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75章 三進三出中南海!小平光輝燭千秋(18)

  由此,總部、有關軍兵種和北京軍區的首長和機關,進入異常緊張嚴肅的工作狀態。軍事首長、作戰、機要和通信部門工作量的繁劇更是超乎尋常。北京軍區、空軍所屬許多部隊相繼開始高標準大強度的訓練。各級的會議、文電突然激增,保密製度相當嚴格。隨即,各部隊停止休假、探親、外出人員奉召火速返營。有些跨戰略區調動的部隊還控製了私人通信。多數部隊的指戰員經允許發了一封信,口徑如隊列般整齊劃一。親屬被告知,部隊將執行任務,不要再向營房發信。至於是什麽任務,在什麽地點,隻字未露。實際上,許多基層指揮員也確難對演習任務全貌作出描繪,軍人親屬飽經憂患的心再度怦然。南疆?北疆?還是其他邊境地區?

  一號會議秘密召開

  京西賓館。

  1980年的某天,全軍一大批中高級軍官如期報到。按照保密慣例,會議規定了代號。這裏所述的一號會議,是筆者為代號所擬就的代號,以區別於出於同樣考慮將在後麵出現的二號會議。

  盡管事先打過招呼,當與會者從貼著個人姓名標簽的房間步入會議室時,一號會議的議題還是令他們緊張與陌生。

  論戰略方針,與會者人人都能講一通,陌生的是討論。

  自建國以來,尤其是毛澤東的威望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時,對戰略方針從來隻說學習、領會和貫徹。學習領會的過程當然要討論。但那是學習的深入,是不折不扣的消化,是無條件執行的前提。孤立地提討論,含義就不同了,政治性很強的中國軍人習慣於理解的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更何況,既定的中央軍委戰略方針是毛澤東親自確立的,這一戰略方針熏陶了人民解放軍這所大學校的全體學員,參加一號會議的這些要員也概莫能外。為了好記,那個時代將其概括為“二十一字方針”,連剛入伍的新兵也能熟極而流:積極防禦、誘敵深入、打人民戰爭、打運動戰、打殲滅戰。

  積22年武裝鬥爭之經驗,並在十餘年和平時期鞏固國防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這一戰略方針,已然具有係統理論化和高度經典化的神聖性。如果說已經開始了一年多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大討論,使京西賓館的與會者們能夠拂去偉人頭頂的光輪,並認為對毛澤東的一些觀點應該重新審視和加以修改,那也至多限於政治、經濟、文化領域,而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戰略戰術原則及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則是經過戰爭實踐檢驗的,是完美無缺和無可非議的。

  一號會議的指導思想恰恰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科學地分析原戰略方針的缺陷,並給予新的發展和完善。誘敵深入這一原則將被放棄。

  這引起了巨大震動。

  事後可以說,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葉劍英、鄧小平、聶榮臻、徐向前、粟裕等,以實事求是的戰略洞察力和理論勇氣,領導全軍完成了一次軍事戰線極為艱巨的撥亂反正,開創了軍隊和國防建設的嶄新局麵。繼一號會議取得成果之後,於次年召開了二號會議,並采取理論和實踐、課堂和現場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實施了震驚中外的華北軍事演習。這便是華北大演習的簡略由來。它與黨中央、中央軍委撥亂反正的巨大努力密不可分;它與體現這種努力的一號會議、二號會議密不可分;甚而大演習與二號會議使用了同一代號。

  外交問號使楊得誌三思而言

  平年2月短,轉眼就是3月初。

  總參謀部出手不凡,一下子提出兩個方案。連同北京軍區的方案,共是三個。

  3月6日,張震代表總參幾位領導同誌,就組織實兵演習的總體設想和具體方案,給鄧小平寫了請示信。信中按各方案分別匯報了擬調動軍兵種部隊的具體數字和總數,提出按照小平同誌指示過的,擬編成集團軍進行合練。同時列舉了我軍另幾次較大規模的演習。指出:“這是我軍曆史上實兵演習規模最大的一次。”

