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2章 三進三出中南海!小平光輝燭千秋(5)

  中央決策輿論宣傳,知青工作走向新轉折

  1978年10月31日至12月10日,經中共中央批準,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有:國務院知青領導小組成員,各省、市、自治區主管知青工作的黨委書記或常委、革委會副主任、知青辦主任,部分省、市、自治區的計劃、勞動、農林、農墾、財政、文教部門的負責人,部分地、縣(市)和企業的代表,中央有關部門、軍委各總部、各大軍區的代表,共346人。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麵臨著重大轉折,黨中央對開好這次會議十分重視。會前,上上下下做了較充分地準備。提交會議討論的《匯報提綱》,是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國務院和中央政治局多次討論審定的。會議期間,李先念、紀登奎、陳永貴、彭衝、康世恩還同各地區負責人進行了專題座談;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汪東興等黨和國家領導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

  10月30日下午,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陳永貴同出席會議的部分代表進行了座談。會上,紀登奎講了如下意見:

  這個問題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政治局討論時,覺得這個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還有待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需要從各方麵廣開就業門路。但這件事還得有一段時間,城鄉都要廣開就業門路,要好好規劃一下,想方設法開展起來。現在的矛盾是,城裏多了2000萬人,主要是工業上的人多了,這還是按照中國的先進工廠計算的,按照外國的計算,可能多了一半。這是第一。第二,就是我們國家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在發展國民經濟、實現四個現代化問題上,農業的現代化是比較困難的。現在還有上億農民吃不飽,這樣,是不能實現現代化的。就這麽個矛盾,經過努力,看看幾年能夠解決?在商品糧還不能滿足銷量的情況下,要進口糧食、食油,這就減慢我們國家建設的速度,消耗一部分資金。所以,知識青年問題的解決,從根本上講要依靠糧食問題的解決。真正實現四個現代化,那時候問題就可以真正解決了。現在還不能完全在城市就業的情況下,還得有個過渡階段,還得幾年。大約是幾年,就看我們的努力了。在這個時期,也隻能像《匯報提綱》提出的那些辦法去解決問題。盡管這樣解決不徹底。但要比過去的安排好得多。既然這樣解決,在分析知青情況時,就要充分肯定成績,揭露矛盾,提出辦法,把問題解決好一些。總的叫統籌兼顧,全麵安排,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同發展國民經濟結合起來,同發展工農業生產結合起來,促進工農結合,城鄉結合,發展衛星城市,逐步縮小三大差別。統籌兼顧,全麵安排,就不隻是叫青年在農村紮根。為什麽同工人結合就不行呢?這個道理是不難明白的。

  《匯報提綱》提出的辦法,第一條是調整政策,縮小上山下鄉的範圍。你們看行不行?過去是管多了,現在是不是隻管189個大中城市。小城鎮、林區、礦區、鐵路沿線就不管了。就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辦法。再分析一下,在189個城市中也有區別,有些省,城裏缺乏勞動力,城市需要發展各種事業,國家勞動總局每年給你增人指標,你就可以自己安排。如果大體平穩,這種情況是不是就可以不下了。何必把城裏的人調到鄉下去,把鄉下的人調到城裏來。這是什麽政策?說是這樣做,是消滅三大差別,搞了這麽多年也沒有消滅呀!何必把青年從城裏調到鄉下,又從鄉下調到城裏呢?下鄉是革命,到工廠就不是革命?這是個什麽道理!過去一說招工就是“拔根”,鄉下人進城是不是“拔根複辟”?

  什麽是“拔根複辟”,“四人幫”把這個問題搞得稀裏糊塗。

  京、津、滬、遼的問題要重點研究,單獨解決。想了這麽多辦法,就是要城鄉廣開就業門路。我提個建議,對安置知青所辦的知青場隊實行“三不政策”,政治局同意。隻要是集體安排青年的,都實行“三不”的辦法,即一不上交農副產品,二不上交稅收,三不上交利潤。這種做法在中國是特殊的,在世界上也是特殊的。哪裏有這種優待啊!給你時間,派出經理,到1985年把它辦好。要像江蘇無錫縣吼山大隊那樣,過城市生活,叫大姑娘願意往那裏跑,這樣的點越多越好。

  總之,根據十年規劃達到的目標分析,知識青年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但當前國民經濟還有矛盾,隻能這樣辦。請你們思想解放一下,有什麽好的意見、辦法,都講出來,不說你是“拔根”!

