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2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10)

  陳雲又向養母豬有經驗的農民調查。他們告訴陳雲,私養母豬的時候,養得好賺錢多,養不好虧本,所以他們對母豬像對產婦一樣關心,對苗豬像對嬰兒一樣關心。喂豬的時候很細心,也很有耐心,注意豬什麽時候該吃什麽、喜歡吃什麽,有什麽異常。母豬懷孕了注意保胎,母豬快生產時農民就睡在豬欄邊守護,對比較瘦弱的奶豬特別照顧,把它放在奶水最多的第三個奶頭上吃奶,這樣奶豬都長得比較均勻。豬圈保持清潔,夏天割青草墊豬圈,每天往裏墊些幹草,保持冬暖夏涼。這樣農民私養豬養得好,又能賺錢,和公養豬形成鮮明對比。

  陳雲得出結論,要發展養豬業,必須把母豬也下放給農民私養,鼓勵農民多養豬。

  以前,即使糧食很緊張的時候,陳雲也主張,為了保證肉食供應,糧食分配時要考慮豬的飼料糧。但毛澤東聽說後不以為然,說,豬吃百樣草,看你找不找,養豬可以不費糧。陳雲這次下鄉調查,也很想具體了解一下這個問題。調查以後,他得出結論,養豬還是要用糧的,隻喂草,某一段時期可以,長久下來就不行,每頭豬少不了100斤原糧。養豬不用糧,不能相信。

  在一次老農座談會上,陳雲問老農:“把你們的豬沒收對,還是發還對?”農民們麵麵相覷,誰也不敢說話。一個老農作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回答:“上麵說沒收、發還都是對的。”

  陳雲又問:“你們現在敢不敢養豬?”

  那個老農回答:“還不大敢,說不定哪一天又是沒收對了。”

  陳雲就對大家說:“沒收不對,發還才是對的,以後再不會沒收了。”

  陳雲的這個明確表態,開會的老農聽了都喜出望外。當天這個消息就傳遍了全公社。第二天是7月1日,黨的生日,公社宣布放假一天。農民幾乎家家都到別的公社去搶購苗豬,婦女們把所有的小船都開去搶撈水浮蓮(養豬的青飼料),掀起了一個養豬的高潮。

  看到農民的積極性,陳雲非常高興,他對調查組說:你們看,現在豬歸私養,婦女養豬的積極性就起來了。她要是不養豬,收工回家,除了做飯,勞力閑起來了。這樣算下來,要閑下來多少勞力嗬!他還深有感觸地說,我們黨犯了錯誤必須向農民承認,不然就是改正了,農民還不相信我們的正確政策。

  小蒸公社在兩次養豬問題座談會結束後的當天下午宣布:即日起,原由集體飼養的母豬,統交養戶領回。

  在小蒸,陳雲參觀了百貨商店,本來看到商店裏還有一點東西,但旁邊馬上有群眾揭穿說,是為了應付他而擺設的。負責人匯報說,商店現在虧空很厲害,群眾需要的東西短缺,沒有小鐵鍋,隻有食堂用的大鐵鍋,沒有套鞋,沒有農民常戴的氈帽,沒有花格布、花條子布……陳雲聽了匯報後說,現在是上麵撥給什麽賣什麽,不是群眾需要什麽賣什麽,做生意不是這樣子做的,這是官家生意。

  那段時間裏,每到傍晚,小鎮上合作商店的店員就在街道上吆喝:棒冰,棒冰,兩分一碗!開始大家還奇怪,棒冰應該論根賣呀,怎麽這裏的棒冰還是論碗賣的?出去一看,還真是用碗賣的。一問才知道,棒冰是上海做的,然後通過國營商店渠道,運到縣裏,縣裏再用汽車、小船運到各鄉鎮,鄉鎮再往下麵分,等到了基層商店,棒冰就成了棒冰水,想不拿碗都不行了。陳雲知道後,搖著頭歎息:現在商品流通是按行政區劃來管理的,不合理,可是又改不過來。

