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38章 毛澤東談笑試晴雨!“聯合艦隊”遭覆滅(4)

  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毛澤東對他的不信任——對他的稿子不看一眼!

  哭罷,陳伯達咬咬牙,對秘書說:“送中央辦公廳印刷廠排印!”

  “主席不用了,還排印?”秘書有些不解。

  “印吧,印吧,做個紀念也好!”陳伯達嘟囔著。

  陳伯達做好了下台的思想準備……

  “親密戰友”登上主席台

  196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終於在北京召開。24年前,在中央“七大”上,陳伯達隻是中央候補委員;13年前,在中共“八大”上,陳伯達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如今,他是跟在毛澤東、林彪、周恩來之後步上主席台。

  當天發布的中共“九大”主席團秘書處新聞公報,是這樣描述的:

  下午五時整,毛主席和他的親密戰友林彪同誌登上了主席台。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代表們極其熱烈地歡呼“毛主席萬歲!”“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中國共產黨萬歲!”“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勝利萬歲!”“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

  隨同毛主席和林彪副主席登上主席台的有周恩來、陳伯達、康生、董必武、劉伯承、朱德、陳雲、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同誌。

  毛主席宣布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開幕。接著大會選出了主席團。大會一致選舉毛澤東同誌為主席團主席。林彪同誌為主席團副主席,周恩來同誌為主席團秘書長,並且決定了主席團秘書處成員。

  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議事日程:

  (一)林彪同誌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作政治報告;

  (二)修改中國共產黨章程;

  (三)選舉黨的中央委員會。

  接著,大會進行第一項議程。

  林彪同誌向大會作了政治報告。林彪同誌在報告中根據毛主席關於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學說,總結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基本經驗,分析了國內外形勢,提出了黨的戰鬥任務。林彪同誌的報告,受到代表們的熱烈歡迎,不時被經久不息的掌聲和口號所打斷……

  坐在主席台上,陳伯達依然是“第四號”座位。不過,他的心中是惶恐的,因為林彪所念的是康生、張春橋、姚文元起草的政治報告,而他起草的政治報告被擯棄了。盡管沒有點名,但是,他聽得出,康、張、姚起草的政治報告中有段話是針對他的,稱他為“機會主義者”:

  “抓革命,促生產”,這個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它正確地回答了革命和生產,精神和物質,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關係。毛主席總是教育我們:“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列寧曾經這樣痛斥那些反對從政治上看問題的機會主義者:“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這一點,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的最起碼的常識。”……

  據陳伯達回憶,在林彪念政治報告的時候,他的心情是“很不舒暢、很不痛快”的。他知道,每一次召開黨的代表大會,也就是黨對高層領導重新排列順序的時候。他無法猜測自己會被排到第幾號。他甚至以為,他可能會被甩出政治局!

  4月14日,中共“九大”召開全體會議,進行大會發言。陳伯達心灰意懶,根本無意在大會上講話。可是,毛澤東說,政治局常委都要在大會上發個言。陳伯達曾推托,說沒什麽可講的。不過,毛澤東的“最高指示”不可違背,況且五名政治局常委中的四名——毛、林、周、康都準備在大會上發言,他不能不說幾句。

  說什麽好呢?陳伯達隻得急就章,由他口授,秘書“二王”——王文耀、王保春為之記錄,急急忙忙寫了篇發言稿。唉,如果不是因為他寫的政治報告被否決,按照他的習慣,早在“九大”召開之前,就會把大會發言稿寫好。

  講什麽好呢?就用毛澤東的一段“最新指示”作為發言的核心吧:“在注意到一種主要傾向的時候,也要注意可能掩蓋著的另一種傾向。”為了“保險”起見,在發言中,他一段又一段地引述毛澤東的一係列“最高指示”,以免被別人抓住小辮子。

  這樣的個人發言稿,本來用不著送毛澤東審閱的。又是為了“保險”,他讓秘書王文耀抄了一份,直送毛澤東。

  這一回,毛澤東沒有原封退回,而是仔細看了,還寫了一段指示:

  “我的話,你少用,變成你自己的話去說。”

  看到毛澤東的指示,陳伯達鬆了一口氣,原來毛澤東怪他引用的“最高指示”太多!

  他趕緊作了修改,把修改稿再送毛澤東審閱。

  這一回,毛澤東隻在他的修改稿上畫了一個圓圈,表示已“圈閱”。

  這樣,4月14日的中共“九大”新聞公報便報道:“在4月14日的全體會議上,偉大領袖毛主席作了極其重要的鼓舞人心的講話。林彪同誌作了重要講話。周恩來、陳伯達、康生、黃永勝、王洪文、孫玉國、尉鳳英、紀登奎等同誌發了言。”

  在大會發言的11人之中,毛、林、周、陳、康是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發言,黃永勝作為解放軍負責人發言,王洪文、陳永貴、孫玉國、尉鳳英、紀登奎則分別作為工、農、兵、婦女、幹部代表發言。

  陳伯達原以為這一回大約連政治局委員都當不成,可是,出人意料,在4月28日下午舉行的中共九屆一中全會上,他仍當選為政治局常委,仍為“第四號人物”。陳伯達的回憶,透露了內中的奧秘:

  九大選舉常委的事,是周恩來同誌告訴我的。他對我說:我沒有想到你還列入這個名單裏。江青曾說,如果黃永勝當常委,她也要當。有一位同誌因此提出,常委名單可以照舊不動。毛主席同意了這個建議。

  “第一夫人”這麽一鬧,反而使陳伯達保住了政治局常委、“第四號人物”的地位,她自己卻進不了常委之列——她全然打錯了算盤!

