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周總理鄭重地宣讀了八條的內容,並在每條宣讀之後作些適當解釋和說明,並聽取竹入的反應。第一條是關於結束戰爭狀態的表述;第二條是關於日本對恢複中日邦交三原則立場的表述;第三條是指出中日複交符合中日兩國人民的願望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第四條是關於中日兩國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家關係和通過和平協商解決兩國爭端的表述;第五條是關於中日雙方不謀求霸權和反霸的表述。周總理表示這一條如果田中、大平認為現在提這個問題過早,也可留待締結和平友好條約時解決;第六條是關於建交後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表述;第七條是關於中國政府宣布放棄戰爭賠償要求的表述;第八條是關於中日兩國在締約前要簽訂一些旨在發展兩國經濟、文化關係和擴大人員往來的協定的表述。
竹入和在座的正木良明、大久保直彥邊聽邊逐句記筆記。為了準確起見,竹入每每記錄完後,都要用日語複述一遍。周總理坐在沙發上也認真地聽。在竹入複述第一條內容後,周總理說:“我也聽懂了,你的發音很正確。”
周總理在逐條宣讀了八條內容後,又宣讀了涉及台灣問題的三項默契,強調這些內容不載入聯合聲明,請竹入帶回去跟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商量。
竹入聽後,深為感動,說中方提案照顧了田中、大平的處境,充分吸收了田中、大平的意見,同時也反映了日本國民要求複交的願望,“我現在不知道應該如何感謝才好。”
周總理說:“不是感謝的問題,我們努力使局勢改觀。”他表揚了竹入等人為恢複中日邦交奔走的精神,說:“不辜負你的一片熱心。這不是一個人的事,不是一個黨派的事,這是超黨派的、全體日本人民的大事。”
在這次會見中,周總理還對日方提出的要求和問題作了答複。
關於起草中日聯合聲明問題,周總理說,如果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在大的原則問題上沒有不同意見,可以在他們來華後著手,以利保密。
關於田中首相訪華時間問題,周總理表示最好在9月下旬成行。周總理還表示,田中、大平來華時,他將抽出比接待尼克鬆更多的時間接待他們,因為他們是來解決建交問題的。
周總理建議在田中、大平確定訪華後,雙方同時發表一個《公告》。
關於日方希望廖承誌率團訪日一事,周總理在征求竹入意見後說,如果田中、大平已決心在9月下旬或稍後一些時間訪華,就沒有必要在他們來華前再派代表團訪日,進一步掀起友好熱潮,該團可推遲在建交後成行。
關於田中和大平乘專機直飛北京問題,周總理再次表示同意。不過,周總理說:“關於日飛機直飛北京問題,要把這個問題引到中日通航問題上去,在對外發表的時候,可用你們向我提問的形式。你們問,是否可能有一天日本的飛機直飛北京。我說,既然日本飛機能從東京送上海舞劇團直飛上海,將來會有一天日本飛機從東京直飛北京。還要說,日航代表團要求訪華研究中日通航問題,我們歡迎他們來。”
周總理囑咐日方不要把直飛北京問題跟田中首相訪華聯係起來。他說:“因為這裏有一個危險,如果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上麵,將來可能發生問題。”
接著,周總理向竹入詳細地介紹了“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他嚴肅地說:
我告訴你一個經驗。在1955年萬隆會議的時候,我們飛行國際航線的飛機還沒有,我們包了印度的一架飛機,叫克什米爾公主號,還不是噴氣式飛機,是道格拉斯式的,從香港起飛。國民黨特務以為我會坐這架飛機——那次廖承誌先生和陳毅同誌跟我一起去了——在香港啟德機場雇傭了機場服務員,在加油時把一顆定時炸彈掛在發動機上,大概印度人管理飛機不是很有經驗,沒有發現。飛機在快到雅加達時在空中爆炸了,掉到海裏,死了十幾個人。非常巧,我不在那架飛機上,臨時有一個改變,吳努要我經過仰光,在仰光會見尼赫魯和納賽爾,共同商量萬隆會議的問題。廖先生和陳毅同誌也跟我一起到仰光。我們另外包了一架小飛機,遲走了一兩天,遇到大暴風雨,在新加坡等了兩天……以後我們查出來,告訴了印度人,這個人跑到台灣去了。這是個經驗教訓。因此,我們要把這件事引導到通航問題上去……所以,這件事要謹慎。
竹入聽後說:“周總理考慮問題非常深,感謝總理提醒我們,今後我們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周總理接著又補充了一句:“破壞分子公開不敢搞,我們在明處,他在暗中,可以跟你小搗亂。”
竹入很重視周總理的提醒,說“我一定把這個問題跟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講清楚。”在會見臨近結束時,竹入起身走到周總理的麵前,雙手緊握周總理的手,深情地說:“非常感謝周總理。這次我們擔負的重大使命已經完成。”
周總理也鼓勵說:“我相信你們會完成任務。”
竹入臨出門時,用有些調皮的口吻向周總理告別,說“我希望下次能坐一架沒有掛定時炸彈的飛機,經過三個小時飛抵北京”,引起全場一陣笑聲。
