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5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3)

  ——新的文化藝術生活,將成為工人農民生活中的家常便飯,不但有了更好地為工農兵服務的文學藝術,而且工農兵自己也能更普遍、更高明地動手創造文化藝術。每個廠礦、農村都有圖書館、文化館、歌詠隊、演劇隊;每個生產隊、組都有自己的牆報、畫報,都有自己的李白、魯迅和聶耳,都有自己的梅蘭芳和郭蘭英。

  ——共產主義的道德風尚,將成為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規範。那時“城市和鄉村的差別,體力勞動同腦力勞動的差別,將逐漸消失,而共產主義的最後建成,也就離我們不遠了”。

  這位“柯老”還說,這樣設想合不合乎實際呢?“隻怕我們的眼界還是小了些,想得還不夠遠大”,“現在已經不是可能不可能的問題,而是我們怎樣盡最大的努力”去實現的問題了。

  柯慶施描繪的文化革命藍圖,簡直是太離奇、太令人“陶醉”了。但並沒有人對此提出疑問。5月25日,柯慶施被選入政治局,而陳雲等人卻不得不做自我檢討。

  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提出中國正處於“一天等於二十年”的偉大時期。

  毛澤東在反冒進的時候說過,批評歸批評,財經工作還要陳雲等人來做,此外沒有別人。1958年6月10日,中央發出《關於成立財經、政法、外事、科學、文教小組的通知》,規定這些小組直屬中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負責領導各方麵的工作。其中財經小組由12人組成,陳雲為組長,李富春、薄一波、譚震林為副組長,李先念、黃克誠、鄧子恢、聶榮臻、李雪峰、賈拓夫、王鶴壽、趙爾陸為組員。

  實際上,由於毛澤東親自走上前台領導經濟工作,陳雲領導的中央財經小組成了一個無實權的機構,它的任務隻是向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提出經濟信息和各種意見。

  中央財經小組辦了一個星期出一期的《經濟消息》刊物。陳雲指示,這個刊物要登載各種不同的意見,好消息壞消息都要報道。後來這個刊物因此而受到一些愛唱高調的人的批評。

  6月17日下午,陳雲參加在中南海西樓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會議聽取薄一波作關於1959年計劃執行情況和1959年設想的匯報。談到鋼鐵生產時,薄一波說,預計今年鋼產量將達到900萬噸,初步安排,明年計劃為2000萬噸或2000萬噸以上,討論時一些人同意,另一些人還認為當年鋼產量不隻900萬噸,明年指標還可能更高一些。會議從下午3點一直開到晚上11點。常委除毛澤東外,都參加了此會。

  6月18日晚8點到11點半,陳雲參加了毛澤東在中南海遊泳池召集的談話會。參加會議的有全體常委加彭真、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廖魯言、黃克誠、王鶴壽。在談話會上,毛澤東說他讚成提高鋼鐵指標。經研究,1958年鋼產量預計完成數改為1000萬噸,1959年鋼產量指標改為2500萬噸。

  談話時,毛澤東對薄一波說,現在農業已經有辦法了,叫做“以糧為綱,全麵發展”,你工業怎麽辦?薄一波沒有多加思索,就回答說,工業就“以鋼為綱,帶動一切”吧!毛澤東說:對,就按這麽辦。他認為,機械工業也很重要。接著就議論起工業各行業之間的相互關係問題,提出機械工業也是鋼,電力和鐵路是先導。

  6月22日,毛澤東對薄一波起草的匯報提綱作了指示:“趕超英國,不是15年,也不是七年,隻需要二年到三年,兩年是可能的。”這裏主要是鋼。“隻要1959年達到2500萬噸,我們就在鋼的產量上超過英國了。”毛澤東還修改了匯報提綱的標題,正題是《兩年超過英國》,副題是《國家經委黨組向政治局的報告》。

  中央、地方、各部門相互較勁,三天兩天變更計劃。給指標升溫加熱的現象,陳雲內心裏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是沒有說話。

  陳雲認為,有了“一五”建設的工業基礎和建設經驗,“二五”計劃期間,經濟發展可以比“一五”更快,但是“大躍進”這種搞法,顯然與他心中籌劃的發展方式完全不一樣。大躍進的做法明顯是全麵冒進,處處緊張,這麽搞下去,建設規模怎麽適應國家的財力物力,國家計劃怎麽保持平衡?

