決定。
世界30多個國家的3000多名青年1985年共同選舉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為1985年度“10位最富鼓舞性人士”的第一位。這是“國際千年盛世協會”理事長愛德華?麥南理12月30日在北京國際俱樂部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宣布的。
被列為本年度“10位最富鼓舞性人士”的還有南非黑人領袖尼爾遜?曼德拉的夫人溫妮?曼德拉;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印度的特來薩嬤嬤;以及為非洲災民募集消除饑荒基金的愛爾蘭歌星鮑勃?蓋爾多夫等“一些激勵人心的英雄們”。
“國際千年盛世協會”是一個由美國大學生發起的國際友好與和平青年組織。會員遍及美國和世界31個國家。1985年中,該協會要求其成員選舉本年度曾給予青年人以未來的激勵的人物。結果,鄧小平“因平靜地將領導火炬傳遞給更加年輕、知識水平更高的新一代年輕人而於1985年享有國際盛譽”,被青年們共同推選。該協會認為,鄧小平“與中國其他高級領袖們對於青年領導人所共同表現出的堅定信任是對全球青年人的一個極大鼓舞。”“點燃了如此眾多青年人的希望之火,使其對未來充滿信心。”
他被評上以後就接到一張請柬,邀請他去參加該協會組織的1999年除夕在埃及基奧普斯大金字塔旁舉行的2000年到來的盛會。屆時鄧小平已有95歲了。
千年盛世協會理事長麥克納利在北京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鄧小平和1985年評選上的另外九個人每個人都收到一張鐫版刻印的請柬,邀他們去參加1999年在各金字塔旁舉行的世界千年紀念慈善舞會。
麥克納利說,該社在31個國家裏的3600名成員選中鄧小平是“因為他信任年輕的領導”。
麥克納利說,千年盛世協會是1979年由一批年輕的專業人員在六大洲創立的一個國際性慈善團體。它的宗旨是要把2000年作為“國際上團結的時刻”來慶祝,計劃在1999年除夕在全世界每一個時區都舉行慶祝活動。
麥克納利說,在金字塔旁舉行盛大舞會的計劃已經在積極進行。他說,他們協會已經同丘納德輪船公司、埃及政府和托馬斯?庫克旅行社簽訂租用“伊麗莎白二世”號輪船、預定各金字塔旁的場地並為1999年的舞會進行其他安排的合同。參加那次舞會的最終將包括3500位應邀出席的來賓。
他說,每年評選出來的10個人每人都可應邀前去參加這一舞會,全部費用都由協會負擔。
該協會在1999年以前每年都將舉行除夕慈善舞會,以籌集經費作為獎學金。
華盛頓的全國新聞俱樂部和千年盛世協會31日將在華盛頓主辦第二次一年一度的舞會。
據北京社會調查所1986年對8000份問卷的統計,鄧小平為中國青年“最喜歡的在世名人”。他的得票數在國內外政治家中占71.78%,在中國政治家中占87.52%。
這個調查是為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主持的“精神文明定量分析”課題而做的輔助調查。共計31個問題,其中第25題原題為“你最喜歡的在世名人?”在讀者回信應答中,政治家、企業家、改革者、戰鬥英雄、文藝體育明星等各類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得票率,其中政治家得票百分比最高,為40.92%,企業家百分比最低,僅1%強。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範爾霖,1986年11月一個晴朗的上午在這裏把一枚該交易所的徽章送給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
據說,世界上得到該交易所徽章的領導人除裏根總統外,就隻有鄧小平。有了這個徽章,進入紐約證券交易所便可暢通無阻。
範爾霖高興地對鄧小平說:這表示你將永遠受到我們的歡迎,永遠歡迎你到紐約證券交易所來,永遠歡迎你到美國金融市場來,也就是說,永遠歡迎你到美國人民中間來。
鄧小平說:“謝謝!”接著,兩人隔著茶幾愉快地握手。
這天上午,鄧小平會見了由範爾霖率領的美方代表團。該團來華參加中美金融市場研討會議。
在允許記者采訪的五分鍾時間內,範爾霖還告訴鄧小平,“這次研討會非常成功”。
鄧小平問:研討會的目的是什麽?
