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陳雲在比較係統地闡述了他的工作方法。其實,早在延安整風時,陳雲考慮如何才能不辦錯事、不整錯人就概括出了“交換、比較、反複”六個字。他說:看問題往往容易產生片麵性,多和別人交換意見,可以使本來片麵的看法逐漸全麵起來。如果沒有不同意見,還可以假設一個對立麵,從反麵和各個側麵來批駁,以使自己的認識更全麵些。他還說:有錢難買反對自己意見的人。有了反對意見,可以引起自己的思考。由於陳雲同誌把聽取不同意見看成是克服片麵性從而做到實事求是的一種方法,因此,民主作風在他身上體現得十分自然。
陳雲在黨內以善於聽取不同意見著稱。在他麵前講話,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50年代初期,一些做勞動工資工作的同誌,感到工作中有很多矛盾和問題,很想向國務院領導同誌講一講,又怕他們沒有時間。這個想法反映到陳雲那裏,他爽快地說,好哇,有意見就講,聽一次不行兩次,再次不行三次,三次不行,四次,五次,總可以了吧!他很快就安排時間聽匯報,連續聽了兩次,讓這些同誌把心裏話都講出來了。
民主集中製的原則,人人都會講,真正做起來就不那麽容易了,有些同誌口頭上講民主,但聽不得不同意見。陳雲不是這樣。他對某件事情有了一個意見之後,總是先放一放,聽聽有沒有不同意見,有不同意見,就認真聽取,展開討論;沒有不同意見,他還要啟發別人講不同意見,認為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意見符合實際,更加完整。對於曾經反對自己意見的同誌,他不扣帽子,還注意保護。有一次,一位副部長因提了不同意見被所在單位以“反對陳雲”加以批判。陳雲得知後,馬上告訴下麵的同誌,有錯誤可以批評,但不能說是反對陳雲,不要抓住不放。
1982年,一位幹部通過組織向中央反映對某項政策的不同看法,受到批評,思想有壓力。陳雲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講話時,專門說了一段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內有了民主集中製的氣氛,才會有同誌敢於提出不同的意見。不怕人家講錯話,就怕人家不說話。講錯話不要緊,要是開起會來,大家都不說話,那就天下不妙。有同誌提不同意見,黨組織應該允許,這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好現象。
陳雲在“四人幫”被粉碎以後,得到葉劍英、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誌及廣大幹部的支持,重新參加領導工作。
在1977年3月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作了書麵發言。他主張正確認識和重新評價1976年4月5日的天安門事件,並提出應讓鄧小平重新參加黨中央的領導工作。
在這次中央工作會議之後,陳雲積極支持鄧小平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的批評,積極支持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他非常讚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提法,經常書寫贈送傳播。
在1978年11月至12月間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率先提出應該平反薄一波等61人的所謂叛徒集團,徹底改正對陶鑄、王鶴壽等人的政治結論,承認彭德懷是對黨的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的共產黨員,肯定天安門事件是一次偉大的群眾運動。同時,他還指出康生在“文革”中有嚴重錯誤。
在這次曆時一個多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還提出,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大進軍中,必須既積極,又穩重。他主張多進口一些糧食,以便先把農民這一“大頭”穩下來,使之休養生息;工業的引進項目,要循序前進,不能一擁而上;應給各省市一定的機動財力。
陳雲的上述各點意見,反映了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願望,得到了與會同誌的擁護。1979年1月,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陳雲在講話中指明: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基本任務,就是要維護黨規黨法,整頓黨風。會議討論並擬訂了《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草稿,提請中共中央審議。
同年2月,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即會同中央組織部開始對劉少奇案件進行複查。複查結果認為,強加給劉少奇的種種罪名,完全是林彪、江青一夥的蓄意陷害。1980年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為劉少奇平反昭雪的決議。之後,中紀委還按照陳雲的提議和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讚同,複查了潘漢年案件,並作出了平反昭雪的決定。
陳雲於1980年11月提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這個論點,對廣大黨員起了振聾發聵的作用。他隨後還提出下列兩個論點:
就黨的領導機關來說,端正黨風首要的問題是堅持、貫徹執行黨章規定的民主集中製原則。黨內要有民主空氣,應該允許提出和保留不同意見。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的問題。沒有好的黨風,改革是搞不好的。
陳雲非常支持鄧小平提出的關於實事求是地確立毛澤東的曆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主張。他反複強調,毛澤東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認為,毛澤東有一個無可比擬的功績,就是培養了一代人,包括我們在內。
1981年在討論《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草稿時,陳雲提出,為了更全麵地概括毛澤東的曆史地位和功績,應該增加建國以前黨的二十八年曆史的段落。
