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籃球場地

  比賽場地

  定義:每場籃球比賽由兩個隊參加,每隊出場5名隊員。目的是將球進入對方球籃得分,並阻止對方獲得球或得分。可將球向任何方向傳、投、拍、滾或運,但要受下列規則的限製。

  尺寸和器材球場尺寸

  一、球場是一個長方形的堅實平麵,無障礙物。

  二、對於國際籃聯主要的正式比賽,球場尺寸為:長28米,寬15米,球場的丈量是從界線的內沿量起。

  三、對於所有其他比賽,國際籃聯的適當部門,如地區委員會對地區或洲的比賽,或國家聯合會對所有國內的比賽,有權批準符合下列尺寸範圍內的現有球場:長度減少4米,寬度減少2米,隻要其變動互相成比例。

  四、天花板或最低障礙物的高度至少7米。

  五、球場照明要均勻,光度要充足。燈光設備的安置不得妨礙隊員的視覺。

  六、所有新建球場的尺寸,要與國際籃聯的主要正式比賽所規定的要求一致:長28米,寬15米。

  線條及其尺寸

  (一)界線

  1.球場要用線條按第二條規定畫出,並且界線距觀眾、廣告牌或任何其它障礙物至少2米。

  2.球場長邊的界線叫邊線,短邊的界線叫端線。

  (二)中線

  從邊線的中點畫一平行於端線的線叫中線;中線要向兩側邊線外各延長0.15米(15厘米)。

  (三)罰球線、限製區和罰球區

  1.罰球線要與端線平行,它的外沿距離端線內沿5.80米;邊條線長為3.60米。它的中點必須落在連接兩條端線中點的假想線上。

  2.從罰球線兩端畫兩條線至距離端線中點各3米的地方(均從外沿量起)所構成的地麵區域叫限製區。

  如果在限製區內部著色,它的顏色必須與中圈內部的著色相同。

  3.罰球區是限製區加上以罰球線中點為圓心,以1.80米為半徑,向限製區所畫出的半圓區域。在限製區內的半圓要畫成虛線。

  4.罰球區兩旁的位置區供隊員在罰球時使用。

  籃球起源和發展

  用球向懸在高處的目標進行投準比賽的球類活動。由於最初是用裝水果的籃筐作投擲目標,故名“籃球”。現代籃球運動已經發展成為一項具有靈活巧妙的技術和變化多端的戰術相結合的競賽活動。

  發展概況籃球是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舊譯春田)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J。奈史密斯博士創造的,起初,他將兩隻桃籃分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杆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麵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麵掛網。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製。隻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1892年,奈史密斯製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製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多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內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製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餘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製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製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

  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複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誌、作風等各方麵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裏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隻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隻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隻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隻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雙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

  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籃球球隊要求

  每個隊要按下列要求組成:

  一、對於2×20分鍾的比賽,不超過10名合格參賽的球員;

  二、對於4×12分鍾的比賽,或競賽中一個隊超過3場比賽時,不超過12名合格參賽的球員;

  三、一名教練員,如果球隊需要,可配備一名助理教練員;

  四、其中一名合格參賽的球員是隊長。

  隊員和替補隊員

  一、比賽進行時,每隊要有5名隊員上場,並可按照規則的規定進行替換。

  二、球隊的球員在場上時為隊員,他有權參加比賽。在場下則為替補隊員。

  三、當裁判員招呼某替補隊員進場時,他即成為隊員;當裁判員招呼那名隊員的替換者進場時,該隊員即成為替補隊員。

  四、隊員的服裝要按下列要求配備:

  1.前後是相同單一顏色的背心(不允許有條紋的背心)。

  (1)兩側允許鑲邊;

  (2)鑲邊要豎直地集中在腋窩下方,每側的鑲邊最寬為0.03米(3厘米),兩側鑲邊的總寬為0.06米(6厘米);

  (3)背心領口或開袖處的裝飾邊不超過0.03米(3厘米)寬;

  在比賽中,男隊員必須把他們的背心塞進短褲內。

  2.圓領衫可以穿在背心裏麵,但要與背心相同的單一顏色。

  3.前後是相同單一顏色的短褲,但不一定和背心的顏色相同。

  (1)允許加裝飾邊;

  (2)每側的豎直裝飾邊最寬0.03米(3厘米),兩側裝飾邊的總寬為0.06米(6厘米);

  (3)褲腿口的裝飾邊不超過0.03米(3厘米)寬;

  4.允許穿長於短褲的緊身內褲,但要與短褲相同的單一顏色。

  五、每個隊員背心前後的號碼須是清晰的、單色的,並與背心的顏色有明顯的區別。號碼要醒目,並且:

  1.後背的號碼至少高0.20米(20厘米);

  2.前胸的號碼至少高0.10米(10厘米);

  3.號碼的寬度不得少於0.02米(2厘米);

  4.球隊要使用4至15的號碼;

