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4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12)

  陳雲說,去年搞高價商品,重點是城市;這次搞高價商品,重點是在農村。哪裏鈔票多,就在哪裏投放高價商品。這個辦法要先試點,看一看,聽一聽反映,步子穩一點,看準了以後再推廣。

  賣高價商品,實際上是貨幣貶值,群眾會有些不滿意。陳雲對此有所準備,他說,隻要基本生活資料不漲價,就不會出大問題。如果不采取這個辦法,多餘的貨幣不能回籠,到處衝擊市場,更不好辦。

  陳雲提出克服困難的第四點辦法是,盡力保證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

  由於當時糧食定量已經低得可憐,浮腫病蔓延得很厲害,餓死人的事時有發生,陳雲對此極為憂心。他想出三個當時能夠逐步采取的辦法。

  一是分幾步做到城市每人每月供應三斤大豆,夏天和蔬菜多的地區可以少一點。

  這個辦法,不僅可以保證城市人民的健康,而且可以提高一點職工的實際工資。有了豆子吃,或者換豆腐吃,就可以不買或少買自由市場上的高價副食品。據計算,每人每天最低要70克的蛋白質,1斤糧食含蛋白質45克左右,1斤蔬菜含5克,1兩大豆含20克。在缺少肉類和蛋品的情況下,用大豆來補充營養,是一個比較可靠的辦法。

  陳雲經過計算,認為這是可能做到的。他說,1億城市人口,實行這個辦法,每年需要30億斤大豆。我國每年大豆的產量,在1958年前是190億斤左右,1961年是120億斤,拿出30億斤來供應城市,是可能的。我們應該力求在兩年內逐步做到這一點。

  第一步可以先在大中城市的6000多萬人口中實行。

  二是每年供應幾千萬雙尼龍襪子。

  當時國家因棉紗不足,保證供應已經很吃力了,而群眾買了襪子,穿不到一周,腳趾腳跟就露出來了。年輕人穿得又特別費,破了再補,當時一個人一年隻發幾尺布票,補襪子就用去一部分。這件事困擾著千百萬婦女和戰士的心,陳雲也非常關注這個問題,他說,孩子多的人家,都感到補襪子是一件傷腦筋的事。

  當時國外已開始興起穿尼龍襪子,比棉線襪抗磨耐穿,陳雲要外貿部、紡織部研究解決原料問題,決定進口。

  陳雲在西樓會議的發言中說,如果每年用400萬美元進口1000噸尼龍,就可以織4000萬雙襪子,產量可以加倍。一雙尼龍襪子可以賣幾塊錢,買的人喜歡,國家一年可以回籠幾億元的貨幣,這是公私兩利的事情。

  三是把全國各地價值約4000萬到5000萬元的山珍海味等高級副食品,用於高價館子,價錢賣貴一點。招待所用這些東西的時候,也要賣高價。這樣,既可以改善一部分人的生活,也可以回籠不少貨幣。

  陳雲為克服國民經濟困難提出的第五個辦法是,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於農業增產。

  陳雲指出,這一條是根本大計。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要抓好以下三個方麵的事情:

  一是除增產糧食以外,要重新考慮保證經濟作物增產的辦法。

  二是對不同的產糧區,研究出不同的增產辦法。

  三是撥出一部分鋼材、木材,製造中小農具。

  陳雲為克服經濟困難想出的第六個辦法是,把計劃機關的主要注意力,從工業、交通方麵,轉移到農業增產和製止通貨膨脹方麵來,並且要在國家計劃裏得到體現。

  陳雲的這個講話,把當時麵臨的主要困難、克服困難的條件和辦法作了透徹的闡述,使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對陳雲的這個講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都表示完全讚成。劉少奇對陳雲說:“光是你在這個會上講我們讚成還不行,建議召開一次國務院的全體會議,更充分地講一講,讓參加國務院會議的全體成員都了解我們的經濟情況,了解我們的方針政策。”