  中共九屆一中全會發布的新聞公報,以奇特的排名方式,公布了選舉結果。現仍照公報原文及排名方式,照錄於下:

  中央委員會主席

  毛澤東

  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林彪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毛澤東 林彪

  (以下按姓氏筆畫為序)

  陳伯達 周恩來 康生

  中央政治局委員:

  毛澤東 林彪

  (以下按姓氏筆畫為序)

  葉群 葉劍英 劉伯 承江青 朱德 許世友 陳伯達 陳錫聯 李先念

  李作鵬 吳法憲 張春橋 邱會作 周恩來 姚文元 康生 黃永勝 董必武 謝富治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紀登奎 李雪峰 李德生 汪東興

  這張名單是林彪集團鼎盛時期的象征——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都進入了政治局。這五個新的政治局委員,加上林彪以及新“入夥”的陳伯達,林彪集團在政治局內占有七個席位——相當於政治局委員全體人數的三分之一!

  這張名單也表明,“中共文革”的最後五位成員,也全體進入了政治局——陳伯達、康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

  鑒於組長陳伯達已與康、江、張、姚嚴重對立,而且“中央文革”成員已全部進入政治局,中共中央政治局恢複了正常活動,因此“中央文革”自中共“九大”之後已名存實亡。此後中央文件不再以中共中央與“中央文革”並列了。

  盡管中共“九大”新聞公報宣稱,這次大會是“團結的勝利的”大會,毛澤東的“最高指示”也說,“我們希望這一次代表大會,能夠開成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實際上,新選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已嚴重地存在著裂縫。倒是毛澤東早先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閉幕式上說過的一句話,符合客觀實際:“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我們共產黨也是這樣。”

  在中共“九大”之後,陳伯達與林彪的接觸日益頻繁,在黨內結成了一派……

  毛家灣要唱“三國誌”

  北京,中南海、毛家灣、釣魚台唱起了“三國誌”: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坐鎮,林彪在毛家灣拉幫結派,江青在釣魚台跟康、張、姚密謀。

  毛家灣是北京一個很不顯眼的胡同,它不像中南海那樣是全國皆知的政治中心,也不像釣魚台國賓館那樣氣宇軒昂。毛家灣在北京平安裏東南,中南海西北,皇城根附近。毛家灣分前、中、後三條小巷。在一道灰色的高牆之內,是一個又一個院子。那裏原是高崗的住所。林彪本來住在北京西直門裏南草場胡同。自從林彪成為國防部長之後,權重一時,便遷入毛家灣。經過擴建,林彪公館的建築麵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可是,在外邊隻見到一堵灰牆而已,老百姓們誰也不知“副統帥”住在這裏。

  陳伯達本是毛家灣的稀客。通過“熱線”聯絡,他跟毛家灣的關係日益密切。

  往常,當陳伯達作為“中央文革”組長住在釣魚台時,江青常常拉他看“參考片”。陳伯達對於電影沒有太大興趣,可是不去看又不好,因為江青往往在看完電影之後開碰頭會。陳伯達一邊看電影,一邊打瞌睡。

  如今,毛家灣也放起電影來。陳伯達一反常態,變成看電影的“積極分子”。每逢“林辦”來電話,請他看電影,他必定去。

  從米糧庫胡同到毛家灣,小轎車十分鍾就到了。不過,陳伯達的車子總是要先在市區東遊西逛,直至斷定後邊沒有車子跟蹤,這才悄然拐進毛家灣。

  每次來毛家灣“看電影”的“觀眾”,無非是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林彪,已經很明顯地形成他的集團了。每一次“看電影”,都成了林彪集團的一次秘密約會。林彪,是中共“九大”黨章上明文規定的毛澤東的“接班人”,是黨的惟一的副主席。林彪集團,文有陳伯達,武有黃、吳、李、邱,“秘書長”有葉群,羽翼豐滿,勢力超過江青集團。

  江青呢?她在跟林彪抗衡。她要擴大她的影響,提高她的聲望。她與林彪暗中較量著。據陳伯達回憶:

  江青的卑鄙野心,作了不少“天開異想”。“九大”一結束,她即要把她個人突出在中央之上。比如,她給一個什麽文藝團體“命名”,要登報大書此事。周恩來同誌退回這個新聞稿子。

  “九大”一結束,她還要用“中央文革”名義,重新發表她在上海的什麽座談會紀要,“要大家學習”。又送到我處。我寫上:“凡是中央文革小組文件,今後都必須由毛主席批。”毛主席一見文件,就把“江青同誌”四個字勾去了。