  北京軍區熱情十足地準備好好演習一番。聽說報了三個方案,機關的個別同誌有些沉不住氣,認為軍區的方案要擱淺。軍區的方案是搞方麵軍(即大軍區)規模的,總參在維持集團軍規模原議的前提下,又拿出個師規模的方案。出現三個方案後,情況明顯地不利於北京軍區。從感情上講,上麵總不便把總參的兩個方案都否掉;從中標概率上講,北京軍區隻占33.3%,而總參是66.6%;從傳統文化上講,中國人信奉中庸,三個方案取中的可能性最大,總參最初的方案恰恰居中。

  其實這是多慮。

  楊得誌的態度很明朗,他何嚐不願意部隊多搞演習、搞大演習呢。看看美軍“秋季狩獵”演習的錄像資料吧,摔了14架戰鬥機,片子上美滋滋地當成績宣揚,不就是有錢有物嗎。單就總部機關本身選擇,楊得誌讚同集團軍規模的方案,這一點他光明正大地表態。但作為中央軍委的軍事部門和辦事機構,他自覺地把幾個方案擺平,並提出把北京軍區的方案作為第一方案,提供給軍委主席作第一選擇。也確實有人提出師規模的意見,楊得誌不能因為自己興趣不大而壓住不提,把各方麵的意見如實地歸納上報,不僅高度負責地為中央軍委主席充分提供比較鑒別的選擇可能,也應該這樣擺正本部門和個人的位置。

  鄧小平處回話,請楊總長、張副總長於3月10日上午到小平同誌處麵議。顯見軍委主席決心已定,如何定的,楊得誌無從揣度,他隻有兩點想法,第一,見到鄧主席,要作進一步的匯報;第二,堅決按鄧主席的批示辦。楊得誌沒想到的是,鄧小平的思考既關乎演習又高於演習,遠遠超越了方案範圍。

  3月10日上午,車子駛向鄧小平住處的路上,楊得誌最後清理了一下思路。

  經費考慮是一方麵嘍,另一方麵,他在考慮外交。周邊國家的反應不能不想到,首當其衝的是蘇聯。他要還是當司令員,也就不會把這層想得這麽多,看得這麽重,在南線打仗,自己搞的也是多多益善嘛,手頭掌握了許多部分,胃口不比秦基偉小。要讓自己當北京軍區司令員,演習方案肯定和秦基偉如出一轍。當總長可不同,上下左右都要關照到。常常有這樣的事,軍隊的事,尤其是邊防部隊的事,很容易涉及外交問題,外交部一個電話,總參就要緊忙乎一陣。查明情況,及時處理,下麵想不通也要先執行,原則是軍事服從政治,服從外交。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前,楊得誌赴任前在北京聽取了中央對國際形勢的分析,尤其對蘇聯反應的分析,受到很大教育。同樣,演習規模一搞大,軍隊工作肯定是受益的,外交上會不會出什麽麻煩,給國家造成某種不利?多年的經驗告訴楊得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寧可把困難估計得多一些,情況想得複雜一些,想到了不被采納也是盡了責任,如果根本沒有想到,即使不出事也是失職。

  車減速,鄧小平住處大門已開。

  大潮乍起,“時間就是金錢”響徹全國,秦基偉仍然信奉這個口號的原版:時間就是軍隊。

  按秦基偉的時間估算,楊總長的電話該來了。看這樣子,匯報和指示的時間都不短。有一點秦基偉敢拍胸脯,在鄧主席那裏,師規模的演習方案根本不會予以考慮,因為鄧主席已明確指示,編成集團軍進行合練。幾年後,鄧小平宣布裁軍一百萬,軍隊實行十一大軍區裁並為七大軍區、組建集團軍等一係列精簡整編措施。秦基偉預見不到這麽具體,但從鄧主席的講話中能窺到端倪,至少要在演習中進行集團軍編製、戰鬥力的綜合論證和實驗。這也是加大演習負荷,追求最大的軍事效益。正是把這一思想作為依據之一,北京軍區連續四次戰役集訓都是按集團軍規模組織實施的,當然這與同等規模的實兵演習不能相提並論。