  1962年2月26日,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在北京召開。在李富春、李先念講話之後,陳雲發表了講話,再次闡述了在西樓會議發表的意見。陳雲講完,全場完全自發地長時間地熱烈鼓掌。

  當時大家聽了以後,有一個深刻的印象,覺得這麽一講,困難講夠了,心裏踏實了,辦法也確實可行。會後,各部委都紛紛要求傳達。

  中央書記處開會討論時,鄧小平說,全部傳達,怎麽講就怎麽傳達。劉少奇也同意用中央的名義轉發全國,而且還對怎麽寫轉發批語提了一些意見。說對困難的估計,是有十分隻講八分好,還是有十分就講十分好?他的意思是要把困難估計夠,工作才能主動。

  通過中央轉發講話的指示以後,劉少奇說,我們這個會通過了,毛澤東同誌不在北京,我們要立即向他匯報。

  第二天,劉、周、鄧就到武漢向毛澤東匯報說,我們同意陳雲講話,起草了一個指示,會議上是通過了,還要請主席看一看。劉少奇還說,這個問題我也在會上講了,如果主席同意,我們就發出去;如果主席不同意,我們重新開會議論。

  毛澤東看了陳雲講話和中央轉發講話的指示,表示同意發出。

  1962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將陳雲西樓會議講話加了批語轉發各省市區和各部門。西樓會議和國務院各部委黨組負責人全體會議後,中央醞釀恢複中央財經小組,統管經濟工作。劉少奇和周恩來都主張陳雲當組長,陳雲一再推辭,說身體不好,當組長不合適,可以當成員,有意見時可以提,他也相信,財經小組會認真考慮他的意見。會上確定李富春當組長,周恩來、陳雲都是組員。

  在討論批轉陳雲講話的中央書記會議上,劉少奇說,有人向他建議,恢複後的中央財經小組請陳雲當組長最合適,他自己當助手。會議就這麽定了。

  這次會議陳雲沒有參加,知道後他還是謙讓。劉少奇說,大家都同意你當,你就當,就我個人來說,全力支持你,支持到底。

  4月19日,中央作出決定,由陳雲擔任中央財經小組組長,統管全國財經工作。

  這樣,從1960年開始提出的“調整、整頓、充實、提高”的方針,經過1962年七千人大會統一認識,在“西樓會議”上才真正下了退夠的決心,才真正開始紮紮實實地全麵調整,落到實處。

  1962年3月7日,中央財經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陳雲在會上講話,對他在西樓會議上提出的辦法,作了進一步的發展。

  周恩來在陳雲講話時插話說,可以寫一副對聯,上聯是“先抓吃穿用”,下聯是“實現農輕重”,橫批是“綜合平衡”。

  陳雲也開始對“大躍進”的理論基礎予以否定。他在這次會議上,公開對積極平衡和消極平衡的提法進行了分析,指出這個問題上,認識是不同的。他提出,要從現在綜合平衡的經濟水平出發,經過切實的研究和計算,看遠景規劃能達到什麽水平,而絕不能采取倒過來的辦法。按短線搞綜合平衡,才能有真正的綜合平衡。所謂短線平衡,就是當年能夠生產的東西,加上動用必要的庫存,再加上切實可靠的進口,使供求相適應。

  為了了解鋼產量,陳雲曾查了美、英、德、日、蘇等幾十年來鋼產量的統計數字,看出這些國家鋼的年產量在1000萬噸以下的時候,花的時間最長。美、英、德、日等國,鋼產量在500萬噸到1000萬噸之間,就成了帝國主義國家。蘇聯也是在這樣的生產水平上,成了工業強國。大體說來,這些國家鋼產量在500萬噸到1000萬噸的時候,各種工業就比較齊全,把工業基礎打下來了。日本在發動七七事變的時候,鋼產量還不到700萬噸。陳雲指出,根據曆史經驗,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爭取在一定的時間內,使工業產品品種齊全,質量良好,技術先進,適應需要。有了這樣一個基礎,再前進就比較快了。

