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67章 中美解怨中南海!玄機猶係乒乓球(21)

  第三天,2月24日,基喬之間開始了關於台灣問題的實質性談判。兩人針鋒相對,爭吵激烈;倆人都有學者風度,談判風格又各不相同,基辛格辯辭邏輯性強,富於哲理,一腔帶德國口音的英語很難翻譯;而喬冠華在雄辯之中思路清晰,思辨性強,原則當中豪爽豁達。

  喬冠華提出的中國方案,美國觀點是“美國希望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將逐步減少並最終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基辛格拒絕了這個方案,說:“我希望你們能理解我們的立場,我們把撤軍說成是一個目標。即使這樣,我們仍然堅持撤軍跟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和緩和整個亞洲緊張局勢聯係起來。”

  “但是,這個前提,必須是美國無條件的撤軍。”喬冠華堅持說。

  “這樣做會破壞整個關係,美國公眾輿論決不會答應的。”基辛格當然也不相讓。

  每到這個時刻,雙方相持不下,都會把扯緊的弦放鬆,開一兩句玩笑來衝淡緊張氣氛,用友好的態度把巨大的決心掩蓋起來,不致使個人關係過分緊張。兩人的談判藝術都接近爐火純青。

  這時,喬冠華果然鬆了弦,說:

  “博士,你是出生在德國,我是在德國獲得的學位。從這點上,我們應該有共同的地方。可是,在哲學上,我喜歡黑格爾,你喜歡康德;這也許是我們不能取得一致的原因吧——”

  喬冠華長期在周恩來身邊工作,40年代跟美國人打過交道,朝鮮戰爭期間也參加過與美國人交鋒的板門店停戰談判,他諳熟談判藝術,善於掌握節奏;該犀利時,鋒銳芒利,寸土不讓;該徐緩時,和風細雨,開朗豪爽。數月以前,他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二十六屆聯合國代表大會,風度迷人地坐進剛剛恢複的中國席位時,在世界各國代表的注目中,敞懷朗聲大笑,表現了新中國進入國際講壇的豪情。紐約某大報為此專門寫了一篇評論,題為《喬的笑》。基辛格與喬冠華在談判桌上相互交鋒論戰,也相互洞察了解,兩人竟成了好友,經常往來。

  第四天,2月25日,這天上午尼克鬆參觀故宮,當他看到兩千年前死去的一位王爺穿的金縷玉衣時,說:“穿上這玩意兒就不好到處走動了。”當他看到一個皇帝為避免聽到進諫意見而戴的耳塞時,開玩笑地說:“給我搞一副吧。”

  這時基喬談判,倆人還是不著急,隨隨便便漫談著交換意見,仍是各執己見。好像談判根本沒有最後時限,好像明天不須飛去杭州,後天也無須在上海發表公報。其實,這都是在用共同的辦法向對方施加壓力。到了下午,在喬冠華向周恩來匯報、基辛格向尼克鬆匯報之後,倆人再碰頭,雙方都提出了新方案,作了讓步。喬冠華提出,隻要提到全部撤出駐台的美軍,中國就不再反對美方表示關心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基辛格提出,把全部撤軍這個最終目標和美方在此期間逐步撤出軍隊這兩個問題分開,以前是兩點包括在一個句子裏的。

  喬冠華表示出了興趣,提出修改個別詞匯。他說,最好提和平解決的“前景”,而不要用“前提”。他說:“用‘前景’,含義更積極些,顯示出是雙方的意見;而用‘前提’聽上去是華盛頓單方麵強加的東西。”

  基辛格也同意了,開玩笑說:“我看台灣命運不會取決於如此微妙的意思上的差別。”基喬會談在這時已經取得了突破,周恩來進來參加了半小時談判。尼克鬆了解到中國人不喜歡搞小動作,喜歡誠摯坦率,他就坦率地在與周恩來的會談中擺出了自己的難處。他說:“如果公報在台灣問題上措詞過於強硬,勢必會在美國國內造成困難。我將受到國內各種各樣親台灣、反尼克鬆、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院外集團和既得利益集團的交叉火力的拚命攻擊。整個的對華主動行動就有可能成為兩黨之間的爭議問題。到時候,如果我不論是否由於這個具體問題而落選,我的繼任就可能無法繼續發展華盛頓和北京的關係。”

  周恩來了解了基喬會談的突破以後,表示可以考慮美方經過修正的論點。周恩來請示了毛澤東,得到了毛澤東的批準。尼克鬆也同意接受中方經過修正的論點。基喬在當晚尼克鬆的答謝宴會後,於10點半再次會晤。這次談判十分順利,隻花了15分鍾就解決台灣問題的措詞問題,行文如下——