  我們要認真把問題討論清楚,切切實實加以解決。出一張安民布告,把上千萬的年輕人安定下來,使他們感到有希望,有前途,不要把他們搞得抬不起頭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當前隻能采取這個辦法,我們要創造條件,逐步解決。

  正當會議本著積極穩妥、安定團結的精神研究解決知識青年問題時,《中國青年報》於11月23日,發表了一篇題為《正確認識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問題》的評論員文章,引起了會場內外的軒然大波。文章的要害在於,對我國的上山下鄉活動缺乏曆史地實事求是地分析,把上山下鄉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政治陰謀捆在一起,使統籌解決知青問題更加複雜化了,不利於在安定團結的氣氛中穩妥地解決知識青年問題。

  文章說:林彪、“四人幫”一麵把無數知識青年的革命激情和他們做出的重大貢獻記在自己的賬本,大撈政治資本;一麵又竭力通過這個渠道,搜羅和培植張鐵生之流等一小撮黨羽、走卒,教唆、煽動他們去攻擊各級黨、政、軍領導幹部,進行篡黨奪權的罪惡活動。“林彪、‘四人幫’把上山下鄉搞成一個誰也碰不得的禁區。他們不僅人為地製造了許多本來完全可以避免的矛盾,而且拚命反對毛主席關於統籌解決知識青年問題的指示,阻撓和破壞有關政策和措施的落實,致使許多本來可以解決的問題,長期得不到合理的解決。”“林彪、‘四人幫’猖狂踐踏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混進知識青年戰線和基層幹部隊伍中的少數壞人,肆無忌憚地乘機謀取私利。”

  出席會議的多數代表認為,在會議期間發表這樣基調的文章是很不適宜的。會使下麵造成錯覺,以為這是中央的精神,對穩定局勢不利。

  上海代表看到這篇文章立即給市委領導同誌打電話,要市知青辦作好思想準備,可能要受到上訪青年的衝擊。雲南代表說,雲南國營農場的知識青年正在鬧回城,這回火上加油,工作更難做了。黑龍江的代表說,現在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把我們弄得暈頭轉向,不把問題搞清楚,不敢回去。

  據各地來電來信反映,評論員文章在下鄉知識青年中引起了強烈震動,他們感到回城要求有了政治和理論依據。江蘇宜興縣張渚公社18名下鄉知青見到文章後,立即到縣城街頭張貼,並貼出大字報,說:“上山下鄉錯了,要求落實政策返城。”上海市一些下鄉青年回到市人民廣場、中山公園和火車站貼出:“擁護評論員文章”的標語,說“文章講出了知青、家長的心裏話”。一些安置知青的縣派專人帶著名單到上海市政府要求收回下鄉知青。說他們不願再作“四人幫”的“幫凶”了。到市、區上訪的知青猛增,並相互串連,醞釀上街遊行示威。

  12月4日,雲南景洪東風農場四分場以全體上海知青名義致電給上海市委和市勞動局,要求“為廣大知青平反昭雪”。電報全文如下:

  上海市委轉市勞動局:

  11月23日,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文章說出了我們全體知識青年多年來埋藏在我們心裏的話,我們在邊疆的廣大知識青年深深體會到黨中央、華主席對我們的關懷。8年前我們深受林彪、“四人幫”及上海代理人的欺騙,被一鍋端,弄到雲南,來到農場,在農場幾年來深受“四人幫”及農場代理人政治上的迫害,精神上的打擊,身體上的摧殘,已經走投無路,忍無可忍了。

  今天,廣大知識青年已廣泛行動起來了,開始停工停產揭發批判“四人幫”,和農場當局鬥爭。“四人幫”對我們知青犯下了滔天罪行。強烈要求一鍋端回來參加“四個現代化”建設。目前局勢非常嚴重,知青運動遇到阻力,但鬥爭仍在繼續,仍在擴大。