範爾霖回答:出於相互學習和受教育,我們是來向中國學習的,特別是在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方麵。我們中的這些人對美國金融市場情況很熟悉,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鄧小平笑著說:主要是剝削你們,向你們學點東西。
這句話一下子把客人和記者們都說得笑起來,會見廳裏洋溢著友好、愉快的氣氛。由於對中國和第三世界科學發展作出的做出貢獻,83歲的鄧小平1987年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特別榮譽勳章。
在這天第三世界科學院第二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院長阿卜杜斯?薩拉姆教授頒授了這枚勳章。
鄧小平委托國家主席李先念接受勳章並致謝辭。
總部設在意大利的第三世界科學院,最近決定設立特別榮譽勳章,以表彰為第三世界科學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國家領導人和政府首腦。鄧小平是第一個被授予這種勳章的國家領導人。
1989年2月的一天,世界橋牌聯合會主席丹尼斯?霍華德在人民大會堂向中國橋牌協會榮譽主席鄧小平頒發了該聯合會最高榮譽獎――金獎。中國橋牌協會主席榮高棠代表鄧小平領了獎。
世界橋聯執委會於1988年決定設立榮譽金獎,以表彰對於推動世界橋牌運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士。
世界橋聯主席霍華德在頒獎儀式上說:“香港橋協主席蔡國雄先生提議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為第一位獲獎者,他的建議獲得了一致讚同。”榮高棠在頒獎儀式上轉達了鄧小平對霍華德先生和世界橋聯的謝意。
頒獎儀式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裏會見了世界橋聯主席霍華德一行。霍華德在談話中表示,中國有著發展橋牌運動的巨大潛力,世界橋聯將努力幫助中國發揮這一潛力。
說起橋牌,這裏還有不少故事呢。
鄧小平酷愛橋牌,並有高超的牌藝。對此,美國橋牌專欄作家艾倫?杜史高曾在《紐約時報》撰文說,世界上許多曆史偉人都是橋牌迷。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動員英國軍隊參戰時,仍念念不忘打橋牌;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待盟軍北非登陸消息時,也沒有忘記擠出時間玩一局橋牌;中國的鄧小平亦是如此。
1981年,世界橋牌記者協會給鄧小平頒發橋牌榮譽獎,稱他是世界上對橋牌貢獻最大之人。橋牌女皇、美籍華人楊小燕代表鄧小平參加在美國舉行的授獎儀式,接受這一榮譽。
楊小燕第一次見到鄧小平是在1981年的3月4日晚上。當時一起參加會見的還有美籍華人翁心梓夫婦。翁心梓是國民黨元老翁文灝的侄子,在紐約萬源公司任董事長;翁的夫人李道基是清朝大臣李鴻章的曾孫女。鄧小平會見這三位華人,並同他們一起打了三個多小時的橋牌。事情的起源還要從1981年上海第一次舉辦國際橋牌友好邀請賽談起。
這屆邀請賽共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3個城市20餘個隊報名參加。美國的舊金山、紐約、休斯敦三市,在翁心梓的努力下,組成四個隊,由楊小燕任總領隊。他們於3月3日乘飛機由美抵京,翁、楊提出希望在京期間與鄧小平會一次麵,或打一次橋牌。中國橋牌協會主席榮高棠把他們的要求立即向鄧小平作了匯報,鄧小平欣然應求,定在4日晚上與他們一起打橋牌。消息傳到賓館,他們都異常興奮。最激動的要算翁夫人了,她整整花了半天時間,跑遍了北京的書店,到處尋覓《鄧小平選集》,可是,當時《鄧小平選集》尚未出版,最後她便買了《周恩來選集》上、下卷。她為什麽迫不急待地要得到《鄧小平選集》而結果買了《周恩來選集》?大家覺得是個謎,因為她誰都不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