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接待工作與接待尼克鬆來訪相比有一些共同點,也有一些不同點。相同的是,外賓人數多,延續時間長。田中代表團52人,另有技術人員94人,隨行記者80人,共226人,還先後接待了日機組人員145人次。從接待日方技術人員到田中一行結束訪問,曆時兩個月。不同點是,自田中決定訪華到動身來京隻有一個多月時間,代表團名單遲遲定不下來,日方又不願過早公布訪華日期,使許多具體準備工作難以落實。在接待田中來訪前,中方首先接待了由日本外務省中國課長橋本恕率領的先遣組。雙方就田中訪華的日程、來訪人數、住宿、汽車、海關手續、安全警衛、通訊聯絡、新聞報道、專機、衛星轉播等問題進行了商談。接著,接待了田中為統一思想、減少黨內阻力而派遣的日本自由民主黨訪華代表團,後又接待古井喜實一行四人。
為了做好這些接待工作,除政治會談主要由外交部負責準備外,經中央批準,及時成立了一個由外交部抓總、由有關部門領導同誌參加的接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秘書、禮賓、新聞、安全、電信、廣播電視、專機、總務各組,基本上是接待尼克鬆的班子。遵照周總理關於抓緊、抓細、抓落實、抓檢查的指示,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工作會議,組長符浩等領導同誌親臨現場指揮,並經常向周總理請示匯報,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除了做好具體的接待工作外,中央還特別重視對幹部和群眾進行政治動員和思想教育。自1894年以來的半個多世紀內,日本軍國主義多次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使中國人民遭受深重的災難。戰後20多年來,日本多屆內閣又一直頑固奉行追隨美國、敵視中國的政策。部分幹部和群眾對邀請田中訪華不夠理解。根據這個情況,外交部編寫了一份宣傳材料,經毛澤東主席同意,由中央轉發全國各地,對廣大幹部和群眾進行了深入的政治動員和宣傳教育,做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還通過召開大會,舉辦學習班對直接參加接待工作的人員,特別對親屬被日本帝國主義殺害,民族仇恨深的人進行了認真地工作,使幹部和群眾對邀請田中訪華的意義和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有了明確的認識。從而,為完成這次接待任務提供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保證。
形勢逼人,田中決斷決行
1972年田中角榮出任首相後,改變了曆屆自民黨政權長期推行的“向美國一邊倒”政策,實行以日美合作為基軸的“自主多邊外交”。1972年9月,田中訪華,同中國一舉實現邦交正常化,是田中“自主多邊外交”最典型的實踐和最赫然的成果。
田中政權同中國實現邦交正常化有其深刻的國際國內背景,是其麵臨的內外形勢推動的結果。田中上台後僅僅用了84天時間就實現同中國邦交正常化,當然也顯示了他的政策決斷力和行動力。
日本經過60年代的高速發展,至70年代初,已發展成為僅次於美蘇的經濟大國,其主要經濟指標均居世界前列。隨著其經濟實力的迅速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必然產生奉行較為獨立的外交政策的要求。打開日中關係,對日本展開“自主多邊外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大平正芳在就任田中內閣外相後,就新政府的對華政策同佐藤政府有何不同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新政府決心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他說:“日本過去的外交是看美國的眼色行事,認為同美國一致就不會錯。今後即使有險阻,也要由自己來判斷。”這番話清楚表明,田中內閣十分明白,其推進日中邦交正常化之舉意味著開辟日本外交的新時代。
田中同中國實現邦交正常化,也是在他的前任佐藤榮作的對華政策徹底破產後,做出的順應時勢和民心的曆史性選擇。
佐藤政府1964年11月上台以後,追隨美國,並繼承自民黨曆屆政府的衣缽,對中國奉行政治上敵視、經濟上撈取實惠,反華而不斷絕往來的政策,即佐藤上台伊始就聲稱的“政經分離”政策。
進入70年代,這項政策走進了死胡同。從1970年中國同加拿大建立外交關係,到1971年尼克鬆總統將訪華的《公告》發表,以及同年在第二十六屆聯大上,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複,形勢發展之快,出乎佐藤政府的意料,使其處於被動、孤立的境地。