周總理高聲回答說:“歡迎。”
川崎來傳話,喜獲意外
周總理在接見孫平化的第二天即8月18日晚,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廳會見了日本自民黨眾議員、日中邦交正常化協議會副會長川崎秀二。川崎是執政的自民黨內日中邦交正常化的促進派。他受大平外相之托於17日來訪北京,當天就與廖承誌舉行了會談。
川崎是個性格豪爽又粗中有細的人。他在會談一開始,便從口袋裏掏出一份材料,說是他整理的大平外相給周總理傳話的內容,共有六點:
一、政府決心從正麵來謀求日中邦交正常化。
二、基此,在外務省內設立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委員會,以集中發揮全部機能。
三、政府的方針是使日中邦交正常化和日美友好並存,並已向美國非正式地傳達了日本謀求(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方針。
四、自民黨內設立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協議會,正在討論黨關於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態度。盡管黨內議論紛紛,但隻要政府滿懷誠意地闡明方針,最後是能夠取得一致意見的。
五、日中邦交正常化實現後,就當然不能維持同台灣的外交關係,目前正苦於考慮對台灣采取何種措施。即使得不到台灣的諒解,(日本)也要堅決實現邦交正常化。當然,有必要對台灣進行充分的說明。
六、對日本的新聞報道,希望不要產生誤解。日本實行報道自由,令人眼花繚亂。有時不能準確地報道政府的設想,臆測性的消息很多,(日本)政府也常常感到困惑。對田中訪華前的報道,尤其希望不要產生誤解。
川崎秀二還向廖承誌、王曉雲介紹了自民黨日中邦交正常化協議會的構成情況。他說,參加這個協議會的近320人,約占自民黨議員總數的3/4,超過自民黨以往的任何組織。協議會的核心人物是小阪善太郎、江崎真澄、鯨岡兵輔。小阪出於讓黨內鷹派把話都說出來的考慮,吸收了26個鷹派人物與會。小阪估計吵到最後也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見,所以小阪打算把多數意見和少數意見並列上報,請田中首相決斷。估計在承認中國為惟一正統政府和台灣屬於中國這兩點上,將有五六人頑抗到底,在廢除日台條約這點上,將有40人頑抗到底。
周總理聽取廖承誌的匯報後會見川崎秀二,與他進行了兩個多小時親切的交談。
周總理高度評價了川崎和自民黨的河野洋平、阪本三十次等年輕議員以及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等人熱心推動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努力。他說,田中、大平、三木、中曾根四位聯合起來,還加上其他一部分小派,突破了從吉田到岸信介、佐藤,最後到福田的體係,開創了外交新局麵。
當川崎談及自民黨內對日中邦交正常化問題還有意見分歧時,周總理說:“我們料到會有一部分反對意見。根據川崎先生介紹的情況看,反對的人數並不多。而且他們盡管反對跟台灣斷交,但他們也不好反對促進中日關係正常化……我們預料日本新政府,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會找到妥善處理台灣問題的權宜辦法。”周總理還斷言,蔣介石不會接受“兩個中國”,隻要日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邦交,他就會主動聲明與日本政府斷交。
針對大平傳話中所說“日本的方針是使日中邦交正常化和日美友好並存”,周總理說:
“我相信你們首相和外相到夏威夷去跟尼克鬆總統會談,他們會談得好的,而且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周總理還讓川崎向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傳話。他說:“基辛格博士(今年6月)來北京以後,我問他,你是否反對中日邦交正常化?他說他不反對,與其說反對,還不如說要促進。所以他現在不好反對。因為我跟他說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不會妨礙日美關係友好。我說,中美聯合公報,就是人們常說的上海公報不是說了這個話嘛!中美關係的改進,不僅有利於中美兩國人民,而且有利於世界各國嘛!這一點同樣適用於日中接近。中美聯合公報上還講,中美兩國都不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也反對別的大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這個話在中美聯合公報上講了,所以,我們中日友好也是一樣嘛!另外,田中首相在促進日中邦交正常化協議會開幕式上發表的10點和以後大平外相的6點中都講到,中日友好並不反對第三國。拿這個道理跟美國去講,它也無話可說。”川崎表示完全同意周總理的看法。