  鄧小平的門檻,對秦基偉不是鐵壁。

  這年2月5日,辛酉年春節,秦基偉邁過這道門檻。新任中央軍委主席,得到兵員居全軍之冠的首都軍區的最好禮物――演習方案。大年初一送文件,談工作,算不算失禮,秦基偉顧不得這許多了。當然吉利話也要說,高高興興就把正事辦了。話點到為止,說話告辭,要指望馬上閱讀和回話,那就沒趣了。

  演習方案,秦基偉是按方麵軍規模報的,不敢說會對鄧主席有多大影響力,但自認為主要理由是站得住腳。其一,二號會議要研究戰爭初期戰略方針具體化、探討方麵軍防禦作戰,隻有組織方麵軍規模的演習,才能將會議與演習從內容上統一起來。其二,不能怕花錢,浪費不浪費的主要標準在演習內容和質量。若能針對國防建設之急需,高層次大課題地解決問題,多花些錢也值得,否則零敲碎打更費錢。其三,北京軍區在四次集團軍規模戰役集訓的基礎上升格為方麵軍實兵演習,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有能力有條件把大演習搞好。

  退一步說,按預算的錢,搞集團軍規模演習也遠遠不夠。楊總長也難呀,這個家不好當。撇開別的考慮,如果有錢,總部和北京軍區哪還有什麽可爭論的。國家固然窮,但有沒有錢的問題,說到底還是軍隊有沒有地位的大問題,是國家安全有沒有位置的大問題。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在這上麵摳錢,一得千失。

  大戰略――軍委主席與總長對話錄

  鄧小平磕磕煙灰,調整了一下坐姿,目光從張震臉上轉向楊得誌,這是聽取詳細匯報的準備姿式。工作人員為來客送上茶杯,悄無聲退下。有專人記錄。

  楊得誌身體微前傾,匯報說:

  演習擬了三個方案,第一方案,按北京軍區匯報的××萬人的方案;第二方案,壓縮到×萬人左右;第三方案,隻搞圖上作業。這三個方案考慮的根據,主要是調整時期要動用這樣多的部隊,動用這樣多的錢,比較困難。在來之前,軍委辦公會議也研究了一下。有的同誌說,按第一方案演習花錢太多;政治上對蘇聯有沒有影響?所得的效果又如何?還有的同誌說,隻動用××軍加上一點訓練保障,部隊不做大的調動,可以節約一些。辦公會議其他同誌也認為規模小一點好,節約一點好。

  鄧小平輕微頷首,吸了口煙。

  楊得誌接著說:

  “今天上午我又同秦基偉同誌電話商量過,他還認為按第一方案好。我們考慮第一方案主要是花錢多些。”

  鄧小平含蓄地說:

  “我曾經聽到過他講過演習的設想,沒有講要花多少錢。”

  楊得誌兩手交握,身體前傾,說:

  “到底怎麽確定好,請鄧主席指示。”

  張震對第一方案作了一些補充說明。他表述得簡潔清晰。楊得誌均已說清,不再補充,兩人靜靜的望著軍委主席,請他定奪。

  鄧小平一步到位:

  “由於演習,在政治上會不會引起蘇聯有什麽反應,不要考慮,這與海軍編隊在海上演習不同;海上演習可能引起人家猜想,我們隻是在陸地上搞演習,與海上演習就不一樣了。蘇聯也搞嘛!蘇每年要搞多少次,規模也不少,也沒有政治上的反應。我們過去也搞過嘛!”

  楊得誌、張震很專注地聽著,並不碰茶杯。77歲高齡的鄧小平說話緩慢,但很有力度,左手夾著煙,右手時而有個強調動作。思路驚人的敏銳,一句話一層意思,環環相扣。談完國外,話題回到國內。

  “搞這麽一次實兵演習有好處,我們的部隊可以實際鍛煉一下,也可以看看部隊訓練的成果。這樣大規模的演習,我們好久沒有搞了……”

  “還有一個。”鄧小平豎起一根指頭,“搞這麽一個演習也是給軍隊打打氣,我們好久沒有打仗了;我們同越南打了一仗,還不是合成軍。要搞合成軍,天上地下該有吧!這次演習,有地麵部隊,有空軍協同,隻是沒有海軍。這樣的演習對軍隊有鼓舞作用,經過訓練再搞實兵演習,可以提高部隊實戰水平。多年沒有搞了,還是搞一次。軍委常委同誌不是都同意嗎?”

