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4章“兩個凡是”定基調真理討論大展開(9)

  與會同誌在全麵了解了“兩個凡是”方針提出的經過、關於真理標準討論的由來和發展後,對主張“兩個凡是”、反對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同誌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指出“兩個凡是”背離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完全錯誤的。如果照“兩個凡是”的主張辦事,許多過去運動中遺留下來的重大問題就不能解決,“四人幫”搞的大批冤假錯案就不能平反。果真這樣辦還有什麽安定團結?還談得上什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快四個現代化的步伐?又怎能團結全黨順利實現工作著重點的轉移?

  與會同誌對今後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積極的建議。

  胡耀邦就解放思想,徹底平反冤假錯案,放手恢複老幹部工作等問題提出了重要意見。

  胡喬木就少宣傳個人問題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葉劍英在會上指出,“文化大革命”的一個最大教訓是這場運動的領導班子“中央文革小組”,由一批反革命兩麵派和篡黨奪權分子所把持,“踢開黨委鬧革命”,它從反麵告訴我們,在組織上必須健全民主集中製,一定要選好領導班子。

  陳雲就當前的經濟問題提出了五點意見:(1)在三五年內,每年進口糧食可以達到兩千萬噸。我們不能到處緊張,要先把農民這一頭安穩下來。擺穩這一頭,就是擺穩了大多數,七億多人口穩定了,天下就大定了。建國快三十年了,現在還有討飯的,怎麽行呢?要放鬆一頭,不能讓農民喘不過氣來。這是大計,這是經濟措施中最大的一條。(2)工業引進項目,要循序而進,不能窩工。(3)要給各省市一定數量的真正的機動財力。(4)對於生產和基本建設都不能有材料的缺口。(5)要重視旅遊事業的發展。

  與會同誌還討論了有關人事的問題。會議的六個大組向中央提出書麵建議,要求增選陳雲、鄧穎超、胡耀邦、王震為中央政治委員;認為陳雲有豐富的領導工作經驗,德高望重,應當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要求增選黃克誠等九同誌為中央委員,等等。

  實事求是,解放思想

  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會議舉行閉幕會,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在會上講話。鄧小平講話的題目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個講話是一個曆史性的文獻,是中央工作會議偉大成果的集中反映。這篇文獻的產生過程,也是中央工作會議由主要討論經濟問題而變成全局性撥亂反正會議的一個生動體現。曾在胡喬木身邊工作的朱佳木回憶說:

  原先,在工作會議開始不久,小平同誌曾要喬木同誌幫助他準備了一個講話稿。但由於會議形勢的發展變化,這個講話稿已顯得不適用了。因此,在會議進入後期時,小平同誌又把喬木等同誌找去談他的講話稿。小平同誌說,這次別的問題他都不講,隻講四個問題:第一,解放思想。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確是一個思想路線問題,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是關係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第二,發揚民主。當前最迫切的是擴大廠礦企業和生產隊的自主權。民主選舉的範圍要逐步擴大。第三,向前看。對過去搞錯了的要糾正,也要給犯錯誤的同誌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時間。對毛澤東同誌和“文化大革命”的評價,要從國際國內的大局出發,從曆史的角度來看。第四,研究和解決新問題。要用經濟辦法管理經濟,要特別注意加強責任製。要用先使10%-20%的人富裕起來的辦法,擴大國內市場,促進生產發展。由於小平同誌對講話的內容交待得十分詳盡清楚,所以,講話稿很快寫了出來,並交到了喬木同誌手裏。記得那天晚上,喬木同誌並沒有動筆,但第二天早飯後,他卻把改過的稿子交給了我。原來,他是半夜2點爬起來,用了兩個多小時改出來的。後來,小平同誌再一次把喬木等同誌找來,認為稿子基本上可以了,還需要加加工,並講了具體的修改意見。12月13日,也就是工作會議召開閉幕會的那天,下午4點小平同誌就要講話了,午飯後,喬木同誌還在對講話稿進行最後的文字上的潤色,直到下午2點才脫手。