  雙方回顧了中美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嚴重爭端。中國方麵重申自己的立場:台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決台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幹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台灣撤走。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台一中”“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和鼓吹“台灣地位未定”的活動。

  美國方麵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台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午夜,毛澤東批準了關於台灣問題的這一段。尼克鬆也批準了這一段。

  接著,基喬兩人繼續會晤,把關於貿易和交流的部分加以擴充,把公報重新逐行研究了一遍,至深夜2點,也就是第五天的淩晨2點,公報文本落實了,大功終於告成。這幾天以來,基辛格、喬冠華幾乎沒有睡覺。他倆都覺得如釋重負,壓力一消失,這才突然意識到疲倦、勞累和瞌睡,可是心情格外輕鬆和愉快。

  第五天,2月26日,在飛往杭州以前,尼克鬆與周恩來在機場審閱了公報。尼克鬆是乘坐中國的“伊爾-18”渦輪螺旋槳飛機飛往杭州的。總統自己的波音707專機也跟著起飛。在起飛之前,公報的打印工作剛結束。

  想不到因為公報問題,美國方麵又橫生波瀾,把尼克鬆都幾乎氣瘋了!

  波瀾頓起公報大功告成,使尼克鬆在杭州心情特別輕鬆愉快,他一想到翌日到上海後就向全世界發布這個公報就覺得興奮。盡管2月底天氣陰,並不是遊覽季節,他還是喜歡這個風景最美麗的城市。他就下榻在毛澤東在杭州度假住的劉莊賓館裏。他覺得賓館有一股黴味,但極其整潔,這古代宮殿式的建築也極其精美。他和夫人帕特一致認為在杭州逗留的日子是這次旅行中最愉快的一段時間。

  柳枝拂水,湖波蕩漾。他看到自己所送的加利福尼亞紅杉樹已經在湖邊的小山中成活,喜盈盈地笑著,拉著周恩來在紅杉樹下合影,讓記者們一窩蜂搶拍鏡頭。

  基辛格也興致勃勃,心情特別好,在北京日夜悶頭談判,為公報中的觀點與措辭絞盡了腦汁;如今,公報已定案,他也參加了在西湖的遊覽。

  大家走上九曲橋,來到“花港觀魚”的景致邊賞玩。中方有兩個女工作人員要趕到周總理身邊去,在九曲橋上急步小跑,穿過人群。當她倆奔過基辛格身邊時,賞心悅目的基辛格開起玩笑來:“喲!那麽多漂亮的中國女子在追我,哈哈……”

  其中一個女的紅著臉,也開玩笑地回敬:

  “博士,你別看花了眼,那要掉下湖去喂魚的。”

  對話激起九曲橋上一片笑聲。連正樂津津地撕著麵包片扔下湖喂魚的尼克鬆,聽說以後,也放聲大笑。

  真是好事多磨。美國方麵又節外生枝了。

  在去杭州的飛機上,美國國務院的專家們拿到了公報。他們看後,一路上嘀咕這份公報不理想。他們的不滿是大有原因的。這次由羅傑斯國務卿帶來中國的,都是一些職業外交家;對於草擬公報的過程他們一點都沒有參加,對此本來就很有看法。沒有參加談判的人不熟悉談判所經曆的艱難,往往在心中自己立了一個理想的公報文本,並拿它們同手頭的打印文本進行對比;那樣一來,意見就多了。到達杭州以後,羅傑斯對尼克鬆說公報不夠圓滿而交給總統一份材料,材料中列舉了國務院的專家們對公報的一大堆意見,要進行修改。例如,對“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這句話提出了異議。說這話太絕對了,或許有一些中國人不這樣認為呢。建議將“所有中國人”改為“中國人”。另一條建議是要去掉“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句中的“立場”二字。諸如此類的重要修改處,竟到了十五處之多。

  在劉莊賓館尼克鬆套房的客廳,尼克鬆穿著睡衣,走來走去,氣得臉色都變了。他認識到自己在政治上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他要有所作為而采取了對華主動的行動,但那些保守派支持者對訪華的反應已經搞得他夠緊張的了。他害怕這些右派會攻擊公報。他預見到,關於國務院對美國所作的讓步不滿的傳聞,很可能成為導火線。他也知道,在已經通知中國人說他同意公報之後,又要求重新討論,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中國人將怎麽看待他這個總統。他除了氣憤之外,感到特別痛苦的是,要解釋這此修改建議的重要性簡直是不可能的。