  此外,陳雲還就物資集中管理、研究農業基本情況、計委要管好農業和市場等問題提出了意見。

  這個講話的記錄,經陳雲看過後,在小範圍內印發了。講話後,陳雲就到上海、杭州休息去了。

  這次會議後,劉少奇組織人把陳雲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的13篇講話和報告,都找到編出來了,大概有四五萬字,還搞一個1萬多字的提要,準備印發有關部門學習和參考。

  陳雲對編輯他的言論曾經幾次堅決表示不同意,尤其是不同意印發。劉少奇說,可以不廣泛印發,隻印發給財經小組成員和中央常委看看。

  1962年4月,這個材料由劉少奇主持,選編成《陳雲同誌幾年來有關經濟建設的一些意見》,印發給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書記處書記,以及中央財經小組成員。劉少奇還專門寫信給毛澤東,說他叫人選編了陳雲文章印發給少數同誌參考,送上一份,請有空時翻翻。這份材料,一直到八九月北戴河會議時,都擺在毛澤東桌子旁邊,由此看出他對這件事情是很重視的。

  這時陳雲身體十分虛弱,醫生要他長期休養。陳雲赴華東休息後,領導貫徹執行以調整為中心的“八字方針”的主要責任,就落在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的身上,陳雲也盡力做一些工作。

  1962年2月,劉少奇告訴陳雲,毛澤東已經同意改組中央財經小組,授權小組審查修改國家計委製訂的1962年經濟建設計劃。中央財經小組根據陳雲意見起草《關於調整1962年計劃的報告》,建議對耗煤過多的小企業(主要有10萬個小高爐)和大部分沒有前途的地方建設項目實行“關、停、並、轉”,並對關停的企業和建設項目要“拆架子、收攤子”,以便在1961年已經精簡1000萬城市職工的基礎上,1962年再減少1000萬,回到農村加強農業生產戰線,使大減產的農業有力量支持已精簡的城市職工生活。

  報告起草完畢並經周恩來審查修改後,周恩來叫薛暮橋把草案帶到杭州去征求陳雲的意見。這時陳雲的身體仍很虛弱,每天隻能談兩個小時,分三天報告完畢,它完全同意草案所提出的意見,要薛暮橋把他的意見轉告總理。

  在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從1960年後的五年內,進行了全麵的經濟調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1964年底召開的三屆人大會議上,周恩來正式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整個國民經濟將要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不計得失欲分田,遭到批評無法行

  擔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以後,陳雲提出全黨都要研究農業問題,他首先就帶頭研究思考這個問題。

  1962年春夏之交,陳雲在杭州、上海休養時,經常考慮如何解救缺糧的農民,如何加快恢複糧食生產。他對當時一些地方的包產到戶做法非常感興趣。

  包產到戶,是合作化和人民公社以後,一些地方為了克服平均主義大鍋飯的弊病,實行一種聯係產量、責任分解到農戶的生產責任製形式。

  從合作化以後,浙江、江蘇、河南一些地方就開始試行包產到戶,對促進農業生產起很明顯的作用。不料廬山會議一反右傾,也順帶把這個包產到戶掛到右傾的賬上,一塊反掉了,支持這一辦法的幹部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受到不公正地處理。

  三年困難時期,由於糧食問題嚴重,各地紛紛尋找出路。顯然,“大躍進”口號喊得再響,也變不成糧食,而“右傾機會主義”的包產到戶,適應農村生產力水平和農民的覺悟水平,能夠多產糧食,這才是實在的。於是好多地方變著法兒實行了多種形式、多種名目的包產到戶。

  安徽是“大躍進”比較積極的省份,後來農村困難形勢也表現得極為突出。難能可貴的是,當時安徽的主要領導能夠認真反思,對農民自發采取的適應生產力水平的包產到戶做法,加以肯定,適當引導。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