  楊得誌說:“對立案企圖沒有不同意,隻是感覺規模大,花錢多。”說這話的時候,楊得誌還在思索,鄧小平講的是演習問題,但著眼點顯然是從政治戰略上考慮,給部隊打打氣,有鼓勵作用,無疑這是經過深思熟慮才說出來的。毛澤東講話喜歡旁征博引,從側麵點撥。鄧小平是單刀直入,一針見血。但共同特點都是深入淺出,大話小說,看似不經意地即席發揮,深意卻潛在裏麵。前麵所說,表麵也沒離開方案,但實際上已超出方案和軍事範疇,是在從政治上為演習規定指導思想。

  果然,話鋒又翻出一層。

  “部隊閱兵式、分列式也好久沒有搞了,不能說閱兵式、分列式是形式主義,對部隊作風培養都有教育意義,現在有的部隊懶懶散散不像個樣,我想適當的時間要搞一次閱兵。閱兵對軍隊在人民的觀瞻中有好處。現在人民不知道軍隊在幹什麽,經過閱兵式、分列式,把軍隊擺一擺給大家看,給人民看,這樣更加強了軍民關係,對加強軍隊訓練也有作用。”

  楊得誌默記――閱兵,觀瞻,軍民關係。

  張震說:“去年××軍搞了一次閱兵,空降兵走得最好,大家反映很好。”

  鄧小平說:“那次演習聽說搞得不錯,那次演習規模不大。”

  張震說:“那次演習是一個師,也用了空軍。演習的錢花了××萬元,動用儲備物資××萬元,主要是油、彈藥要錢。”

  鄧小平說:“就是花油多一些,現在我們油還不多,打的炮彈也多一些。”

  鄧小平捏著煙頭又吸燃一支煙,揚了一下手掌:“就按第一方案搞一次,節約一點兒,總參具體抓。”

  張震說:“楊總長是領導小組組長,具體的請秦基偉同誌搞。”

  鄧小平說:“看看部隊這次搞得怎麽樣,這樣的規模我們過去沒有搞過,關鍵問題看這次的組織能力怎麽樣。”

  張震說:“北京軍區集訓幹部已搞過四次圖上作業,已經有一定基礎。”

  鄧小平說:“演習時各軍區首長、各軍兵種首長要組織一些幹部來看,總參要抓。這筆錢還是要花,要搞好一點兒,要把部隊的氣鼓一下,要把軍隊訓練得像個軍隊的樣子,用炮彈可以,就是油多花了一些,現在主要是生產不出來。”

  鄧小平講了個用炮彈多的戰例,講著講著自己先笑了,鄧小平難得這麽開心。楊得誌、張震也會心微笑。

  張震請示:“如果這樣搞,要用一筆經費,要動用儲備物資。”

  最後,鄧小平說:“好吧!就這樣。”

  張震3月6日的請示信已平展在案頭,鄧小平提筆批示:

  同意第一方案,力求節約。

  鄧小平

  三月十日

  秦基偉和楊得誌都是勝利者。

  演習氣勢磅礴

  天文時間:9月18日9時30分

  作戰時間:11月××日×時×分

  集團軍宣傳幹事、男高音許守信的演習解說兵味足,充滿激情和演習味兒。首長入席畢。

  許守信即時播音。

  介紹完參加演習的部隊,又介紹地形方位,演習場地的主要居民地,與演習有關主要高地和居民地。同時,相應目標處騰起一朵朵白色爆煙,一切如電子計算機控製般準確。

  五個參觀台上的4000多人員無人走動,一片安靜。方圓數百裏演習場像個無人區,看不到一車一炮,一兵一卒。鄧小平在軍裝外加了件布領軍大衣,戴了墨鏡,端然危坐。楊尚昆看看手表。秦基偉在鄧小平左側後就坐,這時前傾了身體,準備一經提問,即作些畫龍點睛式的提示。黨政軍領導人和全軍高級幹部戰役集訓班的人員在向自己設問:假如我是戰役指揮官。戰爭初期的戰局進入關鍵時刻。“藍軍”突破“紅軍”防禦陣地,乘機擴大戰果,奪取“紅軍”縱深地帶要點,發展進攻。

