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事件簿:
我女兒從小就特別愛哭,看見陌生人哭,稍不滿意也哭。現在快6歲了,馬上就是小學生了。遇上小朋友說“我不跟你玩”,或者碰了她一下,她就哭;上手工課、做數學題,她不會時也哭。有時候,半夜醒來,也會哭一陣,問她為什麽,她就是不說,耐心哄、嚴厲批評都不起作用。這讓我們很頭疼,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愛哭的毛病呢?
家庭教育ABC:
哭,在幼兒時期是常見的行為。在12歲以前,男孩女孩哭的類型是一樣的。這以後,女孩哭得多些,這可能由於性荷爾蒙的作用,也可能是社交場合的條件反射。對於低年齡的兒童來說,哭是交往的一種方式。他們的語言表達還不流暢,往往要靠哭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和意願。
孩子愛哭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候是因為身體的不舒服引起的,有時候是因為孩子先天多愁善感。以天生氣質來說,就是“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時,通常會以負向的情緒來表達:如哭鬧、發脾氣等,這是他的個性傾向。
哭還是孩子獲取利益的一種手段。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太過寶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隻要孩子一哭,大人總是滿足他、向他妥協,讓孩子感覺到“用哭來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此外,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事業,不能經常陪伴、接近的孩子,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愛或安全感等得不到滿足,就會顯得焦慮、不安,表現出來的就是愛哭或不快樂的神情。
因此,對待愛哭的孩子,若父母不去探究原因,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修正孩子的這種不當行為,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還會影響孩子日後的人際關係,甚至處世態度。
父母大學堂:
對待一個愛哭的孩子,一定要弄清楚他為什麽哭,找準哭的根源。
由於父母過於溺愛、遷就孩子,隻要他一哭,就把什麽好東西都拿給他,以致他有一種錯誤的想法,要得到什麽就哭。當孩子因為要求得不到滿足而哭泣時,父母必須先衡量要求的合理性,如果要求在合理的範圍內,就應該盡量滿足他,反之,就應該明確地讓孩子知道不該得到這些東西的理由,必須堅持立場,不可輕易妥協,讓他知道哭並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要達到這個目標,父母首先要檢討自己對孩子哭的反應。
(1)當孩子有問題時,不要一聽見哭聲就緊張地回應他,而要讓他先停止哭,把問題說出來。訓練他不要每一次有事都隻以哭聲來表達不滿,同時要給予他充分的時間去平複情緒。一個哭得稀裏嘩啦的孩子,要他立即停止哭是不可能的,父母先清楚地把話說完,然後靜靜地陪在一旁,等他平靜下來,不要催促或者表現出不耐煩。
(2)平時對於孩子的任何問題,父母都要認真回答,訓練孩子學習如何用語言來表達意見的能力。
(3)當孩子一不如意就哭起來的時候,決不能因此來滿足孩子的意願。如果知道孩子是有目的而哭,父母應立即走開,不理會他。
(4)堅定自己的立場,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向孩子的哭鬧讓步,讓他知道哭泣並不能為他帶來他想要的東西;如果不哭,或許還有機會得到。
(5)年紀稍大的孩子,有必要向他解釋動輒哭泣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教導他遇到問題應該立即想辦法去解決。例如,遇到問題而自己卻不能解決時,可以告訴父母,向父母求助。
(6)稱讚一些他認識的不愛哭的孩子,並鼓勵他向這些孩子學習。偶有不如意卻沒有哭的話,就及時誇獎他的進步,給他一些口頭稱讚、一個擁抱或一個親吻等。
如果父母能堅持以上的方法,不向孩子的哭鬧讓步,逐漸的他將會停止以哭泣來威脅你。對於因為缺乏自信或性格懦弱的孩子,必須多給他鼓勵,讓他嚐試自己去處理一些問題,不要凡事都要求得到別人的幫忙;雖然做不好,也鼓勵他再次嚐試。失敗了,教會他先不要哭,靜下來想一想應該怎麽做比較好。問問他:媽媽(爸爸)也一起來幫忙好嗎?得到認同後,母(父)子一起把問題處理好,再與他一起檢討這件事。懦弱的孩子,大半是因為父母溺愛造成的,所以必須多給孩子自己去麵對難題的機會,不要凡事都替他去做;還要讓他多與其他孩子接觸,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才不會凡事都感到害怕,逐漸把膽量壯大起來。
聽故事學家教:
媽媽帶著5歲的楠楠去超市購物,經過堆放著巧克力的貨架時,楠楠突然哭著說要買巧克力。
楠楠站在貨架前對媽媽說:“媽媽,我要買巧克力!”
媽媽告訴楠楠,家裏已經有很多巧克力了,不能再買了。楠楠不聽,還是非要不可:“不嘛,我就是要買這一種,嗚嗚……”說著楠楠便哭了起來,一副不買不罷休的樣子。
媽媽無奈地看著楠楠說:“楠楠不可以這樣不聽話。”
聽見媽媽這樣說,楠楠更加不聽話起來:“媽媽不給楠楠買巧克力,媽媽不喜歡楠楠,嗚嗚……”說著還拽著貨架不讓媽媽往前推車。媽媽生氣地對楠楠說:“楠楠,放手,再這樣媽媽可要生氣了。”楠楠卻依舊放聲大哭:“不給我買我就不放手!”
媽媽看看四周的人覺得很難為情,但仍然堅持著:“你不放手,媽媽也不會給你買巧克力!楠楠,小孩子不可以耍賴,耍賴的孩子媽媽不喜歡。”
楠楠開始耍賴一樣地說:“可是我就是要吃巧克力。嗚嗚……”
愛心錦囊:
有一點點的小事就哭、動不動掉眼淚是性格懦弱的一種表現,不利於自信和堅強個性的養成。應該想辦法改掉愛哭的不良習慣。現實生活中,一些孩子由於嬌慣等原因,動不動就哭,為一點小事就哭個沒完,往往搞得父母、長輩束手無策、心煩意亂。
增進語言表達能力,凡事都說出來,而不是用哭來表達,應該培養情緒管理能力。很多人在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想辦法試一試解決困難,而是選擇逃避,這樣的人是永遠不會有什麽收獲的,而隻有那些勇於麵對困難的人,才有戰勝困難,奪取成功的希望。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困難和挫折無處不在,隻要堅定戰勝困難的決心,勇於挑戰困難,不要總是依賴別人讓別人做自己的保護傘,就能戰勝一個個困難,走向成功。
那麽要想有勇氣挑戰困難,不總是依賴別人究竟該怎麽做呢?
(1)樹立不屈不撓、勇敢頑強的意識。
在生活中,不要一遇到一些小困難就請求別人的幫助,而應該鼓勵自己想辦法解決。遇到困難時要分析困難到底在哪裏,並找出化解困難的辦法。要鼓勵自己樹立信心,不灰心喪氣,勇敢麵對困難。
(2)確立恰當的奮鬥目標。
就是在分析各種情況的基礎上樹立自己的理想,也就是說要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性趣、能力、特長、性格等,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來確定自己的目標。因為如果目標定得太高就會變成幻想和空想,很難實現,那樣也就更容易受到挫折和打擊。
(3)學會嚐試。
在生活中我們要自信,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嚐試,在“我一定能行”的體驗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勇敢地麵對挫折,應當從培養能力、增強自信開始。對於遇到一點小事情或是困難就哭的孩子,應該注意培養自己的忍耐、堅持,去戰勝困難的習慣。經過能力培養和自信心的培養,在“難題”前就有了辦法,自然也不會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