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黛特・蘇畢胡是法國盧爾德的一名農村少女。14歲時,她第一次夢見了聖母馬利亞。後來又多次夢見她。不久,貝爾納黛特便離開家人,進入訥韋爾的修道院,也就是如今她的遺體所在之處。這名性格溫和的修女終生體弱多病,但她卻使周圍人經常感受到鼓舞。在天主教會正式封她為聖徒前,所有認識貝爾納黛特的人都認為她是聖人。
聖女貝爾納黛特35歲逝世,1879年安葬。在她被封為聖徒之前,天主教會三次要求挖出她的遺體進行檢查。許多醫生、神父與名望之士目睹了各次挖掘的過程。
在經過一百多年之後,遺體應該隻剩下骨架。然而,聖女貝爾納黛特的每次出土記錄中都提到,盡管她手裏握的念珠已經生鏽,她的遺體卻保存得相當完好:皮膚柔軟而富有彈性,麵容栩栩如生。
美國享譽國際的遺體修複與保存專家傑奎琳・泰勒教授說:在屍體分解過程中會發生一種現象,就是所謂的皂化,也就是身體的脂肪轉化為屍蠟,這是一種蠟一樣的黏稠物質。
簡而言之,體內脂肪轉化為某種肥皂,使得肌膚豐腴、容光煥發。皂化有其神秘之處。科學家還不了解,是什麽促使人體內脂肪轉化為類似肥皂的物質的。有人認為應該是化學與地理條件的共同作用。
傑奎琳說:皂化妙就妙在它並不是隨處可見的現象,它應該是遺體內外因素的結合。
意大利特異現象調查委員會成員保羅・波契提則懷疑屍身可能經過了某種特殊的處理,或者與所埋葬的環境、比如墓坑的深度、濕度等都有關係,但有一點是必須的,就是與空氣隔絕,否則很難保存。
傑奎琳和保羅來到法國的訥韋爾,他們對聖女貝爾納黛特的遺體進行了研究,然而許多謎題無法解釋。聖女貝爾納黛特不是風幹的木乃伊,也沒有因為皂化而腫脹滑膩。傑奎琳要求保羅查閱一下文獻記錄。也許某些記載或許可以提供答案,但保羅查閱了文獻記錄後,睡美人的秘密仍然籠罩在重重迷霧之中。三次挖出遺體的報告中都說,聖女貝爾納黛特的遺體保存得相當完好。
交錯在胸前的雙手很完美。毫無屍體腐爛的氣味。醫生的結論是聖女貝爾納黛特的遺體完好無損。美麗的雙手握著一串生鏽的念珠,胸口上的十字架上也布滿了銅鏽。
十字架項鏈上有銅鏽,表示空氣與濕氣鑽進了棺木。為何唯獨遺體沒有腐爛呢?科學家們卻另有看法。
傑奎琳說:“我認為後人曾經用蠟修複過遺體,可能用的是模具,或者是出於某位技藝精湛的雕刻師的手筆。如今我們看到的聖女貝爾納黛特應該是蠟模,也就是遺容的麵具。蠟模不見得是藝術品,隻是完全相同的複製品,帶有皺紋,具有皮膚的質感。”
保羅在研究文獻資料時,發現了一段特別有意思的文字。這段文字指出,第三次挖出聖女遺體時,人們拓製了麵具,並用這些拓製品製作了一個蠟製麵具。傑奎琳似乎說中了。
盡管兩位科學家可能已經揭開了聖女青春麵容的秘密,然而,貝爾納黛特不朽之身的其他謎團,或許將永遠無法解開。其中最讓人震驚的是,第三次挖出遺體時,有個醫生在報告中指出,聖女貝爾納黛特的骨架保存非常完好,肌肉結實而有彈性,肝髒柔軟,而且軟硬程度幾乎正常。他指出這種情況似乎並不是自然現象。
關於這一點,科學似乎無法提供解釋。傑奎琳說:我們得出的結論,有些也隻是猜測而已。關於不朽之身,還有許多問題無法解釋。