  我們全體知青最最強烈要求上海市委接電立即派人組成調查組,火速來雲南景洪東風農場四分場調查處理問題,為廣大知青平反昭雪,目前我們全體知青正在坐等你們調查組來。

  雲南景洪東風農場四分場全體知青

  原本十分敏感的知識青年問題,經過《中國青年報》一把火,更是如箭在弦,一觸即發,容不得慢慢來了。但是要解決問題必須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薑一、遼寧省革委會副主任張知遠說:“人心思定,人心思治,人心思上,這確實概括了全國人民的願望,再亂就不得人心了”。曾經遭受“四人幫”破壞的重災區四川、福建等省的代表,聯係實際指出:“我們吃盡了‘四人幫’搗亂的苦頭,今天安定團結的大好形勢來之不易,決不能再亂下去了”。

  為了繼續開好知青工作會議,會議領導小組曾於11月29日召集各省、市、自治區出席會議的負責人和知青辦主任開會,說明了《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文章並不代表會議精神,對發表此文,事先毫無所知。根據中央領導同誌指示,會議仍按中央政治局討論批準的《匯報提綱》精神辦事。後來,胡耀邦同誌要求中國青年報社吸取這一教訓,不要再幫倒忙了。

  1978年12月10日,曆時41天的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結束,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會議閉幕式。12日,中共中央批發《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紀要》和《國務院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若幹問題的試行規定》。要求各級黨委切實加強領導,認真貫徹執行,積極而穩妥地統籌解決好知識青年問題。

  (一)關於《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會議紀要》的主要內容

  1.對成績和問題的估計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毛主席、黨中央的號召,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占主導地位,成績是主要的。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在一定曆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同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聯係在一起的。

  全國1700多萬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農村三大革命鬥爭中,經受了鍛煉,增長了才幹,提高了覺悟,作出了貢獻。他們努力學習馬列和毛主席著作,同貧下中農一起頂著林彪、“四人幫”刮起的妖風,堅持農業學大寨。他們把文化科學知識帶到了農村,成為農業戰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在開發邊疆和山區、建設草原和林區、建立糧食和橡膠基地等方麵,做出了可喜的成績,湧現出大量英雄模範人物,特別是在保衛邊疆鬥爭中立下了功勞。大批優秀下鄉知識青年參加共產黨、共青團,被選進了各級領導班子。一大批下鄉知識青年在農村結婚安家,立誌為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經過農村鍛煉、走上了其他戰線的下鄉知識青年,受到了各方麵的歡迎。

  各級黨組織、貧下中農、知青家長和廣大幹部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在動員、安置和教育下鄉知識青年中,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貧下中農,為安排好青年們的生活、勞動和學習,花費了很多心血。做知青工作的同誌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努力工作,這種忠誠於黨的事業的革命精神是很可貴的。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統籌兼顧”的方針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城鄉勞動力的安排缺乏整體規劃,知青工作的路子越走越窄,下鄉青年中的不少實際問題長期未能解決,安置人數過多的地方增加了農民的負擔。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說,是林彪、“四人幫”幹擾破壞造成的。他們破壞黨的領導,破壞國民經濟,破壞文化教育事業,使知識青年就業和升學都很困難。他們破壞毛主席關於解決知識青年問題的一係列指示的落實。他們還打著“關心青年”的旗號,散布種種謬論,拉攏腐蝕青年,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了很大混亂。要肅清林彪、“四人幫”的流毒和影響,要認真總結正反兩方麵的經驗,作為今後工作的借鑒。

  2.統籌解決好知識青年的問題

  第一,今後若幹年內,還要繼續動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隨著四個現代化的逐步實現,隨著社會勞動力結構的逐步改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人數將逐步減少,以至做到不搞現在這樣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但是,要達到這樣的地步,必須有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就全國來說,還要繼續動員組織一部分城市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第二,調整政策,逐步縮小上山下鄉的範圍。

  粉碎“四人幫”之後,各項事業發展很快,為城鄉廣開升學和就業門路安排知識青年,創造了有利條件。今後,留城政策,下鄉範圍,都要從實際出發,做適當調整。城市中學畢業生的安排實行“進學校、上山下鄉、支援邊疆、城市安排”四個麵向的原則。留城麵要逐步擴大。礦山、林區、分布在農村的有安置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小集鎮和一般縣城非農業戶口的中學畢業生,不再列入上山下鄉範圍,由本地區或本係統自行安排。有安置條件的城市,也可以不動員上山下鄉。

