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事件簿:
我兒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了,雖然成績還不錯,但我就是覺得他的理解能力比較差,有時候,你說一句話,要向他反複解釋好幾遍他才能理解,請問我要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呢?
家庭教育ABC:
理解是掌握知識的前提。不理解,就不能“消化”知識,並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理解能力在整個小學期間是不斷發展著的。小學生已能夠理解表現在人們的具體行動中的那些道德品質和行為動機。但評價人物往往還不全麵,不能夠指出他們喜歡或不喜歡的人物所具有的長處、短處。至於對人物內心衝突,更是缺乏理解。因此,為了提高孩子的理解水平,家長必須從孩子已有的經驗出發,引導他們遵循從已知到未知、從簡單到複雜、從近到遠一係列循序漸進的原則,使理解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把孩子已經掌握的知識與需要理解的知識聯係起來是提高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比如,理解某部電影中的特務的本質,我們可以從以往孩子對特務的理解出發,幫助孩子逐步懂得:麵貌醜陋、頭戴鴨舌帽的或相貌端莊、談吐文雅的人都可能是特務,也可能不是特務,其本質不在外表而在是否仇恨人民,是否企圖破壞和顛覆人民政權等等。這樣,就能使孩子對特務的本質加深理解。
父母大學堂:
兒童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思維運算水平還很低,他們還不能理解許多複雜和抽象的概念,家長必須為孩子的學習創造相應的環境,提供適宜的學習材料,讓孩子在感受、體驗等具體生動的活動中進行學習。
(1)注重孩子的感情培育和性格培養。
家長如果希望在學業上幫助孩子,應對孩子的思維水平有個非常清楚的了解,平常檢驗自己提供給孩子的學習材料,是否是以兒童年齡的思維水平來呈現。可以給孩子一種機會,使他能在高於自己生理年齡的思維水平之上進行概念化,但孩子如果在這種機會中失敗了,不能視為是孩子本身的不足,不能讓孩子感到混亂或覺得自己應受到責備,尤其是當呈現的材料與孩子概念化水平不一致時。
(2)積累孩子的實踐經驗。
積累孩子的實踐經驗,這是孩子的思維的原材料。一個過於形式化、控製過強的環境,會限製孩子概念化的形成。家長應正確理解孩子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如果你對孩子的評價是“他總是出這樣的錯誤”或“他總是粗心大意”,請先不要急於用“他不好好學習”這樣的帽子扣在孩子身上,這類錯誤的產生,可能是由於孩子在學習或完成任務時誤讀了關鍵因素,或是與他現存的知識進行了不正確的聯係,或是對以前記憶的信息作了不正確的提取和應用,是係統錯誤,而不是粗心大意或不認真造成的,需要追本溯源,在了解孩子得出答案之前的思維過程後再作判斷。
(3)為孩子選擇恰當的書。
不要為你的孩子選擇太難的書,特別是用做閱讀訓練的書。確保書中至少有90%的字詞他都可以輕鬆地識得。如果閱讀過程中為了搞清楚字詞的意思而多次停頓,他就很難集中注意力去了解故事整體的意思。要想從文本中獲取準確的意思,需要平穩而快捷的閱讀——也就是一種流暢的閱讀。大概在2年級左右,孩子的閱讀應該達到一定的速度。反複閱讀熟悉、簡單的讀物,可以培養孩子快速解析詞匯的能力,他的閱讀會變得更加流暢。
(4)補充課堂的閱讀。
如果孩子在課內學習一個特別的專題,可以幫孩子找一些相關的容易閱讀的書或雜誌。多積累一些相關的知識可以幫助孩子應對可能相當困難的課堂學習,讓孩子獲得成功的感受。在閱讀之前、中間和之後,都可以問一問、聊一聊。這種口頭交流可以幫助孩子記憶,也可以幫助他去思考。比如說:
閱讀前:“這本書的什麽地方讓你感興趣?什麽地方讓你覺得沒意思?”……
閱讀中:“現在到底發生了什麽?它跟你先前預想的一樣嗎?後麵會發生什麽?”……
閱讀後:“你能不能大概說說這本書的內容?你喜歡它嗎?喜歡什麽地方?這本書會不會讓你想到別的一本書?”……
聽故事學家教:
老師正在給一年級的學生上數學課,講的是減法運算。
他把一個聽的特別認真的學生叫到台上,問道:“小明,想一想,桌子上有四顆糖果,你姐姐吃了其中的一顆,桌子上還剩幾顆?”
“幾個姐姐,老師?”
“不是,注意聽!我把這道題重複一遍。桌子上放著4顆糖果,你姐姐拿走了一顆……”
“哪個?”
“什麽哪個?”
“哦,我有兩個姐姐。”
“這是一樣的!注意,一個姐姐拿了一顆糖果……”
“她們是不會隻拿一顆糖果的,她倆總是什麽東西都拿光。”
“但是,小明!你爸爸隻允許她拿一顆糖果!”
“這是不可能的,老師。”
“為什麽?”
“爸爸出差了,下個星期才能回來。”
老師的臉有點兒紅了。“嗯,注意!我現在把這個題目再講一遍,如果你再插嘴,你就到你的位置上站著。嗯,桌子上放著3顆,不,是4顆糖果,你的一個姐姐從其中拿了1顆糖果,桌子上麵還剩幾顆?”
“沒有了。”
“什麽?你怎麽會得到這個答案?”
“因為我吃了剩下的糖果。我最喜歡吃糖果了!”
愛心錦囊:
上麵這個故事中的孩子總是抓不住問題的中心,因此他也就不可能回答對老師的問題,然而要想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大人的引導是很重要的,畢竟孩子的思維和大人的不一樣,因為他們知道的事情有限,所以你說一句話時,在他們的心目中的理解隻能是這樣而不會是那樣。因此,對於孩子語言理解能力的提高,父母應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幫助他們:
(1)提高運動能力。
注意運動能力不等同於簡單活動,跑、跳、爬、會走樓梯、騎單車、滾軸溜冰、遊泳、一刻不停地動,不代表孩子的運動能力好。而是要注重運動的技巧性,可以適當做一些例如拍球、跳繩等有技巧性的運動,以提升運動技巧。
(2)提升視覺能力。
此項能力的提高仰仗於運動技巧能力的提高,否則會很困難。理解、條例、組織、章法等都與此有關,與數學學習能力以及作文章法結構有密切關係。
(3)注重運動與視覺。
運動與視覺的重要性不比語言能力差,其實要孩子進步,運動是基礎,是大智慧,運動要注意量的積累與運動技巧的提升,此項進步之後會帶動視、聽兩項隨之進步。理解、注意力、配合能力等會越來越好。隻要方法得當,堅持不懈,永不放棄,一定會進步的。
(4)多讀書並與他人交流。
如果孩子在閱讀理解方麵感到非常困難,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些好的書來閱讀,當然也可以由家長幫助孩子選擇一些,這樣有助於增加詞匯量。讀後孩子可以與家長或老師交流一下,也可以與同學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