為緩和國內外壓力,穩定政局,佐藤政府采取兩手政策,一方麵頑固堅持其反華的基本立場,一方麵不斷玩弄新花招。
佐藤表示,“願意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與中國進行“大使級會談”,並宣稱,會談的議題要擴大到“包括日中關係正常化的所有問題”,並通令日本各駐外使館抓住機會,直接地或通過第三國造成與中國使節接觸的既成事實,以製造輿論,欺騙視聽。在東京,佐藤派員與中國駐日人員秘密接觸、試探。在枝節問題上,提出要與中國發展關係,如提出同中國搞郵政協定、氣象協定,簡化我駐日人員去日簽證手續、使用特惠關稅等等,企圖在不解決兩國政治關係的情況下,應付時局,緩解壓力。
1969年尼克鬆當選總統後,美國在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和美蘇爭霸不斷加劇的形勢下,開始調整其全球戰略,並相應逐步改變其對華政策。1971年7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首次訪華,中美雙方發表尼克鬆將訪華的《公告》,在全世界引起極大的震動,使日本又一次受到衝擊。
由於佐藤政府長期追隨美國,敵視中國,《公告》的突然發表“猶如晴天霹靂”,打得佐藤暈頭轉向。
據報道,佐藤是在《公告》發表前三分鍾才接到美國通報的。《公告》發表的當天,佐藤起初故作鎮靜地說:“尼克鬆幹得漂亮!”後來則慨歎道:“尼克鬆幹這樣的事,真是多災多難啊,沒有料到!不過,我並不慌張。”關於他預定發表的國會演說的中國問題部分,他始而堅持說“沒有必要修改”,後來又不得不加以修改。
日本外務省對美國搞“越頂外交”,沒有把基辛格到北京一事通報日本,“強烈地感到遺憾”,有人甚至抱怨說“華盛頓把日本拋棄了”。
日本在野黨借《公告》之東風,紛紛猛烈抨擊佐藤內閣頑固堅持敵視中國的政策,並以要求佐藤政府改變對華政策為目標,加強了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內人心渙散,反佐藤的力量趁勢活躍,也出現了聯合的趨向,佐藤的控製力空前削弱。日本財界也打破沉默,要求政府跟上世界形勢的發展,改善日中關係。
在這種形勢下,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大通過阿爾巴尼亞等23國聯合提案,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複,又一次給佐藤政府以沉重打擊,日本國內各界要求佐藤下台的呼聲進一步高漲。
1972年尼克鬆訪華,並發表上海聯合公報。美方聲明:美認識到“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美確認最終要從台灣撤走其全部軍隊。
2月27日聯合公報發表後,佐藤政府為衝淡影響,極力貶低公報的意義,實際上,不得不承認其敵視中國的政策破產。日統治集團普遍擔心美中關係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將超過日本,日本成為“孤兒”。國際形勢的發展,使日本國內各界人民要求同中國恢複邦交的呼聲空前高漲,對自民黨政府形成了強大壓力,關係到政局的穩定。日中問題從而已成為當權派迫於解決的內政問題。
首相發出信息,總理立即歡迎
田中角榮在這種形勢下出馬競選自民黨總裁,立即抓住這一緊急課題,以向前看的態度提出“改變政治潮流”,並與大平正芳、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等就中國問題達成了政策協議。與此同時,田中通過他的心腹木村武雄、久野忠治等人同中國駐日人員進行秘密接觸,發出了他組閣後將加速同中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的信息。
1972年7月5日,田中當選為自民黨總裁。7日,田中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第一次內閣會議之後發表談話,正式表明政治抱負稱:“在外交方麵,加緊實現同中華人民共和國邦交正常化,在激烈變動的世界形勢中,大力推進和平外交。”
7日夜,日本外務省中國課長橋本恕被新上任的外相大平正芳召到東京赤阪的“千代新”和風餐館。橋本一進屋,看到田中首相坐在大平身邊。
“內閣準備完成日中邦交正常化。橋本,要辛苦你了,請馬上著手進行談判的準備。”大平鄭重地通知了橋本。
田中首相並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在最後說了聲“橋本君,拜托了”,還指示橋本以後有事直接向大平請示、報告。