周總理接著說道:“美國最多說你把速度放慢一點兒。但這也可以回答它嘛!中美關係隔斷了20多年,你去年那麽快地同中國會談也沒有跟日本打一個招呼嘛!日本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也一樣可以做嘛!隻要日本做的事不反對美國,美國也不會反對的。快一點或慢一點,隻是就彼此促進而言。美國總要跟中國關係正常化,這在中美聯合公報上寫了嘛!所以,這不發生根本問題,是可以說得通的。”
川崎聽後驚喜萬分,說這次會見出乎他的意料,周總理談了許多重要問題,需要很快回去向首相和外相傳話。為此,他毅然取消訪問西安的日程,提前三天回國了。
會見小阪團,暗中幫田中
為消除阻力,田中首相派遣他所領導的自民黨的代表團訪問中國。中方深知田中首相的用意,對該團來訪十分重視,給予高規格的禮遇,表示了熱烈隆重的歡迎。中日友協名譽會長郭沫若舉行歡迎宴會,為代表團一行接風洗塵。“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郭沫若這一句話使小阪善太郎團長和全團成員備感親切,緊張的心情隨之頓然消失。中日友協會長廖承誌和外交部副部長韓念龍還分別同代表團舉行會談,圍繞中日邦交正常化問題深入地交換了意見。會談中雖然有不少爭論,但不是強調雙方的不同點,而是在努力尋找雙方的一致點,在原則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小阪團長事後對周總理說:“這種爭論反而加深了我們之間的友誼。”
自民黨代表團在北京期間,周總理曾三次會見。第一次是9月18日下午2時20分開始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郭沫若、姬鵬飛、廖承誌、韓念龍、王國權等陪同會見。
周總理同全團成員一一握手寒暄後,鄭重表示歡迎之意。他環顧各位後說:“應該歡迎你們。你們是第一個來中國訪問的自由民主黨代表團,是正式的代表團,是在你們田中角榮閣下擔任了新的總裁後委派的代表團,所以特別值得歡迎。”
周總理在談話中高度評價了田中在7月7日就任首相當天的內閣會議上關於“在外交方麵要加緊實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邦交正常化”的講話,說田中首相在七七盧溝橋事變那一天,勇敢地講出了這句話,這樣就揭開了中日關係曆史上的新篇章。
接著,周總理說:“今天是九一八,就是41年前的九一八。你看,現在我們握手言歡了。這是不是可以說改變了曆史?”大家鼓掌,大廳裏頓時活躍起來。周總理加重語氣說道:“這是曆史性的轉變!這些事發生在同一時代,是中日兩國曆史上新的一頁。”會見廳裏又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周總理在這次三刻鍾的會見中,談到了中日兩國兩千年的友好來往,也談到從甲午戰爭到二戰結束50年間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發動的侵略和戰爭,引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中國古訓,強調“這樣的教訓不應該忘記”。
小阪團長表示“完全同意周總理的看法”,說“日本有一句話叫做‘前車之覆,後車之鑒’”,周總理馬上表示稱讚,說“中國也有這樣的成語。你這句話講得好”。
賓主雙方談興正濃時,周總理看了一下手表,便對小阪團長說:“對不住,因為我現在要到機場接伊朗王後和首相,所以不能繼續談了。但是今天晚上邀請你們參加宴會,包括記者在內,請你們吃北京烤鴨。”
晚宴結束後,到了晚9時20分,周總理和廖承誌、韓念龍、王曉雲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同小阪善太郎等五人舉行小範圍會談。
周總理在這次談話中,針對日方的一些疑慮,交了一個底。他說,田中首相、大平外相來了總可以談得通的,因為他們都表示充分理解中國所提出的中日複交三原則的立場。有了這麽一個理解,中方就會照顧日方遇到的某些困難。
小阪等人聽後高興得拍起手來。在座的鯨岡兵輔議員說:“我聽到周總理的這些話感到非常高興。這樣一來,以小阪先生為首的訪華團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周總理為了讓日方放心,進一步表示:田中首相下決心到中國來訪問,談判解決日中邦交正常化問題,一定會建立起中日睦鄰友好關係。我們相信,成果會是豐碩的。
晚10時30分會談臨結束時,小阪團長一再表示感謝,說“這次見到周總理,使我們更加堅定了信心,我們一定要協助田中首相完成曆史性的事業”。
9月19日晚,周總理又在原定日程之外會見了小阪等人。周總理開口說道:“我把你們請來是臨時性的,本來沒有準備再見諸位,但是為了中日邦交的恢複,為了中日友好的增進,工作還得做,隻好不怕麻煩。”
接著,周總理詳細地說明了這次緊急約見的緣由。他說:“我今天見諸位是椎名先生把我動員來的,因為椎名悅三郎昨天在台灣公開宣稱自民黨日中邦交正常化協議會9月8日決議前言中所說的維持和台灣的關係包含外交關係。”周總理嚴肅指出:“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多次見麵、會談,不是等於無效了嗎?”