  鄧小平在講話中首先對中央工作會議作了評價。他說,這次會議開得很好,很成功,在黨的曆史上有重要意義。我們黨多年以來沒有開過這樣的會了,這一次恢複和發揚了黨的民主傳統,開得生動活潑。我們要把這種風氣擴大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中去。這次會議討論和解決了許多有關黨和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大家敞開思想,暢所欲言,敢於講心裏話,講實在話。大家能夠積極地開展批評,包括對中央工作的批評,把意見擺在桌麵上。一些同誌也程度不同地進行了自我批評。這些都是黨內生活的偉大進步,對於黨和人民的事業將起巨大的促進作用。

  接著,鄧小平從四個方麵深刻闡述了解放思想的問題:

  (1)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

  鄧小平指出,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隻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係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

  鄧小平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幹部和群眾的思想,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他高度評價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強調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2)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

  鄧小平指示,解放思想,開動腦筋,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就是要真正實行無產階級的民主集中製。我們需要集中統一的領導,但是必須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確的集中。他指出,當前這個時期,特別需要強調民主,因為在過去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民主太少。我們要創造民主的條件,要重申“三不主義”。在黨內和人民內部的政治生活中,隻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壓製、打擊的手段。憲法和黨章規定的公民權利、黨員權利、黨委委員的權利,必須堅決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

  鄧小平著重講了發揚經濟民主的問題。他指出,現在我國的經濟管理體製權力過於集中,應該有計劃地大膽下放。當前最迫切的是擴大廠礦企業和生產隊的自主權,使每一個工廠和生產隊能夠千方百計地發揮主動創造精神。他提出要重視物質利益,為國家創造財富多,個人的收入就應該多一些,集體福利就應該搞得好一些。他強調,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製。必須使民主製度化、法律化。

  (3)處理遺留問題為的是向前看。

  鄧小平指出,這次中央工作會議,解決了一些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分清了一些人的功過,糾正了一批重大的冤案、錯案、假案。這是解放思想的需要,也是安定團結的需要。目的正是為了向前看,正是為了順利實現全黨工作重心的轉變。

  (4)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鄧小平指示,要向前看,就要及時地研究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否則我們就不可能順利前進。各方麵的新情況都要研究,各方麵的新問題都要解決,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決管理方法、管理製度、經濟政策這三方麵的問題。

  在管理方法上,當前要特別注意克服官僚主義。

  在管理製度上,當前要特別注意加強責任製。

  在經濟政策上,鄧小平提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鄧小平認為,這是一個大政策,一個能夠影響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政策,建議同誌們認真加以考慮和研究。

  鄧小平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鄧小平最後號召,在實現四個現代化這場偉大的革命中,全黨同誌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

  鄧小平的講話是中央工作會議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實際上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鄧小平在講話中提出的“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口號,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以後黨的各項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

  本來,13日舉行了閉幕會,中央工作會議也就應該閉幕了。由於代表們感到鄧小平講話非常重要,紛紛要求延長兩天來學習和討論。這樣,12月14日、15日兩天,代表們又分組進行了討論。

  12月15日,長達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才真正落下帷幕。

  中心議題與全會公報

  鑒於中央工作會議已經作了充分準備,中央政治局決定,十一屆三中全會隻開五天。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另有9人因工作需要列席了會議,共290人。

  12月18日,全會六個組均傳達討論了17日晚中央政治局關於開好三中全會的意見。與會同誌同意中央政治局提出的議程、時間安排和會議開法;表示要發揚工作會議的精神,集中精力,開好全會。

  18日白天,與會代表自己看文件。晚上,全會正式開幕,由華國鋒主持並講話。華國鋒宣布這次全會的主要任務是:討論通過中央政治局提出的關於從明年一月起,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問題。同時審議通過農業問題的兩個文件,和1979、1980兩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安排,討論人事問題和選舉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很清楚,三中全會的主要議題就是全黨工作著重點從1979年起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個是關係全局的問題,是貫穿全會的中心思想。圍繞這個中心議題,全會還討論決定了許多關係黨和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