  晚宴開始之前,他把基辛格找來商量。

  基辛格也心情陰鬱,坐在沙發上陰沉著臉說話:“羅傑斯他們提出修改的地方那麽多,幾乎等於推翻了重搞。他們講你向中國讓了步……”

  “我批準了,毛澤東的政治局也批準了,我們又單方麵提出修改,我們還有沒有臉?”尼克鬆近乎在吼叫。

  “你也知道,全世界都已經等著明天在上海發公報。”基辛格忿忿地說。

  “看我不回去把國務院那幫家夥都收拾了!”尼克鬆火極了,“我哪能帶一個分裂的代表團回國?天呐!”

  “總統,要緊的是明天發布公報。”基辛格說。

  尼克鬆沉默了好一會,鐵青著臉來回走動。突然,他轉身對基辛格說:“亨利,宴會之後你再找喬談一談。”

  “真難啟齒嗬!”基辛格臉有難色,還是應允了。

  當晚,杭州宴會的南方菜特別精美,嗜好美食的基辛格卻沒能好好品味,他在心裏嘀咕著宴會之後怎麽跟喬冠華談話。

  晚上10點20分,喬冠華和基辛格舉行會晤。喬冠華因為辛苦幾天搞完了公報,心情也很好,宴會上喝得很痛快,臉上泛著紅光,臉帶笑容地坐下來談話。

  基辛格將精心琢磨了好一會的話說了出來:

  “喬先生,在正常情況下,總統一拍板,公報就算妥了。但是這一次,如果我們僅僅宣布一些正式的主張,還未達到我們的全部目的;我們需要動員公眾輿論來支持我們的方針……”

  喬冠華用有點挖苦的口氣開玩笑說:“博士,這個‘公眾輿論’成了你們的法寶了,動不動都拿出來用。”

  基辛格委婉地說:“如果喬先生能夠進行合作使我們的國務院覺得自己也作了貢獻,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你拐了一個大彎子,是想說貴國國務院對已經通過的公報文本有意見,要修改,是麽?”喬冠華爽脆地說。

  “是的。是這個意思。”基辛格坦率地說。

  喬冠華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尖銳地回答說:

  “雙方已經走得夠遠了,而且中國為了照顧美國的願望已經作出了很多讓步,聽說尼克鬆總統接受了公報,昨晚,我們政治局已經批準了公報。現在離預定發表公報的時間不到24小時了,怎麽來得及重新討論呢?”

  “我們總統確有為難的地方,喬先生。”基辛格知道中國人注重實際,他惟一的希望在於坦率,於是,將尼克鬆的為難境地簡述了一番,誠懇地說,“希望你們能認真考慮。”

  喬冠華暫停了晤談,去找周恩來總理請示。

  周恩來正在給上海方麵打電話,詢問上海方麵接待工作的情況。周恩來放下電話後,喬冠華立即作了匯報。

  周恩來太累了。尼克鬆訪華期間,最忙的人就是周總理,尼克鬆訪華的一切活動安排,都是周恩來親自掌管,所有的會談討論都由他親自過問,還每天安排隨時向毛澤東請示、匯報。他幾乎沒有睡過覺。頂多能夠合眼皮休息個把鍾頭。

  他聽著喬冠華的匯報。他瘦削的臉在柔和的燈光下棱角顯得更為分明,隻是眼睛還很靈,很亮。他很不在行地點燃一支煙,吸了一口,就擺在煙灰缸沿。

  喬冠華匯報完關切地說:“總理,你太困了。”

  “你說說你的看法。”周恩來輕輕地將煙噴吐出嘴唇。

  “他們內部不統一,又要我們作讓步,我們已經作了很多讓步了。他們美國人自己的矛盾,讓他們自己消化吧。”喬冠華說。

  周恩來的眼睛望了一下窗外,西湖岸邊的燈光閃閃爍爍。今天晚宴之前,給羅傑斯那一班人當翻譯的章含之找他作了匯報,說她了解到國務卿羅傑斯及其手下的專家們對已經達成協議的公報大發牢騷,還聽說到上海後他們要鬧一番。周恩來一直在考慮這件事。他對美國國情作過研究,對尼克鬆執政以來白宮與國務院的矛盾是有所了解的;他由此聯想到,按職務,羅傑斯該排在基辛格前麵,毛主席會見尼克鬆時,羅傑斯沒能去,難怪人家有意見。他還考慮,明天到了上海,要特地去看望羅傑斯,補一下課。

  周恩來望著喬冠華,說: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