  第三,城鄉廣開門路,妥善安排知識青年。

  城市應該積極開辟新的領域、新的行業,大力發展集體所有製的企事業,舉辦大學分校、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等,為更多的城鎮中學畢業生創造就業和升學條件。

  在農村,要學習大慶的做法,在全民所有製單位的領導下,建立集體所有製的農、工、林、牧、副、漁業基地,安置知識青年。

  中央各部門、各地區和軍隊係統的一些“五七”幹校,可以改為本係統、本單位安置知識青年的基地。

  對於安置知識青年的集體所有製企事業,要在政策上給予扶持:(1)對獨立核算的知青場隊和安置知青為主的農、工、林、牧、副、漁業基地,在1985年以前實行“三不”政策,即不交稅,不上交利潤,不負擔農產品統購、派購任務。對辦得好的獨立核算的知青場隊,由縣知青部門提出,經地(市)領導部門批準,在場隊勞動和工作的人員,可承認為集體所有製企業的職工。(2)通過城鄉協作、工業產品擴散等辦法,支持知青場隊把工副業生產發展起來。各地要把這件事納入工業支援農業、發展社隊企業的規劃中去。(3)安置經費要重點用於扶持知青場隊,發展生產。(4)集體所有製企事業單位用於招收留城和下鄉知識青年的勞動指標,由各省、市、自治區自行決定,從嚴掌握。

  第四,積極穩妥地解決好在農村的下鄉知識青年的問題。

  目前在農村的許多下鄉知識青年,特別是一些下鄉多年的老知青,在生產、生活等方麵,有不少實際困難。各地要本著“國家關心,負責到底”的精神,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積極地、有步驟地把這些問題解決好。有些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做好思想工作,向他們講清“四人幫”的幹擾破壞,給國家造成很大的困難,克服這些困難,需要有一個過程,目前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通通解決。

  下鄉知識青年紮根農村、誌在邊疆的革命誌向和行動,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各方麵應當給予支持和鼓勵。對於下鄉知識青年的英雄模範人物,政治上要給予應有的榮譽,經濟上給予適當的獎勵。各級人代會和工、青、婦等組織,應有下鄉知識青年的代表。召開農業、科技、教育以及工、青、婦等方麵的積極分子代表會,都應吸收下鄉知識青年代表參加。要在社會上造成務農光榮的新風尚。已經選拔為公社以上機關和農場連職以上脫產幹部的下鄉知識青年,經過考察,符合條件的,根據編製定員和工作需要,報主管部門批準,給予定職定級。對有技術專長、有發明創造的下鄉知識青年,應當量材使用,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為了幫助下鄉青年解決安家、生活、醫療、探親等方麵的困難,國家拿出一筆安置經費,由省、市、自治區統一掌握使用。

  插隊知識青年中,確有實際困難不易解決的,要在城鄉全民和集體所有製企事業,逐步安排他們從事有固定工資收入的工作。有困難的已婚插隊青年,要分別情況,盡量就近就地安排到社隊企業、本地的農、林、牧、漁場,或工交、財貿、文教企事業中去。對1972年前下鄉的,優先安排,兩年內基本解決。各地招收下鄉知識青年的指標要專項下達。招工中要反對“走後門”等不正之風。

  跨省插隊的知識青年,就地務農確有困難需要照顧的,由動員和安置地區共同安排。必要時,國家勞動總局給予支持。

  在國營農場的下鄉知識青年,是發展農墾事業的一支骨幹力量。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國營農場工作會議紀要》的精神,辦好農場,不斷改善知識青年的生活條件,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使青年看到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為建設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做出貢獻。

  第五,認真做好對下鄉知識青年的培養教育工作。

  要從政治上進行培養教育。教育他們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關心國家大事,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的關係。教育他們樹立共產主義新風尚,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具有遵紀守法的好品德。對他們既要耐心教育,又要大膽使用。要把那些符合革命事業接班人五項條件的優秀分子,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積極吸收符合黨員、團員條件的同誌入黨、入團。對後進青年,要做好思想轉化工作。對剝削階級家庭出身和親屬有政治問題的青年,主要是看本人的表現,不要歧視他們。要正確對待受“四人幫”毒害而犯了錯誤的知識青年。