  5.同隊隊員不得使用重複的號碼。

  注:在比賽中,如果某隊員改變他的號碼,他要向記錄員和主裁判員報告這一改變。

  世界杯獎杯介紹

  在世界杯的曆史上,至今一共有過兩個世界杯獎杯。

  第一個獎杯是由一位法蘭西雕刻家阿伯爾·拉夫利爾(Abel LaFleur)設計創作的。使用的材料是黃金:勝利女神高舉雙手托著一個八角型的獎杯,站在一個大理石底座上。最初的名字是“朱爾斯·雷米特杯”,以紀念世界杯的創始人朱爾斯·雷米特主席。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開始以一個簡單的名字來稱呼它“世界杯”。

  這座獎杯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一直就呆在德國的一個意大利家庭的床底下,戰爭結束後,在1966年英格蘭世界杯前的一個公開展覽上,它卻被偷了;最後,它居然是由一隻叫“皮克裏斯”(Pickles)的狗在一個垃圾箱裏找到的。

  1970年,巴西人永久地擁有了這個獎杯。他們成為了第一個贏得三次世界杯冠軍的國家。

  不幸的是,它在1983年第二次被偷走了。這次是在巴西,從此再沒人看見過它。人們認為小偷把它熔化後賣掉了。巴西足協現在擁有的是一個複製的“雷米特杯”。

  FIFA在1974年從53件後選品中挑選了現在的這一個獎杯作為世界杯的冠軍獎杯。設計者意大利雕刻家撒爾維奧·加澤尼加(Silvio Gazazniga)用18K金製作了這座獎杯。他向人們解釋了他的設計思路:“運動員們站在圓形的底座上,高舉著地球。這代表著他們向勝利衝刺的激情瞬間。”

  這座新獎杯高36cm(14英寸),重4790克(11英)磅。它將永遠屬於FIFA所有。而每屆世界杯的冠軍都隻能得到一個複製品。

  世界杯介紹

  世界杯足球賽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賽事。它發源自20世紀的奧林匹克運動會。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來自南美洲、亞洲和非洲的22支球隊參加了足球比賽。1928年,又有17個國家參加了在阿姆斯特丹舉辦的奧運會。

  在1920年5月26日,國際足聯(FIFA-—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宣布他們將組織自己的足球錦標賽:世界杯(World Cup)誕生了!在1929年的FIFA全體代表大會上,FIFA主席朱爾斯·雷米特主持了舉辦世界杯的決議投票,“我們將舉辦‘世界杯’比賽,所有成員國的隊伍將一起分享這一賽事”。1930年,第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在烏拉圭舉行,這時剛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的經濟危機發生後不久,所有歐洲國家都沒有申請派隊參加本屆比賽。

  然而,雷米特先生最終還是說服了4個歐洲國家與其餘9個國家一起參加了第一屆世界杯。這屆比賽從1930年7月1日~30日舉行,烏拉圭為之提供了三個賽場。

  FIFA決定世界杯每四年舉辦一次,但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8年法國世界杯和1950年巴西世界杯之間出現了12年的空白。

  世界排球錦標賽

  世界排球錦標賽是由世界排球聯合會主辦的國際排球比賽,是排球最早的、規模最大的世界性比賽,每4年舉行一屆,受到各國普遍重視。原與奧運會同年舉行,1962年起改在奧運會後第2年舉行(女子第5屆除外)。冠軍獲得者可直接參加下屆奧運會。

  第一屆世界排球錦標賽始於1949年,最初隻有男子比賽,女子比賽始於1952年。最開始比賽並不受洲際人數的限製,即提出參賽申請的隊,都可獲得參賽資格;但從1986年(男第11屆,女第10屆)國際排聯規定隻允許16個隊參加世錦賽,因為排球運動已逐漸成為一項世界性的熱門運動,希望獲得參賽資格的國家越來越多。具體參賽資格為上一屆比賽獲得第1名到第7名的7隻球隊,舉辦國1個隊、五大洲錦標賽5個冠軍隊、最後資格預定賽(巡回優勝杯)的前3名共16隻參賽隊伍。

  1994年國際排聯對世錦賽的參賽資格作了修改。對國際排聯直轄舉辦的最後資格預選賽,從取原來的前3名增加至前9名有資格參加比賽。取消“世錦賽上屆比賽2至7名有當然參賽資格”的規定。

  競賽方法:比賽分預賽、複賽、決賽三個階段進行。預賽分四個組進行循環賽,每個組第一名參加決賽,每個組第二名在複賽中再抽簽決定對每組的第三名,勝者四個隊參加決賽,負者四個隊經淘汰決出9~12名。預賽中分組的第四名抽簽進行循環賽決出13~16名。決賽階段,分組第一名的四個隊再抽簽分兩組賽一場以排定座位,再與複賽中的兩個隊(也抽簽排位)進行四場對抗,勝者采用淘汰製決出前四名,負者采用淘汰製決出5~8名。這種新的競賽方法,使競賽更加激烈。