周總理還嚴厲批駁了椎名的謬論。椎名對大平外相所說“沒有一個國家在同中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的同時承認國民黨政府”妄加解釋說,那是邏輯上的歸結,政治上還沒有決定。周總理尖銳批評道:“邏輯和政治分家了,我不懂得這是什麽邏輯。”
為了防止日方在原則問題上立場後退,周總理強調說:“田中首相就任第一天就表示要加緊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田中、大平先生都多次說過,田中政府充分理解中國對恢複日中邦交三原則的立場。田中、大平先生還說,如果日本和中國建立了邦交,就不可能同時和台灣維持外交關係,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如此。這不僅是邏輯的必然,而且是政治的必然。我們本著這個立場,所以歡迎、邀請田中首相訪問中國,談判解決日中邦交正常化問題……昨天我們談了以後,今天出了這麽一個曲折,我們要把我們的立場再次說清楚。”
小阪和在座的日方議員們聽了周總理的談話後紛紛表態,表示全團都認為,日中恢複邦交後,日本不能同時還和台灣保持外交關係。說田中首相的為人完全是可以信任的。隻要田中首相來了,你們通過和他充分的交談,一定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
這次會見從晚10時20分起繼續了一個小時。結束時,小阪團長握著周總理的手說:“我保證一定守信用。”外務省中國課長橋本恕則表示,回國後一定要把周總理的談話內容如實地向田中首相、大平外相轉達。
小阪在回飯店的車上,對中國陪同人員說:“今晚周總理再次接見我們,澄清了中國對椎名發言的立場,很有好處。椎名的發言,使團內成員又有機會發表意見。結果,團裏的意見更明確、更集中了,這是好事。俗話說‘雨後地固’,今天我們頭上下了大雨,倒使我們的立場更堅定了。請中國朋友不必擔心,椎名的發言絲毫不能動搖田中首相訪華並實現邦交正常化的方針。”
小阪回飯店後,立即向日本記者發表了周總理再次會見他的消息。他說:“周總理今晚對椎名在台灣的講話發表了強硬意見。對此,我們表示: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後,不能繼續維持同台灣的外交關係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是基於這種認識來推動邦交正常化的。”
古井當“信使”,備受稱讚
在佐藤首相下台和田中出任首相前後,周總理還通過備忘錄貿易渠道,了解日本政局的變化,並因勢利導,促進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進程。
1972年5月,周總理會見了中日備忘錄貿易的日方負責人古井喜實。古井是日本富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戰後,他追隨日本著名的政治家鬆村謙三,為改善日中關係做出了曆史性的貢獻。1959年,他隨同鬆村謙三首次訪問中國時,會見了周總理,並在各地參觀中目睹了新中國欣欣向榮的建設成就,在與中國各界人士的接觸中,了解到中國政府與人民對中日友好的渴望,從而增添了與中國交往的熱情。後來,他為打開日中關係奔走呼號,同鬆村謙三、高石奇達之助先生一道,為開創和維護中日備忘錄貿易這一半官半民性質的渠道,不顧自民黨內反華勢力的攻擊辱罵和右翼的威脅恫嚇,忍辱負重,奮不顧身,與中方簽署了四次備忘錄貿易會談公報,確認了中日關係的“政治三原則”“政治經濟不可分的原則”及“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中日關係的指導原則,為兩國邦交正常化打下了基礎。
關於他從事日中關係的艱苦曆程及其百折不撓的精神,他自己曾經這樣說過:
