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事件簿:
我的脾氣一直都很暴躁,現在兒子已經5歲了,卻總是出這樣或者那樣的小毛病、小問題。每次看見兒子犯錯,我都氣不打一處來,因此總會對孩子大加指責。在事後我有時也會感到懊悔,不過轉而又想,現在嚴厲一些對他將來有好處。我這樣做對嗎?
家庭教育ABC:
從某種意義上講,孩子就是在不斷改掉缺點的過程中成長的。善待孩子的缺點,其實也就是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使孩子避免再犯同類錯誤或者過失。作為父母,可能隨時會麵對孩子所犯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過失和錯誤,但無論孩子所犯的錯誤是大還是小,父母都要平心靜氣地來對待,不要讓孩子錯失了體驗過失的心境而一錯再錯。
父母大學堂: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批評孩子時,為什麽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認錯?其實問題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評孩子時如果能注意下麵這些問題,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評了。
隻談眼前不翻舊賬。做錯的事已經批評過了就應該“結案”了,不要老是記著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讓孩子覺得在父母麵前永無法翻身。孩子正處在學習做人的過程中,父母要原諒孩子的過錯,動輒翻老賬,這樣很傷孩子幼稚的心,孩子是不會接受的。
不能隻注意孩子的錯處。當我們動怒時常常會急於讓孩子認錯,會直接針對孩子所做的錯事切入。然而,孩子其實不是從小到大都隻做錯事,必定還有許多可取之處。如果我們隻針對眼前的錯事指責他,而忽略了他的優點,就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大人眼中隻看到他不好的行為,似乎大人並不了解他整個人,孩子努力把事情做好以後,往往需要我們的讚揚。同樣道理,在我們批評孩子時,也應先對孩子做得好的方麵給予肯定,然後再指出做得不對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家長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錯處。
增加身體接觸。在批評孩子時可以摟著他的肩膀說話,或拉著他的手講道理給他聽。我們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聽不得一句重話的孩子會非常排斥所有指責他的話。所以當我們實在需要責備他時,應該用眼睛正視孩子,在說著指責他的話時,身體部分要有接觸,這樣就能達到恩威並用的效果。
批評過後要表達對孩子的感情依舊。批評過後,父母不要一直板著臉說話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來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錯事為理由不帶他出去。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就應受到批評,但父母不會因為他做了錯事就不愛他。
聽故事學家教:
李明有兩個天真活潑的小孩,一個5歲,另一個7歲。一天,李明正在教他7歲的兒子東東如何使用割草機割草。當教到怎樣將割草機掉頭時,他的妻子突然喊他,詢問一些事情。當李明轉過身回答他妻子的問題時,調皮的東東卻把割草機推到了草坪邊的花圃上,並充分利用他剛剛學到的技術,開展工作——真是可惜,割草機所過之處,花屍遍地,原本美麗的花圃留下了一條2尺寬的空隙。
麵對眼前的事實,李明怒不可遏,他有些失控了。要知道,這個花圃花費了李明多少時間、多少精力才弄成今天這個令鄰居們無比羨慕的樣子呀!可是僅僅兩分鍾的時間,就被小東東毀壞得不成樣子了。“哦,天哪!東東!你在幹什麽!”他怒吼起來,就在他要繼續嗬斥東東的時候,李明的妻子快步地走到他身邊,用手輕輕拍他的肩膀,說:“李明,別這樣,要知道——我們是在養小孩,而不是在養花!”
愛心錦囊:
李明妻子的話說得沒錯,孩子和花,孩子和茶杯、盤子、玻璃,哪個重要,我們都很清楚,但是做父母的在氣頭上時難免都會失去理智和寬容。那些物品已經被損壞了,再怎麽樣也不可能複原了,那麽我們憤怒又有什麽用呢?這樣隻會傷害了孩子的稚嫩心靈。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以寬容的心原諒孩子的錯誤和過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由於生理、心理上還不成熟,總是難免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父母原諒孩子的錯誤,並以適當的方法促使孩子去改正,就不會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1)對孩子無意識犯的錯誤。
比如打鬧玩耍中不當心損害財物、誤傷夥伴等,隻要家長讓闖禍的孩子看看後果、承認錯誤就足以使他們吸取教訓。
(2)對無知好奇導致的錯誤。
比如想弄清新鮮事物的新奇之處,而不顧一切將其損壞等。從本質上說,這類不屬於錯誤,但會造成一定損失,這就需要家長幫孩子分析這種行為的利害關係。如果損失較小,不妨鼓勵孩子多犯這類“錯誤”。比如拆卸舊鍾表、舊玩具,組裝他想象中的新物件等,這會促使孩子動腦又動手,從長遠看,利大於弊,得大於失。如果進行嚴厲批評,孩子不僅不能為自己的獨特性、創造性而驕傲,反而會覺得自己無能,自暴自棄。
(3)對待孩子為趨利避害而犯的錯誤。
比如說謊向家長要錢、模仿家長在作業上簽字、偷改分數等。此類問題雖然在孩子,但究其根源卻在於家長,家長應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孩子要求太高、太嚴,是不是過重看重分數,致使孩子不得不犯錯誤。過高要求的後果,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孩子盡了努力仍得不到父母滿意的回報時,便會犯上述錯誤。如果是這樣,家長先作自我批評,才能打動孩子的心,引導孩子心悅誠服地改正錯誤。
(4)對道德品質方麵的錯誤。
對於犯道德品質方麵錯誤的孩子,家長的做法是不歧視,不訓斥、不痛打,要平心靜氣地和孩子一起回憶以前的好行為,使孩子消除逆反心理,樹立自信。孩子犯道德品質的錯誤有一半原因在家長。有的家長忙於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事情很少過問。有的父母自己不愛學習,不以身作則,在孩子做功課時,自己則玩麻將、玩遊戲機、看電視等,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總之,孩子犯錯誤,應該首先從家庭心理環境、父母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上追溯其發生的原因。為了孩子,家長應將健康文化引入家庭,多與孩子輕鬆交談,對孩子多一點寬容與尊重,少一點苛求與刻板;多一點溫暖與關心,少一點訓罵與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