  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又稱“世乒賽”,自1926年12月6日在英國倫敦舉行首屆起,至今已舉行了49屆大賽。世乒賽共設有7個正式比賽項目,每一項目都設有專門獎杯,並來自不同的國度。各項獎杯都是以捐贈者的姓名或國名命名的。

  男子團體冠軍杯稱“斯韋思林杯”,是前國際乒聯名譽主席、英國的斯韋思林夫人所捐贈。第一屆世乒賽就開始設立。

  女子團體冠軍杯稱“馬賽爾·考比倫杯”,是原法國乒協主席馬賽爾·考比倫先生所捐贈。第八屆開始設立。

  男子單打冠軍杯稱“聖·勃萊德杯”,是原英格蘭乒協主席伍德科先生所捐贈,以倫敦聖勃萊德乒乓球俱樂部的名稱命名。第一屆世乒賽就開始設立。

  女子單打冠軍杯稱“吉·蓋斯特杯”,是由匈牙利乒協主席吉·蓋斯特先生所捐贈。第一屆世乒賽就開始設立。

  男子雙打冠軍杯“伊朗杯”,是由伊朗國王捐贈的。第一屆世乒賽開始設立。

  女子雙打冠軍杯“波普杯”,是前國際乒聯名譽秘書波普先生所捐贈。第二屆世乒賽始設。

  男女混合雙打冠軍杯“茲·赫杜塞克杯”,是原捷克斯洛伐克乒協秘書茲·赫杜塞克先生捐贈的。第一屆世乒賽就開始設立。

  世乒賽的所有獎杯都是流動的,獲勝者隻在獎杯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各項冠軍獲得者可保持該獎杯到下一屆世乒賽開賽前,然後交給新的世乒賽再爭奪。唯有男女單打冠軍,如連續3次獲得“聖·勃萊德杯”或蟬聯4次獲得“吉·蓋斯特杯”,則由國際乒聯製作一個小於原獎杯一半的複製品,永遠由獲得者保持。世乒賽的7個獎杯都是銀質的。

  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

  蘇迪曼杯,又稱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采用五場三勝製,由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等五個項目組成,是代表羽毛球整體水平的最重要的世界大賽,與湯姆斯杯賽和尤伯杯賽齊名。

  羽毛球是印度尼西亞的“國球”,蘇迪曼杯是印尼羽毛球協會代表本國人民向國際羽毛球聯合會捐贈的一座獎杯。此賽之所以稱為“蘇迪曼杯”是為了紀念印尼羽毛球協會的創始人、前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副主席迪克·蘇迪曼而命名的。該杯的杯身由純銀鑄成,外表鍍有純金,杯高80厘米、寬50厘米、重12公斤,當時造價約為15000美元。獎杯是一個羽毛球造型,在基座上雕刻了舉世聞名的古跡婆羅浮屠佛塔的造型,是一座極富民族特色,象征著印尼人民對羽毛球運動無限熱愛的獎杯。

  蘇迪曼杯羽毛球賽按各個國家和地區球隊的實力分為A至G等7個級別,每個級別6支隊伍,隻有參加A級比賽的6個隊可以爭奪冠軍。B至G組的小組第一名在下屆比賽中升到上一組,最後一名降到下一組。

  1986年,在國際羽聯召開的理事會上第一次提出了舉行混合團體賽的建議。1988年,國際羽聯接受並指定了混合團體賽與單項錦標賽同時舉行的事宜,並決定將蘇迪曼杯作為混合團體賽的冠軍獎杯。1989年,在印度尼西亞同時舉行了第一屆蘇迪曼杯賽和第六屆世界羽毛球單項錦標賽,同時規定此項比賽每兩年舉行一屆,逢雙數年是湯、尤杯賽,單數年為蘇迪曼杯賽。

  蘇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團體賽實際上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與湯姆斯杯賽(世界男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和尤伯杯賽(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同為國際羽聯主辦的三大羽毛球團體賽事。不同的是,蘇迪曼杯賽是檢驗各國或地區羽毛球運動整體水平的賽事,規定比賽雙方進行男女單打、雙打和混合雙打共5盤比賽,采用5盤3勝製。為使爭奪更趨激烈,比賽還采取了升降級製,即每級最後一名降至下一級,而下一級第一名晉升上一級。隻有參加A級比賽的6個隊有資格爭奪冠軍。A級賽共有6支隊伍,先分兩組預賽,小組前兩名出線進行交叉半決賽,勝者進行最後的決賽分出名次。從2005年第九屆蘇迪曼杯開始,參加蘇迪曼杯賽最高級別A級比賽的增加為8支隊伍。

  該項杯賽自1989年設立,之後每兩年一屆,自1989年首屆蘇迪曼杯比賽在印尼舉行以來,至今共舉行了八屆。前八屆蘇迪曼杯比賽安排在與世界錦標賽同一時間和地點舉行(先進行蘇迪曼杯比賽,緊接著進行世界錦標賽)。從2005年第九屆蘇迪曼杯開始,蘇迪曼杯比賽將和世界錦標賽分開不同時間和地點在同年舉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章澤
4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5從日記到作文
6西安古鎮
7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8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