  當時,毛澤東的威信很高,對他認定的事情表示異議是不太可能的。高指標所鼓動起來的建設熱情,使每個人都不可能不受感染,此時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不會起到好的效果。陳雲由於剛剛為反冒進運動受了批評,做了檢討,多少有些思想包袱,感到有壓力,因而不便說話。

  薄一波在回顧他在這個時期的想法時說:“那時,我的腦子也很熱,而且在八大二次會議上剛就反冒進問題做過檢討,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便堅持,因此,我也同意提高鋼鐵指標。”這種心態,反冒進的當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

  陳雲私下談話中也說,現在熱度太高,提不同意見沒人聽。有一次,薛暮橋和宋劭文去見陳雲,希望他找毛澤東談談他對“大躍進”中的一些問題的想法,陳雲說:“現在不是毛主席一個人熱,全國許多領導都熱,不吃一點苦頭,這些話是聽不進去的。”

  當時,對中國製訂的不現實的高指標,一些關心中國建設的外國友人,曾經提醒過,其中就有陳雲的老朋友,在華蘇聯專家總顧問阿爾希波夫。

  1958年7月31日到8月3日,蘇聯領導赫魯曉夫來華訪問。阿爾希波夫作為他的總顧問隨同來訪。

  8月3日,中蘇雙方簽署《毛澤東和赫魯曉夫會談公報》。陳雲和阿爾希波夫進行了交談。陳雲把深藏心底的疑問,端出來問這位老朋友:你看我們明年的鋼產量計劃,完成得了完成不了?

  阿爾希波夫也許覺得自己畢竟是個外國人,不好對這個問題說什麽。他沒有正麵回答陳雲的問題,隻是笑了一下,說:很大的計劃,偉大的計劃,能完成百分之八十、九十,也是很好的。

  阿爾希波夫也許覺得自己這麽說,意思還沒有表達清楚。他感到,陳雲這麽問,也是對鋼鐵指標心裏有疑慮。在走向宴會廳時,不知他是有意還是無意,又同薄一波走在一起。這一次,他抓住機會,摒棄了外交辭令,明明白白地對薄一波講:“你們的計劃太高了,恐怕實現不了。”

  薄一波不知怎麽回事,於是機械地用標準的“大躍進”的語言回答:我們有群眾路線,把土法煉鐵煉鋼加上去,計劃一定能實現。

  阿爾希波夫苦笑,說了一句:土法煉鋼再多也沒有用。

  當天,赫魯曉夫一行飛回蘇聯。

  舉國狂熱,陳雲說要認識我們自己“本領不大”

  風光旖旎的北戴河海濱。每到夏天,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差不多都來這裏避暑,也在這裏工作、開會。於是人們戲稱北戴河是中共中央的“夏宮”。

  1958年8月17日,在這裏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著重討論1958年工農業生產問題。這就是載入史冊的北戴河會議。

  1958年1月至7月累計隻產鋼370萬噸,離6月19日提出的當年翻番搞1070萬噸的指標要求,差距很大。

  毛澤東顯然很著急,他特別強調,鋼鐵指標是政治任務,少一噸都不行!

  毛澤東把鋼鐵指標提到政治任務的高度,務求實現,陳雲隻能使自己的思想盡快適應。8月21日,由陳雲向參加擴大會議的全體人員傳達了毛澤東的這些指示。陳雲還把1958年鋼鐵指標翻番的來曆講給大家聽。

  陳雲說,6月19日晚上開各大區協作會議以前,主席在北京遊泳池召集中央一些同誌,王鶴壽也參加了,主席問他:去年是530萬噸,今年可不可翻一番?為什麽不能翻一番呢?王鶴壽說,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當時內部決定1100萬噸,後來公開宣布為1070萬噸,即以1957年產量535萬噸為基數翻一番。在北戴河會議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炮轟金門。8月23日,為聲援當時阿拉伯人民反對美國入侵黎巴嫩的鬥爭,並打擊國民黨反共氣焰,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金門國民黨守軍發起了大規模的猛烈炮擊。台灣海峽緊張局勢加劇。這一事態間接為鋼鐵升溫加了一把火。