  小蒸公社靠近黃浦江,過去有許多漁民下午開船到黃浦江去捕魚,黎明運到上海,就在上海出賣。解放後上海市為了保證水產品供應,規定青浦縣每月要向上海供應一定數量的水產品。因此青浦縣規定漁民的魚不準在上海出售,必須運回青浦,賣給縣水產公司和下屬收購點,再由縣水產公司運到上海去完成供應任務。這樣多次來回去運輸,耽誤了漁民的時間,而且往往把活魚運成死魚,價格大落,漁民有時隻好把鮮魚做成鹹魚上交。而到市場上,光這些運輸費用和手續費用一加,魚價就很高了。

  陳雲了解到這個情況以後,又親眼看到魚行準備上交的死魚,十分驚訝。覺得這樣做太不合理。他親自找來青浦縣委和水產局的負責人來談話,勸他們準許漁民在上海出賣。青浦縣委很為難,他們說,如果這樣做,必須由上海市委取消我們的供應任務,上海市是不會同意的。陳雲無奈,隻得把這個問題擱起來。

  會後陳雲歎一口氣對周太和等人說:“我一個黨中央副主席,連這樣一個小問題都解決不了,實在對不起人民。”回到上海後,陳雲把這個意見向上海市委反映,陳丕顯親自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由於事情牽涉整個商業流通體製,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從根本上得到很好解決,水產品仍要經過幾個批發環節進入市場,所以市場上看不到活魚。這個問題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逐漸得到解決。

  7月12日下午,陳雲一行完成調查任務,離開小蒸。

  為了論證在小蒸公社調查的問題,進行比較,陳雲又到與青浦情況相似的杭州、蘇州找了幾個縣委書記和若幹個大隊支部書記,研究種雙季稻和種小麥的問題,也問了養豬和自留地情況,然後又到與青浦土地、人口、氣候條件不同的浙江蕭山、江蘇無錫兩縣調查種植情況。

  在杭州,陳雲把調查結果向毛澤東作了匯報,隨後又向周恩來作了匯報,他們都認為很好。

  此後,陳雲又就養豬、農作物種植安排、自留地三個問題同上海市委、江蘇省委、浙江省委交換了意見。

  最後,陳雲把這次調查發現的問題和幾點建議整理出來,專門給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寫了一封信。陳雲在信中把這次了解到群眾的幾點意見概括為四點,一是糧食吃不飽;二是基層幹部不顧實際、瞎吹高指標,參加勞動少,生活特殊化;三是幹部在生產中瞎指揮,不向群眾進行自我批評;四是沒有把集體生產組織好,農民積極性差,相反,對自留地、副業生產積極性高。隨信附了這次青浦農村調查的三個專題調查報告:《母豬也應該下放給農民私養》《種雙季稻不如種蠶豆和單季稻》《按中央規定留足自留地》。

  通過這次深入調查,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引起了陳雲新的思考:為什麽直到1962年三年調整時期快結束的時候,產量雖有回升,但還未恢複到曆史最高水平?1958年我國糧食產量已達到4000億斤,人均為606斤。1960年下跌到2870億斤,到1962年才恢複到3200億斤,人均隻有475斤,要怎麽才能迅速走出低穀呢?青浦調查後,陳雲日益焦慮不安,不斷探索出路。

  七千人大會婉謝毛主席,西樓會議慷慨陳詞

  “大躍進”後經濟工作麵臨的困難局麵,財經部門雖然有最直接的感受,但囿於認識上的局限,不能跳出“躍進”的框子,因此也就不能正確分析形勢,隻知道形勢很困難,心裏著急,又找不出克服困難的辦法,工作十分被動。

  1961年8月9日,鄧小平在中央書記處聽取計劃會議匯報時,對財經部門貫徹調整方針不力的現象,提出了批評,說:“去年北戴河會議提出八字方針,究竟怎樣貫徹,一年多了還沒有具體化,各部、各地區和計委都沒有具體地安排。”

  1961年8月,中共中央再次在廬山召開工作會議,當時負責經濟工作的李富春講話說,“八字方針”提出以後,想調整,但總想在重工業生產已達到的水平上調整,結果延誤了時間。現在認識到,整個工業不後退,不退夠,不鬆動一個時期,就不能調整。