田中、大平讓一個課長為中心做談判的秘密準備,是為了減少阻力。當時,自民黨內還有一股跟不上形勢發展的勢力,被稱作“反對派”或“慎重派”。田中和大平知道,如果過分地刺激他們,就會增加不必要的阻力。
因此,最初一切都秘密進行,即使後來有了眉目,仍不聲張。如橋本課長等一班人8月31日至9月6日作為田中訪華的先遣隊訪問了北京,盡管談的多是日程和禮賓安排,如宴會時演奏曲目的選定,應給愛出汗的田中準備幾條濕手帕,等等,但橋本一行何時啟程,何時回國,一概未向記者透露。
田中首相7月7日發表加緊實現同中國邦交正常化的談話後,中國政府本著願意同日本實現邦交正常化的一貫立場,很快作出反應。7月9日晚,周恩來總理在歡迎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團的宴會上表示:“長期以來敵視中國的佐藤政府終於被迫提前下台。田中內閣7日成立,在外交方麵,表明要加緊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這是值得歡迎的。”
周總理的講話傳到日本,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當夜發表談話,他說:“三木先生和大平先生進入田中內閣,就可以說明田中內閣希望恢複日中邦交的態度。今後,大平外相將負責推進恢複邦交的進程,能否加快速度,全憑外務大臣了。周總理的這番講話是恢複邦交的東風。”
田中內閣進而於7月10日統一了意見。田中、大平、二階堂和外務次官法眼晉作商議後,由二階堂官房長官出麵,發表了如下談話:
政府寄予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熱情,得到了中國方麵充分地理解,這是很好的事情。政府認為,現在進行日中政府間接觸的機會正在成熟。從而,我認為今後政府的責任是研究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具體方策。
各在野黨對田中政府的表態感到滿意。社會黨委員長成田知巳10日表示,“如果田中內閣承認恢複日中邦交三原則,社會黨將予以支持。”民社黨12日發表聲明稱,“如果田中內閣明確原則,民社黨願意進行合作。”13日,公明黨表示,“如果田中首相當真作出打開日中關係的決斷,公明黨將全力合作。”
這樣,恢複日中邦交作為朝野一致的目標,迫切地提到日程上來。
隨後,社會、公明、共產和民社等4個在野黨的11名議員向政府提出了一份“關於當前緊急政治課題的詢問書”,要求政府把承認中日複交三原則作為政府的基本方針,並要求舉行朝野黨領袖會談。
7月18日,田中政府在內閣會議上決定對這份“詢問書”進行答辯。答辯書的要點是:
日中兩國間有著長達兩千年的漫長交流史,但戰前和戰爭期間的一段時期內,我國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很多麻煩。對此,應該謙虛地反省。
日中兩國間決不能再動幹戈。為謀求邦交正常化,當前的迫切任務是開始日中兩國政府間的負責的對話。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所謂邦交正常化三原則,作為基本認識,政府能夠充分理解。因此,要充分考慮廣大各階層國民的意見,研究能為日中雙方接受的具體方案。政府的態度是在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惟一正統政府的前提下,進行政府間談判。
政府認為,日中邦交正常化是我國多數國民的願望,而且有助於緩和亞洲的緊張局勢。政府將基於這種觀點,負責製定具體談判方案。
政府認為,為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政府間談判是不可缺少的。
同日,田中首相分別同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民社黨委員長春日一幸舉行了會談。21日,又同社會黨委員長成田知巳會談。通過上述會談,田中得到了在野黨合作的確證。
7月22日,田中會見訪華歸來的社會黨前委員長佐佐木更三,聽取了他會見周總理的情況。佐佐木轉達了周總理歡迎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訪華的談話。
7月25日,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訪華。23日夜,竹入避開記者的眼睛,去田中私邸晤談。在此前後,竹入同大平外相也進行了數次秘密會晤。在此基礎上,竹入整理了一份包括十幾個項目的所謂田中政府對恢複日中邦交的態度的記錄。