  毛澤東提出的工業書記會議8月25日在北戴河開幕,由薄一波主持。主要是研究在年內怎樣完成以1100萬噸鋼為綱的工業生產任務的問題。當時提出要搞群眾運動,上土爐子。

  北戴河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1959年計劃和第二個五年計劃問題的決定》,提出1959年的工農業主要產品產量是:糧食8000億斤;棉花9000萬到1億擔;鋼產2700萬噸,爭取3000萬噸。在“二五”計劃期間,“我國將提前建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並創造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條件”。9月1日,《人民日報》在公報發表同一天,發表社論《立即行動起來,完成把鋼產量翻一番的偉大任務》;5日發表《全力保證鋼鐵生產》,號召與鋼鐵生活無直接關係的部門“停車讓路”。從此掀起了全國大煉鋼鐵的高潮;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的浪潮,使“大躍進”的盲幹做法達到頂峰。

  不切實際的高指標,造出來容易,但實際幹起來可就讓人撓頭了。為了完成這些不切實際的高指標,開始違反科學規律,用群眾運動的方法,搞瞎指揮。當時的做法是:政治掛帥,群眾運動加盲幹。並美其名曰:又紅又專。

  北戴河會議號召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結果隻用二十幾天就在全國農村基本實現了公社化,並積極向共產主義“躍進”,大搞公共食堂、對社員和生產隊的生產生活資料無償調撥、大辦民兵師。“共產風”盛行,一些人的胡作非為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湖南有個鄉黨委書記在大會上宣布:1958年11月8日是共產主義開始之日,私人的東西也不分你我,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隻保留一條,老婆還是自己的,不過這一條還得請示上級。河南新鄉興寧人民公社,4000戶20000人,實行軍事化,全公社編成15個營50個連,房屋公有,搞集體宿舍,社員男女老幼分開,按連排編製集中居住,禮拜六回原家度周末。

  過高的指標,求成過急的要求,靠大辯論開路的刮風式的領導方法,所帶來的副作用,最大的還是由此引發出來的各級幹部的浮誇風。1958年的農業“大躍進”,是以嚴重的浮誇為其顯著特征的。

  人們把自己假造的所謂高產典型叫做“放衛星”,一時間成為全國流行的時髦用語。各種稀奇古怪的“衛星”,讓人目瞪口呆。6月8日,報紙率先報道河南省遂平縣放出畝產小麥2105斤的“衛星”;6月26日,又報道了江西貴溪縣水稻畝產2304斤的“衛星”。隨後,“衛笪”越放琥大。小玫“衛星”畝產最高的,為9月22日《人民日報》報道的青海蹇什克農村畝產8580斤;水稻“衛星”畝產最高的,為《人民日報》9月18日報道的廣西環江縣紅旗農業社畝產13.434萬斤。除了小麥、水稻“衛星”以外,《人民日報》和一些省報,還連續發表了玉米、高粱、穀子、番薯、芝麻、南瓜、芋頭、蠶豆、蘋果等28種農作物和蔬菜、水果的高產“元帥”。報紙刊登科學家論證農作物高產的文章。當時的一張照片上,幾個快樂的年輕人,竟能舉著橫幅站在豐產的水稻上。“隻要我們需要,要生產多少就可以生產出多少糧食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之類的豪言壯語,在權威的中央黨報《人民日報》上頻頻出現。

  工業搞“以鋼為綱”,大搞小土群(小高爐、土法煉鐵、群眾運動)。

  破壞性最大的是農村的小土群。為了完成鋼鐵指標的“政治任務”,各地發動群眾上山煉鐵。據當時參觀過河南修武縣大煉鋼鐵場麵的人回憶,晚上,在一個煉鐵點,人山人海,火光映天,人們通宵不眠,大幹特幹。指揮者不斷地作鼓足幹勁工作,嗓子都喊啞了,說那天夜裏要放“衛星”。場麵蔚為壯觀。為了煉鐵、山上的樹砍光了,群眾家裏的鐵鍋進了煉鐵爐,正當收獲季節,9000萬青壯勞力上山煉鐵,辛辛苦苦種了一年莊稼,就要到手的豐收糧食,卻因為無力收獲而爛在地裏。小土群煉出來的卻是海綿鐵,根本不能用。

  在這種全國性的狂熱中,陳雲是較早清醒的一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