  12月19日,代表們繼續看文件。20日、21日分六個組進行討論。22日白天繼續討論。22日晚全會閉幕,華國鋒主持並講話,陳雲也在閉幕會上作了簡短講話。陳雲說:“我認為三中全會和在此以前的中央工作會議,開得很成功。大家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解放思想,暢所欲言,充分恢複和發揚了黨內民主和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認真討論了黨內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增強了團結。會議真正實現了毛澤東同誌所提倡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誌,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麵’。”

  在22日晚舉行的閉幕會上,原則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草案)》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原則同意《1979、1980兩年國民經濟計劃安排》,並一致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關於三中全會公報這一重要文獻的產生,朱佳木回憶說:

  工作會議結束後,有的代表回去了,有的留下來休息,等著三天後開全會。因為喬木同誌已被列入了全會補選中央委員的候選人名單,所以也留了下來。但他沒有休息,而是一邊加緊修改關於農業問題的文件,一邊著手進行公報的起草工作。原來,就在工作會議臨近結束時,華國鋒同誌鑒於由會議文件起草班子準備的三中全會公報稿與會議的實際結果距離太大,故親自出麵,請喬木同誌負責重新起草一份。於是,喬木同誌邀集中央有關領導同誌開會研究公報的框架,然後,請起草班子的同誌按研究的意見寫出初稿。初稿拿出後,他又聽取了有關領導同誌的意見,隨後,便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從下午2點開始,一口氣改到晚上8點。由於改動太多,喬木同誌的字又寫得很小,所以他要我重抄了一遍,才送到印刷廠去排印。這時,全會已經開始,公報稿作為會議文件之一,及時印發到了每個代表的手中。全會閉幕前一天,中央為討論公報稿,還專門召開了一次政治局會議,並請喬木同誌列席。在大家討論的基礎上,喬木同誌對公報稿進行了進一步修改。全會閉幕是在12月22日晚上10點,因此,當天已不可能發表公報。第二天,喬木同誌根據會議簡報組收集上來的新的意見,利用上午和午休的時間,對公報稿進行了最後的加工。下午,中央領導同誌審定了修改的地方。晚上8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新聞聯播節目中全文播出。

  實事求是的確立

  實事求是是全黨的根本的思想路線。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由於極左思潮泛濫成災,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盛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被拋棄了。粉碎“四人幫”後,華國鋒又提出“兩個凡是”的左傾錯誤方針,造成新的思想禁錮。顯然,不衝破長期以來的左傾錯誤,不端正黨的思想路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就不可能確立起來。

  與會同誌對黨的思想路線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一致認為,隻有全黨和全國人民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況新事物新問題,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我們黨才能順利地實現工作中心的轉變,才能正確解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正確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全會要求全黨同誌和全國人民要繼續打破林彪、“四人幫”的精神枷鎖,同時要堅決克服權力過於集中的官僚主義、賞罰不明現象和小生產的習慣勢力的影響,以利於人人解放思想,“開動機器”。

  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認為這對於促進全黨同誌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線,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全會提出,黨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就是領導、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曆史地、科學地認識毛澤東同誌的偉大功績,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並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加以發展。全會一方麵肯定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指出他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立下的偉大功勳是不可磨滅的;另一方麵又指出,毛澤東對於包括自己在內的任何人,始終堅持一分為二的科學態度。要求一個革命領袖沒有缺點、錯誤,那不是馬克思主義,也不符合毛澤東曆來對自己的評價。對於“文化大革命”,也應當曆史地、科學地、實事求是地看待它。

  這樣,全會就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堅持毛澤東思想有機結合起來,既反對了“兩個凡是”的左傾錯誤,又反對了否定毛澤東思想的右的錯誤,為解放思想確立了根本的原則。

  鄧小平在《堅持黨的路線,改進工作方法》的講話中指出:“三中全會確立了,準確地說是重申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同誌用中國語言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

  重點轉移,建設為主

  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最早是鄧小平於1978年9月提出,隨後獲得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讚同,並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正式決定的。

  三中全會決定,鑒於中央在二中全會以來的工作進展順利,全國範圍的大規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已經基本上勝利完成,全黨工作的著重點應該從1979年起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全會認為,實行全黨工作重心轉變的條件已經具備,現在就應當適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及時地、果斷地結束全國範圍的大規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