竹入在北京期間,與周總理總共進行了十個小時的晤談。周總理在7月29日的第三次談話時,比較明確地闡述了中國政府關於邦交正常化的想法。竹入邊聽邊拚命地記筆記。8月3日夜,竹入回到日本。翌日上午,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在首相官邸會見了竹入。竹入向田中遞交了“竹入筆記”,傳達了中國政府關於實現邦交正常化的基本態度。
田中與竹入會見後,日本政府發表了對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基本見解。其內容已經由竹入轉達給周總理。這樣,中日兩國政府關於邦交正常化的基本方針已互相了解。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氣氛高漲的形勢下,中國上海舞劇團應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的邀請赴日訪問。周總理決定由中日友好協會副秘書長孫平化任團長。該團一踏上日本國土,就受到熱烈歡迎。
7月20日,大平外相、三木副首相和自民黨幹事長橋本登美三郎等人出席了日本民間人士為歡迎孫平化和赴任不久的中日備忘錄貿易辦事處駐東京聯絡處首席代表蕭向前舉行的酒會。
接著,大平外相於22日下午在大倉飯店與孫、蕭二人舉行會談。
孫、蕭轉達了周總理對日本政府首腦訪華的邀請。他們說:“周總理認為,如果田中首相或大平外相能到北京就邦交正常化問題同周總理舉行直接會談,就會找到解決難題的辦法。如果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一起來,更加歡迎。”
對此,大平外相說:“對田中首相和我來說,實現邦交正常化問題都是我們豁出政治生命要搞的,因這個問題對日本來說也是決定命運的大事,因此,要在充分考慮對內對外的各種問題和今後的政治日程之後,再考慮訪華的日期。”
在田中、竹入會見後,8月11日,大平外相再次與孫平化、蕭向前會談。大平向他們轉達了田中的話,說田中感謝周總理對他的訪華邀請,“將愉快地訪華”。在這次會談中,雙方還就今後的安排進行了深入地交談。
會談的信息傳到北京的第二天(12日),中國外交部長姬鵬飛發表聲明,稱“周總理歡迎和邀請田中首相訪華”。
在這種情況下,田中首相於15日在東京的帝國飯店親自會見孫平化、蕭向前。孫平化直接向田中首相轉達了周總理的正式邀請。田中感謝周總理邀請他訪華的厚意,表示他已決定訪問中國,但說要處理好黨內各種意見,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暫不過早地公布具體時間,希望通過訪華,一舉建交。
8月16日,孫平化一行結束訪日歸國。田中政府為表示盛意,用包機把代表團一行直接送回上海。
冒酷暑,緊鑼密鼓做準備
在與中國疏通想法的同時,田中為消除自民黨內的阻力煞費苦心,度過了一個緊張的炎夏。
田中首先授意自民黨在7月13日舉行的領導幹部會議上,決定將迄今的“中國問題調查會”,擴大改組為“日中邦交正常化協議會”。自民黨當時有眾參議員431人,其中的320人參加了這個協議會,占四分之三。會長是小阪善太郎,副會長有江崎真澄、木村俊夫、小川平二、古井喜實、宇都宮德馬、田川誠一、川崎秀二等12人,事務局長為鯨岡兵輔。
7月24日,田中出席該協議會第一次全體大會,並講了話。
他說,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時機已經成熟。
他表示,政府對中國方麵主張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沒有異議;對中國方麵提出的複交三原則也能理解。
他說,日中邦交正常化是日本戰後外交的大業,自民黨和政府將慎重而果斷地行事。由於在野黨和“促進日中邦交議員聯盟”等組織的努力,在某種程度上為恢複邦交鋪設了軌道,今後將繼續接受他們的幫助。同時,在我們自民黨內,希望日中邦交正常化協議會發揮核心作用。為此,希望大家好好學習和作出判斷。
他強調指出,為成功地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政府須和執政的自民黨統一意見,並得到自民黨強有力的支持。今後,我和大平外相將同小阪會長保持緊密聯係,研究日中政府間談判的具體方案。關於我訪華的問題,請協議會決定。我希望政府和執政黨慎重地研究。
田中講話之後,大平報告了田中政府在中國問題上的想法。
在田中政府就日中邦交正常化發表正式見解的8月3日,大平外相出席自民黨的日中邦交正常化協議會常任幹事會,說明了田中內閣成立以來處理日中邦交正常化問題的過程和政府今後的基本態度。還說,田中首相已接到中國政府的訪華邀請,近期內必須作出答複。