就我個人而言,過去18年裏占用時間最多、付出心血最大的問題是處理戰後棘手的日中關係。特別是為使備忘錄貿易——當時兩國間惟一的渠道不致中斷而費盡心血。為早日恢複邦交,我默默無聞地積極活動,傾注了全力。關於備忘錄貿易,它是佐藤內閣時期中日間惟一的半官方渠道。我作為日方代表之一肩負備忘錄談判的重任,奔波於兩國之間。由於雙方立場不同,去北京時則受中方責難,時有爭吵,費盡口舌;回國後又遭自民黨攻擊,被罵成“反黨異己分子”。我夾在中間,左右為難,身臨如此困境,其苦衷真是有口難言。謾罵也好,責難也好,我不屑一顧,一想到重任在肩,心緒反而坦蕩。
1972年5月,古井隻身第11次訪華。當時,佐藤內閣下台已近在眉睫,這是人們都看得很清楚的。古井的腦子裏已有一個念頭,就是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殷切期待佐藤之後出現一個能夠致力於這一曆史性偉大事業的內閣。
古井這次訪華不虛此行。因為通過與周恩來總理的談話,他得到了一個信號,這就是他自己後來在回憶錄中所說的“隻要日本不光耍嘴皮而從根本上下定實現邦交正常化的決心,中國方麵必將采取靈活態度”。對古井先生來說,由於多年從事棘手的中日備忘錄貿易談判的緣故,形成了一種成見,以為在恢複中日邦交問題上,中國的態度必定很強硬和很嚴厲。這個成見因這次訪華而改變,更增加了他促進邦交正常化的信心,對他日後協助田中內閣完成複交工作也頗有裨益。
田中內閣成立後,古井常與大平外相秘密接觸。古井當時是很受大平外相器重的,實際上起到了高級顧問的作用。當8月11日大平外相向中方轉告了田中首相訪華的意向,翌日姬鵬飛外交部長發表周總理歡迎田中訪華的聲明後,準備工作正式啟動。田中內閣當時的做法是,先決定恢複邦交這一基本方針,然後再將恢複邦交的具體內容,包括對中方所提原則的對案、複交方式和程序加以研究整理,使日方的想法具體化。為此,古井連日來與大平會商,最後由田中、大平根據會商的結果和外務省的意見,做出最後的決定。
9月9日,古井偕田川誠一、鬆本俊一踏上了他第12次訪華的旅程。這次訪問名為洽談備忘錄貿易事宜,實際上負有重要使命:受日本政府之托,帶來了日本政府關於複交《聯合聲明》的初步方案。
古井來北京後先是同廖承誌、張香山進行了會談。
12日,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並宴請他時,首先高度評價了古井通過大平外相對日方草擬中日複交方案提出的許多寶貴建議和為中日兩國政府起草《聯合聲明》所做的極為重要的幕後溝通工作,讚揚他說:“你做不出麵的工作,埋頭苦幹,這樣最光榮。”然後,周總理針對日方的初步方案闡述了中方的立場。
19日古井結束外地的訪問返回北京後,周總理在百忙中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他一個人。這次會見從半夜12點多開始一直談到淩晨2點多。陪同周總理會見的有廖承誌等多人。周總理在這次會談中詳細地說明了中國的想法。
“中國方麵的想法我很清楚了。今後怎麽辦呢?”古井聽後這樣問周總理。
周總理回答說:“田中首相來這裏後再決定也不會那麽困難吧。不過,通過你進一步搞清楚也好。我們方麵哪種做法都可以。”充分表明了對古井的信任。
於是,古井回到飯店後便給大平外相寫信,報告來北京後會談的情況,托20日回國的日本外務省中國課長橋本恕把信捎回。古井原打算留到田中首相訪華結束,看到日中兩國簽署聯合聲明再回國。因22日得到大平外相要他回國的暗號電話,遂於23日乘直航飛機於當晚返抵東京,翌日親自往見大平外相,把周總理兩次會見的談話內容詳細地作了匯報。大平通過古井的匯報具體地了解了周總理的想法,便和田中首相商量下一步如何修改兩國聯合聲明日方初步方案的問題。
親自督導,接待萬無一失
中國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田中來訪。周總理對接待工作親自過問,多次指示,多次檢查,保證了接待工作的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