  還有半分鍾。

  鏖戰的短暫間歇,戰場靜悄悄。

  三秒,兩秒,一秒――

  信號彈。

  唰――八架殲擊機編隊通過參觀台上空。

  殲擊機群在奪取戰區局部製空權的同時,“紅軍”三架電子幹擾機引導長空瀑布般的轟炸機群臨空。

  目力不及的光束在傳播。“藍軍”對敵警戒雷達、炮瞄雷達和製導雷達出現迷茫。航空火力突擊開始。重磅炸彈準確命中轟擊目標。強擊機機群尾隨而至,雙機跟進,梯次進入,俯衝,發射,拉起,又俯衝,又發射,又拉起,再俯衝,再發射,再拉起,航箭唰唰,航炮咚咚,地麵萬炮齊轟,122加農炮、130加農炮、152加榴炮用火與鐵的重擂顯示戰爭之神的威力。地殼抽搐節奏被130火箭炮群的連綿發射加劇到消滅節奏的程度,無邊的轟響持續穩定在極高的音區。最初尚能辨出獨立的爆煙,一叢叢珊瑚狀、劍麻狀、樹冠狀、蘑菇狀的煙陡然拔起,雜著石塊沙土,並有濃濃的小煙圈打著旋兒騰飛,到後來就沒了個性,大地如岩漿橫陳,紫氣衝天,驚風亂刮,雷鳴電閃,煙波匯成大潮,借九萬天風浩浩蕩蕩塗滿視野。

  在戰局緊要時,鄧小平立起身觀看,鼓掌的密度平均10分鍾一次,一位副總理和幾個部長驚訝地問現場工作人員:“這麽驚天動地,到底有沒有傷亡、有沒有事故呀?”工作人員說:“沒有哇,一個都沒有。前一段訓練中傷過。”副總理驚歎:“了不得,真槍真炮幾小時,都打到哪去了?”我國駐東歐國家的五個武官參觀後交口稱讚,說演習水平超過了東歐,每個課題都是一鼓作氣下來的,中間沒有紕漏。王震高興地說,軍隊還是要多花點錢的。秦基偉向中央領導介紹反坦克導彈說,中東戰爭時候,那麽多的坦克,就是靠這個家夥打的,是很厲害的,“紅箭――73”是我們起的,它原來叫什麽搞不清。李先念說,還是要多搞點裝備。廖承誌副委員長回京見外賓,匆匆趕回來後漏看了一個課題,到處喊遺憾,說終生遺憾。

  “紅軍”坦克、步兵裝甲車隆隆前出,如怒海中一層小船。“藍軍”用大型幹擾機對“紅軍”通訊網絡實施壓製性幹擾,“紅軍”無線分隊及時采用快速改頻,啟用隱蔽網、轉信等方法抗幹擾,航空兵以火力摧毀“藍軍”幹擾台。“紅軍”反突擊作戰第一梯隊步兵利用火力急襲的效果,快速運動到衝擊出發陣地,迅速楔入“藍軍”戰鬥隊形,包圍前沿要點,爾後利用有利態勢,迅速穿插分割敵人,向縱深擴大戰果。“紅軍”坦克排浪般一波疊一波連續突擊,寬大正麵上多路多波次的隊形,把現代化戰爭坦克進攻的戰役密度和進攻厚度展呈得動魄驚心。

  “紅軍”運輸機群臨空,空降部隊實施傘降,搶占製高點,協同地麵部隊形成合圍的對外正麵,保障主力全殲突入之敵。空降場上空傘花蔽日,徐徐降落。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傘幕連接白雲黃煙,天地間矗立一座色調古樸的壁畫。