陳雲從1979年3月到1980年3月,兼任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1979年7月任國務院副總理。
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陳雲提出,要我當國務院財經委員會主任是有問題的,一是體力上完全不行,二是經驗還很有限。他說,要我做工作,我隻能做我認為最必要的工作,隻能量力而行。
陳雲早就主張,分配國民收入,積累和消費的比例要適當。他從來不讚成積累比重過大,即建設擠生活的做法。他也從來不讚成消費的增長超過生產的增長。他在1981年底又提出,一要使十億人民有飯吃,二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如果吃光用光,國家沒有希望。他認為這是經濟工作的大方針,也就是說,積累要控製,消費也要控製,都不能盲目膨脹。
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後,陳雲主動退出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擔任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在這期間,他針對經濟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多次指出,搞活經濟是對的,但權力太分散就亂了,搞活也難。他建議中央應該集中必須集中的權力,尤其是財力。他認為,中央的政治權威,要有中央的經濟權威作基礎。沒有中央的經濟權威,中央的政治權威是不鞏固的。
1992年7月,陳雲在《悼念李先念》一文中特別強調,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規模比過去要大得多、複雜得多,過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在當前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很多已經不再適用,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學習新的東西,不斷探索和解決新的問題。
陳雲晚年喜歡書法,且喜贈人條幅,內容大都為他的那句著名的座右銘,15字箴言:“不惟上,不惟書,隻惟實,交換、比較、反複。”
1991年5月,在上海,他一連寫三幅,分送朱!基、吳邦國、黃菊。
個人生活規律近於刻板
毛澤東生前這樣評價陳雲:公道、能幹,比較穩當,看問題有眼光、尖銳,能抓到要點。的確,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中,陳雲以嚴謹、自律著稱。他對自己、對別人,待人接物常常刻板到不近人情的程度。
陳雲不收禮,有口皆碑。
他說:“送禮是有求於我,收下後,決定事情必有偏差。”
他曾開玩笑地說:“如果主席、總理給我送禮,我就收,因為他倆沒有求我的事。”
1976年以後,一些老同誌在他的關心下恢複了工作,對陳雲又敬重又感激,為表心意,紛紛來看望他。一次一位老戰友帶來一紙箱葡萄,讓他收下,他決絕地說:“帶回去。”老同誌臉上掛不住,反複推讓,他改口了:“那好,我嚐五顆。”他果真摘了五顆葡萄,然後送友出門。
陳雲性格內向,平常說話不多,但勤於思考。他不喜歡客套,講究實在。他更反對辦事送禮、走後門,他對送禮辦事的人,批評起來,是一點情麵都不講的。前幾年,有一回他的家鄉有人送來一份精美的文房四寶,同時請他為準備開辦但還沒有正式批準的一家公司題詞。陳雲聽了很不高興,說這個詞不能題,我一題詞,就等於強迫主管部門批準成立這家公司。他要工作人員把送來的文房四寶如數退回,而且囑咐要向上海市委通報這件事。
如此,身邊的工作人員和家人看到,陳雲的客人來訪,經曆了由多送禮、到少送禮、到不送禮的過程,漸漸地,來訪客人均空手登門了。
這在各級幹部中傳為佳話。
陳雲到外地,從來不準當地領導幹部到機場迎接或者送別。拿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做到“不接不送”。“不請不到”是陳雲會客的一條規定,即使春節老朋友來拜年也不例外。他說,電話拜年最好,既省時又省力。如果都來登門拜年,大家都受不了。他總說:“大家都挺忙,走那形式幹嗎!”他的作風是:“沒事別來,有事說事。如果電話中把事辦了,就別跑腿了。”
他的不善客套的作風,其執行之嚴格,時常到不近人情的地步,讓人下不來台。春節時把未約好來家拜年的老戰友拒之門外、堅決不見的事常有發生,讓老同誌尷尬得下不來台。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上將受到陳雲保護,幸免於難,內心非常感激。路經北京時,專門去看望陳雲,被衛士長鬱德水擋在門口:“韓司令,首長說不見,請回吧。”韓先楚不甘心,對鬱德水說:“你再跟首長說說,我就見一麵,決不超過三分鍾,超過了你趕我走。”鬱德水進去向陳雲報告,並勸說道:“首長,人家一個大司令,在門口等半天,就見他一麵也不要緊麽。”陳雲將手一擺:“沒事見什麽?叫他回去好好幹。”
鬱德水一臉尷尬地對韓先楚說:“韓司令,首長的性子您也了解,他說沒事見什麽?叫你回去好好幹……”
韓先楚的強勁也上來了,說:“你再進去報,就說我韓先楚沒別的要求,隻見一麵,一句話也不講,見一麵我回頭就走。”
鬱德水為難地皺起眉:“都報過三次了,再去報,這話叫我怎麽說呢?”
“我怎麽說你怎麽說。”韓先楚補充一句:“你不去報,我就不走,首長不見我,我也不走,我就等在這兒了!”
衛士長無奈,隻好如實向陳雲報告,說韓司令隻見首長一麵,不講話,見不到首長就不走。陳雲不做聲,衛士長就試探:“那就見一麵吧?”陳雲仍不作聲。衛士長沒聽到反對的話,便做主引韓先楚進來。韓先楚用軍人步伐走到陳雲麵前,“哢”地一聲響,立正敬禮,一言不發,當即向後轉,仍是那種軍人的步伐,大步而去。侍立一旁的衛士長看得目瞪口呆。
陳雲會客限三分鍾的事眾人皆知,也有不少人效仿,卻每次都是礙於情麵,難以做到。陳雲做到卻毫不費力。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曾任山西省委書記的王謙,有一次倒是順利受到陳雲接見。他同陳雲握手,問安,將公文包放在沙發旁,見衛士長送來茶水,忙客氣一句。待這種例行的寒暄結束,P股算坐穩了,正想談什麽,就見陳雲伸出一隻手在上衣兜裏掏出一張紙條。王謙以為首長要有什麽指示,便望著那張紙條等候,卻不見陳雲講話。正不知該如何辦,又見陳雲抬腕看表,便探過身去想問問。
這時,陳雲將那張紙條一舉,向他亮出一行字:“三分鍾談話時間已到。”
王謙張開的嘴還沒來得及出聲,便硬生生地閉住,彎腰拿起公文包,起身,告辭,走人。
所以,沒有正事要談,很少有誰會去陳雲那裏浪費他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