  要從文化科學上對他們進行培養教育。文化出版部門,要積極辦好業餘學校,提供教材,為知識青年創造學習條件。大專院校招生,選送出國留學生,要照顧同等條件的下鄉知識青年。對於經過業餘學習,達到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同等水平的青年,經過考核,發給證書,承認其學曆,用其所學。

  第六,要切實加強保護下鄉知識青年的工作。

  各級黨組織、共青團、婦聯、公安、法院、檢察部門,各級知青工作部門、廣大幹部和貧下中農、農林職工,都要把保護下鄉知識青年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對於迫害知識青年的案件,要認真查處。罪大惡極的,要堅決鎮壓。

  3.加強黨對知青工作的領導

  知青工作是關係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一件大事,它涉及千家萬戶,政策性很強,各級黨委一定要高度重視,真正作為一件大事擺到議事日程上,切實把它抓好。

  各級知青工作機構隻能加強,不能削弱,知青幹部要相對穩定。縣以上黨委,都應健全知青領導小組,有一名書記主管知青工作。知青辦公室由黨委或革委會直接領導。

  (二)國務院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若幹問題的試行規定

  國務院的這個規定同是中央[1978]74號文件與會議紀要一起下發的。《規定》內容共40條,歸納為9個方麵的問題:

  (1)城鎮中學畢業生的分配問題。內容除了會議紀要第二部分第二條有關調整政策一段講的以外,還補充了兩點:一是部隊幹部和職工的子女,在城鎮中學畢業以後,部隊有條件的要自行安置,自行安置有困難的由地方統籌安排。二是獨生子女,父母雙亡的,中國籍的外國人子女,均不列為下鄉對象。多子女的家庭,允許選留。病殘不能參加農業勞動的和家庭確有特殊困難的,可以照顧留城。

  (2)上山下鄉的安置形式問題。明確要集中安置,不搞分散插隊。主要是舉辦集體所有製的農、工、林、牧、副、漁知青場隊和到機關、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的農、林、牧、副、漁業基地,有條件的還可試辦農、工、商聯合企業。把安置下鄉知識青年同發展工農業生產結合起來,同建設衛星城鎮結合起來,同培養人才結合起來。同時繼續在國營農、林、牧、漁場安置下鄉知識青年。

  (3)培養教育和保護下鄉知識青年的問題。大體是《會議紀要》的第二部分第五條所述內容。特別提到處理強奸、奸汙女青年的案件時,要注意保護受害人的名譽。要保護青年之間的正當戀愛和婚姻。

  (4)支援青年點的問題。明確了獨立核算的知青場、隊,應自力更生,勤儉辦場。必需的生產基建資金,分別從主辦單位或地方的支農基金中(包括有償支援和無償支援的各項資金)解決,銀行可給予貸款,國家也要從知青經費中撥出一部分給予扶持。並在1985年以前實行“三不”政策:不交稅、不上交利潤、不擔負農產品統購派購任務。

  (5)國營農場的知識青年問題。除了《會議紀要》提到的外,還規定“今後一般不辦理病退、困退,如果家庭和本人確有特殊困難,可以通過組織商調,分到新的工作崗位時,其待遇按調動工作處理。農場勞動力有多餘的,同工礦企業一樣,其他單位需要且有增人指標的,可以調工。不再辦理轉點插隊。同場外青年結婚的,允許對方到農場落戶,符合條件的,可以吸收為職工。農場已婚下鄉知識青年,距父母住地單程超過500公裏的,共享受3次公費探親假。其他生活、勞保福利待遇與農場職工相同。”

  (6)下鄉知識青年的選調問題。全民所有製和集體所有製單位都可以從下鄉知識青年中招工。招工時,要進行考核,擇優錄用。但要照顧下鄉子女多,就業人口少的家庭和下鄉時間長有困難的知識青年,適當放寬招工年齡,適當擴大招收女青年的比例。下鄉知青招工後的待遇:分配到技術工作崗位的,在考核定級前,下鄉滿二年以上的享受學徒第二年待遇;滿三年以上的,享受學徒最後一年待遇;滿五年以上的,享受一級工待遇。參軍的下鄉知識青年,退伍後不再回農村插隊,原則上由父母所在地分配工作,也可以由原征集地區分配工作。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