  “藍軍”殲擊機與“紅軍”殲擊機爭奪製空權,其地麵部隊伴隨炮火急襲實施反衝擊,並施放化學毒劑和火箭布雷,以遲滯“紅軍”行動。“紅軍”一梯隊迅速搶占有利地形,主力軍二梯隊投入戰鬥。“紅軍”以猛烈火力壓製反衝擊之敵,以部分兵力向反衝擊之敵翼側迂回,斷其退路,由行進間側擊反衝擊之敵。高炮部隊實施跟進掩護,噴火分隊交叉噴火,幾十條熾白炫目的火龍躥射進“藍軍”火力點。“藍軍”航空兵對“紅軍”指揮所、炮兵陣地和一梯隊實施報複性攻擊,“紅軍”高炮群以隱蔽、突然、猛烈的火力狠狠回擊。防化兵施放煙障,掩護二梯隊沿急造軍路向縱深攻擊前進。“紅軍”空中地麵火力將“藍軍”陣地炸成火海,“紅軍”各部隊步坦協同全線卷擊!

  砰!嗤――

  砰!嗤――

  砰!嗤――

  三發綠色信號彈。

  強擊機8機編隊由北向南低空通過參觀台,代表此次演習的陸空10萬部隊向首長致意。

  豪飲沙場

  演習成功。兄弟軍區的熟人邊祝賀邊咋呼:“應該好好慶祝慶祝。”孫軍長一破例上煙,酒就有些唇亡齒寒了。秦基偉發發狠,同意對大單位以上領導“表示”一下。

  鄧小平一向嚴肅。都知道他愛打橋牌,平時卻不苟言談,對下級批評多表揚少。所以給鄧小平敬酒,說什麽話要仔細掂量。鄧小平高興不高興,是對演習的直接評價。

  敬酒屢屢失敗。鄧小平的女兒為父親的健康負全責,一再阻攔。哪知道鄧小平異常高興,真心要同眾將官滿飲幾盞。這連連被擋駕,鄧小平對全桌發話了:“我能喝,她盡給我搗亂,她不搗亂,我能喝10杯。”

  立時歡笑聲起。

  大家都知道該怎麽辦了。連孫軍長都輪上敬了一杯。好在是三錢的酒杯,10杯不才3兩嗎?鄧小平一一幹杯,將軍們比聽表揚還高興。

  將帥秋點兵

  1981年9月19日上午,當秦基偉登上敞篷“紅旗”轎車,作為整個演習的尾聲與高潮的陸海空三軍盛大閱兵即將開始之際,他心中騰升的不是詩意。

  塞北金秋,群山環拱,陽光燦爛。

  10餘萬演習大軍,上萬輛汽車,數以千計的坦克,裝甲車和戰炮,以及數百架戰鬥機,接連四天的實兵實彈戰役演習推演下來,不僅非常成功,而且沒出現任何事故。老天也作美,第三天傍晚下起雨,第四天淩晨便收住。根據天氣預報,閱兵這天為陰雨天氣,但是,導演部呈送的衛星雲圖上有個“眼”,這個“眼”恰好通過閱兵區域。秦基偉決定,抓住這個把小時的良機,閱兵如期舉行,圓滿緊湊地完成向黨和全國人民匯報的任務。

  敞篷車載著他駛向閱兵台。

  八一軍旗的巨大圖形輝映閱兵台。

  受閱部隊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向鄧小平報告。

  鄧小平還禮。

  戴著白手套的右手已伸展得不那麽直挺。這沒什麽。當年毛澤東主席進北京前在南苑機場閱兵,也是以這般的手勢向他的大軍致意的。所不同的是,毛澤東那年56歲,而鄧小平第一次以中央軍委主席行舉手禮,時年已77歲。

  他的聲音並不蒼老。

  “同誌們好!”

  “同誌們辛苦了!”

  在指戰員山呼海嘯般的回答聲中,“紅旗”敞篷閱兵車載著鄧小平中速巡行。秦基偉的車伴隨在右後方。

  接著,分列式開始。

  國防軍的隆隆步伐震撼華夏大地。

  世界瞪大眼睛,注視著中國軍事力量的未來。

  驚世之舉:百萬大裁軍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