  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讚成這個意見,認為隻有退夠,調整好比例關係,才能使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9月5日,鄧小平在會上明確地說,“大躍進”躍過了頭,違反了客觀規律。過了頭的要退下來,退到這次調整的目標為止。退要退夠,調整要抓重點,工業集中力量加強煤炭,農業主要是糧棉。要宣傳提倡黨的實事求是的傳統。三年初見效,七年大見效。

  毛澤東在會上也說,問題暴露出來了,將走向反麵。但是對形勢的估計上,他認為,當時已經退到山穀了,形勢是在一天天向上升。

  這次中央工作會議作出的退夠了再前進的決定,然而為時已晚。這一年,最初的計劃指標仍然很高,調整後的指標也不低,始終沒有放下“躍進”的架勢。結果,計劃執行情況相當差,絕大部分指標不但距原計劃相差很多,連調整後的計劃也沒有完成,甚至比上年還低。更為嚴重的是,城鄉居民的糧食、食油、豬肉、棉布等供應量比上年續減,更加劇了吃穿用的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及地委、縣委、重要廠礦企業黨委和部隊的負責幹部共七千人,所以又稱七千人大會。

  這次會議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在認識上前進了一步,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分析了工作中的主要缺點和錯誤,指出全黨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調整。毛澤東在會上也強調要發揚民主集中製,對前幾年的工作失誤承擔了責任,使黨內政治生活麵貌有了改觀,初步使大家解放了思想,敢於直言。為調整方針的落實貫徹,為國民經濟走出嚴重困境打下了思想基礎。

  在這次大會上,毛澤東好幾次請陳雲在大會上發言,陳雲說在作工業調查,還沒有調查完,現在還沒有把握來講話,謝絕了。

  毛澤東在大會講話中還曾說,做經濟工作,他不如陳雲。第一次整理的毛澤東講話稿中還有些話,後來修改幾經改動,愈改愈少,改到最後這段話就全被刪掉了。但是這句畢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陳雲受到了很大鼓舞。會後,毛澤東又提出,要開幾天出氣會,讓大家把意見都說出來。

  2月8日,陳雲在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省全體幹部會議上發言,明確地說,這幾年我們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種現象是非常危險的。在黨內不怕有人說錯話,就怕大家不說話。

  陳雲對這次大會取得的思想認識上和黨內生產上的進步評價非常高。他說,這次大會取得了非常的勝利,不要估計低了。隻要有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條,堅持真理,改正錯誤,我們共產黨就將無敵於天下。

  陳雲係統提出了正確認識問題的方法:全麵、比較、反複。全麵,就是要實事求是,弄清楚實際情況,根據研究所得的結果,拿出正確的決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最後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比較,就是把各種方案多方比較,同現行的辦法比較,同過去的方法比較,同外國的比較,等等。反複,就是比較了多種方案後,不要匆忙決定,最好過一段時間再看看。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索了解,陳雲對形勢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進一步探索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1962年七千人大會以後,財政部門向中央反映,發現當年財政有二三十億元的赤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劉少奇決定專門召開政治局會議進行討論。這個會是在中南海西樓開的,由劉少奇主持。這就是“文革”中受到猛烈攻擊的西樓會議。

  在會上,陳雲把一段時間用於形勢的觀察和如何走困境的思考,作了詳細地闡述。在形勢的估計上,陳雲首先對廬山會議關於形勢已到穀底的認識,大膽地提出了公開的質疑,明確指出了當時經濟形勢麵臨的幾點困難。

  當時麵臨的最大困難是農業減產,糧食不夠吃。陳雲對這個問題最重視。他說,我們是幹革命的,搞社會主義的,對於這個關係全國6億多人民的大事,關係整個社會主義建設的大事,是不能不關心的。

  那時有的人為了維護“大躍進”的麵子,閉眼不看現實,還在強撐著說,有的鄉村,農民吃得好,雞鴨成群,等等。陳雲毫不客氣地批駁說,有這樣的鄉村,但這是極少數。全國大多數地區並不是如此,大多數農民糧食不夠吃。

  在農業恢複的快慢上,也有不同的估計。陳雲明確地講,農業生產的一些基本條件,如土地、耕畜、肥料、農具、種子、水利、機械,以及今後幾年中工業支援農業的可能性等等,好的條件同不好的條件相抵,恐怕很難說目前的情況比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情況好。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