大平外相在上述說明中強調,“在原封不動地保持同台灣的外交關係的情況下,要想同中國達成實現邦交正常化的協議,是有困難的。”對此,賀屋興宣、北澤直吉、藤尾正行等“台灣幫”表示反對,聲稱“台灣問題是極為重大的問題,不應該輕易地得出斷絕外交關係的結論”,表明在自民黨內確有反對派。
鑒於這種情況,田中8月7日在會見記者時說,“我認為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時機正在迅速成熟,也形成了相應的輿論。在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中,沒有一國同國府原封不動地保持著關係,日本也不可能例外”,對自民黨內的“台灣幫”進行了牽製。
該協議會於9日召開全體會議。小阪會長報告了3日召開的幹事會上得出的兩點結論。一、要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二、為此,田中首相可以訪華。全會對此表示同意。但親台議員提出意見稱:“雖然同意上述兩點,但這並不意味關於首相訪華的時間和複交的內容交由政府全權決定。”為此,該協議會決定,今後要通過正副會長會議、幹事會和全體會議就首相訪華的時間、日台關係、日中複交與日美“安保條約”的關係以及尖閣列島(指釣魚島)的歸屬問題等進行討論,就政府同中國談判的基本立場調整自民黨內的意見。
8月15日,外務省對“台灣幫”賀屋興宣等議員提出的12個問題作出回答。賀屋等人的問題全都與台灣問題相關,它追究田中政府成立後急劇改變對華政策的原因。外務省在“回答書”中詳細說明了國際形勢的變化,解釋說,日本必須順應世界大勢,企圖以此說服“台灣幫”。
17日,在日中邦交正常化協議會上又起波瀾。“台灣幫”對大平外相在眾議院外務委員會的答辯中,將“日華條約”稱作“日台條約”表示不滿,要求小阪會長提出“不拋棄台灣”的所謂“原則”。
在自民黨內意見尚未完全統一的情況下,自民黨總務會8月22日開會,聽取了小阪會長關於協議會的審議經過,並作為自民黨的決議,決定自民黨要促進日中邦交正常化和同意田中首相訪華。
自民黨內的“台灣幫”雖對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態度不滿,但它們並非鐵板一塊。大致說來,這些人可分為以賀屋興宣為代表的戰前派和以中川一郎為代表的戰後派。中川等人在總裁選舉中是積極支持田中的,它們對田中政權上台伊始就急於處理日中邦交正常化問題表示不滿,但對這批人仍有說服的餘地。另一方麵,當協議會開始起草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基本方針時,河野洋平等一大批主張盡速實現邦交正常化的人明確表示,在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時,“斷絕同台灣的外交關係是理所當然的”。
苦於收拾事態的小阪會長9月4日求見田中。田中在聽取小阪的報告後明確表示,“台灣幫”主張的“兩個中國”論和“一中一台”論是不能接受的,指示小阪會長統一協議會的意見。
在5日召開的協議會幹事會上,果然意見紛紜,一下子提出了小阪會長方案、賀屋方案、其他鷹派方案和鴿派方案等四種方案。為此,小阪會長困惑不安,當他決定休會時,中川一郎等“戰後派”提出了在小阪會長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某些字句修改、以求解決的建議。另一個“戰後派”浜田幸一也表示撤回他提出的“小阪會長不信任案”。由於年輕的鷹派突然軟化態度,頑固的賀屋興宣等人形影相吊,失去了作為。據田中秘書早阪茂三後來透露,年輕鷹派議員態度的變化是因為田中私下對他們做了說服工作。
形勢急轉直下,協議會幹事會當日決定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基本方針”,其內容如下:
進行邦交正常化談判時,我國政府應注意以下幾點。尤其是鑒於我國同中華民國的深厚關係,希望能在充分考慮繼續保持向來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交涉。
一、日中邦交正常化應基於聯合國憲章和萬隆十項原則進行;
二、相互尊重不同社會製度,不幹涉內政,尊重對方同友好國家的關係;
三、相互不行使武力和武力威脅;
四、相互增進平等的經濟文化交流,不進行歧視;
五、為亞洲的和平和繁榮相互合作。
日中邦交正常化協議會8日召開全體會議,承認了幹事會決定的上述基本方針。接著,自民黨召開總務會,將上述基本方針作為黨的決議通過。“台灣幫”提議將上述基本方針中的“希望”改成“應該”,將“向來的關係”加上“也包括外交關係”的字樣,小阪會長隻表示同意將“希望”改成“應該”,而對“包括外交關係”未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