  總之,她在北京並不如意。她和張春橋、姚文元在一段時間裏回到上海去議論他們在“九大”後各種計謀。他們為什麽不在北京呢?因為中央的會,中央的事,還是周恩來同誌主持,他們的陰謀詭計,遇到了阻力。

  後來,當江青回到北京,在1969年10月,林彪和葉群卻又神秘地離開北京毛家灣,飛往蘇州。林彪瞞著江青,也不驚動在上海的張春橋。

  可是,張春橋迅速得知蘇州來了一位“大人物”,並馬上電告江青。

  林彪剛剛抵達蘇州,江青就“追”來了——把一包文件派人送來,弄得林彪極度不快。

  林彪秘書張雲生記述了林彪與江青的這一幕爭鬥:

  沒過幾天,江青就寄給林彪一包子文件,請林彪表態支持。

  這包子文件裏,共有兩份篇幅很長的材料,另附有一封江青致林彪的短信。一份材料是江青署名致全黨的一封關於文藝問題的長信。信中不僅把“文革”前17年的文藝界說得一無是處,而且把“九大”前後的文藝工作現狀也描述得一團漆黑。中心意思是批所謂“有些地區、有些人以宣傳樣板戲為名,行歪曲、破壞樣板戲之實。”信中認為,很多地方正在排演的樣板戲,沒有一個是真正稱得上“樣板”的,樣板戲已經被糟踏得不成樣子。信中認為這是“文藝黑線正在陰謀複辟”的“信號”。信中大聲疾呼,必須向這些“反革命邪風”作堅決鬥爭,並要求以中央名義把她這封信轉發全黨,以引起廣泛“警惕”。另一組材料的標題是《周揚鼓吹資產階級文藝複興的一些言論》,江青、姚文元在裏邊幾乎逐句、逐段地加上了旁批,許多批注所上的綱令人不寒而栗。這是前邊那一封信的“附件”,也是要轉發全黨的(引者注:江青的長信及關於周揚的批注,據雲是姚文元起草的,前後改了八遍)。為了這兩份材料能夠順利出籠,江青特致林彪一封信。信中大肆表白她是多麽忠於毛主席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並且多麽渴望為此作出一點“貢獻”。但她又苦於“有些人”對她不夠“理解”,使她難於施展。她相信林彪是“理解”她的;因此懇求林彪給予支持……

  其實,在1969年夏,江青曾把這兩份文件送給林彪。林彪批了“請政治局討論後呈主席批示”。毛澤東看了江青的兩份文件,不予理睬。這一次,江青再送林彪。

  林彪怎麽辦呢?他又寫了批示:“再請政治局討論後呈主席批示。”林彪又把“球”踢給了毛澤東。毛澤東再次壓了下來……

  毛澤東、林彪、江青在演出頗為有趣的“三國誌”!

  “天才”之爭

  中共“九大”之後,召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因為三屆人大是1964年召開的,已經過去五年,何況要“罷免”劉少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之職,必須通過人大。

  召開黨的代表大會,要準備政治報告和修改黨章報告;召開人大,則要準備政府工作報告和修改憲法報告。

  起草政府工作報告,理所當然由周恩來總理主持。

  修改憲法工作呢?毛澤東指定由康生主持,陳伯達參加。本來,應當由陳伯達主持的,因為陳伯達畢竟名列康生之前,是“第四號人物”。可是,由於在起草中共“九大”政治報告之爭中,康生占了上風,所以這一回毛澤東仍指定康生來主持。

  陳伯達作了如下回憶:

  “九大”後,由康生主持修改憲法,叫我也參加。我記憶所及:康生主持的原來所擬的序言,不提中國人民大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好像隻是“文革”才開始中國的革命。雖然後來會上討論後,做了點綴,但沒有必要的分量。

  討論會在懷仁堂。一天晚上,我在衛生間,忽然聽見吳法憲聲音很大,似乎還拍桌子。我出來時,事已沉寂。旋即散會。吳法憲沒有走,我問他是吵什麽事。據吳法憲說,張春橋否認毛主席是“天才”,所以他發火了。

  聽吳法憲說時,我認為吳法憲是對的,因為我也認為毛主席是一個天才人物,雖然我在過去似乎沒有這樣說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都承認曆史上有天才人物。說毛主席是“天才”並不錯。但同吳法憲談話時,我並沒有大肆渲染這件事,聽他說後,我隻覺得張春橋可笑。

  時間很短,我即同吳法憲出懷仁堂。開會的人都走了。可是,看見懷仁堂門外,康生的秘書李鑫一個在汽車上未走。我想,他會是康生留下觀察的……

  懷仁堂多事。這一回,為著修改憲法,又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修改憲法,怎麽會忽然爭起了“天才”問題?

  原來,這次修改憲法,要在序言中提及毛澤東。關於毛澤東的評價,在當時,最“權威”的莫過於林彪為《毛主席語錄》所寫的《再版前言》中的一段話:

  “毛澤東同誌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毛澤東同誌天才地、創造性地、全麵地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