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多爾袞的稱號,叫“皇父攝政王”。有人說如果太後沒下嫁,怎麽會稱為“皇父攝政王”呢?
其實多爾袞的稱號是一步步抬高的。在清朝入關以後,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十月,多爾袞被冊封為“皇叔父攝政王”,到了順治二年的時候有個禦史上奏說:“叔父是皇帝的叔父,不能大家都叫叔父。”所以最後經禮部議定,就給多爾袞的封號抬高為“皇叔父攝政王”。
到了順治五年,經過部院大臣的集體討論,進一步把他的稱號抬高為“皇父攝政王”。從此以後,在清朝的公文裏頭,多爾袞稱號都稱為“皇父攝政王”。
此外,為大清建立功業的多爾袞並不長壽。在順治七年十一月(公元1650年),因出塞外打獵而突然發病,病死在喀喇城,年僅39歲。
當多爾袞靈柩回京時,順治親率諸王大臣出城恭迎並頒布哀悼詔書,命令以皇帝的規格來安葬他。第二年,順治又追封多爾袞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升為太廟。
但是,僅過了不到一個月,就開始有人告發他生前曾謀篡帝位,而且話一出口,諸王大臣就紛紛響應,群起而攻之。
於是,剛剛親政的順治皇帝下令將多爾袞削去爵位,撤出宗廟,開除宗室名分,沒收家產,平毀陵墓。多爾袞一下從巔峰跌入穀底。
如果太後確實下嫁給多爾袞的話,在多爾袞死後屍骨未寒的情況下,是沒有人敢出來陷害他。另外,如果多爾袞確實娶孝莊為妻的話,他就成了順治皇帝的繼父。順治這麽整治多爾袞,那就承認自己曾經認賊作父了。
二、順治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